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头赤子情张忠孝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
18.9
2.8折
¥
68
九品
仅1件
作者张忠孝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69822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060189406210146323
上书时间2024-11-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我在七十岁时办理了退休手续,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因为上学、工作,忙碌了一辈子。退休了该静下心来欢度晚年、享受夕阳美的人生。考虑到自身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选定来到家乡黄河之畔的官亭镇定居。又开始喝上了黄河水,还能每天听到黄河的波涛声,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息,儿时的感觉似乎又回来了。
但因长期处于快节奏的工作、学习环境,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心里感到空荡荡的,有一种失控甚至无所适从的感觉。白天的日子还好打发,可到了晚上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睁大眼睛久久难以入眠。从小时候记事起,所经历的往事在脑海中好像放电影似的,一幕幕地展现出来,很有一番感慨。每天晚上几乎都是这样,回忆成为我入睡前地一种常态。
回忆是岁月里的一条长河,人们可顺着这条长河去寻找失去的童年、梦想、青春、爱情,还有更多幸福美好的生活。逝去的岁月,欢乐还是痛苦,成功还是失败,幸福还是厌恶,让我们兴奋、激动,或是沉迷、痛不欲生。如今隔着遥远的距离,再回首依然会美丽无比,有时觉得很精彩。尽管甜蜜中夹杂着苦涩,痛苦中包裹着欢乐,不思量,自难忘。
回忆我七十多年漫长而复杂的人生历程,跌宕起伏、坎坷不平,饱受酸甜苦辣。一个人的能力、精力很有限,虽然我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可是我努力了,拼搏过!没有虚度年华,也没有碌碌无为,既无悔恨又无羞耻,回首往事,深感踏实、知足、坦然!
当我敞开胸怀,开启记忆的闸门,好像陈酿的酒坛被打开,醇厚的酒香味浓浓地散发出来,令我陶醉,回味悠长。此刻,我决定拿起手中的笔,把一生中发生的那一件件、一桩桩难忘的故事写出来,写出我的情怀、体味、心声,真实再现我生活过的那段历史的画卷,这是一笔留给后人珍贵的精神财富!我的回忆录撰写就是这样拉开了序幕。
我生于1940年金秋。童年时代,和家乡穿着开裆裤或光着屁股的男孩子们,在蓝天白云下,来到黄河岸畔的沙滩上放牧、嬉戏、撒野,那种无拘无束,甚至少年的放荡,回忆起来仍是那样的甜美,令人有着无限的遐想,经常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之中。
我是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即新旧两个中国。虽然对旧中国没有更多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但亲眼看见了那个时候农村老百姓过的生活,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住房破烂不堪,个个面黄肌瘦,讨饭的人随时可见,人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亲眼看见国民党爪牙保长、甲长到处抓壮丁,残害欺压百姓的场景。解放后老百姓翻身当了国家的主人,如今的农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道路四通八达,不少农家还有小车,衣食无愁。农村孩子上了大学,当上了国家干部,生活不比城里人差。
我在农村的叔伯老哥、童年时的好友张忠英,以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儿孙满堂,耳不聋、眼不花,骑自行车和年轻人一样轻松自如。他兴奋地给我说:“想过去,看今天,我像是在做梦一样,吃的天天像过年,国家每月还给零花钱,这样的日子过去想都不敢想,做梦都没有梦到过啊。”
今天七十岁以下的人们,他们对旧中国的贫困落后可以说一概不知,特别是我们的年青一代,是在富窝窝、密罐罐里长大的,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宽敞明亮,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条件。今天的幸福,是无数革命先辈用血汗换来的,只有今昔对比,方知今日的香甜,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我还亲眼看见过:
统治青海四十年军阀马步芳,在兰州战役中被解放军打败后,狼狈溃败的那一幕,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在西北地区的彻底结束。
