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创新导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式创新导论

中国式创新导论

29.4 3.0折 98 全新

库存89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宗军 蒋振宇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SJLT

上书时间2024-12-12

姿妤书城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宗军 蒋振宇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2
  • 版次 1
  • ISBN 9787568059565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0页
  • 字数 35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内容由六个章节构成:*章,创新的概念与发展历程。这一章节首先对创新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接着全面分析了创新的构成要素,后简要概括了中国的创新历程。第二章,中国式创新的内涵。这一章节首先从制度、人才、市场和技术等维度对中国的创新环境做了细致分析,然后基于中国的特殊背景,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观点,给出了 中国式创新 的定义。第三章,中国式创新的特点分析。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结合中国的创新情境,笔者认为 中国式创新 的特点主要有四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需求导向、原始创新不够。这一章节分别从上述四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第四章,中国式创新的要素分析。中国式创新的顺利发展离不开其成熟的生产制造能力、良好的市场基础、崛起的科研水平、创新人才的成长、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创新生态系统的成长,这一章节将从上述六个方面对 中国式创新 的要素进行详细分析。第五章,中国与发达国家创新模式的比较。这一章节首先对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创新模式进行详细剖析,并将其与 中国式创新 的发展模式进行比较,接着在此基础上总结了 中国式创新 的缺陷及诟病。第六章,中国式创新的发展趋势及注意要点。根植于中国的国情和背景, 中国式创新 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由封闭到开放,由模仿到自主,由创新系统到创新生态系统,由传统技术到人工智能的过程。这一章节首先根据上述四个视角进行详细探讨。然后,基于 中国式创新 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的环境背景,从五个方面为 中国式创新 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
【作者简介】
1964年生5月生于山东省青岛市,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后导师,工商管理专业(企业管理专业、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主任,湖北省企业技术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主任。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武汉市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华中科技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领军岗)。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全球中小企业创业联合会-中国创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商科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经济与企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AJIP》、《南开管理评论》、《研究与发展管理》、《管理学报》、《技术经济》、《科技进步与对策》等编委。
【目录】
目录

第一章创新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1

第一节创新的含义/ 1

一、中国有无创新/ 1

二、创新的内涵及其发展/ 4

第二节创新的构成要素/ 13

一、主体性要素/ 14

二、能动性要素/ 14

三、服务性要素/ 14

四、环境性要素/ 15

第三节中国创新的历程/ 15

一、中国古代创新思想/ 15

二、中国古代创新成果/ 18

三、中国现代的创新历程/ 20

四、中国创新历程的总结与启示/ 22

第二章中国式创新的内涵/ 25

第一节中国的创新环境/ 25

一、创新环境理论/ 25

二、中国创新环境现状/ 27

三、中国式创新面临的环境问题/ 41

第二节中国式创新的界定/ 43

一、国外对中国式创新的界定/ 43

二、国内对中国式创新的界定/ 45

第三章中国式创新的特点分析/ 47

第一节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48

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 48

二、高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 54

三、腾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 58

第二节集成创新/ 62

一、集成创新模式/ 62

二、集成创新案例分析/ 63

第三节需求导向/ 70

一、需求导向创新模式/ 71

二、小米需求导向型营销创新战略/ 74

第四节原始创新不够/ 77

一、原始创新不足的原因/ 78

二、国外原始创新成功案例/ 84

第四章中国式创新的要素分析/ 88

第一节中国式创新的影响要素/ 88

一、文献回顾/ 88

二、中国式创新的因子分析/ 90

第二节成熟的生产制造能力/ 93

一、中国制造业发展情况/ 94

二、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 98

第三节良好的市场基础与有效的市场战略/ 104

一、中国的市场基础/ 104

二、有效的市场战略/ 108

第四节快速发展的科研水平/ 114

一、中国科研情况概览/ 114

二、中国式创新的“科技含量”/ 125

第五节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129

一、政府对创新的战略支持/ 129

二、政府对创新的政策支持/ 131

三、政府对创新的资金支持/ 135

第六节创新人才的成长/ 139

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139

二、重大人才工程统筹推进/ 145

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147

第七节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 152

一、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152

二、地方性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 156

第五章中国与发达国家创新模式的比较/ 162

第一节中国与美国的创新模式比较/ 162

一、美国创新模式的起点与形成/ 162

二、美国创新模式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165

三、美国创新模式对中国的经验启示/ 170

第二节中国与日本的创新模式比较/ 179

一、日本创新模式的起点与形成/ 179

二、日本创新模式的分析/ 184

三、日本创新模式对中国的经验启示/ 189

第三节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创新模式比较/ 203

一、中国与德国的创新模式比较/ 203

二、德国创新模式对中国的经验启示/ 208

三、中国与英国的创新模式比较/ 219

四、英国创新模式对中国的经验启示/ 224

第六章中国式创新的发展趋势及注意要点/ 234

第一节从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 234

一、封闭式创新的含义/ 234

二、封闭式创新的破坏性因素/ 235

三、开放式创新的内涵/ 236

四、开放式创新发展/ 238

五、从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变的实践/ 241

第二节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 246

一、模仿式创新的内涵/ 247

二、模仿式创新的发展阶段/ 247

三、推动模仿式创新转向自主创新的因素/ 251

四、自主创新的内涵/ 254

五、自主创新的发展/ 255

六、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的实践/ 258

第三节从创新系统到创新生态系统/ 262

一、创新系统的形成、共识和问题/ 262

二、创新生态系统的实践、思考和提出/ 264

三、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优势/ 267

四、中国创新生态系统面临的挑战/ 270

五、从创新系统到创新生态系统转变的实践/ 271

第四节从传统技术创新到人工智能创新/ 274

一、人工智能概念与发展历程/ 274

二、人工智能发展驱动因素/ 275

三、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277

四、面向人工智能的创新模式转变/ 279

五、从传统技术创新到人工智能创新的实践/ 283

第五节中国式创新的注意要点/ 286

参考文献/ 290

后记/ 29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