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心灵的门蔡运桂 著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
4.55
2.3折
¥
20
八五品
库存2件
作者蔡运桂 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41370
出版时间2008-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0元
货号9787506341370
上书时间2024-09-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商品简介
本书收集了诗人杨克的时评、生活随笔和诗学札记等50余篇作品。绝大部分文章乃首次结集出版,记录了诗人自写作以来“思想的重量”。杨克认为,个人的写作必须对对公共空间发声,表达“责之苛刻”的公民言论,捍卫文学的话语尊严。此外,他还有许多篇幅讲述了诗人对“第三代”、“盘峰诗会”等中国当代诗歌标志性事件的亲身记忆。
精彩内容
黄世仁和杨白劳的三重关系
他们的第一种关系是杨白劳欠黄世仁的钱,这都是从戏文里听来的,那出戏叫《白毛女》,穷人杨白劳还不起高利贷,四处躲债。年三十漫天风雪里这个爹爹给女儿喜儿扯来一根红头绳过新年。喜儿长的水灵,爱的是穷小子大春,却被黄家抢去抵债,狗腿子们硬逼杨白劳在女儿的卖身契上摁手印。喜儿不愿嫁给有钱人黄世仁做小的,受不了虐待,逃进深山,年复一年美丽青丝变成了白毛女。旧社会把人变成鬼!
这出戏文当然不是为了讲述一个传奇故事,而是要明确告诉穷人,以及我们这些生在红旗下的孩子一个真理:穷人是无需还富人的钱的,富人的钱是靠剥削穷人不劳而获的,再后来我学了理论,这一“认识”便上升到全世界被压迫“奴隶”高度来理解:被剥削者榨取的是“剩余价值”。因此穷人要像古代水浒梁山好汉那样劫富济贫,两把菜刀闹革命。推翻剥削者。也就是杨白劳不但不该还钱,还要起来消灭黄世仁。
在理论上,这个真理今天依然还被认作真理!
他们的第二种关系仍旧是杨白劳欠黄世仁的钱,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相声小品津津乐道拿来调侃的噱头。这回两人的高矮位置掉过来了,债主黄世仁像个孙子,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哀求欠债的杨白劳还款。杨爱理不理,有时先还个百分之几,像是恩人施舍叫花子。当然要是杨白劳还有个美丽可人的女儿,会心甘情愿嫁给他爹没欠钱的另一个黄世仁,做“二奶”也在所不惜。
他们的第三种关系是黄世仁欠杨白劳的钱。富人欠穷人的钱?在外国和过去年代可能是天方夜谭,可当下中国满地都是。那就是老板欠打工者的薪水。最妙的还不是谁欠谁,而是杨白劳还不能随便向黄世仁追讨。昨天公开见报的消息,其一讲的是位仁义的哥哥,在广州上演“跳桥秀”,逼老板还欠薪以便付药费救弟弟的命,被劳教一年,已有时日,劳教所的官员谈教育他的体会。而他弟弟已经死在医院他还不知道。欠薪者间接致人死命,似不违法(消息里没有交代)。再一个是南京某厂工人讨薪闹上长江大桥,被刑拘,因为事先不申报,也影响交通。可同一天看香港电视新闻,工人嫌工薪太低冲进快餐店去闹(注意只是工钱定的低,而打工者先前也接受的,不是欠)在比大陆更讲法制的香港,警察并没有因为“扰乱社会秩序”而抓人。而今天看《南方都市报》,工人讨薪遭包工头用催泪剂灼伤,警察赶到现场维持秩序,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也就是说欠钱的黄世仁是富人因此可以逍遥法外,讨钱的杨白劳是穷人你就不能踩任何红线,哪怕是擦边。因为我相信要是讨薪的杨白劳用催泪剂喷有钱人黄世仁,会被认定违反了治安条例,还有些专家会出面苦口婆心劝杨白劳有理也要遵守法制,以“合法”的方式解决问题。他明知杨白劳投诉无门,不但无钱打官司,最要命的还是眼前就要糊口,等不及法律的判决和执行。前面说到讨薪兄长那死去的弟弟,就是不是戏文的人间悲剧!