1949年秋,我的家乡解放了,人民解放军给我们教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全村男女老少兴高采烈,自发组织扭起了秧歌舞表示欢迎,喜从天降,人们脸上露出了无比的喜悦,这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让人终生难以忘怀。
解放初家乡闹土改、斗地主、分田地、镇压恶霸土匪,搞互助组、农业合作化。庄稼一年比一年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喜在心田。
1957年反右派斗争。1958年宗教改革、“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农村食堂化、土法大炼钢铁。这些年代,是非同寻常的年代,留给我的记忆也是非同寻常的。
经历1959至1961年三年大饥荒中前两年的悲惨生活,那些伤心、流泪的场景,深深扎在脑海中,永远也无法抹去。
1960年9月,我怀着无比激动喜悦的心情,踏进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入校的两年间,因学习基础较差,也不太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数理化学习感到吃力。后来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较快地赶了上去。如果今生在工作中取得一些成果,与在母校五年的大学学习中打下的坚实基础不无关系。最令人难忘的是,见到了毛主席,使我经常沉浸在无比美好幸福的回忆之中。
1965年大学毕业,年轻人满怀豪情壮志,来到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这里亲自经历1966年开始、1976年结束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并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但失去了为党和人民工作的十年青春年华。
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拨乱反正,全面走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在我人生的不惑之年,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和对家乡的承诺,义无反顾地从新疆来到了青海,开始了我全新的人生征途,一直到2009年年底退休,为家乡奋力拼搏,在这片沃土上洒下了我的汗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同时也付出了代价。
我是时代的幸运儿,来到家乡正值改革开放,长期封闭的青海大门向外界敞开,国内外游人来青海游览观光。我承担了青海省第一个旅游开发研究项目,在条件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开始了青海旅游资源考察及研究工作,这一项目的完成,为青海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一批青海旅游地理方面的著作,把昔日封闭的青海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力地推动了青海旅游事业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青海大发展形势的紧迫要求,使更多的建设者对青海要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作为一名地理工作者,为青海经济大发展提供服务,尽快出版《青海地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在青海旅游研究基础上,我又全力投入《青海地理》的研究和撰写工作,就青海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研究,为工矿业、农牧业、交通运输业、城镇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对推动青海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该论著于2004年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获得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的殊荣。
任青海师大地理系主任期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十年后,青海师大获批五个硕士研究生授权点,地理系就占有两个,我担任人文地理研究生首席导师,培养了二十四名硕士研究生,我和我的学生们,共同完成了青藏高原旅游开发研究国家项目。又过了十年,地理系获得自然地理博士学位授权点,这是地理系两代师生共同努力拼搏的结果,是教学改革结出的丰硕成果。
我的著作被省内一些权势高官侵权,为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彰显国家法律的尊严,我同侵权人作了长达五年半之久的斗争,尽管他们利用职权给维权设置了一道道障碍,但最后还是正义战胜了邪恶,开创了省内知识界用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先河。
