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萧红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
9.7
3.9折
¥
25
八品
库存2件
作者萧红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ISBN9787547030592
出版时间2014-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1590169301594787840
上书时间2024-11-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才女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诗意,充满童心,一幅展现乡土气息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了萧红笔下一个北方小镇人民的单纯与闭塞。她用真实感人的写作手法,或淡或重的文笔,描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种种记忆。他将这些碎片式的记忆拼接在一起,回味在那个时代的童年乐趣、乡土气息以及在灵魂深处释放出的感悟。读者在感受乡土文化的同时,心灵也必将受到触动。
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1942年),黑龙江人。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1930年,结识萧军,两人相爱,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3年与萧军自赞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主要作品有长篇《马伯乐》,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内容摘要
《呼兰河传》是一部充盈着童谣风格的自传体回忆式长篇小说。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追忆了旧时光中的人与事,以成熟的艺术化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呼兰河小城的原生态图景。多姿多彩的风土民俗、刻板单调的底层生活、善良麻木的民众形象跃然纸上。作家果敢地揭开了恬静小城的面纱,深刻批判了旧传统意识对人的束缚与戕害,渗透着人性的悲悯。小说叙事风格细腻而深沉,语言从容平实又凄婉感伤,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散文风格。
主编推荐
《呼兰河传(手绘插画本)》是一部充满诗意,充满童心,一幅展现乡土气息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了萧红笔下一个北方小镇人民的单纯与闭塞。她用真实感人的写作手法,或淡或重的文笔,描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种种记忆。他将这些碎片式的记忆拼接在一起,回味在那个时代的童年乐趣、乡土气息以及在灵魂深处释放出的感悟。读者在感受乡土文化的同时,心灵也必将受到触动。
精彩内容
第一章一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
面说:“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
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车店,第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等进了栈房,摘下狗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伸手去拿热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
人的手被冻裂了。
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得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他走起来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地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
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
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颤颤惊惊,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小狗冻得夜夜的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
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
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
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之后,马就冒汗了。
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
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止了出汗。
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马毛立刻就上了霜。
人和马吃饱了之后,他们再跑。这寒带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远又来了一村,过了一镇,不远又来了一镇。这里是什么也看不见,远望出去是一片白。从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见的。
只有凭了认路的人的记忆才知道是走向了什么方向。拉着
粮食的七匹马的大车,是到他们附近的城里去。载来大豆的卖了大豆,载来高梁的卖了高梁。等回去的时候,他们带了油、盐和布匹。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那医生的门前,挂着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这广告在这小城里边无乃太不相当,使人们看了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为油店、布店和盐店,他们都没有什么广告,也不过是盐店门前写个“盐”字,布店门前挂了两张怕是自古亦有之的两张布幌子。其余的如药店的招牌,也不过是:把那戴着花镜的伸出手去在小枕头上号着
妇女们的脉管的医生的名字挂在门外就是了。比方那医生
的名字叫李永春,那药店也就叫“李永春”。人们凭着记忆,哪怕就是李永春摘掉了他的招牌,人们也都知李永春是在那里。不但城里的人这样,就是从乡下来的人也
多少都把这城里的街道,和街道上尽是些什么都记熟
了。
用不着什么广告,用不着什么招引的方式,要买的比如
油盐、布匹之类,自己走进去就会买。不需要的,你就是挂了多大的牌子,人们也是不去买。那牙医生就是一
个例子,那从乡下来的人们看了这么大的牙齿,真是觉得希奇古怪,所以那大牌子前边,停了许多人在看,看也看不出是什么道理来。假若他是正在牙痛,他也绝对的不去让那用洋法子的医生给他拔掉,也还是走到李永春药店去,买二两黄连,回家去含着算了吧!因为那牌子上的牙齿太大了,有点莫名其妙,怪害怕的。
所以那牙医生,挂了两三年招牌,到那里去拔牙的却是寥寥无几。
后来那女医生没有办法,大概是生活没法维持,她兼做了收生婆。
城里除了十字街之外,还有两条街,一条叫做东二道街,一条叫做西二道街。这两条街是从南到北的,大概五六里长。
这两条街上没有什么好记载的,有几座庙,有几家烧饼铺,有几家粮栈。
东二道街上有一家火磨,那火磨的院子很大,用红色的好砖砌起来的大烟筒是非常高的,听说那火磨里边进去不得,那里边的消信可多了,是碰不得的。一碰就会把人用火烧死,不然为什么叫火磨呢?就是因为有火,听说那里边不用马,或是毛驴拉磨,用的是火。一般人以为尽是用火,岂不把火磨烧着了吗?想来想去,想不明白,越想也就越糊涂。偏偏那火磨又是不准参观的。
听说门口站着守卫。
东二道街上还有两家学堂,一个在南头,一个在北头。都是在庙里边,一个在龙王庙里,一个在祖师庙里。
P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