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 22.5 5.0折 ¥ 45 九品
库存7件
作者[清]沈复|周公度 译注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48108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952129168513548294
上书时间2024-11-26
天上美人来,人间良夜静
沈复此书,书名虽然源自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但比李白多三分静气。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行文有暗夜气,月光气,灯盏璀璨,又花枝招展,有一种秉烛夜游的急切。而沈复之文,有着落花流水的时光散漫,庭园梦境的从容静寂,与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
“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月光对酌,微醺而饭。”
这满目琳琅与恬淡素雅,一静一动,正是华宇与市井的美学之别。
晚清小红楼梦
一百四十年来,不止一位学者赞誉《浮生六记》为“晚清小红楼梦”。
从沈复对女性的态度、地方风物的惜爱、植物山石的用心、古代典籍的取舍、寺庙僧人的礼仪等方面,无不情深而近之,只是结构不如《红楼梦》繁复、庞大。
坊间常见将《浮生六记》与《香畹楼忆语》《影梅庵忆语》《秋灯琐忆》并称明清四大性灵随笔一起刊印。行径甚是粗暴。因为几本书抵及的境界,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香畹楼忆语》,陈裴之下笔过于矫揉、俗腻,一股男色的自恋污浊氛围。《影梅庵忆语》,绮丽迷艳,然而冒辟疆对董小宛的态度貌似刻骨铭心,事实很是无情。万千言语之爱,不若默默寸心之行。
蒋坦《秋灯琐忆》,差几近之,素朴雅正,情致蕴藉,但蒋氏又有些勉强说愁,才情有些木讷。
惟有《浮生六记》化文采于自然,融真心于身边万物。闺情,花卉,园林,官场,交游,市井,山林,寺院,乃至兄弟之情与妓僚,处处白描,轻笔一过,心内生花。
于《红楼梦》,每一个部分则不是轻笔,而是绫罗细纹。曹雪芹是于锦缎之上设色,沈复则是于布帛之上绘图水墨。
然而沈复的结构自有特点。按清代管贻葄阅读此书后所写的六首诗看,每一记,记叙人生记忆中的一个版块。闺情、闲趣、愁心、浪游,与佚失的“琉球”“养生”两章,移步换景,反而有一种推杯却盏似的酣畅,就像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内心挂碍。
沈复没有反对什么礼教,而是这些人生处境,对他而言只是生活的真相。他对人的认知,本分、平淡、真切、明了。
《红楼梦》是一种繁华过后的凄凉。《浮生六记》则是一种布衣文人的日常哀矜,与普通世人更为切心。
这文字之切心,即是人世间最难得的真。
花影如美人
一个“真”字,就是沈复一生的困顿流离之因。
在街巷、流水、桂花、石桥钩织的苏州夫妇日常生活图景之下,是沈复的深情。如果说陈芸是“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那么沈复就是中国文学中最深情的男人。
从一见倾心,举案齐眉,到不离不弃,睹物思人,即便身在妓船,也要寻觅个与妻子相似的女子。沈复比中国文学史中塑造的任何一个男人都更为深情、真实。何况他是一个真真切切存在的人。细雨微风的句子,触摸可闻的日常,就像此人即在身边。
所谓平凡人家、日常之美,“凡常”二字,被沈复写出了月光溪水的光泽和律动。
梨园之内有“三分情真得天下,七分情深动鬼神”的行则。陈芸之所以不喜欢那些悲戚的剧目(见卷一“闺房记乐”),便是因为自己恰是那情深之人,动不得心底的苦。
贫贱夫妻百事哀吗?也并非如此,全书少见其怨言,多是甘苦自得之语。他惟有妻子去世(见卷三“坎坷记愁”)、儿子早夭(见卷四“浪游记快”)时有几句愤激之语,而且更多是自责,几无怨天尤人之词。正因为他这责己甚严却又如浮云漫卷的文风,使得文中记叙的春花秋月显得弥足珍贵。
第四卷,“浪游记快”。有一节写到他们夫妇寄居于锡山华氏家中,沈复破衣旧鞋去上海访友借银,在友人任职的幕府园亭中见面,也不忘品鉴一番人家的园林。“园为洋商捐施而成,极为阔大,惜点缀各景杂乱无章,后叠山石,亦无起伏照应。”言语之间,那出自“叠山行家”的傲慢之态,甚是可爱。
