• 纳兰德:他是人间惆怅客郭宏文|陈艳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纳兰德:他是人间惆怅客郭宏文|陈艳婷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14.96 3.1折 48 九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宏文|陈艳婷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46636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115179871044747279

上书时间2024-12-14

浓诚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著名的词作,名叫《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不知有多少人对它熟记在心。它的作者,就是被誉为“清词第一人”的纳兰性德。在中华浩瀚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纳兰性德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人们心里永远不会陨落。他的人生经历,像一个谜,又像一本书,总会让人们忍不住地去探究,忍不住地去翻阅。

 

  纳兰性德也叫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他21岁时,康熙帝的皇子保成被立为太子。为避太子“保成”的名讳,他只好改名为纳兰性德。一年之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纳兰性德的名字又改回成德。但是,纳兰性德这个名字早被人们叫开了。纳兰性德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出生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比康熙晚出生一年,而病逝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却比康熙早了37年,年仅31岁。他的英年早逝,不仅让当时的人痛心不已,也让后人痛心不已。

 

  纳兰性德英年早逝,似乎与他的天生富贵捆绑在一起了。他拥有许多人都无法比拟的贵族家庭和书香门第,但上天却偏偏给了他一个孱弱的身体。他打小就身患寒疾,这难以根治的顽疾时不时地爆发,让他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18岁就考中举人,而当他又信心满满地准备再次参加会试的时候,却因疾病发作,无法进入考场。他在大好的青春年华里,却与病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他的词作也常常充满了悲凉的情绪。

 

  但是,这些都无法遮掩纳兰性德在清朝词坛的光芒。纳兰性德的词作,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处的满汉融合时期,他的家族兴衰史所关联的王朝国事,还有他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生活的心态,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绝佳的环境和特殊的背景。他的诗词的创作,呈现了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对此,被郭沫若称为新史学开山之人的清末著名哲学家及史学家王国维,就曾这样评价纳兰性德的词风:“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性德是清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明珠历任康熙朝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所推行的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纳兰性德虽然英年早逝,但著作颇丰。据史料记载,纳兰性德留存下来的诗词作品总计有700余首,仅词作编辑成册的就有349首,主要词集被称为《饮水集》,又称《侧帽集》,后经今人编撰增删成册,统称为《纳兰词》。他的词作,词风清新隽秀、清雅脱俗、哀感顽艳,颇有南唐后主遗风。他诗词上的造诣在清朝无人能及,与当时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为“清词三大家”。对于纳兰性德,梁启超极其崇拜地说:“容若小词,直追李主。”

 

  纳兰性德在世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对他及他的词进行研究评价,并蔚然成风。而到了晚清,纳兰性德已成为人们谈论词风时的焦点人物,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谈词,就必然谈起纳兰性德。民国时期,人们对纳兰性德词作的兴趣更是有增无减,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要研读纳兰性德的词作。民国以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纳兰性德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20世纪80年代,纳兰性德又重新回归人们的视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华人中,掀起一股纳兰性德的研究热潮。

 

  从晚清到民国,文廷式、谭献、胡薇元、王国维、况周颐、谢无量、胡云冀等都对纳兰性德赞誉备至,尤以王国维、况周颐最为投入。王国维置南宋、元、明诸家于不顾,可谓振聋发聩,颇有推翻词史五百年之气概。他在《人间词话》中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况周颐以“真”论词,以纳兰性德为清朝“国初第一词人”,阐发了纳兰性德对于清初词坛的开拓之功。谢无量则认为纳兰性德在清朝初年犹如一颗新星,“独为一时之冠”。胡云冀更是直言:“纳兰性德的个性与作品,都与李后主不相伯仲,他的小令在清代是无足与其抗衡的。”

 

