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流量翌平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
9.5
3.8折
¥
25
九品
库存2件
作者翌平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47731673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5元
货号1145321144288133128
上书时间2024-11-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直面现实,直面未来
刘慈欣
在幻想类的少儿文学中,科幻小说是一个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体裁,它以一种与传统的少儿文学不同的方式,激发小读者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看世界的视野。随着年龄的增长,童话带给我们的是一个不断幻灭的过程。童话曾经给世界蒙上一层奇丽的幻彩,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这层幻彩不可避免地渐渐褪去,我们终将知道动物不会说话,树木和石头也没有灵魂,世界渐渐变得平淡无奇。这倒很像翌平作品中那篇名为《眼见为实》的小说里的“视觉添加剂”,人们用现实增强技术透过虚拟现实的眼镜看世界,一旦这种眼镜被摘掉,真实的世界将显示出它令人失望的原貌。但科幻小说不会带给人们这种幻灭感。与童话不同,科幻小说的想象是有真实的科学依据的,读者明白,它向我们展示的未来有可能变为现实,科幻小说使孩子们意识到,现实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未来有着丰富的可能性,世界可能变得比童话描写的更神奇。
在少儿科幻中,翌平的作品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与我们对少儿科幻形成的习惯性印象有很大的不同。他所创造的未来世界具有严峻和冷酷的金属质感,由超级技术所驱动的战争、恐怖行动、生化灾难、AI失控等,使那个未来充满了危机和危险,充满了人与人、人与智能机器,以及机器间的冲突和生死搏杀。在那样的未来中,人们只有依靠非凡的勇敢和智慧才能生存下去,并实现自己的价值。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和冒险,构成了充满张力的科幻世界。
翌平的科幻小说像直面现实一样直面未来。少儿文学常有一种“保险箱效应”,无论主人公的经历多么险恶,最后总能迎来圆满美好的结局,这在以往的少儿科幻小说中尤为明显。但“保险箱效应”在翌平的未来世界中是不存在的,比如在《万圣节的灯火》中,城市在末日的诗意中走向毁灭,直到最后也没有发生奇迹,城市中的所有居民真的死去了。
在这些科幻小说中,也常常出现一些在少儿文学中显得更为深刻复杂的东西,比如前面提到的因虚拟现实的消失而对破败的真实世界产生的幻灭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还有人对机器的背叛,智能机器人为了人类浴血奋战,到最后却仅仅被人们当成工具,被无情地抛弃。
正如曹文轩先生所说,儿童文学应该让孩子们面对现实生活的苦难,同样,翌平的科幻小说也让小读者们意识到,未来不一定就是白胡子科学家老爷爷领着他们去逛的天堂,未来有多种可能性,这些科幻小说中所展示的充满挑战和危险的严酷未来,也是他们必须面对的一种可能。
但这并不是说翌平的科幻小说就等同于那些热衷于描写黑暗未来的成人科幻小说。翌平的作品有着儿童文学的灵魂。在那些严峻凶险的未来世界,人类并不颓废,他们用勇气和智慧无畏地迎接所有的挑战,他们和智能机器并肩在铁血的战斗中彰显英雄主义的力量。这样的未来是严酷的,但也充满着童心和青春的活力。
在文学叙事方面,翌平的小说故事节奏明快利索,语言简洁透明、刚劲有力,彰显出一种在目前的儿童文学中少见的阳刚风范,以至于有时候我们不得不猜测,他的书是不是专写给男孩子看的。
