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维谷:道势间的儒者
进退维谷:道势间的儒者
¥
9.6
3.0折
¥
32
全新
库存48件
作者戚卫红 著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SJLT
上书时间2024-11-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戚卫红 著
-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2
-
版次
1
-
ISBN
9787207102416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6页
-
字数
2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随着“道”从世俗君王身上的遗落,“道势”由天然合—分裂为两个非即非离的独立系统,进而有了高低上下尊严的比较。儒者以“道”为尊,对社会秩序进行批判和跨越;“势”的代表者—一封建权力系统则竭力以“道”为“势”之精神支持与合法性论证。儒者所持之道是理想的、跨越的,但其功名利禄甚至生死攸关的一切利益关系又为“势”所左右,“道势”问的相聚与相抗使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更为波澜壮阔。《进退维谷:道势间的儒者》以儒者在“道势”间的抉择为切入点,归纳出四种不同类型的道德人格范型。当然,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对“道”的坚持作为划分道德境界高低的标尺。回顾历史,有些儒者早年壮志踌躇,暮年却马放南山;有些儒者看似一身正气,不过以道为功名利碌之敲门砖。《进退维谷:道势间的儒者》旨在通过对四种道德人格范型的综合考证,尤其通过“势”之逼迫与重压的视角,凸显出儒者为捍卫和追求精神价值所做出的巨大利益牺牲,凸显儒者以道自任的精神操守,以此激励我同当前的知识分子,促使他们真正成为一支能够有效地表达民众愿望、监督政治权力、进行社会批判、实现人文关怀的社会力量。
- 【作者简介】
-
戚卫红,1976年12月山生,江苏沛县人,汉族,中国党员。学历,大学哲学博士,上海电力学院社科部副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基础理论与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先后在江海学刊求索等期刊发表多篇。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二、研究的动态与展望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道势关系与儒者的道德人格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中道势的融合与冲突
一、道、势的内涵
二、道势之天然纠葛
第二节 道势孰尊——儒者无可回避的难题
一、儒者与儒家之道
二、道势孰尊之两难选择
第三节 道势之尊与儒者的道德人格范型
一、何谓道德人格范型
二、道势关系与道德人格之期许
三、道势视野下的道德人格范型
第三章 “道尊于势”之道德人格范型
第一节 从道不从君的原儒之志
一、“道尊于势”之理论形成
二、“道尊于势”之理想人格
三、“从道不从君”之人格特征
第二节 以身殉道的忠君之风
一、大一统政权统治下“道尊于势”观念之发展
二、大一统专制与忠君之风
三、忠君殉道的人格特征
第三节 以道为尊的异化表象
一、道之势化与庸俗、刻板
二、异端之人格特征
第四章 “道势兼顾”的道德人格
第一节 “道势兼顾”的可能性
一、内圣外王之“道势兼顾”
二、现实可能之“道势兼顾”
第二节 亦吏亦师的循吏人格
一、循吏之内涵
二、循吏之人格特征
第三节 得君行道的士大夫人格
一、宋代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
二、“忠君”为尊道之应有之义
三、忠君与尊道的结合点:得君行道
第五章 “道势疏离”的道德人格范型
第一节 “道势疏离”之道德人格的形成
一、道之超越的内在性与自足感
二、“道势疏离”之现实依据
第二节 独善其身的权时之策
一、独立人格与尊严之维护
二、身隐心不隐之责任意识
三、仕隐相济的权变
第三节 笃志行道、醉心学术的乐道精神
一、专心向学的治学之风
二、另辟蹊径之弘道实践
第六章 “枉道从势”的道德人格范型
第一节 儒家伦理政治的理论困境与现实难题
一、儒家伦理政治之理论困境
二、儒家伦理政治之现实悖论
第二节 枉道以行道的大儒
一、枉道以行道之客观必然
二、枉道以行道之人格特征
第三节 儒者道德人格的滑落
一、儒者独立人格之丧失
二、弃义好利之风兴起
三、道德人格之最终沦丧
第七章 道势关系与现代知识分子道德人格的建立
第一节 道势间儒者之道德人格的综合考证
一、儒者道德人格之优良传统
二、儒者道德人格之局限性
第二节 我国当代知识分子道德人格的建构
一、何谓知识分子
二、我国知识分子的现状
三、我国当代知识分子道德人格的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