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理论解读
  • 电影理论解读
  • 电影理论解读
  • 电影理论解读
  • 电影理论解读
  • 电影理论解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电影理论解读

9 1.4折 66 九品

仅1件

重庆沙坪坝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儒修 郭幼龙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0

默岩书斋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儒修 郭幼龙 译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7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84636
  • 定价 6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440页
  • 字数 380千字
  • 丛书 培文·电影
【内容简介】
  《电影理论解读》是美国著名电影学者罗伯特·斯塔姆关于世界电影理论经典内容的全新论述。作者细致梳理了自电影问世以来电影理论的发展历程——从电影理论的起源,如林赛、芒斯特伯格对于电影本体的认知,到当代新电影理论的演变,如文化研究、德勒兹、后殖民论述及数字理论等。不仅在理论解读及其内在关联上具备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清晰勾勒出电影理论史的完整脉络。 

  书中观点极具国际视野,在重点关注欧美电影理论演进的同时,也涵盖了世界范围内的电影理论观点,并依据不同地域与文化描绘出各自的独特发展。在理论解读中,本书还时刻关注理论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与哲学基础,是深入了解世界电影理论的经典读本。
【作者简介】
  罗伯特·斯塔姆(Robert Stam),当代著名电影理论家。美国纽约大学电影研究学系教授,从事比较文学、电影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出版有《电影中的文学》《文学和电影》《绝想欧洲中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与媒体》等专著。
【目录】
目录 

译者序 

序 

绪论 

电影理论的前身 

电影与电影理论:萌芽阶段 

早期的无声电影理论 

电影的本质 

苏联的蒙太奇理论家 

俄国的形式主义与巴赫金学派 

历史先锋派 

有声电影出现之后的争论 

法兰克福学派 

现实主义的现象学 

作者崇拜 

作者论的美国化 

第三世界电影与理论 

结构主义的出现 

电影语言的问题 

电影特性之再议 

质问作者身份及类型 

年与左翼的转向 

古典现实主义文本 

布莱希特的出现 

自反性策略 

寻找另类美学 

从语言符号学到精神分析 

女性主义的介入 

后结构主义的变异 

文本分析 

诠释及其不满 

从文本到互文 

声音的扩大 

文化研究的兴起 

观众的诞生 

认知及分析理论 

符号学再探 

来得正是时候:德勒兹的影响 

酷儿理论的出柜 

多元文化主义、种族及再现 

第三世界电影再议 

电影与后殖民研究 

后现代主义的诗学与政治 

大众文化的社会意义 

后电影:数字理论与新媒体 

电影理论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