  纳兰性德在中国词史上,是继李煜、柳永之后,又一位具有独特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词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纳兰性德的全部词作,为人们塑造了一个真率、自然而又充满忧伤与痛苦的抒情词人的形象。他虽出身豪门,却能礼贤下士,与士人情同手足;他虽为满族血统,却能心仪汉家文化,成为向先进文化学习的典范;他虽身处荣华富贵,却能敏锐地感受到沧桑与凄凉,洞察生命的真谛与生活的真相,用自己超常的才华、毕生的心血和年轻的生命,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凄婉美丽的艺术世界。

 

  过去,人们主要把纳兰性德当成一个词人来看待,忽视了他在历史文化发展上的贡献。其实,只要认真地看一看纳兰性德的著述,就不难发现他还是一个著作颇丰的文化人。纳兰性德的学术著作主要有:《通志堂集》20卷,其中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还包括附录二卷。《陈氏礼记集说补正》38卷。考订、编辑《大易集义粹言》80卷。与他人合编的著作有《今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纳兰性德的研究领域,涉及中华文化最基本的东西,像经史、文学、书法、医药、地理、历算、佛学、音乐、考证等,都在他的视野范围内。其中,《渌水亭杂识》突出表现出了纳兰性德有着丰富的知识与广博的学问,著作中传递出的是清朝前期满族上层对于中华文明的认可与追求,而那时,恰恰绝大部分的满族人还不认识汉字。

 

  纳兰性德可以说是一位向先进文化进军的骁将,他深入汉民族文化的核心层面,广泛汲取营养,同时,也进行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身体力行地改变着汉族文化的某些弊病,批判地继承与吸收,兼融满汉两种文化的精华,成为先进文化的拥有者和传播者。难怪人们赞誉他为文化圣手。纳兰性德既是一个卓越的词人,又是一个颇有建树的文学家和学者。

 

  纳兰性德从小就聪明过人,读起书来过目不忘,长辈们都喜欢他。他自幼喜欢操弄兵器、骑马射箭,堪称是一个能文能武的神童。他17岁时入太学读书,18岁时考取举人,在得到当时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的赏识后,纳兰性德幸运地拜徐乾学为师。纳兰性德19岁时因为突犯寒疾而错过会试,失去了一次金榜题名的机会。病愈之后,他更加发奋读书。在名师的指导下,他的文化功力日渐深厚。在此期间,他主持编撰了一部1792卷的《通志堂经解》,这套厚重的儒学汇编,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和青睐。高兴之下,康熙皇帝授予纳兰性德三等侍卫的官职。此后,纳兰性德的官职不断高升,最后升为一等侍卫。一等侍卫为正三品官衔,这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纳兰性德经常跟随康熙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这本是风光无限的差事,可纳兰性德却从不引以为荣。在他内心深处,早已厌倦官场的庸俗和侍从的差事。他甚至忧郁愁苦,如入樊笼一般,但因慑服皇权,无力挣脱现状。

 

  ……

 

  SQS-2016-0148——bk0769.jpg

 




导语摘要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康熙十五年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郭宏文、陈艳婷著的《纳兰性德(他是人间惆怅客)》集纳兰性德的生平及其词作之传记为一体,用细腻温情的笔调描绘了纳兰性德人跌宕沉浮的一生,着重表现了纳兰落拓无羁的性格和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并对其才华出众的词作进行了专业深入的鉴赏。是一部了解纳兰性德及其词作的佳作。

商品简介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康熙十五年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本书稿集纳兰性德的生平及其词作之传记为一体,用细腻温情的笔调描绘了纳兰性德人跌宕沉浮的一生,着重表现了纳兰落拓无羁的性格和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并对其才华出众的词作进行了专业深入的鉴赏。是一部了解纳兰性德及其词作的佳作。

作者简介

  郭宏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读者》《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文学与人生》《鸭绿江》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数百篇,发表各类作品数量500多万字。已出版系列散文集《山屯物事》《山屯情愫》和《山屯光阴》,合称为“山屯系列三部曲”。出版长篇人物传记《董明珠:倔强营销的背后》等五部作品。

  陈艳婷,作家、诗人,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近百篇。



目录


 

第一章 自是天上痴情种,不做人间富贵花

 

