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兰河传萧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呼兰河传萧红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10.02 3.6折 28 九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萧红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0025639

出版时间2018-02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1145323378203803657

上书时间2024-11-26

浓诚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更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河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上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该书用五分之一的篇幅描写小团圆媳妇的悲惨经历,讲述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如何被受到愚昧思想禁锢的人们活活害死。小团圆媳妇刚来时健康活跃,但她的婆婆不停地打骂她,在她看来,小团圆媳妇连鸡都不如,小团圆媳妇“病”了,胡家婆婆“为了她好”竟用愚昧的三步曲——毒打、跳大神、洗热水澡将健康的小团圆媳妇这个少年女子虐杀了。

  除了小团圆媳妇,作者还描写了许多悲剧性的人物。在描写不同的人物和事情上,虽然没有呈现在书面上明确的评论。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故乡人们的愚昧的讽刺和批评。虽然严厉批评了故乡人们的愚昧,但作者对故乡和故乡的人们始终怀着一种深深的热爱和思念。

  呼兰河小城的生存环境封闭窒闷,死气沉沉,除了老胡家的大孙子媳妇“跟人跑了”和有二伯提及的“俄国毛子”这一出一进外,基本上是与外界处于完全隔离的状态。这样偏远闭塞的生存环境必然带来小城物质生活的原始落后以及芸芸众生精神世界的愚昧麻木,而芸芸众生的精神麻木又反过来加剧了小城生存空间的封闭落后。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在写作手法上,旅居他乡、久病缠身的萧红在《呼兰河传》中,用诗一般的语言叙尽了对故土和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怀念之情。在这里,萧红遵循着她一贯的创作特点,打破常规,不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蜿蜒,也不追求人物形象的典型突出,其叙述语言与传统小说的叙述语言完全不同,充满了散文化的特点。

  《呼兰河传》散文化叙述语言首先表现在大量的散文式的景物描写上。如在小说的开头,完全用散文化的叙述语言勾勒出一幅呼兰河的冬景。又如小说中对火烧云的场景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与过分的渲染,却对火烧云进行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北方乡村的落日图。其次,小说的散文化的叙事语言还表现在小说中大量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呼应上。例如,第四童第二节起旬是“我家是荒凉的”,第三、四节的起句是“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第五节的起旬重复用“我家是荒凉的”,到了第六章第十三节的起旬重复用了“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萧红正是用这种语言实现她的小说理念,这阳关三叠式的语言,在细微差别中重复,犹如音乐主题的反复出现,不仅强调了挥之不去的印象,而且呈现出萦回不散的艺术魅力。

  现代作家茅盾评价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导语摘要
 《呼兰河传(精)》是萧红的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扭曲人性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目录
呼兰河传

后花园

牛车上



小黑狗

内容摘要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上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精彩内容
 《呼兰河传》脱稿以后,翌年之四月,因为史沫特莱女士的劝说,萧红想到新加坡去(史沫特莱自己正要回美国,路过香港,小住一月。萧红以太平洋局
势问她,她说:日本人必然要攻香港及南洋,香港至多能守一月,而新加坡则坚不可破,即破了,在新加坡也比在香港办法多些)。萧红又鼓动我们夫妇俩也
去。那时我因为工作关系不能也不想离开香港,我以为萧红怕陷落在香港(万一发生战争的话),我还多方为之解释,可是我不知道她之所以想离开香港因为她在香港生活是寂寞的,心境是寂寞的,她是希望由于离开香港而解脱那可怕的寂寞,并且我也想不到她那时的心境会这样寂寞。那时正在皖南事变以后,国内文化人大批跑到香港,造成了香港文化界空前的活跃:在这样环境中,而萧红会感到寂寞是难以索解的。
等到我知道了而且也理解了这一切的时候,萧红埋在浅水湾已经快满一年了。
新加坡终于没有去成,萧红不久就病了,她进了玛丽医院。在医院里她自然更其寂寞了,然而她求生
的意志非常强烈,她希望病好,她忍着寂寞住在医院。她的病相当复杂,而大夫也荒唐透顶,等到诊断明白是肺病的时候就宣告已经无可救药。 可是萧红自信能活。甚至在香港战争爆发以后,夹在死于炮火和死于病二者之间的她,还是更怕前者,不过,心境的寂寞,仍然是对于她的最大的威胁。
经过了最后一次的手术,她终于不治。这时香港已经沦陷,她咽最后一口气时,许多朋友都不在她面前,她就这样带着寂寞离开了这人间。
《呼兰河传》给我们看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
一位解事颇早的小女孩子每天的生活多么单调呵!年年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有些蝴蝶、蚂蚱、蜻蜒的后花园,堆满了破旧东西,黑暗而尘封的后房,是她消遣的地方;慈祥而犹看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侣;清早在床上学舌似的念老祖父口授的唐诗,白天缠着老祖父讲那些实在已经听厌了的故事,或者看看那左邻右舍的千年如一日的刻板生活,如果这样死水似的生活中有什么突然冒起来的浪花,那也无非是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病了,老胡家又在跳神了,小团圆媳妇终于死了;那也无非是磨倌冯歪嘴子忽然有了老婆,有了孩子,而后来,老婆又忽然死了,剩下刚出世的第二个孩子。
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也是刻板单调的。
一年之中,他们很有规律地过生活;一年之中,必定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
八日娘娘庙大会……这些热闹、隆重的节日,而这些节日也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样多么单调而呆板。
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可又不是没有音响和色彩的。
大街小巷,每一茅舍内,每一篱笆后边,充满了唠叨、争吵、哭笑,乃至梦呓,一年四季,依着那些走马灯似的挨次到来的隆重热闹的节日,在灰暗的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