在国内,少儿科幻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目前无论是作家的数量,还是受众的规模都很有限。其实,少儿科幻在中国曾经有过一段繁荣期,那是20世纪50年代。那时,中国的科幻小说几乎全部是少儿科幻。《小灵通漫游未来》曾是国内科幻小说少有的畅销书,虽然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但也是那一时期创作的。但那个时期中国的少儿科幻只是作为科普的工具而存在,题材狭窄,在文学上也十分简单。后来的国内科幻作家们力图纠正科幻是少儿文学的印象,结果矫枉过正,以至于主流的科幻作家们患上了少儿文学恐惧症,直到形成今天的萧条局面。少儿科幻是儿童文学和科幻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拥有巨大的潜在读者群和市场,在面向未来的中国文学中,它的意义怎样高估都不过分。我们期待少儿科幻在中国的再次繁荣,而翌平的科幻小说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希望。
文学的远行
郭艳
中国儿童文学自诞生以来一直有着比其他文学类别更为有意识的国家叙事策略,儿童文学形象也承担着民族想象的浓厚意味。从传统社会中儿童的苦难、流浪、坚忍到红色儿童的明亮、勇敢与抗争,这些都为前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叙事定下了极富象征符码意义的基调。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一直致力于儿童本位的复归,寻找被饥饿、灾荒和战争湮没的童心、童趣和童年,进而进入儿童身心的成长叙事。近十年,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学景深中日渐形成多元共生的叙事生态:前现代的乡愁叙事在汉语故乡浅斟低吟,淳朴的乡村少年却在乡土伦理价值的坍塌中无处藏身;城乡转型中的儿童们在留守的旷野中忍受着文化撕裂的疼痛,他们的生活在被发现的同时,也一再被窥视与被误读;现代都市的各类“顽童”在钢筋混凝土的大厦中活色生香地演绎了对于传统与秩序的反叛,同时也在傻愣惫赖中显示出物质时代无法掩饰的庸俗趣味。与此同时,进入历史语境的儿童视角和儿童形象带着童心复位和民族想象的双重诉求,在新的文本策略中显示出作家们对于时代和历史的反思与追问。
翌平的写作则在对儿童文学现场有距离的静观中显示出独特的文学品质。这套文集是翌平文学写作疆土的一次集中呈现和凸显。作家在美善价值的观照下,以文学的方式折射现实与历史,让自己的写作出入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以自身的现代意识构建了一片文学品质精纯的儿童文学疆域。
有距离的写作与精纯的文学品质
翌平是一位内敛低调的作家,在喧闹的文学市场背景下安静地写作,并以自己独特的文学性追求成为当下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翌平的写作和热闹的现场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他的写作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恰恰是翌平写作的当下意义所在。他的独特性体现在:写作面向经典,在扎实而细腻的叙事中避免应时性题材;注重文本叙述方式的多重视角,却让叙述融于文学性表达之中,力求文本突出的文学特质;他笔下的少男少女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交叉的时空维度中,小说摹写常态少年男女的成长。他的小说关注儿童身心成长的深度和广度,体现阳刚而内敛的精神情感意蕴,从而在美善的意义上赋予中国儿童成长更多的内在性、丰富性和生长性。
现代意识与眼神清澈的现代少年
从现代小说维度来说,现代意识一方面意味着对传统的解构,少年和儿童往往在反校园文化的路径中走向无价值判断的碎片化,文本更多侧重于文化层面的断裂、荒诞和滑稽。在这类文本中,少年男女或叛逆愤怒,或玩世不恭,或孤僻无助,在现代器物丛林里眼神飘忽茫然。然而现代人格的建构是现代性更重要的一面,中国儿童文学叙事远没有完成自身的现代人格建构,由此,现代意识建构层面的叙事显得更为突出和必要。翌平的小说恰恰在现代意识的建构性层面显示出独特的文本价值。他小说中的少年眼神清澈,这种清澈是在对国家叙事建构下的前现代儿童形象和现代“顽童”形象的双向祛魅之后,作家赋予自己笔下的少年以真正的现代意识——自尊、自强、自我和独立,从现代人格的建构性视角塑造了一群眼神清澈的少年形象。他笔下特殊年代向光生长的励志少年大天,勇敢追随自己梦境的忧郁少年阿明,隐忍宽厚的少年武痴缸子……翌平笔下各类少年性格迥异,然而却对于世间万物有着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理解,这些现代品质让中国少年保有了对于世俗生活建构性的价值判断,成为内心阳光坚定、眼神清澈的现代少年。