1 父求名字,腊月降生 002

 

2 抓周游戏,笃定一生 007

 

3 大师已去,疑惑无期 012

 

4 骑射磨砺,书海遨游 018

 

5 虎父精明,子心惆怅 023

 

6 敬重家祭,饮水思源 028

 

第二章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 翩翩少年,崭露词坛 036

 

2 青梅竹马,情窦初开 041

 

3 清风朗月,辄思玄度 047

 

4 宫廷选秀,难逃命数 053

 

5 侯门似海,萧郎路人 059

 

6 冒险入宫,诀别相见 065

 

第三章 晓榻茶烟揽鬓丝,万春园里误春期

 

1 拜广源寺,识秋水轩 074

 

2 撰石鼓记,乡试中举 081

 

3 一封书信,虔诚谢师 087

 

4 寒疾误考,师生情重 093

 

5 建通志堂,编大经解 100

 

6 恩师遭案,依依惜别 106

 

第四章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1 渌水亭内,编撰杂识 114

 

2 西郊冯园,海棠花开 121

 

3 国家危难,冠礼成人 128

 

4 喜事连连,大婚圆满 136

 

5 巫山云海,琴瑟合鸣 141

 

6 銮殿高中,出任侍卫 149

 

第五章 谁念西风独自凉,当时只道是寻常

 

1 莫逆之交,惺惺相惜 158

 

2 携手同心,汇编词作 165

 

3 救助之约,一诺千金 172

 

4 结缘道士,心向仙家 177

 

5 卢氏待产,细心陪伴 184

 

6 痛失爱妻,伤彻心扉 189

 

第六章 历劫飞沉宁有意,孤云去住亦何心

 

1 悼念亡妻,追忆往昔 198

 

2 青灯伴佛,诵经守灵 205

 

3 悼亡之吟,知己之恨 211

 

4 御前侍卫,犹陷樊笼 218

 

5 天下名士,相约来聚 224

 

6 地震来临,奋勇当先 231

 

第七章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1 父命难违,断弦再续 240

 

2 挚友归乡,孤影秋凉 245

 

3 构筑茅屋,期待好友 251

 

4 花间草堂,饮宴赋诗 257

 

5 离京北上,扈驾祭祖 263

 

6 觇视梭龙,不辱使命 270

 

第八章 一生繁华终有尽,一世荣辱尽归尘

 

1 梦醉江南,再会曹寅 278

 

2 盼慧心人,解心中话 286

 

3 梦中知己,京师相见 290

 

4 聚少离多,寂掩重门 295

 

5 缘尽魂断,人去楼空 301

 

6 一生归尘,词耀千秋 310

 

主要参考书目 321

 




内容摘要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康熙十五年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本书稿集纳兰性德的生平及其词作之传记为一体,用细腻温情的笔调描绘了纳兰性德人跌宕沉浮的一生,着重表现了纳兰落拓无羁的性格和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并对其才华出众的词作进行了专业深入的鉴赏。是一部了解纳兰性德及其词作的佳作。

主编推荐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这是他名字的来源。广源寺住持法璍大师惠赠。他毕其一生,映照大师美意。翩翩佳公子,陌上人如玉。

 

他五岁习骑射,十岁吟诗赋。骑射磨砺、诗文浸润,马上骁勇、文中俊逸,无不幻化于其心。

 

顾贞观言:“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婉丽凄清……如听中宵梵呗。”

 

陈维崧言:“饮水词哀感顽艳”。

 

王国维言:“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已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世人羡其高贵血统、显赫身世。他却视若浮云,自喻其心:“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世人念念不忘他的词作。唯知己曹寅惋其身世:“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世人只道其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却不知其不弃幼志、顺尔成德,出走一生,归来仍是少年。

 