我不清楚如今大学里的《现代文学》课还讲不讲《白毛女》?我也不认同那戏文里杨白劳和黄世仁的关系在今天还是从前的模式。我只是疾呼为人民服务的有关部门,新世纪不但黄世仁成了人民的一份子,杨白劳也是人民的一份子,你就是不关心弱势的后者,至少在法律上要人人平等。
性感山歌
好多年前一个明晃晃的秋日清晨,我和河池师专的李果河老师从南丹月里的苗族山寨下山,蜿蜒的山间小路像老龙起伏的脊背,坎坷嶙峋,路两边经常是齐刷刷几丈深的悬崖,云遮雾罩。走这种山路连蹲带爬,必须心无旁骛,使劲盯着路面,因此人也就特别容易疲惫,还不到二十里地,小腿肚子就已累得酸酸胀胀的直想抽筋。
忽然,一阵轻脆悦耳的歌声像泉水丁丁咚咚流淌而来,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秀美的苗家女子独自坐在半山一颗突兀的岩石上头,一边梳着被云雾润得湿漉漉的长发,一边吟唱着曲调极轻快的苗族山歌,除了风声草声,只有山脚下河沟里清水浅浅流动。她唱的很怡然,很投入,她的歌唱给树听,唱给鸟听,唱给草叶子上震动翅羽的昆虫听,她的声音极度纯洁,没有经过任何工业文明的破坏,原始,自然,就像是从肉体和灵魂的深处迸发而出,她纤巧的手指划弄着长发,眼神和歌声一起也顺着乌黑的长发从头流转到脚,再飘扬开去,苗语我是听不懂的,但是我却从女子炽热的语调里感受得到她是在唱情歌,也许是一首昨天招郎时才唱过的情歌,今天的她一面唱一面回味,她的喜悦长着翅膀在歌声里飞。山歌就是她全部的通讯方式,她的生,她的喜,她的爱,她的性,他们民族千百年来的繁衍生息都绵延流传在这一如女子口中所唱的山歌里。
捻子花谢了山楂果谢了星星也谢了
一直坐在岩石上唱山歌岁岁年年唱山歌的肯定是我
这是我1985年写的一首题为《图腾》的诗中的句子,写的时候我还未登苗岭,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冥冥中我似乎预先看见那美丽若仙子坐在岩石上唱歌的苗女。在我的直觉里她是活生生的暗示和隐喻,一种象征,一种永恒的昭示:
山歌就是一个民族的图腾,肉体的图腾,灵魂的图腾。
山歌好比是广西的魂,广西俗称“歌海”,这片有10万大山又有独秀峰的生长着红棉树的土地,栖息着壮、汉、苗、瑶、侗、毛南、仫佬等十二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山歌,而且,这里的少数民族都没有流通的文字,他们的历史几乎都是靠坐在火塘边一代代传唱的古歌记录下来,像瑶族的《盘王歌》和《密洛陀》,壮族的《布络陀》等都是数千行的创世史诗,它们填补了汉文化叙事史诗的空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不可多得的瑰宝,他们民族的爱情、智慧及一切风俗习惯,都可以在山歌里找到影子,山歌就是他们的生命之声。
走在很高的山上才是苗寨,那山很野,一匹匹蹲着,似怪兽无序而显着威严,狞厉而透出灵秀,一眼望去,让人怯怯的,总要生出几许怪异的想象来。那山又仿佛是游动的,如丝如缕,若有若无,一脉浩浩荡荡逶迤而去。千年又万年,苗民生于斯死于斯,就像岩缝中丛生的杂木,长得有筋有骨,葱茏如歌。
