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舆论(新闻传播学文库)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媒体舆论(新闻传播学文库)

新媒体舆论

41.88 6.0折 69.8 全新

库存6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匡文波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8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HH

上书时间2024-11-26

姿妤书城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匡文波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0309064
  • 定价 69.8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6页
  • 字数 336千字
【内容简介】
新媒体舆论(新闻传播学文库)
【作者简介】


匡文波,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早从事新媒体研究和的学者之一。在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先后在本东京电通、美国硅谷做研修与访问学者;应邀在树仁大学讲学。入选2007年人才支持计划。已经在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180余篇,并且出版专著13种,集中于新媒体研究方面,是该领域、论著被引用率优选的学者之一。

精彩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的蒋宏和徐剑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对新媒体做出了界定。他们认为,内涵而言,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外延而言,新媒体包括了光纤电缆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图文电视、电子计算机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卫星直播电视系统、互联网、手机短信、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台、多媒体技术广播网等。
    中国传媒大学的黄升民教授将网络电视(iptv)、地面移动电视、手机电视视为新媒体的三大部分。
    宫承波认为,门户、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电子邮件、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属于新媒体。
    综合起来,我们认为,在对新媒体的界定中存在的优选问题是界定过宽且逻辑混乱。
    有人把近十年内基于技术变革而出现的一些新的传播形态,或一直存在但传播价值长期未被社会发现的渠道、载体都称作新媒体。持这种观点的人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网络广播、博客、播客、楼宇电视、车载移动电视、光纤电缆通信网、都市型双向传播有线电视网、高清晰度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均视作新媒体。这种界定不仅过宽,而且将以上媒体并列本身存在分类混乱的逻辑错误。互动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新媒体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严谨的表述是“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从技术看,“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看,“新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两良乎化”“互动”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新媒体的传播过程具有非线的特别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异步进行。诸如楼宇电视、车载移锚电视,由于缺乏互动,不属于“新媒体”的范畴。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内涵会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而有所发展,但蕨人类传播史的角度而言应是一个时代范畴,特指“之新”而非“昨之按务或tt明之新”。我们不应当以“昨之新”为标准来界定新媒体,20世纪初出现的广播、电视,在当时都是新出现的媒体,但现在则属于传统媒体。我们更无法以“明之新”为标准来界定新媒体,否则目前没有新媒体了。
    “新媒体”的新是以国际标准为依据的。一些在国人看来“新”的媒体形式,在发达早有了,因此不能称为新媒体,例如车载移动电视。
    我们不赞成使用“数字媒体”这一概念。因为此处的“数字”也可以被人理解为制作过程的数字化,这样的理解几乎可以将所有的媒体都列入数字媒体的范畴。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如下特征:即时、开放、个化、分众、信息的海量、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等。但新媒体的本质特征是技术上的数字化、传播上的互动。
    p4-5
【目录】


篇新媒体舆论的理论基础

章新媒体概论

节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第二节新媒体的优势

第三节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第二章新媒体舆论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

节新媒体舆论的特点

第二节新媒体舆论的管理

第三章新媒体舆论研究的理论模型

节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第二节新媒体舆论研究的蝴蝶效应模型

第三节新媒体舆论蝴蝶效应的生命周期理论模型

第二篇新媒体舆论的主体——用户研究

第四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节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第二节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由精英走向大众化

第三节新媒体用户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第三篇新媒体舆论的客体——台研究

第五章网络论坛

节网络论坛的传播特点

第二节网络论坛案例

第三节网络水军

第六章博客与

节博客

第二节

第三节舆论分析

第四节网络论坛舆论与舆论的比较

第五节舆论案例研究

第七章手机媒体及其舆论管理

节手机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手机媒体引发的问题

第三节

第四节手机媒体的管理

第五节手机媒体舆论案例——智能手机助推伦敦乱?

第四篇新媒体舆论研究的热点

第八章新媒体研究

节的演变

第二节新媒体条件下的传播与消解模型

第九章中的新媒体舆论

节——具有中国特的概念

第二节的演化机制

第五篇对策与展望

第十章新媒体舆情的应对策略

节常的舆情监控与分析

第二节应对原则

第十一章新媒体舆论的未来展望

节新媒体的展望

第二节新媒体舆论的展望

参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