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泽传李岳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
9.67
3.7折
¥
26
八五品
库存2件
作者李岳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05298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6元
货号1157605252460560387
上书时间2024-11-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曾纪泽是我国当时最了解国际形势的外交官。——萧一山《清史大纲》
丧权辱国,几乎是近代史上最常见的字眼之一。何为丧权?将我国土子民,拱手让与他人。何为辱国?泱泱大国,一代天朝,任人宰割。中国近代的外交史,几乎就是一部割地赔款的历史。而这其中,只有一人例外,就是一代中兴名臣——曾纪泽。
曾纪泽,字劼刚,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卒于光绪十八年(1890年),年五十一岁。他是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的次子,袭封一等毅勇侯。他自幼接受严格教育,通经史,工诗文,后又自学英文,研究西方科学文化、被当时学者赞誉“学贯中西”。外交史上,曾纪泽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与俄国签订的《中俄伊犁改订条约》,是晚清屈辱外交中唯一一部让国人扬眉吐气的条约,即使在国际外交上,也被誉为奇迹。如果没有这一条约,大清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就只能成为一千一百九十八万。然而这一伟绩的创造者,不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也不是位高权重的王公贵胄,却只是一个手无寸铁的读书之人。
导语摘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
李岳所著的《曾纪泽传/中国人格读库》视角崭新、配图精美;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独特视角纪录中国近现代爱国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导当下青少年之价值取向;读者了解和认识近现代爱国人士的入门之书。
商品简介
曾纪泽,字劼刚,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卒于光绪十八年(1890年),年五十一岁。他是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的次子,袭封一等毅勇侯。他自幼接受严格教育,通经史,工诗文,后又自学英文,研究西方科学文化、被当时学者赞誉“学贯中西”。
目录
引言/001
第一章 单刀赴俄
巴黎来了个官老爷/002
山雨欲来风满楼/007
名声与性命/011
千头万绪/015
舌战群儒/028
第二章 舌巩河山
多方磨难/042
曙光重现/059
微妙的变化/070
锱铢必较/079
尘埃落定/100
第三章 士子与他的时代
后记/123
曾纪泽年谱/124
内容摘要
曾纪泽,字劼刚,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卒于光绪
十八年(1890年),年五十一岁。他是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的
次子,袭封一等毅勇侯。他自幼接受严格教育,通经史,工诗
文,后又自学英文,研究西方科学文化、被当时学者赞誉“学
贯中西”。
主编推荐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视角崭新、配图精美;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独特视角纪录中国近现代爱国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导当下青少年之价值取向;
※读者了解和认识近现代爱国人士的入门之书
精彩内容
自从担任驻英法公使之后,曾纪泽对礼仪这一问题就更加重视了,毕竟,驻外公使是国家的颜面所在。然而,如何做到既符合本国的传统礼制,又入乡随俗,为西洋各国所接受和认可,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前任大使郭嵩焘,就在这个问题上栽了大跟头,弄得丢官罢爵,凄凉终老。
郭嵩焘是中国的第一位驻外公使。在当时的中国,驻外公使绝非一桩潇洒的美差。当时的士大夫中,夷夏之辨的思想意识还很浓,对出使外国的公务人员,不分青红皂白,一概鄙夷不齿。郭嵩焘明知这是费力不讨好,要背骂名甚至会毁前程的差使,但他还是顶着重重压力,毅然离开“父母之邦”而出洋赴任了。从他驻外任职期间的实际情况看,在“弱国无外交”的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虽说个人也无力回天,但他努力争取依照国际公法和惯例开展外交活动,积极增进对外域情况的了解,强化向西方学习的意识,是颇为开通和明智的。但他却为世俗所不容,一直陷在顽固派的众骂之中,加上清廷本就对汉官有所提防,有意派了刘锡鸿作为副使,名为助手,实为监视。而这刘锡鸿,就在“礼制”这一问题上,做了大文章。他参奏郭嵩焘有“三大罪”:“游甲敦炮台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见巴西国主擅自起立,堂堂
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柏金宫殿听音乐屡取阅音乐单,仿效洋人之所为。”皆是从小处做文章,大谈其有违祖宗礼制,有损国家颜面,更有甚者,称郭嵩焘“有二心于英国,欲向英国称臣”。清廷以此严厉申斥郭嵩焘,甚至要查办治罪,多亏李鸿章说情,才给郭氏留了一点面子,准许他以身体有病为名18行引退,接其任者就是曾纪泽。
曾纪泽接任公使一职后,吸取郭嵩焘的教训,首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了解各国礼仪,并将本国的礼
节事先电汇各国,以便互相尊重。事无巨细,小到宴会是否男女同席,眷属之间如何示意,握手还是作揖,都一一通融。事实上,曾纪泽之所以如此重视这细枝末节之事,并不完全出于小心谨慎,而是自幼的家学,让他深知,不知礼,无以立。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皆是如此。
相对于处处大摆官威的崇厚,曾纪泽显然对礼制的理解更为深刻。曾经,中国驻德国公署的观察使李丹崖来曾纪泽的大使馆时,曾纪泽亲自携带随从到车站去迎候。原本,以曾纪泽的职位来讲,是没有必要
亲自迎接一位署使的。但是,之前曾纪泽外出经过柏林时,李丹崖来车站迎接,是行跪拜之礼迎接的,德国众人有目共睹。第二天的报纸上立即发表《中国署使跪迎头等公使》等消息。在欧洲等国,看待署使与参赞是同等,要比亲任大使低等,往往不被引起足够
的重视。所以李丹崖再来英国时,曾纪泽为了不让外国人对李丹崖署使持有轻慢蔑视的态度,为了提高他的地位,使中国使馆开展工作有利,特意穿戴郑重的衣冠,亲自带人到车站去迎接,以此展示中国体制中的实任大使与署使的地位是相等的,请外国人不要慢待中国的署使,大长了中国人的士气和大清朝的威严。
此次崇厚来巴黎,作为驻英法公使的曾纪泽自然星夜前来。见到崇厚之后,双方寒暄一番,话题的焦点很快就转移到刚签定的条约上来。作为晚辈,曾纪泽谦虚地请教崇厚与洋人交涉的经验。崇厚拉着长腔,颇为得意地说:“我崇某做了二十多年的洋务,与洋人接触不下几百次,深感与洋人打交道,要想成功
,秘诀就在于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忍,所谓忍,就是无论洋人如何盛气凌人,如何粗野谩骂,你都不还嘴,不硬顶,等洋人的火气消了,再跟他论短长。能做到这个忍字,很不容易,往往谈判交涉破裂就在于做不到忍。第二个字就是磨,所谓磨,就是我们办交涉,提要求,洋人拒绝的时候,不要着急,要等待,要
有磨劲儿,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一直磨下去,这叫以柔克刚。磨到最后,洋人不答应,我们就得准备让步了,所以第三个字就是让,因为交涉谈判到最后你不让步,就达不成协议,达不成协议就完不成使命,一旦洋人翻了脸,局面就很难收拾。现在西洋各国势大,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俄罗斯,哪个国家不是船坚炮利?我们的军队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与其我们被打败之后再让步不如先让步,避免祸端,避免朝廷受惊吓,而且战前让步总比战后让步吃亏要小。所以归根到底是要在这个让字上做文章,该让多少,什么时候让,都有很多讲究……”P4-P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