我已记不清当初李老师是以什么由头叫我从南宁跟他一块来此“采风”的,之前我们并不熟,平常也没什么联系。寨子不大,傍着半爿好几亩宽的平展展的石板坡稀稀落落建起二十多间茅屋,苗人非常好客,待客之道是杀鸡,当我们晚宴在矮板凳上一一落座,准备动筷子,主人摆上自家酿的包谷酒,便首先把鸡头夹给最尊敬的客人吃,这是当地苗家敬客的最高礼节。苗家姑娘的衣服很传统,自己织的土布,用蓝靛漂染,裁成衫裙,再用七彩丝线绣上美丽的苗锦,她们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实际上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姑娘们还为自己亲手绣制花腰带,花胸兜,真是花团锦簇,另外,盛装的苗族姑娘一定会佩戴很多银饰,分为银花冠、银项圈、银手镯等,有的戴的银饰很重,她们视之为美和尊贵的象征。男的穿着打扮则跟汉族农村人差不多了,他们说买现成的衣服穿省事,也方便劳动。主人还神秘兮兮地拿出两只麝香给我看,我倒吸了几口气,这是我头一见到这种密密麻麻长满灰棕色短毛的椭圆形的囊状体,他把香囊放在我的鼻子边,让我嗅雄麝芬芳干燥的分泌物。碰巧主人的儿子那几天打到一只飞狐,这东西长着老鼠般丑陋的脸孔,又有些像狐狸,翅膀拉伸开来很长,两翼间的距离几近两米,这生物其实是蝙蝠最大的品种,而蝙蝠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所幸的是,这个夜晚上它没有在我的噩梦里上下翻飞。
苗民挣钱的门路很少,全靠砍树,把两棵不太大的树用扁担栓成A型,走几十里地山路挑到山下的供销社里,那里有人收购。寨子里最穷的是个光棍,30来岁,连半间房都没有,用几捆稻草铺开来睡在牛圈里,一问,都说此人太懒,山上砍几棵树割些茅草盖个棚子并不难,我说政府不给救济吗,说年年给棉被,都被他拿去换酒喝了。
月里不是苗乡,只在高山顶上有些散落的寨子,苗家聚居地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我曾到那儿参加过一个活动,是为斗马节而去的。一条条白色的小路上,人们穿着簇新的盛装走来。缤纷的彩锦,闪亮的银饰,使县城的大街小巷灿烂如虹,十字街头图腾柱上给苗家带来吉祥的锦鸡,羽翎上铮铮流淌着一千种温暖的色彩,路边没来由冲着行人朗笑的苗家少女,坦荡得就像开屏的孔雀。把广西的少数民族称为“龙的传人”并不准确,他们信奉的图腾是鸟,就像壮族古称骆越,“骆”就是壮语“鸟”的意思。他们是蚩尤的后代,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炎黄子孙。节日里最醒目的是那些打扮古怪的汉子,他们从头到脚披挂着金丝草,这草名曰金丝,却是碧绿碧绿的,每根尺余长,状若粉丝,远远看去,活象立着的绿色“刺猬人”,他们脸上全都戴着狰狞的傩面,有的青面獠牙,有的眼吐乌光,舌头像蛇信子卷起,他们和着高亢的鼓点,一顿一顿地蹦出场,双手屈举,像青蛙似的,舞姿异常朴拙;这就是当地有名的芒勾舞。芒勾是苗语鬼神的意思,芒勾舞就是娱神舞,原来是祭祀时跳的,渐渐演变为节日的表演了。我们有幸观看了一场芒勾舞表演,紧凑高亢的鼓点仿佛从大地的边缘漫过来,敲得你的心一阵发紧,看着“刺猬人”婆娑舞动的时候,好似一股股热浪逼来,逼得你血液滚烫,逼得你窒息,所有的景物从你的眼前消失了,现代文明离你而去,你的眼前只涌动着血,涌动着火,涌动着悲壮与惨烈。那原始生命的律动是这样的强悍,这样的雄浑,它倾注进你的血脉中,与你的身心融为一体。突然,一个舞者跳到我面前抓住了我,旁边人赶紧示意要我给几个小钱,说是奉献于神灵,我赶紧遵命,顿觉得自己好似已经得到了神灵的庇佑。更绝的是斗马。南地的矮马,性驯,善爬山,骑着它赶歌圩,倒也悠悠然。却也要引它相搏,每次强拖硬拽两匹公马上场,另牵一牝马,穿梭其间,那异性既眉目传情,又遮遮掩掩,直撩拨得公马欲火 中 烧,勃起强烈的雄性意识,相互嘶咬踢打,非要争个畅快不可。