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棉山/汉阳院》,民国早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剧(京剧)西皮唱腔,黑胶木唱片,78转,A(焚棉山)、B(汉阳院)双面;北平西皮,第一谭派须生马连良;著名蓓开(BEKA)唱片公司灌录。
¥
360
八五品
仅1件
制作者著名蓓开(BEKA)
年代民国 (1912-1948)
材质黑胶木
尺寸25.1 × 25.1 × 0.2 cm
货号启格物架
上书时间2017-01-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唱片品相很好,正常播放,声音宏亮清晰,古朴典雅。
【唱片属易破损物品,为确保安全送达,朋友下订单或者竞拍订购,一律通过顺丰速运发货。】
- 商品描述
-
《焚棉山/汉阳院》,民国早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剧(京剧)西皮唱腔,黑胶木唱片,78转,A(焚棉山)、B(汉阳院)双面;第一谭派须生马连良 唱;编号90142,民国早期著名蓓开(BEKA)唱片公司灌录,A、B面双面灌制,A面(焚棉山)编号BK 4003-1,B面(汉阳院)编号BK 4003-2。
【唱片文字】
A面(焚棉山):
蓓开
BEKA
Registered Trade Mark 注册商标
90142
PEIPING
第一谭派须生
北平西皮
马连良
焚棉山
BK 4003-1
B面(汉阳院):
蓓开
BEKA
Registered Trade Mark 注册商标
90142
PEIPING
第一谭派须生
北平西皮
马连良
汉阳院
BK 4003-2
马连良(1901年2月28日 - 1966年12月16日),回名尤素福,原籍陕西扶风,生于北京,字温如。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父马西园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受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23岁自行组班,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马派”表演风格,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20世纪,他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1931年马连良在天津与周信芳同台演出,因他们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南麒北马”。
马连良是与梅兰芳齐名的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京剧大师,著名的“四大须生”之首,他开创的马派艺术影响深远,甚至超越了京剧的界限,是我国京剧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8岁入喜连成(后改富连成社)科班。先从茹莱卿学武小生,后 从叶春善、蔡荣桂、萧长华学老生,一年以后即登台演出。11岁时同时学演老旦、丑和小生戏,有时扮演龙套。14岁开始主演老生。15岁变声后,学习重念剧目《审潘洪》、《十道本》、《胭脂褶》、《盗宗卷》。他时常观摩谭鑫培所演《连营寨》、《天雷报》、《捉放曹》、《南阳关》等杰作,潜心揣摩,获益颇深。17岁,学艺十年期满出科,应邀去福州担任主演。18岁北返,声誉鹊起。南赴福建之后,继续深造之心迫切,再次坐科三年以上。每天清晨去西便门外喊嗓、练念白,回家吊嗓,坚持不辍,不动烟酒,严格律己。富连成社科班每天演出日场,他为学习前辈艺术成就,则于晚间看戏。21岁时初演于上海,标以谭派须生。当时变声尚未恢复,嗓音较低,但已赞声四起,灌制唱片数张,风行各地。辞出富连成社搭班演出期间,为追摹谭派艺术,时常登门求教于王瑶卿。
马连良对艺术学而不厌,虚怀若谷。出科再入科,对艺事渴求不已。他曾私淑前辈贾洪林;时常观摩名家演戏;挑班前后,不断求教于钱金福、王长林、王瑶卿;30岁时专程赴天津拜名家孙菊仙为师;39岁时向山西梆子老艺人张宝玺、高文翰学到《春秋笔》剧中的《灯棚换子》和《换官杀驿》。足见他为京剧艺术事业精益求精、不骄不满的胸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