美善阳刚与现代少年形象的生长性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守望少年成长的符码性文本,而少年的成长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有着大相径庭的状态。对中国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来说,对于成长的生长性理解,以及对于美善的丰富性理解仍然是题中之义。
儿童文学中,少年形象的生长性是指少年儿童的心智和情感应该随着时代物质精神生活的提升而有所变化,少年形象作为个体也应该具备一个时代普遍的智识水准。少年的生长性要求作家尊重少年儿童,写出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文学作品,而不是将儿童及其智商、情商放在一个很低的维度上来创作。翌平作品中少年形象的生长性体现了少年性格、情感和心性的成长与健全——《野天鹅》中大天对于艰难生活的直面与应对,性格在世事变化中日渐成熟,从懵懂任性到宽容体恤;《跤王》中缸子对于道和义的坚守与执着;《月亮上的音乐会》中阿明对于亲情的回望与眷顾。作品《美声》《卡门的舞步》《那波里舞曲》让少年的心性在音乐的滋养中得以提升和完善。在《北冰洋汽水》《迷失的弹丸》《红烧肉》《流向大海的河》里,各色少年在不同生活境遇中经历波澜起伏的个体成长。少年的人生经验场域私密而微小,翌平通过作品见证了他们一次次遭遇孤独、困惑时的心路历程,呈现出人性内在的胆怯、懦弱与和解的心灵印迹。在这些小说中,少年形象的生长性在于主体心灵向外的延展,关爱他者的心性,生活的智慧和成长的勇气,少年男女面对世界的真诚体认,并在这种体认中格物致知,真心诚意地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当少年男女以一颗颗赤子之心去理解历史、当下和人性的复杂性时,成长必然在一个现代性维度上赋予儿童更多的主体性生长。
儿童文学表现美善是否就不能深刻了?答案是否定的。儿童文学写作中不缺乏单纯的美和善,然而美善的丰富性内涵往往因为童心和童趣的单纯透明而被遮蔽。儿童文学创作不缺乏美善,而更多的是缺乏面对世俗生活困顿境遇时强大的内在主体,以及这种主体所抵达善的能力和美的可能性。翌平的小说《野天鹅》是对于这方面写作非常有益的实践。美善丰富的写作其实要处理的是人物如何面对现实生存经验中的爱恨情仇,尤其是面对恶的问题。这篇小说以文学的方式深入探讨了个体如何能够从内心深处真诚地体认罪恶、宽恕、和解与良知,用童真和善良去抚摸受伤的身体和灵魂。从文本实践的层面真正让美善成为少年生长性的品性和特质,少年成长由此拥有美善阳刚的精神主体性,少年人格也拥有了强大的建构性力量。
现代智识教育、美育与中国侠义伦理的共生与滋养
翌平的写作无疑是典型的现代智识写作,他从常态少年的生长性起步,笔下的少年形象虎虎有生气,同时又充满日常性经验所赋予的烟火气息。他擅长写生活在现代知识教育和艺术氛围中的少年男女,而这些少男少女却往往和中国传统民间伦理相遇,在一种伦理风俗意义上达成人与人、人与环境,乃至人与爱恨情仇的和解。例如翌平关于武术题材的一系列作品,其中体现出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独特的习武少年在他的叙事策略中往往承担着传统伦理的承继功能。尚武与尚德相辅相成,立功与立言、立德并行不悖,当历史语境和现实遭际发生重大变故的时候,往往是现代智识、美育和传统的侠义伦理让少年男女完成励志的阳刚成长,建构性的现代人格在三者的共同滋养下最终完成。
总而言之,阅读翌平的小说,眼前飞掠而过的是这样一些镜像:一匹飞奔在美善镜像中的猎豹,在自己的领地悍然独立的猫王,月光与小号声中飞翔的少年,树林中、练功房里踮起脚尖独舞的精灵少女,在生活的罅隙中艰难成长的小男子汉们……这些少年男女们在精神困乏、物质贫瘠的时代发现和建构属于自己的成长维度——少年的情义,兄弟姐妹的亲情,扶弱济贫的侠义精神,音乐美育情境中的艺术体悟,艰难生存中的坚忍与刚强等等。翌平在常态少年生长中专注于人物心灵镜像的构建,在现代智识、美育和传统侠义伦理的观照下,摹写中国少年现代成长的生长性,在美善的丰富性维度上赋予中国少年阳刚向上的精神主体性。通过一个个独特的人物形象和这些人物所蕴涵的文学审美意韵,翌平无疑已经建构了属于自己的人物谱系。
对于翌平来说,他已经建造了一部分属于自己的“约克纳帕塔法”,然而,对于年轻的老作家翌平来说,文学的远行刚刚开始。他会继续如猎豹般奔驰在自己的文学疆土上,像猫王一样,在这片“河流慢慢流过的平原”上悍然独行,并以自己独特的文本方式和文学性追求,不断给当代儿童文学写作带来启示性的惊喜。
商品简介
