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记[法]法布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昆虫记[法]法布尔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10.22 3.7折 28 八品

库存2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法布尔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095568

出版时间2013-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元

货号1801825717760676864

上书时间2024-11-19

浓诚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昆虫记》是法国作家、生物学家法布尔创作的描写昆虫生活习性的散文,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技术性双重特点,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研究昆虫习性,但读起来并不枯燥,文中配有插图。
法布尔的《昆虫记》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畅销不衰,其文字优美,又不失科学性,是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块的文学典范,法布尔对每一种昆虫的观察都细致入微,读过之后,我们对司空见惯的小昆虫就会有一种全新认识。

作者简介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他超脱世事,将自己一生的光阴都花在对昆虫世界的观察、研究中,并且专为这些“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昆虫记》,而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仍然在阅读界引起一次又一次轰动,为世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因为这套奇书,法布尔被称为“科学界的诗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目录
第一章 蝉出地洞

第二章 螳螂

第三章 灰蝗虫

第四章 绿蝈蝈

第五章 大孔雀蝶

第六章 金步甲的婚俗

第七章 田野地头的蛐蛐

第八章 圣甲虫(食粪虫)的习性

第九章 圣甲虫(食粪虫)的生活

第十章 隧蜂

第十一章 朗格多克蝎

第十二章 蝎子的家庭

内容摘要
  《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美绘本:昆虫记》是一部既吸引孩子也吸引成人的书。在这部美妙的作品中,作家法布尔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熔于一炉,用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的本领、它们的长相特征、它们的生活习性、它们的繁衍后代以及它们的死亡的描述中体现出自己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螳螂、蛐蛐、蚂蚱、蝈蝈、蝉、金步甲、蝴蝶、食粪虫、马蜂、蝎子……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被作家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情感;作为生灵,它们与人类有着缕缕共通之处,让你不得不为此吃惊、神往……

  《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美绘本:昆虫记》选出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章节,配上美妙的彩色插图,将使你对周围万物充满兴趣,你的生活亦将变得愈发精彩。

主编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美绘本:昆虫记》从一八七九年到一九〇七年间陆续完成,一九一〇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直到今天,《昆虫记》也被认为是一部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文学价值的巨著。
  如果你是一个孩子,对神奇的昆虫世界深深着迷,那么就请读读这本书;如果你是一个大人,忘记了孩提时代对昆虫世界的感受,也请你读读这本书。
  是《昆虫记》,让我重新喜欢上了这些小生灵,发现它们并不讨厌,相反,还有很多可爱之处;是《昆虫记》,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一般的文学作品,它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的,是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和艰辛。



