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1103张立宪 主编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
14.26
4.8折
¥
30
八品
库存3件
作者张立宪 主编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03224
出版时间201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0元
货号1769914253307400192
上书时间2024-11-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读库》是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由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张立宪主编。其编辑方针是“摆事实不讲道理”;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此书在编撰时奉行“三有三不”原则:有趣、有料、有种和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本书为《读库》的第1103期,张立宪主编,收录了“大旅行”、“暗武斗”、“给儿子的一封信”、“爸爸爱喜禾”等10篇文章。
作者简介
张立宪,著名出版人,现居北京。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等,并出版有个人著作《记忆碎片》。其06年凭一己之力推出的《读库》系列被誉为近年来“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含金量的一本杂志书”,成为很多精英知识分子和爱书家们收藏的“私房书”。
目录
大旅行
“发展中国家”时代
武斗
给儿子的一封信
爸爸爱喜禾
青春期
嘉孺子而哀妇人
皮克斯“寻蛋”之旅(续)
国际歌
魏惠王的野望
内容摘要
《读库1103》作者以游戏文笔表述爱恨歌哭,十分新奇,触动了自己最柔软的部位。包括大旅行、“发展中国家”时代、给儿子的一封信、嘉孺子而哀妇人,等。
精彩内容
大旅行欧逸文“欧洲游,一天一千五。”在持续几个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普通百姓不被鼓励走出“中央王国”的疆限。但最近的一次春节假期——农历兔年从2月3日开始——本地报章却充斥着国际游的广告。这让人感觉仿佛所有人都想离开中国,于是,我决定加入他们。
中国旅游业对公众进行“最梦想旅游目的地”的民意测验时,没有一个排名比欧洲更高。中国旅行社相互竞争中设计出的旅游线路,与其说符合西方概念的“大旅行”,不如说更考虑他们自己客户的喜好和厌恶。
我扫了眼网上的那些旅行套餐——“大广场、大风车、大峡谷”,这是四天的“风情之旅”,强调的是荷兰和卢森堡风景如画的乡间景色;“访新怀旧看东欧”有点冷战时代的吸引力,可我不确定自己在二月份是否需要这东西。
我最终选了“经典欧洲”,一种很时髦的大巴游,十天内横贯五个国家。行前就要付款,机票、酒店、餐食、保险和杂费等换算后相当于两千二百美元。另外,旅行团的每个中国成员都被要求提供相当于七千六百美元——这比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还要多——的担保,以确保没有人会在班机回国前失踪。我是这个团的第三十八位、也是最后一名团员,次日拂晓我们就要出发。
我被告知,自行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的二十五号门集合。在那里,我碰到了一个穿着灰呢外套、戴着四方眼镜的四十三岁削瘦男子。他有松软中分的头发,自我介绍说叫李兴顺…。是我们的导游。
为了方便在人群中把我们辨识出来,每个人都拿到了一个明黄色的翻领徽章,上面是一个从鼻孔里喷出烟雾的卡通龙,龙穿着徒步旅行靴在阔步走,下边则是我们团的座右铭“龙腾万里”。
我们在国航直飞法兰克福航班的经济舱里安顿下来。我打开一包中文的“出国旅游团须知”,大家被敦促仔细阅读材料。这些须知如此细致,暗示着曾经发生过的不太愉快的经历:“不要带着欧洲产品的赝品
旅行,因为海关稽查员会没收它们,并且罚款。”对于在欧洲保持安全也有强调,“你会看到路边有吉普赛人乞讨,但别给他们钱。如果他们聚拢过来,要求看你的钱包,就立即大声呼叫导游”。和陌生人的对话也不被鼓励,“如果有人要你帮他拍照,小心点:这是小偷下手的黄金时机。”多年来我常来往欧洲,但这些“须知”给了我一个看欧洲的新视角,我有点古怪地感到:与三打游客及一个导游一起旅行,让人放心。
“须知”最后以一个孔夫子语录式样的建议作结,这个语录把我们此行看做了一次品格的测验:“能忍则忍。”浓雾中,我们降落在法兰克福,在航站楼全团第一次集合。我们的年龄从六岁的吕克毅到他七十岁的外祖父刘共生,一个退休的矿业工程师,刘还护送着他坐轮椅的妻子黄雪晴。几乎所有人都属于中国社会的这个阶层——人数在一千五百万到两亿之间——也就是有资格被称作中产阶级的阶层:一个高中理科老师,一个室内装修设计师,一个房地产管理人员,一个电视台布景师,一群叽叽喳喳的学生。
我的团友很少有乡土生活的经验,次日一匹马在一个法国牧场吃草的难得一瞬,让所有人都赶紧去翻自己的相机。可他们也只是刚刚开始适应世界,除了少数几个例外,这几乎是所有人第一次走出亚洲。
李兴顺介绍了我,这个团唯一一个非中国人成员,大家都给了我热烈欢迎。剃着一个西瓜盖、穿着一件缀满白星的黑色汗衫的十岁孩子刘一峰冲我笑,还问道:“是所有老外鼻子都这么大吗?”我们登上了一辆金色大巴,它震动着复苏过来。我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身旁是一个身材结实的十八岁男孩,他穿着黑色羽绒背心,戴着
一副线框眼镜。他有着长长的、黑色的刘海,上唇处略有胡髭。
他自我介绍说叫许诺,中文里这名字的意思是“promise(承诺)”,Promise因此也被他用来当英文名字。“诺”是上海师范大学的。
大一学生,他在那里学经济学,和三个室友分享两个高低铺。他的父母坐在过道另一边。我问他,为什么他的家人节日期间选择出游,而不是探访家人。“那确实是传统,但中国人现在也越来越有钱了。”他说,“另外,一年中的其余时候我们也太忙了,没时间旅游。”我们是用中文交谈的,但他感到吃惊时也会说“oh,MyLadyGaga”——他从学校学来的一种英文措辞。
在巴士的前排,李兴顺手中握着一个麦克风面对全团。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将在我们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这个姿势。在一个中国游客的生活中,导游扮演着尤其重要的角色:翻译、讲故事者和指挥官,而李则投射出一种镇静、老到的气场。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