本书是“翌平新阳刚少年科幻小说”系列之一。
翌平的科幻小说想象力奇特,情节扣人心弦,在极具未来感的情境描述下渗透对人性、正义、大是大非的心灵拷问。如本书中的《眼见为实》《霾》《植兽》《万圣节的灯火》等作品,虽然讲述的是未来世界的科幻故事,但作品立意着眼于对现实危机的思考与担忧,动人心魄的情节中暗含着对现世的警示,具有结实的现实意义,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作者简介
翌平,中国作协会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著有长篇、中短篇小说,童话共二百四十多万字。主要作品有:《少年摔跤王》《早安,跆拳道》《冬天里的小号》《猫王》《野天鹅》《云狐和她的村庄》《月亮上的鱼》《骑狼的小兔》《种太阳花的小猪》《吹口哨的猫》,科幻作品《燃烧的星球》《流浪的方舟》等,译作《一个孩子的诗园》《小熊维尼》等百余种图书。
作品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北京市建国60周年文学作品优秀奖、儿童文学金近奖、上海优秀儿童图书奖、金风车奖、上海好童书奖等多种奖项,被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评为“十大青年金作家”。
目录
《心灵流量》
早安,亚美尼西亚
隐身杀手就在你身旁
身边的杀手
特工,在哪儿?
心灵流量
我
眼见为实
霾
最后一个
洞
植兽
万圣节的灯火
宿主
内容摘要
本书是“翌平新阳刚少年科幻小说”系列之一。
翌平的科幻小说想象力奇特,情节扣人心弦,在极具未来感的情境描述下渗透对人性、正义、大是大非的心灵拷问。如本书中的《眼见为实》《霾》《植兽》《万圣节的灯火》等作品,虽然讲述的是未来世界的科幻故事,但作品立意着眼于对现实危机的思考与担忧,动人心魄的情节中暗含着对现世的警示,具有结实的现实意义,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主编推荐
适读人群 :9-14岁
1. 本书为“翌平新阳刚少年小说”系列之一,收入多篇以北京大院儿童生活为背景的青少年短篇小说新作及经典代表作,体现了作家对这一独特题材的把控。
2. 重磅专家亲自作序。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我国著名的比较文学研究学者郭艳为本书作推荐序,对图书内容、质量给予了高度赞扬。
3. 作家擅用开阔、雄浑的男性视野,创作富有光与电、铁与石质感的少年小说。故事大起大落,动作性很强,人物性格刚正富有血气,在古老永恒的主题下宣扬惩恶扬善,有助于培养读者独立、自强、坚忍向上的品格,树立其坚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4. 精美四色彩插,高格调大气装帧,打造具有男子汉阳刚气质、阳气十足的少年书系。
精彩内容
直面现实,直面未来刘慈欣 在幻想类的少儿文学中,科幻小说是一个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体裁,它以一种与传统的少儿文学不同的方式,激发小读者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看世界的视野。随着年龄的增长,童话带给我们的是一个不断幻灭的过程。童话曾经给世界蒙上一层奇丽的幻彩,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这层幻彩不可避免地渐渐褪去,我们终将知道动物不会说话,树木和石头也没有灵魂,世界渐渐变得平淡无奇。这倒很像翌平作品中那篇名为《眼见为实》的小说里的“视觉添加剂”,人们用现实增强技术透过虚拟现实的眼镜看世界,一旦这种眼镜被摘掉,真实的世界将显示出它令人失望的原貌。但科幻小说不会带给人们这种幻灭感。与童话不同,科幻小说的想象是有真实的科学依据的,读者明白,它向我们展示的未来有可能变为现实,科幻小说使孩子们意识到,现实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未来有着丰富的可能性,世界可能变得比童话描写的更神奇。 在少儿科幻中,翌平的作品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与我们对少儿科幻形成的习惯性印象有很大的不同。他所创造的未来世界具有严峻和冷酷的金属质感,由超级技术所驱动的战争、恐怖行动、生化灾难、AI失控等,使那个未来充满了危机和危险,充满了人与人、人与智能机器,以及机器间的冲突和生死搏杀。