令人惊讶的是,他在归途之中“忽思虞山之胜”,便趁着兴致乘坐顺风船去了虞山!而且,他上山途中不忘品饮口感极佳的碧螺春,下山之后又邀请路人就野店饮酒三杯!令人哑然失笑,一时无措,不知道如何评价他的这番任性之行。
这一部分的信息也较为集中,语速甚快,有一种不以苦愁为敌的韧性、执着。而这份执着又给全书行文倍添凄凉。
有些评论家说最喜欢读第一卷的闺房记乐与第三卷的坎坷记愁。但第二卷的裁花取势、园林品鉴等,正是这本书的美学基石。有日常之执念,方有爱意之殷殷。沈复身处晚清,仍有明代苏州乡人归有光的素朴风范,原因正在此间。不是小品,而是典雅之章。
且吃粥
沈复文中的苏州之美,乃是中国古代典籍流布在人间的雨。
她的韵致在于园林与饮食,在于流水与古树,在于吴语之发音。
在去过了沈复与陈芸去过的所有地点与景物之后,我连吃了一周的蛮好阁菌菇面,外带一份玫瑰糖包。可惜中间点染了一点儿猪油。苏州点心就是如此,粽子加肉,玫瑰和猪油,蔗糖加芝麻,情形宛如美人穿过菜市场去买发簪脂粉。
也许这一点儿猪油,就是沈复的广州沙面扬州妓船之旅。
即便如此,整本书仍然得一静气。
郁达夫谓之“清新”小品。实际乃是巨制。不少学者替沈复打委屈,考证沈复与石韫玉的关系,言及石某著述几十万言,却不见流传。风格之“清新”,也是个中缘由。
所谓“清新”,乃是自然。如雨似风,皆是天然,不由人工牵绊。
俞平伯在《浮生六记》德语版序言中写道:“文章之妙出诸天然,现于人心。及心心相印,其流传遂远。”
即如俞平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撰写的《重印浮生六记序》中的“通观全书,无酸语、赘语、道学语”。
园艺篇幅虽然都是断章,但透露出的信息,是一册珍贵的《插花秘籍》。全是他的经验之谈,娓娓叙来,绝无丝毫民间艺师的那种秘而不宣的悭吝之气。“浪游记快”一卷,也是时时情景变换,“浪”字有些江湖气息,也许正因为沈复妻子去世后的心态。
学者费如明说:“芸的可爱恐怕不在于其母性,也不在于其女儿性,而在于其独有的妻性。”“妻性”一词,乃是包融了温婉、柔媚、秀丽、和顺的特点。这也是沈复之所以乐享其中的夫妇日常生活与思想情趣的底蕴。
所以家常日语,胜于宏文巨制。于平淡无奇中,无形摇荡心旌。
“足本”之期
《浮生六记》自光绪四年(1878 年)首次刊印,至今有近两百种。民国历史虽然仅三十八年,版本也有近六十种。一本连传记都难写完整的作者的小书,百年之间版本如此之多,远超晚清以来的所有散文随笔作家,可谓奇迹。
对于民国的学人而言,这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一脉,是《诗经》与《乐府诗集》的传统。对于今日中国的读者,它代表的是一种古意与美学。民国时所拍摄的同名电影,已经不能见到,影像片段也是难以寻觅。只能从电影诗人费穆的履历中,民国报纸上的《浮生六记》电影剧照、海报中猜度。以《小城之春》《孔夫子》的气韵可知他对情感的把握之微妙,想象得见,闺房吃粥、夜游花照,都是感人至深的细节。
缘于此,关于它“足本”的期待,屡屡见于历年学者作家笔下。俞平伯、林语堂、郁达夫、郑逸梅、周瘦鹃、叶圣陶等等,几乎民国的半数文人学者均有相关评语。
所谓“足本”,乃是众人的期望。最早出现的“足本”是指1935年8 月,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美化文学名著丛刊》,其中有一本即是收录了这后两卷的《浮生六记》。
“中山记历”与“养生记道”两章,一章记琉球风物,几乎全文抄袭李鼎元的《使琉球记》,笔风生硬,乃官样纪事;一章记养生,多引摘自曾国藩的《求阙斋日记类钞》与张英的《聪训斋语》,文章连接处多显粗鄙。不过琉球一章毕竟提供了一种认识琉球风物的本事,养生篇虽多有互相抵牾之处,也时见会心妙语。所以,此版一并收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年4 月版《浮生六记》,收录了根据清代著名学者钱泳的笔记手稿《记事珠》整理出来的第五记《海国记》。不过从钱氏摘引的行文看,显然并非忠实于原书,而是加了自己的理解和删改,与现存的四记意蕴相去甚远,在细节的丰富上甚至不如本书附录的《中山记历》。
虽然《浮生六记》原初的“最后两记”迄今没有被发现,但丝毫没有影响这本书的影响力。民国后的1949 年至1980 年初,内地出版社没有刊印,但时至1980 年5 月,仅江西人民出版社罗宗阳校点的版本,两版即发行了十五万册;而同一年的7 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推出了俞平伯校点的版本,销量也达到十万册。此后每年,国内均有一两种版本涌现,在1995 年甚至一年之内出现了六种,而2000 年依然有五种面市。
