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之乐/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王玲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
4.73
2.2折
¥
22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王玲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ISBN9787546319896
出版时间2010-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2元
货号9787546319896
上书时间2024-11-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吉林文史出版社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王玲编著的《钟鼓之乐》介绍了有关商周钟鼓、春秋钟鼓、战略钟鼓、秦汉钟鼓等历史文化知识。
目录
商周——钟鼓之乐的兴起
春秋——钟鼓之乐的发展
战国——钟鼓之乐的鼎盛
秦汉——钟鼓之乐的沉寂
唐宋——钟鼓之乐的复兴
明清——钟鼓之乐的余音
钟鼓之乐的弘扬与现代传承
内容摘要
“钟鼓”乐在史书中一般称为“钟鼓之乐”,它是一种以编钟与建鼓为主要乐器的大型乐队。尤其是编钟,在世界音乐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编钟的出土,无论对音乐学还是考古学来讲,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国的钟鼓之乐兴起于商周,发展于春秋,鼎盛于战国,沉寂于秦汉,复兴于唐宋,明清时期还留有余音,在现当代得以弘扬和传承。并在当代人的努力下,走向世界和太空。
《钟鼓之乐》由王玲著。
精彩内容
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逐渐进入奴隶制时代。夏朝手工业生产已能制造青铜酒器和乐器,青铜在此时得到发现和利用,当时还能制造雕饰美观的玉器和陶器。由夏、商、西周到春秋末年约一千七百年间,中国奴隶社会经历了由产生、发展、
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在这段时期里,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发展等新的客观条件,音乐文化得以较快的发展。在奴隶社会中,音乐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享有音乐的是贵族奴隶主阶级,他们不仅把音乐作为享乐的手段,也把它当成加强其政治统治的工具。在当时,最受尊崇的就是奴隶主阶级用于祭祀等重大典礼的乐舞。其内容多为歌颂统治者列祖列宗的功德,意在宣扬宗族奴隶主统治的合理性,为巩固其统治服务。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作为宗族奴隶制国家的上层建筑的宗法制度以及相应的礼乐制度均达到了完备的程度。在周代的礼乐制度中,对于各种礼仪中音乐的应用都按不同的等级而有严格的规定。“钟鼓之乐”的兴起离不开
商周时期的礼乐制度,而这种礼乐制度的形成又离不开当时的社会上层结构。
分封制的实行和宗法制使得奴隶主政权在商周时期得到巩固和发展。商代就有分封诸侯的现象,因为领土大了,分封便于统治。周初封到商故地建立卫国的是周公的弟弟叔康,西周末年被封建立郑国的则是周宣王的庶弟友。
因此周代的分封诸侯,是把“宗法”与“封建(封侯建国)”结合起来的做法,由此便形成了围绕姬姓宗族的严密等级关系。诸侯对于周天子,是小宗跟大宗的关系;诸侯又分其领土给卿大夫,这些卿大夫对于诸侯,是另一层的小宗跟
大宗的关系;卿大夫再把领土分给末等贵族士,这些士对于卿大夫,又形成一层
小宗对大宗的关系。
P2-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