在那样的未来中,人们只有依靠非凡的勇敢和智慧才能生存下去,并实现自己的价值。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和冒险,构成了充满张力的科幻世界。 翌平的科幻小说像直面现实一样直面未来。少儿文学常有一种“保险箱效应”,无论主人公的经历多么险恶,最后总能迎来圆满美好的结局,这在以往的少儿科幻小说中尤为明显。但“保险箱效应”在翌平的未来世界中是不存在的,比如在《万圣节的灯火》中,城市在末日的诗意中走向毁灭,直到最后也没有发生奇迹,城市中的所有居民真的死去了。 在这些科幻小说中,也常常出现一些在少儿文学中显得更为深刻复杂的东西,比如前面提到的因虚拟现实的消失而对破败的真实世界产生的幻灭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还有人对机器的背叛,智能机器人为了人类浴血奋战,到最后却仅仅被人们当成工具,被无情地抛弃。 正如曹文轩先生所说,儿童文学应该让孩子们面对现实生活的苦难,同样,翌平的科幻小说也让小读者们意识到,未来不一定就是白胡子科学家老爷爷领着他们去逛的天堂,未来有多种可能性,这些科幻小说中所展示的充满挑战和危险的严酷未来,也是他们必须面对的一种可能。 但这并不是说翌平的科幻小说就等同于那些热衷于描写黑暗未来的成人科幻小说。翌平的作品有着儿童文学的灵魂。在那些严峻凶险的未来世界,人类并不颓废,他们用勇气和智慧无畏地迎接所有的挑战,他们和智能机器并肩在铁血的战斗中彰显英雄主义的力量。这样的未来是严酷的,但也充满着童心和青春的活力。 在文学叙事方面,翌平的小说故事节奏明快利索,语言简洁透明、刚劲有力,彰显出一种在目前的儿童文学中少见的阳刚风范,以至于有时候我们不得不猜测,他的书是不是专写给男孩子看的。 在国内,少儿科幻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目前无论是作家的数量,还是受众的规模都很有限。其实,少儿科幻在中国曾经有过一段繁荣期,那是20世纪50年代。那时,中国的科幻小说几乎全部是少儿科幻。《小灵通漫游未来》曾是国内科幻小说少有的畅销书,虽然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但也是那一时期创作的。但那个时期中国的少儿科幻只是作为科普的工具而存在,题材狭窄,在文学上也十分简单。后来的国内科幻作家们力图纠正科幻是少儿文学的印象,结果矫枉过正,以至于主流的科幻作家们患上了少儿文学恐惧症,直到形成今天的萧条局面。少儿科幻是儿童文学和科幻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拥有巨大的潜在读者群和市场,在面向未来的中国文学中,它的意义怎样高估都不过分。我们期待少儿科幻在中国的再次繁荣,而翌平的科幻小说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希望。文学的远行郭艳 中国儿童文学自诞生以来一直有着比其他文学类别更为有意识的国家叙事策略,儿童文学形象也承担着民族想象的浓厚意味。从传统社会中儿童的苦难、流浪、坚忍到红色儿童的明亮、勇敢与抗争,这些都为前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叙事定下了极富象征符码意义的基调。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一直致力于儿童本位的复归,寻找被饥饿、灾荒和战争湮没的童心、童趣和童年,进而进入儿童身心的成长叙事。近十年,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学景深中日渐形成多元共生的叙事生态:前现代的乡愁叙事在汉语故乡浅斟低吟,淳朴的乡村少年却在乡土伦理价值的坍塌中无处藏身;城乡转型中的儿童们在留守的旷野中忍受着文化撕裂的疼痛,他们的生活在被发现的同时,也一再被窥视与被误读;现代都市的各类“顽童”在钢筋混凝土的大厦中活色生香地演绎了对于传统与秩序的反叛,同时也在傻愣惫赖中显示出物质时代无法掩饰的庸俗趣味。与此同时,进入历史语境的儿童视角和儿童形象带着童心复位和民族想象的双重诉求,在新的文本策略中显示出作家们对于时代和历史的反思与追问。 翌平的写作则在对儿童文学现场有距离的静观中显示出独特的文学品质。这套文集是翌平文学写作疆土的一次集中呈现和凸显。作家在美善价值的观照下,以文学的方式折射现实与历史,让自己的写作出入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以自身的现代意识构建了一片文学品质精纯的儿童文学疆域。