从我呱呱坠地,至今几十年的人生征途中,曾得到过无数人的帮助、提携。爷爷奶奶、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是难以报答的;学校老师的教诲,同学们朝夕相处,亲如兄妹,生活、学习上无私帮助;工作岗位上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支持。这一切使我闯过一道道难关,造就我的今天,令我终生不忘。
我一生工作时间的近一半是在新疆,1965年入疆至1985年初调离,在新疆工作生活了二十个年头,把我一生中最为宝贵的中青年时代,无怨无悔地献给了这片沃土,我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很有感情的,新疆成为我名副其实的第二个故乡。
在新疆的前十三年是在生产建设兵团,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我在那里经历了基层连队劳动锻炼、中苏边界塔城社教、“文革”前夕教师集训队、“文化大革命”、乌鲁木齐运输公司三支两军、137团子校任教等。我能有机会同军垦战士、部队指战员、地方上的同志、师生一块工作、生活,从他们身上学到宝贵的经验,使我从一个白面书生逐渐成长为刚强的男子汉。
在生产建设兵团137团的日子里,我特别感谢良种队(七连)的农友们,他们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关照我。“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治安不好,高怀志、陈锐、彭元发、于笃生等还时刻关心着我的安全。塔城社教时古志光指导员,米振华排长,对我思想和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齐永贤、杨治中两位大夫关心我的健康。团政治处刘增亮主任对我进行思想上的教诲。子弟学校韩世忠、沈国良老师承受压力,给我工作上的支持。这些人的恩情今生难以报答完,心中默默地祝愿他们“好人一生平安”。
我在新疆的后七年,调入乌鲁木齐石化总厂工作,正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虽然我出身不好,但凭着领导的信任,我和同仁们甩开膀子大干,白手起家创办石化技校,为总厂培养出一批石化优秀人才。我在此期间入了党,获得劳模、优秀教师的殊荣。这是我人生中的又一次转折。
在新疆二十年的工作,练就了我一副健壮的体魄,培养了我敢说敢干的工作风格,让我形成了较为成熟老练的工作能力。到青海师大工作,虽然环境艰难,一道道难关还是被我冲破,我在青海师大二十多年间取得的成果,与在新疆的历练铺垫的坚实基础是分不开的,新疆是让我今生今世魂牵梦绕的一片土地。
撰写回忆录,向与我工作、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这些人物,奉上我最真诚的谢意,告诉他们,你们都是我从来都不曾忘记过的恩人。对他们的回忆、思念,是一封封跨越时空的无言感谢信。感恩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思想品德。
回忆录也是对已离开人世的亲人、朋友的永久性纪念。如我早逝的母亲、为我呕心沥血的爷爷、胜似母亲的桂花阿姨、北大陈传康教授、北师大卢云亭教授、中山大学黄进教授、深爱我的哥哥堪卓等,我用回忆录的形式寄托对他们的哀思,表达对他们深深的怀念之情。
抚今追昔,对这几十年漫长而复杂的人生历程,自有无限感慨,对人生旅途中的点滴感悟,成为我那份沉淀而厚重的精神财富。有成功的经验,应该发扬光大,有失败的痛苦,应该吸取教训。可以使后代或学习借鉴,或引以为戒,少走弯路,作为后人历史的反顾,对于青少年认识过去,把握未来,或者对研究过去那个时代提供一些参考。
我是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新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在我的成长及全部学识中,渗透着党和人民的心血,我对党和人民怀有无比感恩之情。今天,伟大祖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乘风破浪、开拓前进,心中有说不完的喜悦。决心写出一本较高质量的回忆录,献给我亲爱的党、献给我亲爱的祖国,让我们的党永葆青春,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百年梦想即将变成现实,是民心所愿,民族之思,国家之诺。
作者简介
张忠孝,男,1940年10月8日出生于青海省民和县,土族,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曾任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教授、硕士生首席导师。兼任青海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区域旅游开发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族研究会常务理事、青海省江河源文化研究会理事、台湾《桃园观光》大陆撰述委员等。
