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2016 从改革红利到创新红利王德培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
14.44
3.2折
¥
45
八五品
库存3件
作者王德培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
ISBN9787505737075
出版时间2016-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972057206374121484
上书时间2024-11-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破解国内经济迷局
中国2015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降至2009年一季度以来最低水平,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速跌回“1”时代,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44个月下降,进出口超预期下降,1—10月出口同比下降2.5%,进口同比下降15.7%,如此状况不仅让美联储在加息问题上犯疑,将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一再推迟,直至2015年12月,就连英国央行也沉不住气,开始关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将如何影响英国经济。
毕竟,当下一系列经济指标反映了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一是工业去产能持续把经济“拉下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收缩就让钢铁、水泥、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不断被挤压,尤其是钢铁行业,更是危机重重,钢价已经处于20年来的低位。二是农业去产能初露端倪。中国粮食丰收成灾以至于“销不动、调不出、储不下”,政府托市收购的粮价11年来首降,玉米价格下跌达20%以上。事实上,随着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中国农产品供给早已经呈现过剩状态,按照目前的收购能力,本身就是难以“消化”的,而倒牛奶、埋掉果蔬等现象接连出现虽不乏结构性或者突发事件因素,但普遍意义上,根子还在于产能过剩。在去产能的背景下,已经成为过剩灾区的农业也难以幸免。这也难怪中国经济的数据愈发难看,甚至“搅和”得国际社会都跟着提心吊胆。
这难免让人心生疑惑,为何政府殚精竭虑地维稳经济,政策出了一箩筐,经济增长却呈现出每况愈下的态势?问题的症结在于后危机时期,政策的效果已经大大弱化。
一方面,后危机亮底牌时期,政策在一定意义上不管用。危机的结果就是要蒸发、淘汰过剩的产能,危机前期由于尚有腾挪空间,过剩的产能还可以在政策庇佑下“苟延残喘”,随着问题的累积,终究“纸里包不住火”。这在房地产市场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2015年政策利好不断,从降低二套房和公积金购房首付比例、普通住房再销售免营业税年限从五年调降到两年,到多次降息、降准,但除了一线城市,其他城市房地产市场依然难以提振。全联房地产商会发布的第三季度REICO报告显示,虽然在政策松绑的刺激下房地产市场有所上扬,但三季度涨幅明显趋缓,二手房成交量在7月达到峰值后持续环比下调,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出现1998年以来首次负增长。房地产市场已经难以再现2009年政策放宽时的盛况,市场自身的调整要求已然占据上风,从而“拖累”相关产业。
另一方面,政策去产能太多、“翻烧饼”。照理淘汰过剩产能就应该对市场认账,该关的关,该停的停,该重组的重组,放手让市场进行自我调整,充其量在牵涉社会民生的问题上做些调摆、对冲。但实际上,政策对形势的风吹草动往往太过敏,犹如惊弓之鸟,动辄放水、放项目,干扰市场信号,导致市场难以正常洗牌,从而延缓去产能的时间。这样,虽然看似政策“稳”住了形势,但政策的翻云覆雨其实拉长了危机爆发后负能量的释放时间,并让政策的弹药和能量不断被消耗,渐趋式微。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政策效果的式微,中国经济接下来究竟会怎么走?是继续下陷还是会迎来破局?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底色”。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也存在“两面”:①两个代表。中国既代表一切发展的机会,也代表新旧经济的所有问题。相比欧美成熟市场经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还未走完,市场空间也远非欧美以及其他新兴国家所能比。但中国发展机会多,问题也多。基于中国庞大的市场空间,传统经济如何转型发展、新经济如何实现对老经济的替代、新旧经济的矛盾都将集中在中国展现出来。②两个杂交。中国在经济上依然是计划与市场杂交,在文化上是东方与西方的杂交。这种杂交让中国经济在外在表现上往往看起来四不像,动辄被代表两派经典思维的人士所批评。但这种杂交也让中国经济更具有灵活性,善于变通,避免“一条道跑到黑”。③两个半道。苏联计划经济70年,中国走在半道;世界百年一遇的危机,美国走到头了,中国走在半道。前车之鉴已经表明,中国既无法沿着前者的道路走下去,也不能沿着后者的道路走下去。如何跨越两者的陷阱是中国后半道面临的一大难题。④两个原教旨。中国后续的发展既面临自由主义原教旨的诱惑,也面临计划行政权力原教旨的牵绊,能否超脱两个原教旨的撕扯,用务实、前瞻的思想理论导引中国未来的发展,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命运和发展格局。