有距离的写作与精纯的文学品质 翌平是一位内敛低调的作家,在喧闹的文学市场背景下安静地写作,并以自己独特的文学性追求成为当下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翌平的写作和热闹的现场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他的写作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恰恰是翌平写作的当下意义所在。他的独特性体现在:写作面向经典,在扎实而细腻的叙事中避免应时性题材;注重文本叙述方式的多重视角,却让叙述融于文学性表达之中,力求文本突出的文学特质;他笔下的少男少女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交叉的时空维度中,小说摹写常态少年男女的成长。他的小说关注儿童身心成长的深度和广度,体现阳刚而内敛的精神情感意蕴,从而在美善的意义上赋予中国儿童成长更多的内在性、丰富性和生长性。现代意识与眼神清澈的现代少年 从现代小说维度来说,现代意识一方面意味着对传统的解构,少年和儿童往往在反校园文化的路径中走向无价值判断的碎片化,文本更多侧重于文化层面的断裂、荒诞和滑稽。在这类文本中,少年男女或叛逆愤怒,或玩世不恭,或孤僻无助,在现代器物丛林里眼神飘忽茫然。然而现代人格的建构是现代性更重要的一面,中国儿童文学叙事远没有完成自身的现代人格建构,由此,现代意识建构层面的叙事显得更为突出和必要。翌平的小说恰恰在现代意识的建构性层面显示出独特的文本价值。他小说中的少年眼神清澈,这种清澈是在对国家叙事建构下的前现代儿童形象和现代“顽童”形象的双向祛魅之后,作家赋予自己笔下的少年以真正的现代意识——自尊、自强、自我和独立,从现代人格的建构性视角塑造了一群眼神清澈的少年形象。他笔下特殊年代向光生长的励志少年大天,勇敢追随自己梦境的忧郁少年阿明,隐忍宽厚的少年武痴缸子……翌平笔下各类少年性格迥异,然而却对于世间万物有着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理解,这些现代品质让中国少年保有了对于世俗生活建构性的价值判断,成为内心阳光坚定、眼神清澈的现代少年。美善阳刚与现代少年形象的生长性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守望少年成长的符码性文本,而少年的成长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有着大相径庭的状态。对中国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来说,对于成长的生长性理解,以及对于美善的丰富性理解仍然是题中之义。 儿童文学中,少年形象的生长性是指少年儿童的心智和情感应该随着时代物质精神生活的提升而有所变化,少年形象作为个体也应该具备一个时代普遍的智识水准。少年的生长性要求作家尊重少年儿童,写出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文学作品,而不是将儿童及其智商、情商放在一个很低的维度上来创作。翌平作品中少年形象的生长性体现了少年性格、情感和心性的成长与健全——《野天鹅》中大天对于艰难生活的直面与应对,性格在世事变化中日渐成熟,从懵懂任性到宽容体恤;《跤王》中缸子对于道和义的坚守与执着;《月亮上的音乐会》中阿明对于亲情的回望与眷顾。作品《美声》《卡门的舞步》《那波里舞曲》让少年的心性在音乐的滋养中得以提升和完善。在《北冰洋汽水》《迷失的弹丸》《红烧肉》《流向大海的河》里,各色少年在不同生活境遇中经历波澜起伏的个体成长。少年的人生经验场域私密而微小,翌平通过作品见证了他们一次次遭遇孤独、困惑时的心路历程,呈现出人性内在的胆怯、懦弱与和解的心灵印迹。在这些小说中,少年形象的生长性在于主体心灵向外的延展,关爱他者的心性,生活的智慧和成长的勇气,少年男女面对世界的真诚体认,并在这种体认中格物致知,真心诚意地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当少年男女以一颗颗赤子之心去理解历史、当下和人性的复杂性时,成长必然在一个现代性维度上赋予儿童更多的主体性生长。 儿童文学表现美善是否就不能深刻了?答案是否定的。儿童文学写作中不缺乏单纯的美和善,然而美善的丰富性内涵往往因为童心和童趣的单纯透明而被遮蔽。儿童文学创作不缺乏美善,而更多的是缺乏面对世俗生活困顿境遇时强大的内在主体,以及这种主体所抵达善的能力和美的可能性。翌平的小说《野天鹅》是对于这方面写作非常有益的实践。美善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