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曾辉|陈利顶|丁圣彦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
14.63
3.0折
¥
49
八品
仅1件
作者曾辉|陈利顶|丁圣彦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473513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1519181000319027200
上书时间2024-11-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逐步成熟起来的一门关于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研究的宏观生态学分支学科,其学科发展得益于人们对大尺度生态问题的逐步重视,也得益于现代生态科学和地理科学的发展以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积累。景观生态学着重分析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地表空间单元的整体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功能协调以及动态变化,尤其关注空间格局和生态学过程的多尺度相互作用研究。在基础理论研究层面,景观生态学有效整合了地理学空间分析和生态学过程分析两种思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范式,可以从景观异质性(复杂性)、尺度变异、格局一过程关系、自然与人为的复合影响等多个侧面全方位剖析景观结构(格局)、功能及其动态特征,显著提高了人类对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演变规律的认识,也成为宏观生态学研究领域最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
在景观生态学研究涉猎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往往是景观格局、功能及其动态变化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之一,因而景观生态学研究注重人为活动效应及应用研究也就成为必然。景观生态学起源于欧洲,其发展从一开始就与土地规划与管理、森林管理、农业生产实践和自然保护等实际问题密切联系。现阶段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在不断完善基本理论和概念框架的同时,重视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及生态安全的影响,探讨景观空间格局优化、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科学途径。其应用研究涵盖了人类发展中的诸多热点问题,如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健康、生态服务权衡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这些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为科学的区域发展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为进一步推进国内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发展,加强后备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在2013年9月于长沙举办的“第七届全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上成立了景观生态学教学工作组。鉴于目前国内缺少一本专门针对本科生培养需求的景观生态学教材,教学工作组决定组织国内相关单位有教学经验的骨干师资力量,编写一本涵盖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论和应用方面基础知识的本科生教材,并配套进行相关的图表和案例库建设。为此,教学工作组从2013年11月起先后在全国各地组织了7次小型研讨及工作协调会议,按照国内外教材出版现状及本科生培养需求分析、教材内容及结构统筹、编写工作分工、初步内容审核、统稿工作安排、配套图表和案例库建设以及定稿工作安排等环节推进教材编写工作。2016年4月,教学工作组在江西南昌召开了定稿工作会议,教材初稿历时两年零六个月终于完成,成为景观生态学教学工作组完成的第一项集体协作成果。
本书共分9章内容,第1章景观生态学概论介绍了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内涵与外延,景观生态学的学科特色、主要研究内容及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第2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的一些基础支撑理论体系,包括等级理论和尺度现象、地域分异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复合种群理论和渗透理论;第3章景观组分与景观分类概括性地介绍了斑块、廊道和基质三种主要景观组分的结构与功能特征以及景观分类的基本方法;第4章景观结构与格局阐述了景观结构与格局的基本概念,景观结构与格局的特征表征以及几种常见的景观格局;第5章景观的生态流从生态流的视角解析各种景观生态过程特征,包括生态流的主要媒介物及驱动力、景观中的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流;第6章景观功能与景观服务介绍了景观功能的主要类型,包括生产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阐述了景观服务的概念内涵和主要类型;第7章景观动态分析了景观动态的概念、内涵、特点、表征以及表现形式,介绍了景观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及景观动态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第8章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简要介绍了景观的调查研究方法、尺度分析方法、主要景观格局分析指数、常见景观空间分析方法和主要景观模型;第9章景观生态学应用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了景观生态学应用的几个主要领域,包括景观生态评价、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管理。
本书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1章由曾辉负责编写,陈利顶参与,曾辉统稿并定稿;第2章由李秀珍负责编写,彭建、马克明参与,李秀珍统稿并定稿;第3章由孔繁花负责编写,刘云慧、彭建参与,孔繁花统稿并定稿;第4章由沈泽吴负责编写,张志明、周伟奇参与,彭建、沈泽昊统稿并定稿;第5章由吴兆录、张娜负责编写,刘雪华参与,张娜统稿并定稿;第6章由丁圣彦负责编写,梁国付、角媛梅参与,丁圣彦统稿并定稿;第7章由陈文波、陈利顶负责编写,巩杰、周华荣参与,陈利顶统稿并定稿;第8章由刘世梁负责编写,张娜、吴志峰参与,刘世梁统稿并定稿;第9章由魏建兵负责编写,宇振荣、庄优波参与,魏建兵统稿并定稿。曾辉、陈利顶、丁圣彦组织并参与了全部章节内容的筹划、审核和定稿工作。
本书编写过程中,编写小组大量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已有的教材编写成果以及众多景观生态学工作者的经典研究报道。尽管书中已经通过图表标注和参考文献引用的方式尽可能地反映同行的学术工作和成就对本书编写的贡献,在此仍需感谢所有相关同行的支持和帮助。本书编写历时两年半,先后在深圳、昆明、长沙、广州、北京、丹东和南昌召开了7次研讨和工作协调会议,在此向承办会议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广州大学、广东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江西农业大学等单位及有关会务组织人员致以衷心的感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书编写过程中,审校小组未参与编写的肖笃宁、王克林、王根绪、胡远满等专家积极参与内容审核,多次参与研讨和工作协调会议,对编写工作建言献策。王克林和胡远满两位专家分别牵头承办了长沙和丹东两次工作会议,在此对他们的特殊贡献致以诚挚的谢意。
作者简介