鉴于此,要判断中国经济的未来,就看中国能否在上述“两面”中左右逢源,扬长避短。而这又可以归结到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即中国经济前景根本上取决于计划与市场在中国未来的结合是好的结合还是坏的结合,谁代表大概率。从过去三十多年的经验看,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是有效的,中国经济规模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跻身世界第二就是印证。当然,行至今日,经典计划经济思维的人想把中国拉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经典市场经济思维的人想把中国向他们心目中理想的自由市场经济再推进一把,让中国彻底“变身”。现实中,中国很难走非此即彼的道路。而鉴于中国社会整体固有的务实、中庸、无执念、善于变通的特点,特别是政治人物、领导阶层更善于把握政治的均衡点,中国未来的发展依然会在计划与市场间尽可能寻找平衡,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将会更多因时因地因事而异,而不是死板地守着哪一点不放。换句话说,在大概率上,中国经济仍将因计划与市场的有效结合而获得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在经济低谷的磨砺下,中国经济终将在计划与市场的有效磨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变革中破局。
导语摘要
为何政府殚精竭虑地维稳经济,政策出了一箩筐,却仍拉不住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中国经济接下来究竟是继续下陷还是会迎来破局?面对低迷的中国经济,世界经济格局又将如何变幻?2016年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产业转型升级……利好政策频出,这一年似乎充满了转折与机遇。在经济低谷的磨砺下,中国经济终将在计划与市场的有效磨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变革中破局。
商品简介
为何政府殚精竭虑地维稳经济,政策出了一箩筐,却仍拉不住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中国经济接下来究竟是继续下陷还是会迎来破局?面对低迷的中国经济,世界经济格局又将如何变幻?2016年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产业转型升级……利好政策频出,这一年似乎充满了转折与机遇。在经济低谷的磨砺下,中国经济终将在计划与市场的有效磨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变革中破局。
作者简介
王德培,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客座教授,领衔完成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等一千多家单位的咨询课题。著有《人民币的未来》《第四次金融大爆炸》《再平衡——中国的优势与美国的强势》等备受关注的预测专著,常年为全国各级政府、著名EMBA学院、央企、大型集团企业开设宏观经济形势、国家地方战略布局、顶层设计规划等前瞻性课程。
目录
前言 破解中国经济迷局
经济篇 第一章 后危机时代的2016
第二章 中国经济换挡时刻
第三章 区域经济格局
第四章 园区挑战与自贸区前景
第五章 错综的国际迷局
金融投资篇 第六章 中国金融“放”与“控”
第七章 股市进入第二台阶
第八章 房市:加剧、加快、加紧
行业篇 第九章 互联网风起云涌
第十章 汽车产业遭遇岔路口
第十一章 现代服务业:新经济主导
第十二章 新媒体时代
企业篇 第十三章 企业大洗牌
第十四章 国企改革大转向
第十五章 政商关系大调整
第十六章 商业模式大创新
社会篇 第十七章 收入差距扩大化
第十八章 人口问题结与解
第十九章 新型城镇化“云山雾罩”
内容摘要
为何政府殚精竭虑地维稳经济,政策出了一箩筐,却仍拉不住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中国经济接下来究竟是继续下陷还是会迎来破局?面对低迷的中国经济,世界经济格局又将如何变幻?
2016年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产业转型升级……利好政策频出,这一年似乎充满了转折与机遇。在经济低谷的磨砺下,中国经济终将在计划与市场的有效磨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变革中破局。
主编推荐
目前的经济首要的要求是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方式,而不是在市场经济一个维度上做文章。当下中国所面临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比较优势减弱等问题,都迫切需要通过创新来破题。
过去,中国的改革是以西方市场经济为参照的,某种程度上是有“模版”的,但在具体实践中也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很多创新,而不是简单照抄照搬,才创造出了中国的发展奇迹。如今,更需要中国拿出创新来绕过经典市场经济的“黑洞”。
创新已经替代改革成为当今时代更为迫切的需求,中国更需要从改革红利向创新红利切换。因此,与其说改革已死,不如说当下已不是改革的时代,而是创新的时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