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伯特兰·罗素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
12.36
3.7折
¥
33
八五品
库存3件
作者伯特兰·罗素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88792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3元
货号1010691583781748745
上书时间2024-11-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人为什么活着?该怎么活着?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因为我觉得,如果我知道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就都能得到解决。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我也认为活着是为了得到幸福。在我看来,能不痛苦就已经很幸运了,而如果能快乐,甚至感到幸福,就是幸运的事了!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我拿到了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著的《幸福之路》的翻译合同。翻译英文书是我的个人兴趣,书的内容又是有关人生、生活,特别是如何才能得到幸福的,所以对我来说,翻译这本书至少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本书又一次告诉我们,有关幸福的事的确很相似,甚至完全相同。如果不知道本书是英国的大哲学家写于1930年的,你会觉得这分明是一本针对眼下你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而写的书。它先是从与你有关的方方面面分析了让你不快乐的原因,再针对这些原因告诉你快乐的方法,后从一个很高的高度总结了如何才能成为幸福的人。正像作者在序言里所说的那样,该书既没有高深的哲理,也没有艰涩的学问,只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感悟。但重要的是,这些感悟都是作者本人的亲身体验,而非个人的揣测和想象,而且写作的目的,就是让不快乐的普通人快乐起来并得到幸福。所以说这本书的确很实用。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意味着同一事物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是不同的,就像盲人摸象。但不管怎样,完整、真实的大象是存在的,它独立于每个盲人的想象。真正的幸福也是一样,不管你怎么想,她都会在那儿。只要方法得当,你就能得到她。这是我的另一个感受。还需要说明的是有关快乐和幸福的译法问题。英文happy和happiness既可以被译成快乐,又可以被译成幸福。个人认为,幸福是所有快乐的总和,是层次/境界的快乐,也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快乐感;快乐则是一种具体的、说得清的满足感。基于这种认识,又考虑到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和行文要求,所以尽管书名是《幸福之路》,我却并没有通篇使用“幸福”这个词,而是根据上下文来决定该译为“快乐”还是“幸福”。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提到,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选择哪家出版社是一生中的关键,对我这个译者来说也是如此。多年来我一直和华夏出版社的陈小兰主任合作,这次又是她让我走上了“幸福之路”,感谢她的知遇之恩。还要感谢罗素先生,他的思想光辉照亮了人类的幸福之路。后还要谢谢本书编辑的辛勤劳动。译文中的不妥之处还请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免费在线读】
导语摘要
在伯特兰·罗素著刘勃译的《幸福之路》中,罗素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做出一张献给读者的方子,希望无数感到郁闷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他们的病案和逃避之法,能够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
商品简介
今天他将为你开启幸福《幸福之路》是罗素的一本经典名著,拥有广泛的读者。在这本书里,罗素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做出一张良方,希望无数对生活感到困惑和郁闷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医治他们病案的方子,能够在以后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
《幸福之路》浅显易懂,读起来饶有趣味。正如罗素写此书的目的,“希望那些遭受不幸而并未享受幸福的众多男女能够诊断出自己的症状并找出摆脱的方法”。的大门,门外是条布满鲜花的幸福之路!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他的代表作品还包括《物的分析》《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等。
目录
译者序
序言
上篇 不幸福的原因
第1章 什么会让人不快乐?
第2章 论拜伦式痛苦
第3章 论竞争
第4章 论烦闷与兴奋
第5章 论疲劳
第6章 论嫉妒
第7章 论犯罪感
第8章 论被虐狂
第9章 论舆论恐惧症
下篇 幸福的原因
第10章 还可以快乐吗?
第11章 论情趣
第12章 论 爱
第13章 论家庭
第14章 论工作
第15章 论闲情逸致
第16章 论努力与放弃
第17章 幸福的人
内容摘要
《幸福之路》是罗素的一本经典名著,拥有广泛的读者。在这本书里,罗素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做出一张良方,希望无数对生活感到困惑和郁闷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医治他们病案的方子,能够在以后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因此,《幸福之路》浅显易懂,读起来饶有趣味,正如写此书罗素的目的,“希望那些遭受不幸而并未享受幸福的众多男女能够诊断出自己的症状并找出摆脱的方法”。
主编推荐
国内**正版独家授权。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怎么找得到?大师罗素告诉你!