曾辉,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生态学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及宏观资源环境科学、景观与区域生态风险评估、城市与区域生态规划及生态修复技术等教学及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85项。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l、SSCI论文70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3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其他科研和工作奖励15项。
陈利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景观生态规划与动态模拟、区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已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9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部委科技成果奖励7项。
丁圣彦,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6年度河南省“555人才工程”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植物群落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他奖励10余项。
目录
第1章 景观生态学概论
1.1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1.1.1 景观的生态学内涵
1.1.2 景观生态学
1.2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特色
1.2.1 聚焦景观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1.2.2 强调整体性交叉和跨学科发展
1.2.3 注重人为活动效应及应用研究
1.3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研究
1.3.2 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论研究
1.3.3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
1.4 景观生态学学科发展沿革
1.4.1 国际景观生态学发展沿革
1.4.2 我国景观生态学发展沿革
参考文献
第2章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2.1 等级理论与尺度
2.1.1 等级理论
2.1.2 多尺度系统
2.2 地域分异理论
2.2.1 地域分异规律:概念、构成与影响因素
2.2.2 空间异质性: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地域分异
2.3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2.3.1 岛屿生物地理学的主要内容
2.3.2 岛屿生物地理学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2.3.3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在景观生态学应用中的局限性
2.4 复合种群理论
2.4.1 复合种群的概念
2.4.2 复合种群动态
2.4.3 复合种群理论与景观生态学的结合
2.4.4 复合种群理论的应用价值
2.5 渗透理论
2.5.1 渗透理论及其生态学意义
2.5.2 渗透理论与生境连接度
2.5.3 渗透理论在景观模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章 景观组分与景观分类
3.1 斑块
3.1.1 斑块的类型
3.1.2 斑块的结构特征及其生态功能
3.2 廊道
3.2.1 廊道的类型
3.2.2 廊道的结构特征及其生态功能
3.3 基质
3.3.1 基质的判断标准
3.3.2 基质的结构特征及其生态功能
3.4 景观分类
参考文献
第4章 景观结构与格局
4.1 景观结构与格局的基本概念
4.1.1 景观结构
4.1.2 景观格局
4.1.3 景观格局的生态学意义
4.2 景观结构与格局的表征
4.2.1 景观异质性
4.2.2 景观粒度
4.2.3 景观多样性
4.2.4 景观连通性与破碎化
4.2.5 景观对比度与生态交错带
4.2.6 景观梯度格局与空间自相关
4.3 常见景观构型
4.3.1 连续表面格局
4.3.2 类型镶嵌格局
4.3.3 空间点格局
4.3.4 网络格局
参考文献
第5章 景观的生态流
5.1 景观生态流的主要媒介物和驱动力
5.1.1 景观生态流的主要媒介物
5.1.2 景观生态流的驱动力
5.2 景观中的能量流
5.2.1 能量的垂直传输
5.2.2 能量的水平传输——平流
5.2.3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热岛效应
5.3 景观中的物质流
5.3.1 物质流的形式与特征
5.3.2 景观的空间格局与物质流
5.3.3 景观中气流、水流和土流的调控
5.4 景观中的物种流
5.4.1 物种运动的形式与特征
5.4.2 景观的空间格局与物种运动
参考文献
第6章 景观功能与景观服务
6.1 景观功能类型
6.1.1 生产功能
6.1.2 调节功能
6.1.3 支持功能
6.1.4 文化功能
6.2 景观服务
6.2.1 景观服务的特点
6.2.2 景观服务类型
参考文献
第7章 景观动态
7.1 景观动态的概念
7.1.1 景观动态概念与内涵
7.1.2 景观动态变化的特点
7.1.3 景观动态变化表征
7.1.4 景观动态变化形式
7.2 景观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
7.2.1 自然驱动因素
7.2.2 人文驱动因素
7.3 景观动态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7.3.1 大气环境效应
7.3.2 土壤环境效应
7.3.3 水环境效应
7.3.4 生物多样性效应
7.3.5 生态系统服务效应
参考文献
第8章 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
8.1 景观的调查研究方法
8.1.1 景观野外调查与监测
8.1.2 “3S”技术在景观调查中的应用
8.2 尺度分析方法
8.2.1 尺度识别
8.2.2 尺度选择
8.2.3 尺度效应分析
8.3 景观指数方法
8.3.1 基于结构特征的景观指数
8.3.2 基于结构特征与生态过程的景观指数
8.4 空间分析方法
8.4.1 空间分析方法概述
8.4.2 常用的景观空间分析方法
8.4.3 景观空问统计分析
8.5 景观模型
8.5.1 景观模型概述
8.5.2 几种主要的景观模型
参考文献
第9章 景观生态学应用
9.1 景观生态评价
9.1.1 景观生态评价概述
9.1.2 景观生态评价的基本流程
9.1.3 常见景观生态评价类型
9.2 景观生态规划
9.2.1 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与内涵
9.2.2 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
9.2.3 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
9.2.4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9.2.5 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流程
9.2.6 景观生态规划案例
9.3 景观生态设计
9.3.1 景观生态设计概述
9.3.2 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9.3.3 景观生态设计案例
9.4 景观生态管理
9.4.1 景观生态管理的概念
9.4.2 景观生态管理的目标
9.4.3 景观生态管理的原则
9.4.4 景观生态管理的内容
9.4.5 景观生态管理的基本程序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摘要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具有非常鲜明的综合性和多学科特色。目前,国内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自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等多个领域,但目前国内景观生态学教育缺乏能够适应这种多学科特色的用书。本书介绍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发展概况、理论基础,景观生态的过程、格局、功能、动态变化以及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和应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