有时马的前腿腾空而起,相持不下,如两山对峙,煞是威风。抢花炮则是好几个邻村选出来的精壮青年,在场地中间点燃一根花炮,“嘭”的一声窜上天,所有的小伙子就一哄而上去抢,推推搡搡,你争我夺,非常像美洲的橄榄球运动,而那个最终抢到花炮的小伙子就是苗家的大英雄,会赢得无数女孩的芳心。这时芦笙踩堂歌会开始了,那居中的几把芦笙,芦管竟有丈余高,手臂般粗,高高低低,像一架架山岭,吹奏起来,朴拙浑厚的音乐如风吼山谷,从人群的头上缓缓滚过,沉甸甸的,走石一般。环舞在四周的苗女手中花伞团团,身上彩巾翩翩,银灿灿的笑容,与身上的佩饰相映生辉。几十把平常大小的芦笙装饰着斑斓的野鸡翎,在悠扬的旋律中摇曳,洒脱而飘逸。
融水县就在柳州市边上,以前有“吃在广州,玩在苏州,穿在杭州,死在柳州”的说法,皆因柳州周边三江融水一带的水杉材质非常好,木板又厚又轻,且耐虫蛀,耐腐烂。现在手指大的棺材成了柳州独有的旅游工艺品,寓意“升官发财”,深得游客亲睐。在柳州市区繁华地段,平地上拔起一座小山峰,它的形状如鱼鳍,山高88米。从山脚沿盘山小径登392级石阶,便可到达山顶。鱼峰山因柳宗元著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称“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而故名立鱼峰或石鱼山。鱼峰山下有个小龙潭,它和刘三姐有关系,传说,刘三姐被财主逼迫,就是从这里跳下去的,人们看见刘三姐从潭中骑着鲤鱼飞升,做了天上的歌仙。于是人们就在山上为刘三姐塑了一个骑鱼的像。天天都有无数的阿哥阿妹来到鱼峰山脚相会,他们用最真情自然的对歌来纪念三姐,并希望三姐能够保佑他们的爱情顺利甜蜜,生死不变。如果你要听广西山歌,最好到鱼峰山来听,因为这里的山歌是用柳州话唱的,柳州话是广西的标准官话,属西南官话语系,好懂。我就曾在此地记下了两首山歌,歌里这样来比喻单身汉的孤独:“自己打酒自己筛,自己关门自己开,自己铺床自己睡,半边席子长青苔。”;歌里这样形容恋爱中娇羞女孩子的半推半就:“妹是鲜花在高崖,哥想摘花摘不来,伸手出去花就谢,缩手回来花又开”
在我印象中,最有趣的还要属白裤瑶的细话歌。白裤瑶是广西瑶族中非常独特的一支,只有2万多人,男人上身穿蓝靛染成的衣服,下身穿自己纺织的白色土布做成的裤子,裤长及膝,裤脚用黑布包边,红丝线绣花点缀,膝盖处绣着5根直的红线条,中间三根长,两边两根短,形状像手印。女的则穿绣的非常繁缛漂亮的彩裙。女人夏天的上衣很简单,只是两块布,前面一块,底为黑色,后面一块则用彩色丝线绣成各种花饰,大多是方形的瑶王金印图案。肩上用10厘米宽的黑布相连,腋下没有衣扣,全部敞开,叫做挂衣,挂衣里不穿内衣,露出丰满白皙的乳房,真是性感之极。如果说比基尼是美洲人贡献给人类的性感泳装的话,那么,白裤瑶的女夏装则是向人类贡献的最性感上装的典范,当然,冬天她们不穿,会冻出病来的。
白裤瑶的对歌形式也很独特,赶街买卖东西之后,几个女子看见路边有几个男人时,就会停下来,隔有两三米远的样子,首先都是三两个女的对几个男的唱,其实严格来说那应该不叫唱,而是说歌,语速极快声音极低地吟诉着,呓语一般,因为语言不通,除了本族人外,大概外人都是听不懂的。一般来说他们会这样站着“呓语”一两个小时,之后,彼此中意的男女离开人群,到个僻静的野地继续用身体吟唱。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