此次译注,所依底本为民国十三年霜枫社版。此版为俞平伯根据光绪四年《独悟庵丛钞》版与光绪三十二年《雁来红丛报》版校勘。同时参考了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 年影印本、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 年“幽兰珍丛”版、中华书局2015 年苗怀明评注版。并尽力规避了历年版本中的常识性错误,并在注释上去除了那种“虞山,苏州的一座山脉”之类的草率定义。
感谢“作家榜致敬经典名著小组”编辑赵如冰女士,她专业而良好的前期工作使得我省却了很多时间。感谢诗人小海、李德武、长岛,翻译家马鸣谦、李晖,学者茱萸,他们在我旅居苏州期间给了我众多帮助。想到他们,就想起译注完稿的那天下午,我在苏州网师园的茶室喝茶,傍晚出园之时,满身桂花香气。
周公度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于苏州
沈复,清代布衣文人、画家、园艺师。字三白,号梅逸。
生于苏州书香世家,一生淡泊名利,以游幕为生。
中年之后家庭频遭变故,与爱妻芸娘颠沛流离,历尽坎坷。
饥寒交迫中,芸娘病故,沈复悲痛欲绝,后随友人四处游幕。
46岁时,他写下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笔墨之间,缠绵哀婉,真切感人。
自光绪四年(1878年)首次刊印,百年来流传海内外,至今已有两百多种版本,被誉为“晚清小红楼梦”。
周公度,知名诗人、作家。
主编《诗选刊》、《佛学》月刊长达十年。2016年签约作家榜,隐居沈复故里苏州,历时半年将《浮生六记》译成现代白话版,译文简洁典雅,保留古文韵律之美,各界读者口碑热传。
译文
卷一 闺房记乐 001
卷二 闲情记趣 024
卷三 坎坷记愁 039
卷四 浪游记快 061
原文
卷一 闺房记乐 097
卷二 闲情记趣 133
卷三 坎坷记愁 151
卷四 浪游记快 179
卷五 中山记历 231
卷六 养生记道 281
附录 309
这是沈复写给妻子芸娘的绝美情书。
从初见的怦然心动到婚后的举案齐眉;从谈诗论画到赏月弄花,平平淡淡的柴米夫妻,将清贫的日子过成了一首诗。
他们遭逢家庭变故,半生坎坷,颠沛流离,却一直相扶相依,不离不弃。
芸娘病故后,沈复用清丽典雅之笔,作《浮生六记》六卷,以慰生死隔离之相思。
《浮生六记》有着落花流水的时光散漫,庭园梦境的从容静寂,与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自晚清至今,已流传一百余年。
◆ 无需古文基础,也能完全读懂。一个诗人献给你的白话版《浮生六记》。
◆ 本书译注者系诗人周公度,2016年秋冬两季,他隐居沈复故里苏州,历时半年将《浮生六记》译成现代白话版,真正保留古文韵律之美,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 首次纠正历年版本中的160处常识性错误,新增1306条翔实注释,融合了丰富系统的人文知识;获得新水墨画家张朝晖灵山系列绘画授权,人气插画师尧立为本书绘制5幅精美插图;为方便您和更多读者无障碍阅读,原文全新排版设计,清晰疏朗,精心划分小篇目,新增简洁小标题153则。
◆ 《浮生六记》问世百年流传海内,被誉为“晚清小红楼梦”,两百多种版本并行于世。
◆ “此次译注,所依底本为民国十三年霜枫社版。此版为俞平伯根据光绪四年《独悟庵丛钞》版与光绪三十二年《雁来红丛报》版校勘。同时参考了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影印本、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5 年‘幽兰珍丛’版、中华书局 2015 年苗怀明评注版。”——周公度
◆ 从一见倾心,举案齐眉,到不离不弃,睹物思人。沈复比中国文学史中塑造的任何一个男人都更为深情、真实。何况他是一个真真切切存在的人。翻开本书,细雨微风的句子,触摸可闻的日常,就像此人即在身边。
◆ “我真诚地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林语堂
作家榜经典——新品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