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瓦黑瓦曹文轩 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瓦黑瓦曹文轩 著

5.45 3.0折 18 八五品

库存4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文轩 著

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34633041

出版时间2016-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8元

货号9787534633041

上书时间2024-05-05

浓诚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感动我们的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感的力量,而这一切与日月同在。
本书是作者从他的40万字的长篇力作《红瓦》(该书曾获国家图书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中提炼创作而成的一部少年长篇小说。小说情节起落跌宕、震撼人心,关怀与情意荡漾在字里行间。

商品简介
《红瓦黑瓦》是作者从他的40万字的长篇力作《红瓦》(该书曾获国家图书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中提炼创作而成的一部少年长篇小说,从小说反映的内容和生活来看,可以视为《草房子》的续篇。小说以油麻地为背景,从一个中学生的视角诗意地描述了往昔乡村生活的淳厚风情,细腻地记录了少男少女由少不经事而逐渐明白人生的成长历程。
全书情节起落跌宕、震撼人心,关怀与情意荡漾在字里行间。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追随永恒》、《甜橙树》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天瓢》、《大王书》等。主要学术性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红瓦》、《草房子》、《根乌》、《细米》、《天瓢》、《青铜葵花》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德、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40余种。其中有安徒生国家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很好作品奖、中国图书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图书奖、宋庆龄文学奖金奖、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奖、冰心文学大奖、金鸡奖*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奖项。

目录
第一章 乔桉
第二章 柿子树(一)
第三章 大串联
第四章 蓝花(一)
第五章 染坊之子(一)
第六章 柿子树(二)
第七章 红瓦房
第八章 丑人
第九章 染坊之子(二)
第十章 乌鸦
第十一章 蓝花(二)
第十二章 柿子树(三)

内容摘要
 本书是作者从他的40万字的长篇力作《红瓦》(该书曾获国家图书奖、
北京市文学艺术奖)中提炼创作而成的一部少年长篇小说,从小说反映的内容和生活来看,可以视为《草房子》的续篇。小说以油麻地为背景,从一
个中学生的视角诗意地描述了往昔乡村生活的淳厚风情,细腻地记录了少男少女由少不经事而逐渐明白人生的成长历程。
全书情节起落跌宕、震撼人心,关怀与情意荡漾在字里行间。