精彩内容
 将近夏至时分,第一批蝉出现了。在人来人往、
被太阳暴晒、被踩踏瓷实的一条条小路上,张开着一些能伸进大拇指、与地面持平的圆孔洞。这就是蝉的幼虫从地下深处爬回地面来变成蝉的出洞口。除了耕耘过的田地而外,几乎到处可见一些这样的洞。这些洞通常都在最热最干的地方,特别是在道旁路边。出洞的幼虫有锐利的工具,必要时可以穿透泥沙和干黏土,所以喜欢最硬的地方。
我家花园的一条甬道由一堵朝南的墙反射阳光,照得如同到了塞内加尔一样,那儿有许多的蝉出洞时留下的圆洞口。六月的最后几天,我检查了这些刚被遗弃的井坑。地面土很硬,我得用镐刨开。地洞口是圆的,直径约2.5厘米。在这些洞口的周围,没有一点儿浮土,没有一点儿推出洞外的土形成的小丘。事情十分清楚:蝉的洞不像粪金龟这帮挖掘工的洞,上面堆着一个小土
堆。这种差异是两者的工作程序所决定的。食粪虫是从地面往地下挖掘,它是先挖洞口,然后往下挖去,随即把浮土推到地面上来,堆成小丘。而蝉的幼虫则相反,它是从地下转到地上,最后才钻开洞口,而洞口是最后的一道工序,一打开就不可能用来清理浮土了。食粪虫是挖土进洞,所以在洞口留下了一个鼹鼠丘;而蝉的幼虫是从洞中出来,无法在尚未做成的洞口边堆积任何东西。
蝉洞约深四分米。洞是圆柱形,因地势的关系而有点弯曲,但始终靠近垂直线,这样路程是最短的。洞的上下完全畅通无阻。想在洞中找到挖掘时留下的浮土那是徒劳的,哪儿都见不着浮土。洞底是个死胡同,成为一间稍微宽敞些的小屋,四壁光洁,没有任何与延伸的什么通道相连的迹象。
根据洞的长度和直径来看,挖出的土有将近两百立方厘米。挖出的土都跑哪儿去了呢?在干燥易碎的土中挖洞,洞坑和洞底小屋的四壁应该是粉末状的,容易塌方,如果只是钻孔而未做任何其他加工的话。可我却惊奇地发现洞壁表面被粉刷过,涂了一层泥浆。洞壁实际上并不是十分光洁,差得远了,但是,粗糙的表面被一层涂料盖住了。洞壁那易碎的土
料浸上黏合剂,便被黏住不脱落了。
蝉的幼虫可以在地洞中来来回回,爬到靠近地面的地方,再下到洞底小屋,而带钩的爪子却未刮擦下土来,否则会堵塞通道,上去很难,回去不能。矿工用支柱和横梁支撑坑道四壁;地铁的建设者用钢筋水泥加固隧道;蝉的幼
虫这个毫不逊色的工程师用泥浆涂抹四壁,让地洞长期使用而不堵塞。
如果我惊动了从洞中出来爬到近旁的一根树枝上去,蜕变成蝉的幼虫的话,它会立即谨慎地爬下树枝,毫无阻碍地爬回洞底小屋里去,这就说明即使此洞就要永远被丢弃了,洞也不会被浮土堵塞起来。
这个上行管道不是因为幼虫急于重见天日而匆忙赶制而成;这是一座货真价实的地下小城堡,是幼虫要长期居住的宅子。墙壁进行了加工粉刷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只是钻好之后不久就要丢弃的简单出口的话,就用不着这么费事了。毫无疑问,这也是一种气象观测站,外面天气如何在洞内可以探知。幼
虫成熟之后要出洞,但在深深的地下它无法判断外面的气候条件是否适宜。
地下的气候变化太慢,不能向幼虫提供精确的气象资料,而这又正是幼虫一
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来到阳光下蜕变——所必须了解的。
幼虫几个星期、也许几个月地耐心挖土、清道、
加固垂直洞壁,但却不把地表挖穿,而是与外界隔着一层一指厚的土层。在洞底它比在别处更加精心地修建了一间小屋。那是它的隐蔽所、等候室,如果气象报告说要延期搬迁的话,它就在里面歇息。只要稍微预感到风和日丽的话,它就爬到高处,透过那层薄土盖子探测,看看外面的温度和湿度如何。
如果气候条件不如意,例如刮大风下大雨,那对幼虫蜕变是极其严重的威胁,那谨小慎微的小家伙就又回到洞底屋中继续静候着。相反,如果气候条件适宜,幼虫便用爪子捅几下土层盖板,便可以钻出洞来。
似乎一切都在证实,蝉洞是个等候室,是个气象观测站,幼虫长期待在里面,有时爬到地表下面去探测一下外面的天气情况,有时便潜于地洞深处更好地隐蔽起来。这就是为什么蝉在地洞深处建有一
个合适的歇息所,并将洞壁涂上涂料以防止塌落的原因之所在。
但是,不好解释的是,挖出的浮土都跑到哪儿去了?一个洞平均得有两百立方厘米的浮土,怎么全都不见了踪影?洞外不见有这么多浮土,洞内也见不着它们。再说,这如炉灰一般的干燥泥土,是怎么弄成泥浆涂在洞壁上的呢?
蛀蚀木头的那些虫子的幼虫,比如天牛和吉丁的幼虫,好像应该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这种幼虫在树干中往里钻,一边挖洞,一边把挖出来的东西吃掉。这些东西被幼虫的颚挖出来,一点一点地被吃下,消化掉。这些东西从挖掘者的一头穿过,到达另一头,滤出那一点点的营养成分后,把剩下的排泄出来,堆积在幼虫身后,彻底堵塞了通道,幼虫也就不得再从这儿通过了。由胃或颚进行的这种最终分解,把消化过的物质压缩得比没有伤及的木质更加密实的东西,致使幼虫前边就出现一个空地儿,一个小洞穴,幼虫可以在其中干活儿。这个小洞穴很短小,仅够关在里面的这个囚徒行动的。
蝉的幼虫是不是也是用类似的方法钻掘地洞的呢?当然,挖出来的浮土
是不会通过幼虫的体内的,而且,泥土,哪怕是最松软的腐殖土,也绝不会成为蝉的幼虫的食物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被挖出来的浮土不是随着工程的进展在逐渐地被抛在幼虫身后了吗?
蝉在地下要待四年。这么漫长的地下生活当然不会是在我们刚才描绘的准备出洞时的小屋中度过的。幼虫是从别处来到那儿的,想必是从比较远的地方来的。它是个流浪儿,把自己的吸管从一个树根插到另一个树根。当它或因为冬天逃离太冷的上层土壤,或因为要定居于一个更好的处所而迁居时,它便为自己开出一条道来,同时把用颚这把镐尖挖出的土抛在身后。这一点是无可争辩的。
如同天牛和吉丁的幼虫一样,这个流浪儿在移动时只要很小的空间就足够了。一些潮湿的、松软的、容易压缩的土对于它来说就等于是天牛和吉丁幼
虫消化过后的木质糊糊。这种泥土很容易压缩,很容易堆积起来,留出空间。
P3-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