世人读纳兰词,美其文采,仰其性情。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他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精彩内容
 顺治十一年,即1654年,纳兰明珠任銮仪卫云麾使。銮仪卫云麾使是一个正四品的武官官职,专门负
责掌管皇帝的车驾仪仗。a这足以说明纳兰明珠深得顺治皇帝的赏识。
此时,纳兰明珠的妻子爱新觉罗氏正身怀六甲,注让即将成为父亲的纳兰明珠既紧张又高兴。毕竟,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他除了悉心照顾待产的妻子外,还时常琢磨着应该给孩子起一个什么名字。他觉得,这个孩子的身上,流淌着叶赫那拉和爱新觉罗两个显赫家族的高贵血统,一定非同一般。作为四品官员的父亲,有责任为这个即将出世的孩子取一个既好听又意义非凡的名字。
可是,这个名字由谁来取呢?辗转反侧之中,纳兰明珠终于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于是,纳兰明珠离开家里,策马扬鞭,走了大约一个时辰后,来到一
座寺庙前。他飞身下马,慢步走到寺庙门前。这个寺庙不算太大,红墙黛瓦,廊檐飞翘。尽管大红庙门紧闭着,可还是阻挡不住里面缥渺的香烟和诵经的声音。这些能够闻到的和听到的,把本来就幽深的寺庙衬托得越发肃穆和幽静。纳兰明珠整了整衣冠,便伸出手轻叩庙门。不多时,庙门打开了,纳兰明珠迈开脚步,轻轻地走了进去。时值寒冬腊月,寺庙里的香客并不是很多,于是,纳兰明珠就直接走入了大殿。
这里是广源寺,今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附近,已不复存在了。纳兰明珠认识广源寺的住持法璍大师。
单从“法璍”这个名字上看,就会让人感到几分玄妙。“璍”同“烨”,本意为火盛、明亮,包含光辉灿烂、辉煌显赫的意思。
在纳兰明珠的眼里,法璍大师是一个非常奇怪也
令人敬佩的人。他每天给人们讲经说法,却从来不像其他住持那样热衷于给人们操办各种法事。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富商巨贾,他都不会为之操办任何法事,就连最简短的开光仪式也不做。
法璍常对善男信女们说:“佛祖早就死了,他根本没有能力保佑任何人。他只是在有生之年里播下一
颗佛法的种子,任由这颗神奇的种子在他身后百年、
千年的岁月里繁衍生息,开花结果。这些果子,也许会落到你的头上,也许会靠你去采摘、寻找。你或许可以就此脱离苦海,达到佛的世界,或许你根本达不到。不管是否达到,佛都不会帮你。”法璍大师还常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他在追求着错误的东西。人面临苦难困境,总是寄希望于佛祖来拯救自己。可哪里知道,诸佛无法像水洗污垢那样,用法力洗去众生身心上的恶业,无法用手摘除别人身上的痛苦,也无法把自己证得的智慧、能量移植给别人,只是把万法的终极法性和离苦得乐的道理告诉别人,让众生自己觉悟和自救。”法璍大师认为:“修行是自救的好方法,要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时常观心,对于不正、错误、罪恶、黯淡、虚伪的念头,要批判自己、惩罚自己、警惕自己、告诫自己,使它不再重复。慈悲心是一
切善行的根本,慈悲即是修德,护生可以延寿。”法璍大师的佛门就像一面镜子,能看得清那些所
谓的善男信女们的内心世界;更像一面筛子,筛掉愚夫愚妇,也留下拥有坚强意志和强悍理性的士大夫和商贾,而纳兰明珠,就是其中被留下的一位。
每次听了法璍大师的话,纳兰明珠都是微微颔首,显得很是受用。但是今天的他,却不像往常那样从容,眉宇间已掩藏不住那一丝祈求的神色。他只是静静地在人群外面守候着,偶尔也上上香,但并非刻意地祈祷什么。他默默地在氤氲的香烟味道中放松着自己,也释放着即将为人父的复杂心绪。
待香客逐渐散去后,纳兰明珠便走上前来,双手合十地向法璍大师深施一礼,口中轻念一句:“阿弥陀佛!”法璍大师同样双手合十,深回一礼。这时,法璍大师面露微笑,似乎早已明了纳兰明珠的来意。
