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传世经典|委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传世经典|委会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10.25 3.4折 29.8 九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传世经典|委会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487095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1028197294388396033

上书时间2024-11-22

浓诚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与西汉司马迁编撰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上的不朽巨著。二人被称为“史学两司马”。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卒赠太师、温国公,赐谥文正。司马光生于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于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为世人所景仰。司马光自幼嗜学,尤爱历史,一生治史不懈。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编撰完成《通志》战国迄秦的前8卷,进献给英宗,旨在为君王提供治世借鉴。英宗支持司马光的想法,下诏设置书局,并让他自己选择助手,继续修撰此书。神宗即位,对司马光的修史计划予以支持,并以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作用,赐书名为《资治通鉴》。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离京,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他任西京御史台,居洛阳15年,书局随身而设,专心修撰《资治通鉴》。元丰七年(1084年),《资治通鉴》全书终于修成,自治平三年(1066年)置书局起共历时19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史。全书共294卷、300多万字,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计16朝、1362年的历史。书中以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史事为发展脉络,生动地叙述了帝王将相们的治国为政之道、待人处世之理,及其生死悲欢之态,深入地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三国鼎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分裂政权的盛衰之由。 

  司马光修撰《通鉴》,目的明确,即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就决定了此书在选材上更着重于政治史,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记载得详尽深入。而这些内容正是此书的精华所在,充分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可以清晰地表现出一件事情的全貌或一项制度发展变化的过程。 

  《通鉴》还依据才能把历史上的君主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作出一定程度的揭露和谴责,以为后世君主鉴戒。《通鉴》的议论部分沿袭了史书一贯的形式,即书中的“臣光曰”等。全书共186篇,“兴邦之远略,善俗之良规,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节,叩函发帙,靡不具焉”。 

  《通鉴》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成就,向为史学界所推崇。《通鉴》所引之书据估多达300余种,所录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思想和文化等方面。全书体例严谨,前后脉络分明,对后世史学、尤其是编年体史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鉴》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家之“绝唱”。全书语言简明扼要、生动流畅,艺术手法匠心独运,观察视角敏锐深刻,不仅形象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书中的很多语句后来都演变为成语,如“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 

  当然,《通鉴》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受限于时代和阶级,司马光对于所有变革均持保守态度,比如他把历代农民起义称为“贼”或“寇”。《通鉴》在体例上也有失当之处,比如它坚持采用一个年号,而其他年号一概不提,这样,在同时出现几个王朝时,在时间记载上就会给读者造成不便。 

  元佑元年(1086年)十月,《资治通鉴》出版,在当时及后世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宋时已经有人为《通鉴》作注,尤以宋末元初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最为出色。而清朝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是史学界通行善本。本书精选原著各卷中最具史学和文学艺术价值的历史片段,以胡克家本为基础,参考其他文献进行了整理,不仅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原文的讹误、缺漏等现象的出现,而且也十分注意提升译文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使得全书既具有学术的可靠性,又兼具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当然,不妥和失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内容摘要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大、成就高的编年史。全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计16朝、1362年的历史。书中生动地叙述了帝王将相们的治国为政之道、待人处世之理,及其生死悲欢之态,深入地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三国鼎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分裂政权的盛衰之由。司马光修撰《通鉴》,目的明确,即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就决定了此书在选材上更着重于政治史,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记载得详尽深入。而这些内容正是此书的精华所在,充分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 

主编推荐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中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它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高成就,一向为史学界所推崇。它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全书语言简明扼要、生动流畅,艺术手法匠心独运,观察视角敏锐深刻,不仅形象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本书精选原著各卷中具史学和文学艺术价值的历史片段,以胡克家本为基础,参考其他文献进行了整理,不仅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原文的讹误、缺漏等现象的出现,而且也十分注意提升译文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使得全书既具有学术的可靠性,又兼具文学作品的可读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