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 16.03 3.3折 ¥ 49 八五品
库存2件
作者[英]杰奎琳·罗斯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92987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972060231977255430
上书时间2024-11-13
序言
是时候回归到对“女权主义”本质的讨论了。事实上,当从女性自身的视角来看待她们在现代社会所经受的风险时,我们并没有太多把握为她们所承受的一切划分出明确的道德边界。她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能简单地通过诉诸法律或向议会要求平等权利得到解决。尽管这样的方式很重要,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们并不利于女权主义得到真正的理解。一个容易被忽视却无比重要的事实是,这种通过强制方式实现的“平等”,往往会使问题进入到更加不可解决的状态——当矛盾彻底激化时,那些原始的、濒于消弭的所谓“原始权威”甚至会因此而死灰复燃。对于女性来说,解决问题更好的方式,必定是继续争取自己应有的自由,但绝非是以没有理性的方式。
我所谈论的“女性”仅仅指的是“女性中的一部分”。任何女权主义者都没有权力声称自己可以代表所有女性。在本书中,我试图沿着那些曾教会我独立思考,以及那些可以为我们勾勒出女权主义全新轮廓的杰出女性的生命轨迹,探讨女权主义的真实含义。一个人或许会支持女性为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所做的辩护,但当我们由问题的表面进一步去挖掘人性与历史的负面时,我们所可能触碰到的却往往是主流观念所不愿意面对的内容。我们需要利用女性自身的能力来讲述她们自己的故事,并以这样的方式吸引更多人介入更深入的讨论之中,从而还原这些故事的本质。我们需要一种“无所畏惧”的女权主义,即将那些最卑鄙、最令人不快的内容也包含到我们的讨论中来,而非一味地抗拒它们。这想必会与大多数女权主义者渴望的那种理性的、平衡的,那种所谓女性可以“自己主宰命运”的理想世界有所出入。这并非是由于这样的愿望本身不切实际,或是一个疯狂而卑鄙的世界已经满足了我们的期待,而是对于女性本身来说,她们就拥有看穿这世界的疯狂、冷酷无情,看穿人们往往会因利己而摒弃公平的真实模样的天赋。但出于对理想的狂热,女人们却更倾向于将自己隐约感觉到的这些掩埋起来,加入到游行的队伍中去。
在性别平等主义者的口中,“个人即政治”显然已是老生常谈。这种观点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因为它恰当地将注意力投向女人原本私密的私人领域,却在多数时候屡屡为“家族权威”侵犯。但或许是由于它主动回避了对这一问题里最关键的部分——“当我们谈论个人及私密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的讨论,它作为一种观点的价值,在今天正在渐渐褪色。事实上,对于苦难中的女性而言,她们承受的,并非只是来自暴力的侵犯,同时也包含了某种目的性的匮乏。如果说在这本书中我谈到的那些杰出女性,恰好满足了我所试图证实的观点,那正是因为她们都曾对人格的完整进行过无比艰难而卓越的追求。借由她们的梦想与噩梦,我们可以看到这世界最龌龊不堪的部分,而那恰恰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用托妮.莫里森的话说,“那些不可言说之物”。)
因而这部讲述女人们悲惨境遇的作品,同时也是一次对“女权主义”本身的反思。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最初的赌注:个人是一切问题的关键,但这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为它添上新的注脚。对于女权主义者来说,她们应当将自己在黑暗中遭遇和学会的一切告诉这个世界,而非一味地将自己的要求诉诸政治。事实上,当性别问题被放置在政治的语境下进行讨论时,它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使本就混乱的“政治圆桌”变得更加混乱。所有问题都应当在它自己的语境下被讨论,因此,比起如何通过政治参与改变性别问题的现状,我更关心的问题是:当性别平等者通过政治参与及其他手段使自己的主张逐渐深入人心时,这种意识究竟会对现实社会中的个人话语与观念产生怎样有意或无意的限制?