在香客来去之中,法璍大师已经注意到了纳兰明珠,他只是坦然观之,没打招呼。由于纳兰明珠心中有事,反应有些迟钝,并没领悟到法璍大师微笑的含义。
于是,纳兰明珠再次上前深施一礼,并郑重说道:“大师,我今天来,是求您为我即将出世的孩子取一个名字。”法璍大师依旧在笑,而且笑得恬淡自若,对纳兰明珠的话,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对此,纳兰明珠有些急了,说道:“大师,您不要笑。我知道很多人都说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但我相信,一个人的名字,可以昭示他的一生。”法璍大师看着面容有些焦急的纳兰明珠,轻声说道:“你说的对,他们说的也对。”“大师,什么我对他们也对?”纳兰明珠一脸疑惑。法璍大师轻轻地捋一捋颌下的胡须,语调轻缓地答道:“只要你信,事情就会成真。”纳兰明珠睁大眼睛,祈望法璍大师快点说下去。
法璍大师的神情一直很淡定,他说:“因为你信,所以你不会永远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内侍卫,而终将成长为一颗耀眼的明珠,到了那时候,便没有人可以直视你的光芒。因为你信,所以,你的孩子将来也会用他的一生来成就他的名字。”听了法璍大师的话,纳兰明珠顿觉眼前一亮,好似闪现了一束耀眼的光芒,视线豁然开朗。他没有想到,站在法璍大师面前,他所有的心思仿佛被一眼看穿。他似乎变得毫无遮掩,所有的心智都渺小得弱不禁风。纳兰明珠预感到,今天这次拜访,算是来对了,肯定不会失望而归。
于是,他声音有些颤抖地对法璍大师说:“这么说,大师早已想好了犬子的名字?”法璍大师微笑着说:“《易经》里说,‘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你可明白其中的含义?
”纳兰明珠略有所悟,但又唯恐对法璍大师不尊,就赶紧摇头,再次双手合十地说:“我乃愚笨之人,怎敢妄言,敬请大师详解。”法璍大师笑着说:“这句话是在说君子的一言一
行都在成就自己的德业,这些言行都是外显的,是能看到和感受得到的。其实,施主内心已经明了,只是不曾说破而已。‘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这孩子我想是个男孩,就取名‘成德’吧。”顺治十二年农历腊月十二(1655年1月19日),天至日暮时分,一顶四人小轿正急匆匆地奔着纳兰明珠府而来,脚踩积雪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响离纳兰家的大院越来越近。此时,纳兰明珠府里正灯火辉煌,几乎所有的仆人们都在进进出出忙作一团。纳兰明珠守在廊前焦急地向门口张望,他的妻子爱新觉罗氏即将临产,就等接生婆曲红绫即刻来到。那顶四人小轿抬着的,正是接生婆曲红绫。只听大门“吱呀”一声,小轿已经停在了大门口。这时,有仆人赶紧来向纳兰明珠禀报:“大人,曲红绫已到前厅。”纳兰明珠马上吩咐仆人:“快带曲红绫到静怡居。”随后,纳兰明珠也急奔静怡居而去。
在冷彻的寒夜里,婴儿响亮的一声啼哭瞬间划破寂静的夜空,那声音,虽然有些粗犷,但是很响亮,很有些非同一般。接着,就有仆人禀报:“恭喜明珠大人,太太生的是一位公子。”纳兰明珠走进静怡居,从曲红绫的手中接过婴儿仔细打量,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他马上差人打赏了曲红绫,并火速派人给自己的兄长报信。按法璍大师的意思,纳兰明珠给自己的儿子取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又因出生腊月,起小名“冬郎”。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这句话,就是纳兰性德名字的来源。初为人父的纳兰明珠虽然对儿子满怀期待,可心里却并不那么笃定。儿子虽然有了一个大名,但他还要成长许多年才能明白这个名字背后的内涵。
P3-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