幸福——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然而
我为什么不幸福?
是什么让我不幸福?
我怎么做才能够幸福?
芸芸众生都在苦苦的寻觅幸福的出路,你的彷徨、困惑、无助、、、罗素都懂。
今天他将为你开启幸福的大门,门外是条布满鲜花的幸福之路!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自我沉溺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我们可以将畏罪狂
、自恋狂和自大狂看做是最为常见的三个类型。
提起“畏罪狂”,我指的并不是犯罪的人。可以说人人都犯了罪,也可以说没有人犯罪,这要看我们是如何定义罪行这个词了。我指的是沉溺于犯罪意识中的人,这种人永远都在自责。如果他信教的话,他就会说这是上帝在怪罪他。他认定自己应该是某种形象的人,这种形象与他认为的现实中的自己不断冲突
着。如果他早就把坐在母亲腿上时学到的格言忘得一
千二净了,那他的犯罪感就有可能深埋在他的潜意识中,而只有在他喝醉或睡着的时候这种感觉才会出现,可这已足以让任何事物失去它们的吸引力了。他心里依旧承认儿时被教导的所有禁忌:骂人是恶的;喝酒是恶的;做生意时表现出精明是恶的;最重要的是,性行为是恶的。当然了,他不会避开这些乐事,但他认为这些事毒害了他,因为他觉得这些事让他堕落。他整个身心所期盼的一种乐趣就是得到母亲的呵护,他记得他在儿时有过这样的经历。既然他再也没有这种乐趣了,便觉得一切都很乏味;既然他不得不犯罪,于是他决定痛痛快快地犯。当他坠人情网时,他会去寻找母性的温柔,可他并不能接受这样的温柔,因为他心中有他母亲的形象,所以他不会对任何一个与他发生过性关系的女人有丝毫的敬意。于是他对自己失望了,他变得残忍,而后又对其残忍进行悔过,接着重新开启一个先是幻想自己犯罪接着真实地悔过这一令人沮丧的过程。这就是很多表面上死硬的放荡者的真实心理。让他们误人歧途的是对无法企及的目标(母亲或母亲的替代者)的虔诚,以及早年被灌输的可笑的礼教习俗。对这些母性“美德”的牺牲者来说,走向快乐的第一步是从早年的信仰和情感中解放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恋就是习惯性犯罪感的反面,其特征是惯于自我欣赏并希望被别人赏识。一定程度的自恋肯定是正常的,不必对此表示遗憾,只有在表现得过分时,自恋才会变成一种很大的罪过。很多女人,特别是富裕阶层的女人,她们对爱情的感知能力已经完全消退了,所以才会用所有的男人都应该爱她们这样的强烈愿望来代替这种能力。而当这种女人确信有个男人已经爱上她时,她便不再需要他了。男人也是这样,只不过少一些罢了。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危险关系》中的男主人公,这本著名小说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快要发生时法国贵族们的爱情故事。当一
个人的虚荣心到了这个地步时,除了自己之外,他是不会对其他任何人感兴趣的,因此也就不会从爱情中得到真正的满足,而他其他方面的兴趣消失得更快。
例如,大画家通常会被人崇拜,受此激励,自恋狂可能会去学习艺术。可是,由于绘画只是他达到目的的手段,所以他从不会对绘画技巧感兴趣,他眼中只有跟自己有关的事。这么做的结果只能是失败和失望,得到的是嘲笑,而不是他所期望的恭维。那些总是把自己勾勒成自己小说里的英雄人物的小说家们也是如
此。工作上的所有真正的成功取决于你对与工作有关的事是否真的感兴趣。
成功的政治家们纷纷下台,原因就是他们逐渐地用自恋行为取代了对公众的关注和自己的施政方针。
只关心自己的人不是令人钦佩的人,人们也不会觉得他令人钦佩。因此,只是认为这个世界应该钦佩他,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兴趣的人是不太可能达到他的目的的。即使达到了,他也不能完全快乐,因为完全地以自我为中心并不是人的天性。人为地限制自己的自恋狂刚好与被犯罪感控制了的畏罪狂一样。
P8-1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