但当我试图寻找有关这个问题的线索时,我发现自己逐渐深入的是一个更加黑暗的境地:在我们的时代,女性所遭受的苦难,通常是隐性的、不可见的。基于此,我尝试遵循另外一条路径——通过把握那些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女性的经历,来探讨现代女权主义运动的状况。我将第二部分视作一个尽管悲观但至关重要的提醒,因为这一部分提供的案例告诉我们,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至今仍然未能摆脱“家族权威”统治的阴影。那些仍然屡屡发生的“荣誉杀人”事件,就好像是一道道刺眼的标记,嘲笑着女权主义者们自鸣得意的“成果”,以及天生乐观者对女性自由程度的错误估计。没有什么比那些可以在网络上迅速流传的“艳照”更有说服力了——而这类事件的受害者往往只能是女性。尽管我们坚信在现代社会中,女性至少可以维持“基本水准”之上的自由,但当矛盾真正产生时,这类事件却通常会包含某种“失控”的因子。当然,我们也绝不可以忽视,与这些“隐性伤害”相对的,那些对女性人格肆无忌惮的凌驾,仍然留存在我们的“文明”之中。
人们通常会将“荣誉杀人”事件归因于某种文化差异的结果,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置身事外。但在我看来,事实绝非如此。女性并未获得真正的自由,而在这个问题上,西方文明并没有表现出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种优越性。女权运动的目的是为女性谋求平等和自由——尤其是在性关系中,但我们也要警惕这种倾向会演化成另外一种错误的极端。性关系中的纠纷,通常会被当作丑闻而被掩盖。可是当我们试图以解决为目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关注和讨论时,我们又会遭遇另外的尴尬:大多数旁观者只会将这类事件当作某种低俗的消遣品。“荣誉杀人”事件往往是现代社会中“激怒权威”最典型的例子。尽管文明产生的结果会对原本不受限制的“权威暴力”加以缓和,但一种来自欺骗的观点却会为滥用暴力提供有力的支撑——只是因为女性的愚昧和放荡,才使得这个世界如此不堪,于是任何“规训与劝诫”才变得必要且合理。
这本书里出现的女性有一个共同点:她们都曾因自己“大胆”的行为而受到警告。她们的故事提醒我们,作为早在启蒙运动中便被提及的“人类只要不懈地坚持理性,便足可以驱散愚昧”的美好愿景,在今天依旧任重道远。可即便如此,我也不希望女权主义者出于自卫的考虑,同样选择极端的、非理性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起在黑暗中摸索蜡烛想尽办法点燃它,以光明驱散黑暗,不惜为此撞得头破血流,真正学会如何面对黑暗或许是人们在身处黑暗之中时更好的办法。如果说我将要讲述的这些故事里有一些值得人们借鉴的经验,那便是我们需要想清楚,我们努力想要寻找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所在。
这本书意在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例,改变某些已经成形的、有关性别平等主义的看法。而通过讲述这些悲惨却隐含了无比强大力量的故事,我希望所有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可以对更美好的未来有所期许。我希望可以通过这些伟大的故事来说服我的读者,内心的力量,终将使我们战胜黑暗,成为更好的自己。
杰奎琳.罗斯
2014年4月
杰奎琳.罗斯(Jacqueline Rose)
任教于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伦敦评论》杂志的常驻作者,致力的领域包括女权主义、文学和心理分析等。
曾在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教授英文,曾在剑桥大学进行有关性别的专题研究。代表作:《黑暗时代的她们》《令人难忘的西尔维娅.普拉斯》《夜不能眠》以及小说《阿伯丁》。
楔子
第一部分巨星
1刀锋上的女人:罗莎·卢森堡
2以绘画对抗恐怖:夏洛特·萨洛蒙
3尊重:玛丽莲·梦露
第二部分底层
4荣誉”使然:莎菲莉亚·阿梅德,赫苏·尤尼斯和法蒂玛·萨西达
第三部分生者
5民主之形:艾斯特·莎莱夫-格尔兹
6返乡之约:耶尔·芭塔娜
7损害之限:泰蕾莎·奥尔顿
后记
致谢
译后记
《黑暗时代的她们》以历史上三位女性开篇(富有革命精神的社会主义者罗莎.卢森堡,受到家庭悲剧和纳粹迫害的德国犹太画家夏洛特.塞洛蒙,电影偶像以及大众的消费对象玛丽莲.梦露),她们的经历讲述了如何通过戏剧性的事件在上个世纪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将不可说之事带入光亮之下。
同时,《黑暗时代的她们》也关注当下女性,分析多起臭名昭著的“荣誉谋杀”案件,讨论三位在黑暗的角落里滋生出优秀作品的当代艺术家——艾斯特.莎莱夫-格尔兹、耶尔.芭塔娜、泰蕾莎.奥尔顿。
《黑暗时代的她们》是一本兼具文学性和心理分析风格的佳作,学术思考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充满智慧的女性是如何为女性主义创造一个新的模板。
编辑推荐1:2014年英国《每日电讯报》年度好书
杰奎琳.罗斯慎重而坚定的思考得到《金融时报》《独立报》《先驱报》《文学评论》《弗里兹》等多家报纸和书评人鼎力推荐。
编辑推荐2:致敬汉娜.阿伦特《黑暗时代的人们》。
《黑暗时代的她们》书名源自汉娜.阿伦特的《黑暗时代的人们》,是作者杰奎琳.罗斯对其致敬之作,由充满智慧的女性的人物素描所构成,作者想要向读者表明和传达的主题和阿伦特相似:即使是在黑暗的时代中,我们也有权去期待一种启明,这种启明或许并不来自理论和概念,而更多地来自一种不确定的、闪烁而又经常很微弱的光亮。这光亮源于某些女人,源于她们的生命和作品,它们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都点燃着,并把光散射到他们在尘世所拥有的生命所及的全部范围。
编辑推荐3:我活在这个世界,可这个世界不属于我。
我们生活在一个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对女性的侵犯与歧视已经有所收敛的时代。这个世界距离倾听来自女性的声音究竟还有多远?
更多精彩好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