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现译《怎么办?》 车尔尼雪夫斯基著 世弥译 民国32年5月渝一版 *巴金主编. 文化生活丛刊* 罕见珍贵土纸善本
《何为》即著名的《怎么办?》1936年4月初版;世弥,原名马世弥,笔名罗淑,女作家。
¥
80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世弥译
出版社文化生活出版社
出版时间194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其他
上书时间2024-07-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书品完整无缺页。书脊及上书口有磨损折印。封面微损。具有土纸本所有特征。见图所示
注:有关书籍情况,店主会尽量如实详细描述,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尽述,请书友注意观看实拍书影仔细斟酌。我店提供的品相仅供参考,苛求品相者慎重下单购买,以免不必要的争议。
- 商品描述
-
*《何为》 巴金主编.文化生活丛刊第11种 (罕见土纸本)——即著名的《怎么办?》
车尔尼雪夫斯基著 世弥译 1936年4月初版 1943年5月渝一版
** 世弥,原名马世弥,笔名罗淑,是巴金的朋友 留法学者马宗融的妻子。
1936年一卷四号的《文季月刊》杂志,刊出一篇名为《生人妻》的小说。小说作者以深挚的悲悯情绪,描写了一位由于生活无着落,被丈夫卖作他人妻的妇女一段痛楚生活和心情,展现了那个时代下层人民的凄惨遭际。小说不算长,但文中气氛的营造,人物内心的描摹,十分自然生动;文字虽平实,可相当熟练。小说作者署名“罗淑”,对于读者,甚至编者,这都是个陌生的名字。“罗淑”这个笔名,是巴金在推荐发表这篇作品时自己写上去的。作者能写小说是多位朋友包括巴金不曾料想到的。“世弥是一个平凡的人,甚至在她的外貌上也看不出一点锋芒。”(巴金语)
遗憾的是,距这篇优秀小说发表不过两年,罗淑竟因患产褥热而逝世。此时,她只发表了几个短篇小说和几篇散文。对于罗淑的早逝(35岁),一直将其看作大姐的巴金十分悲痛。他当时便写出一篇怀念文章《纪念一个友人》,称罗淑“是中国的一个优秀的女儿”。几个月后,他又将罗淑已发表和未发表的几篇小说,编成一个集子,以《生人妻》的题目,交给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这部集子中的《井工》,是罗淑1937年9月离开上海时,亲手交给巴金的最后一篇小说。
巴金又在当年(1941年)8月,开始为罗淑编辑起翻译作品集来。罗淑曾经留学法国,专攻法国文学,有颇深造诣。她的最初翻译作品,也是源自巴金的牵引。1936年时,巴金在自己的旧书里,翻出了一本法文版的翻译作品《嫉妒》。这部书,是法国一位女作家从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中节译的。当时巴金是准备自己翻译的,但因为创作紧张,就暂时搁置了。再次翻出这个法文本后,他便决定拜托马宗融、罗淑夫妇,希望他们能将此书翻译过来。
马宗融夫妇答应了下来,巴金便在刊物上发出该译本的预告,上面就署着他们夫妇的名字。一个月过去,稿子交来,竟是罗淑一人的译笔。这使巴金及其他朋友颇感意外,他们没想到罗淑有如此的掌控文字能力。这部书出版时,用了车氏原本的书名《何为》(今翻译本名《怎么办》)。巴金将其列入“文化生活丛刊”第11种出版,时间是1936年4月。
这本在抗战陪都再版的土纸本《何为》,极为罕见,更为这段文坛传奇平添了浓烈的时代色彩。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