精彩内容
 第一章乔桉1跟着父亲,我走到了油麻地中学的大门口。
他看了一眼门里一条铺着煤渣的白杨夹道,将我的身子扳动了一下,以使我的后背对着他。在我感觉到本来抓在他手里的铺盖卷已转移到我的背上时,我听到了他的声音——“自己走进去吧。”那条道很宽,很长,两行白杨拔地而起,青森森地直指天空,让人觉得有一条深不见底的隧道,要通向另一个陌生而不可把握的世界。
我木着不动。
“我就不送你进去了。”做小学教员的父亲说。
我开始朝大门里挪动,额上已经有了虚汗。
“你一定要改掉害臊的毛病,不要把你读小学时的诨名再带到这里来。”我明白,父亲是指小学校的老师与同学们给我起的外号“公丫头”。
他不将我一直送进去,还提这个诨名,这使我很恼羞,便放快了步子往前走。然而走了一大段路,终于还是觉得胆怯,连忙回头去寻父亲,却早已不见他的踪影了。我站在大路上一阵彷徨,见实在找不着依靠,才只好独自往前走。
我家离学校十五里地,路远,必须在学校住宿。
照高年级一个学生的指引,报到之后,我背着铺盖卷,走过稻地间百十米长的一条窄窄的砖路,到了后面的宿舍。门都敞着,我朝其中一间探了探头,走了进去。屋里还未进人,我尽可以自由选择床铺。我牢记着母亲的一句重复了若干次的叮嘱——“莫睡在靠门口的地方,门口有夜风,能把嘴吹歪;也莫睡上铺,上铺太高,摔下来能把脑浆子摔出来。”我选择了中间一个下铺。
当我把铺盖卷放到这张床上去之后不久,接二连三地又来了三个同学。我们互不认识,但未等各自把铺盖卷好好铺开,就已熟悉了。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马水清、谢百三、刘汉林。最后我满脸通红地向他们说了我的名字:林冰。
身体壮实如牛,皮肤黑如乌鱼皮的谢百三,似乎很勤快,找来一把发霉的秃笤帚和一块破抹布,一会儿工夫,就把我们的宿舍收拾得清清爽爽。但他却干得汗淋淋的,脖子上就像积满尘埃的窗玻璃遭了一阵小雨,有一线一线的黑污垢条在往下流淌(后来的日子里,我几乎时刻都能看到他这副汗淋淋的如同在梅雨季节里走过的形象)。
小屋子让人觉得很舒适。
马水清双腿交叉着倚在门口,从裤兜里掏出一枚小圆镜子,转动着脸照了照,说:“我们出去走走吧。”三人都赞成马水清的提议——我们都还未来得及好好参观学校呢。
方圆几十里,就这么一所设有高中部的中学。它坐落在油麻地小镇后面的一片田野上。原先,这里是一片荒地。现在有了三幢红瓦房,三幢黑瓦房。红瓦房为初中部,黑瓦房为高中部,这些年来一直如此。这地方上的人总是对还在茅屋里读小学的孩子说:“好好念书,先进红瓦房,再进黑瓦房。”在他们看来,进红瓦房是一个理想,进黑瓦房则是一个更大的理想。红瓦房、黑瓦房是两个台阶——人生的两个台阶,象征意味十足。
有许多小孩没有能够进红瓦房,也有许多小孩只在红瓦房待了三年,却未能进黑瓦房。当然,也有一些既进了红瓦房,又进了黑瓦房的。这三种人,后来的前途确实有些不太一样。因此,这地方上的人,都用一种看殿堂
庙宇的目光,站在大门外,远远地看红瓦房与黑瓦房。如果自己的孩子还未进入红瓦房,此时,目光里便有着幻想与期望;如果自己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红瓦房,目光里便有了一种满足与荣耀。
油麻地中学四周都是河,是个孤岛。
从宿舍到北面那条大河,大约百十米,这之间是竹林与灌木丛。从宿舍向南到教室,又是百十米,这之间是荷塘、稻地和一条从西边大河引来的方便学生洗漱和洗衣服的小河。从教室向南,至校门,也是百十米,这之间是操场和学校的菜地。出校门不远,又是一条河。河上有座大桥,桥那面就是油麻地小镇。
我们在校园里随意地走,看了红瓦房,又看黑瓦房,然后去了小镇。
马水清似乎很有钱,用得也很大方,见到烀藕的,就给我们每人买一
大段藕,见到卖菱角的,又买了好几斤菱角。谢百三用一张大荷叶托着菱角,我们一边吃,一边逛,一边将菱角壳扔到油麻地小镇的街上。最后,马水清竟然领我们进了一家小酒馆,要了一大盘猪头肉(我印象很深,堆得尖尖的),直吃得嘴油光光的。出了小酒馆,我看看他们三人,觉得他们的眼睛似乎也都浸了油,比先前亮了许多。
我们便成了好朋友。这之后的许多年里,我们都一直是好朋友。
玩了很长时间,重新回到宿舍后,我发现我的铺盖卷从我的铺上被挪到上铺去了,下铺换了另一副铺盖卷。
从小河边走进来一个男孩(其实很难再称他为“男孩”,他显得很老成,岁数要比我们中间任何一个人都大,似乎都有了淡淡的胡须了)。
马水清问:“你叫什么名字?”“乔桉。”“这张铺上的铺盖卷是你的吗?”马水清问。
“是的。”乔桉回答,斜眼看了一眼马水清。
马水清一指我说:“那张铺已经是他的了。”乔桉侧过脸来看我。从此,那一双眼睛便永远长在了我的记忆里。那是一双又短又窄、眼角还微微下垂的眼睛,闪现在从额上散落下来的显得过长的头发里。那目光里含着一种十分陌生的东西,在对你的面孔一照的一刹那间,使你觉得飘过两丝深秋的凉风来,心禁不住为之微微一颤。多少年以后,我才知道那目光里的东西叫“怨毒”。
我年龄本就比他们几个小一点,长得更显小。我仿佛从乔桉嘴角轻微的一收之中,听出了他心里的一句话——“一个小屁孩子!”乔桉根本就不理会马水清他们,转过身,收拾铺盖去了。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