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
10.25
3.4折
¥
29.8
九品
库存2件
作者儒勒·凡尔纳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93379
出版时间197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1415610592706283521
上书时间2024-11-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著名的科幻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了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追捕当时盛传的海上“怪物”,不幸被“怪物”俘获的故事。而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无人知晓的潜水艇。潜水艇艇长尼摩邀请阿罗纳克斯教授一行三人做海底旅行。沿途,他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形形色色的生物,经历了种种危险。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罗纳克斯等三人不辞而别,将他们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诸于世。小说悬念迭出,高潮频起,趣味盎然,蕴含着鲜明的爱憎和广博的地理知识,使人们在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的同时,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是世界上靠前位职业科幻作家,终其一生创作了上百部作品,其作品译本仅次于英国作家阿加莎·里斯蒂,高于莎士比亚。凡尔纳与英国的威尔斯被读者并称为科幻小说之父。
陈筱卿,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后赴法国留学。现为靠前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有法语译作约800万字。
目录
第一部分
一 飞逝的巨礁
二 赞成与反对
三 随先生尊便
四 内德·兰德
五 向冒险迎去
六 全速前进
七 不知种属的鲸鱼
八 动中之动
九 内德·兰德的怒火
十 海洋人
十一 “鹦鹉螺号”
十二 一切都用电
十三 几组数字
十四 黑潮
十五 一封邀请信
十六 漫步海底平原
十七 海底森林
十八 太平洋下四千里
十九 瓦尼可罗群岛
二十 托雷斯海峡
二十一 陆上几日
二十二 尼摩艇长的闪电
二十三 强制性睡眠
二十四 珊瑚王国
第二部分
一 印度洋
二 尼摩艇长的新建议
三 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
四 红海
五 阿拉伯隧道
六 希腊群岛
七 地中海上的四十八小时
八 维哥湾
九 失踪的大陆
十 海底煤矿
十一 马尾藻海
十二 抹香鲸和长须鲸
十三 大冰盖
十四 南极
十五 大事故还是小插曲
十六 缺氧
十七 从合恩角到亚马孙河
十八 章鱼
十九 墨西哥湾暖流
二十 北纬四十七度二十四分,西经十七度二十八分
二十一 大屠杀
二十二 尼摩艇长最后的话
二十三 尾声
内容摘要
《海底两万里》由儒勒·凡尔纳著,讲述了:一
只形似独角鲸的怪物频频现身于世界各大洋,学界争论纷纷依然无法查明真相,阿罗纳克斯教授受邀调查。他带着仆人登上亚伯拉罕·林肯号开始了探寻之旅。调查中,他们发现这怪物不是独角鲸,而是潜水艇鹦鹉螺号,尼摩艇长就是它的主人。尼摩艇长带着他们从太平洋海底出发,途径珊瑚岛、印度洋、红海、
地中海、大西洋,见识到了前所未有的奇闻异事和奇鸟异兽。历尽种种波折,他们到达了挪威海域,在一
次事故中阿罗纳克斯教授昏迷了过去,当他苏醒的时候尼摩艇长和鹦鹉螺号已经不知所踪,只有教授的旅行笔记在诉说这一次奇妙的海底之旅。
精彩内容
一 飞逝的巨礁
1866年出了一件怪异的大事,是一个没人说得清、也无法说得清的怪现象,想必没人会忘记得了。且莫说港口居民被种种流言弄得心神不定,内陆民众惊诧不已,就连海上的人们也都感到震惊。欧洲和美洲的商人、船东、船长、船老大、各国的海军军官,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对这件事表示极大的关注。
确实,一段时间以来,有好些船只在海上与“一
个庞然大物”相遇。那是一个长长的梭子状物体,有时泛着磷光,比鲸鱼的个头儿大,而且速度也比鲸鱼
快得多。
各种不同船只的航海日志对出现的这个庞然大物都做了记录,说这个物体或这个生物速度极其地快,动力极其地大,像是天生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说它是一个鲸类动物的话,那它的体积比当时科学所
分类的所有的鲸鱼都要大得多得多。无论是居维叶①、拉塞拜德②、迪梅里先生③,还是卡特尔法热④,都不会承认这么个大怪物的存在,除非是他们见过它,也就是说,除非他们自己亲眼所见。