长期从事青海地理、青海旅游教学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撰写出版《青海地理》、《青海旅游资源》、《世界屋脊一青海游》、《青藏高原旅游开发研究》、《青海旅游指南》、《青海旅游线路精选》等著作。担任《青海百科全书·地理分编》主编,合著《青海百科大辞典》、《中国自然资源丛书·青海卷》、《图解21世纪简明百科全书》、《青藏铁路旅游指南》等。在台湾《桃园观光》杂志上发表介绍青藏高原自然和人文风光文章六十余篇。
曾享受***特殊津贴,荣获中国地理学会100周年“第一届全国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曾完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教师”、新疆石油局“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北师大100周年校庆“校友荣誉证书”。
目录
第一辑 童年的回忆
1.山环水绕的家乡
三川概貌
历史悠久
璀璨夺目的土族文化
2.缺失父爱和母爱的童年
3.解放前家乡百姓的生活状况
4.我的特殊家庭
哑巴爷爷和奶奶
早逝的母亲
善良的桂花阿姨
为人仗义的爷爷
5.我被认定为“转世灵童”
6.亲眼看见马家王朝溃败一幕
7.解放初的家乡
第二辑 求学之路
8.镇边初小——梦想萌生的地方
9.临夏初中——在这里找到了自信
10.青海民大预科——初人人生
政治思想教育
极不寻常的1958年
三年大饥荒
11.北京师范大学——人生的起点
我为母校骄傲
班级大家庭
言传身教的恩师
我的学术火花在这里点燃
见到了日夜思念的毛主席
第26届世界乒乓球比赛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百年校庆
五十年同学聚会
第三辑 大漠新疆二十年
12.美丽富饶的新疆
13.在进疆的列车上
14.祖国边城——乌鲁木齐
15.西北大屏障——生产建设兵团
16.穿越准噶尔盆地
17.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
18.终于到达目的地
19.中国最美的雅丹地貌区
20.边城社教
社教运动
献血救人
两件特殊任务
言传身教
“文化大革命”的前兆
21.教师集训队
22.回校闹革命
23.快乐的连队生活
做一名合格的农工
和农友们打成一片
研制“920”
24.三支两军
三支两军势在必行
革命大联合势不可当
大联合、抓严打
25.137团子弟学校任教
26.今生不忘的乌尔禾
27.难以忘怀的1976年
28.石化战线上的一员新兵
石化技校的诞生
今生起飞的地方
坚定走自己的路
第四辑 赤子心、故乡情
29.到青海师大后的前三年
生活条件差我没有退缩
和李书记的第一次谈话
和孙队长的冲突
两件棘手的事
我的任职风波
走出自己的脚步
30.教学改革是地理系发展的动力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学科
地理系改名潮
地理系教学改革
31.青海旅游研究第一人
青海首个旅游课题诞生
旅游资源考察
旅游论著
多个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
32.青海第一部《青海地理》专著问世
《青海地理》是我一生的梦
《青海地理》——走进历史深处
突出特点是《青海地理》的灵魂
单之蔷眼中的《青海地理》
33.青藏高原旅游开发研究
值得深思的几个问题
研究成果
学术价值
34.三川为大禹故里的探讨
35.极其艰险的野外考察
唐古拉山口北坡的险境
发生在澜沧江畔的险情
两次险些掉进玛柯河
柴达木盆地两次遇险
36.三江源考察
37.上海世博会的情结
38.收徒育英才
39.我的父亲
40.我和台湾老人宋安业先生的忘年交
41.“走遍中国第一人”——宋小南
42.我的良师益友
朝夕相处的良师益友
大家(咖)级的良师益友
对手一良师益友
43.同病魔的抗争
44.我与青海师大
第五辑 告老还乡享受夕阳
45.享受夕阳之美
46.捐赠图书
47.关心家乡建设
献爱心活动
建言献策
同当地教育界的腐败行为作斗争
48.三川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旅游业发展条件的评价
旅游业发展思路
主要旅游项目
49.出国旅游
旅游目的
旅游见闻
旅游感受
身无曲处有劲节,枝人凌云总虚心
后记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黄河源头赤子情》是一部回忆录,详细描述了作者张忠孝童年记忆中黄河源头的宜人风光、作者的求学之路以及之后在西北的工作经历,乃及作者告老还乡后对家乡旅游业的支持以及外出的游历。作者的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乃至生活经历一直与黄河源头息息相关,对家乡的感情真挚而热烈。
主编推荐
《黄河源头赤子情》是作者张忠孝的一部回忆录,共分五辑:“童年的回忆”、“求学之路”、“大漠新疆二十年”、“赤子心、故乡情”、“告老还乡享受夕阳”。
这部回忆录的前半时间段是从记事起,至“文革”结束的三十多年间,其间经历过七八年的旧社会生活、上学、大学毕业不久后“文革”开始,经历了土改、农业合作化、反右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这些有的亲眼见到,有的亲身经历。
《黄河源头赤子情》的撰写,更多的内容是谈人的成长过程,涉及更多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复杂关系和是与非。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