按照多次观察所得,平均算来(去除保守的估计,即此物长二百尺⑤,也不按夸张的算法,即这个大家伙宽一海里⑥,长三海里),我们可以肯定,这个庞然大物要大大超过鱼类学家们迄今为止所认同的所
有的鱼类,如果这个大家伙真的是存在的话。
可是,它真的是存在的,而这种存在是无可否认的,而人是一向喜欢听神奇的事的。所以,这个不可思议的东西的出现,就必然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要想把它视为奇谈怪论,那是根本办不到的。
确实,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一布纳克轮船公司的蒸汽机船“希金森总督号”,在距澳大利亚东海岸五海里处,就曾遇见这个游动着的大家伙。起先,巴克船长以为是遇见一块不为人知的巨礁,他还准备对它的准确位置加以测算哩,可是正在这时候,这个奇怪的大家伙竟然突然地喷出两根水柱,高达五十尺,直插云霄。如此看来,除非是这块巨礁上有间歇喷泉,否则的话,“希金森总督号”所遇见的就确实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只是尚不为人知罢了,这种动物能从鼻孔里往外喷出混杂着空气和蒸汽的水柱。
在这同一年的7月23日,西印度一太平洋轮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水域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这么看来,这个奇特的鲸类动物速度惊人,能够快速地从一处游到另一处,因为“希金森号”和“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是在相距七百海里的两个不同地点看到它的,而时间上只是相隔三天而已。
半个月后,在距“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上遇见那个大家伙两干海里处,国家轮船公司的“海尔维蒂亚号”和皇家邮轮公司的“香农号”,在美洲与欧洲间的大西洋海域迎面近舷对驶时,分别在格林尼治子午线的北纬四十二度十五分、西经六十度三十五分处,同时发现了那个怪物。“海尔维蒂亚号”和“香农号”首尾相接不过一百米长,估计那个大怪物至少得有三百五十尺长,因为这两艘船与它相比较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可是。当时在阿留申群岛的库拉马克岛和乌穆居里克岛一带海域的鲸鱼,个头儿最大的,也从不超过五十六米长,人们甚至都没见有达到这一长度的。
有关的报告接二连三地传来:横渡大西洋的“佩莱尔号”的几次最新发现;跑伊兹兰航线的“埃特纳号”与那个怪物擦肩而过;法国“诺曼底号”驱逐舰的军官们所做的记录;海军准将菲茨·詹姆斯的参谋部在“克利德勋爵号”上所测定的精确方向。所有这些报告,都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应。在那些生性爱说俏皮话的国家,这件事被当成了笑谈,但在那些认真
务实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人们对这件事就极其关注。
在各个大的中心城市,这个怪物成了时髦话题:在咖啡馆里,人们在津津乐道地谈论它;在报刊上,人们在嘲讽它;甚至有人还把它搬上了舞台。各家小报可算逮着机会了,随心所欲地编出种种离奇的故事来。有些因为编不出新花样,便把极力想象出来的那些巨型怪兽又给刊登了出来,从此,报海中从那头白鲸——可怖的“莫比·狄克”①,到斯堪的纳维亚传说中的巨型海怪克拉肯②,应有尽有。有的人甚至把老古董也给搬了出来,包括亚里士多德和普利尼④的看法也被引用了,因为他们两位也认为有怪物存在。
还有彭图皮丹主教的挪威童话、保罗·埃纪德的游记什么的。最后,还搬出了哈林顿先生的那诚实可信的报告来。据此报告称,他于1857年在“卡斯蒂朗号”上看到过一条大蛇。这种巨大无比的蛇直到当时为止,只是在旧时的北极探险船“立宪号”驶经的海面上出现过。
于是乎,在学者圈内和科学杂志上,轻信者与怀
疑派之间便展开了一场没完没了的论战。大家因“怪物问题”而变得异常激动。信奉科学的记者与相信神灵的记者大打起笔墨官司来,有些记者还因此而动起了手,因为他们从海蛇争起,最后竟发展到人身攻击了。论战持续了半年,双方各不相让。各种小报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矛头指向巴西地理研究所、柏林皇家科学院、不列颠学术研究会、华盛顿史密斯协会等所发表的论文,对《印度群岛报》、穆瓦尼奥神甫④的《宇宙》杂志、皮德曼⑤的《消息报》上的辩论文章大加抨击,对法国及其他各国的大报上所登载的文章也进行了无情的批驳。小报的那些才华横溢的作者们故意引用其对手们曾经引用过的林奈⑥的那句话——“大自然不创造蠢材”,其本意是想让当代人不要
违背大自然,相信什么大海怪、大海蛇和“莫比·狄克”以及海员们脑子发热而胡编乱造的东西。最后,报纸上一篇极具讽刺味的十分受编辑们喜爱的文章起了作用,像伊波利特一样,给了那个怪物致命的一击,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结束了这场论战。才智终于战胜了科学。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