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虎通文献辑刊(16开精装 全十九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白虎通文献辑刊(16开精装 全十九册)

高价套书可议价 可开正规发票

9585 6.4折 15000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俊

出版社巴蜀书社

ISBN9787553113036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5000元

货号X

上书时间2021-02-23

五云书社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白虎通文献辑刊》全面收录、整理了历代《白虎通》的各种版本以及相关研究性文献。在编纂体例上,区分了十卷本、二卷本、四卷本、记录本等几大版本系统,对于《白虎通义考》《白虎通义源流考》这些散见的文献也予以辑录,力求做到系统、完整。

编辑推荐:
《白虎通》作为一部思想和政治统治相结合的经典文献,在新时代对其深入研究,能够为当代的意识形态教育,个人、社会、国家的和谐关系构建提供反面教训或积极启示,而本辑刊则可以为其相关研究提供丰富而可靠的原始资料。

 出版说明 

一般认为,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在国家统治与民众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这只是一个很笼统、甚至流于印象的说法。首先,一种学术思想要成为一种主流的意识形态,显然不能只靠某个皇帝推行的一项政策;其次,学术与政治的分歧及两千多年间社会现实的变化,必然促使儒学内涵不断更新。仅西汉一代,围绕着儒术与刑名、王道与霸道、公羊与穀梁、今文与古文等问题就出现了盐铁会议、石渠阁会议、刘歆争立古文博士、王莽“托古改制”等学术争论或政治运动。这一方面使得儒学内容更加丰富、全面,与国家、社会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另一方面,通经成为入仕的重要途径,习经、解经者日益增多,学术界呈现出衆说纷纭的局面。例如,《诗》有齐鲁之别,《书》有欧阳及大、小夏侯之分,《礼》有庆氏及大、小戴之学,《易》有施、孟、梁三家,《春秋》于《公羊》之外又有《穀梁》《左传》,经师各持家法,论说不同。至光武帝时,仅今文博士就有十四家,古文经学虽未被立于学官,但经陈元、郑兴、贾逵等人的提倡,其影响也越来越大。由于五经章句繁多,各家莫衷一是,儒家思想虽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只不过起到“尊广道艺”的作用,并未成为统一的意识形态,自然也就不能为国家和社会体制的确立和运行提供基本原则。
有鉴于此,东汉建初四年(79),章帝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意图减省章句,统一经义,以为后世法则。讨论的结果由侍中淳于恭上奏,章帝亲自裁决。最后令班固撰集会议成果,乃成《白虎议奏》。对于《白虎议奏》与现今流传的《白虎通义》或《白虎通德论》是否为同一本书,历代学者有不同看法。我们无意介入此类讨论,因为无论此书是会议的原始材料或是可以通行于世的“通义”,都体现了当时儒家思想是如何以意识形态的形式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基本原则的,也就是所谓的“儒学的制度化”。《白虎通义》主要以“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通三统”等学说为立论基础并有所发挥,以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与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虽然以后各代对谶纬迷信有所抵制,但并未彻底抛弃其中的宗教性因素,天人相因成为统治者和民众共同的思考与言说方式,而且其中的“三纲五常”观念更是深入人心。尽管在今人看来此类思想有诸多牵强附会,但当时却是“说者言之凿凿,听者深信不疑”。因此可以说,《白虎通》集两汉经学之大成,不仅在“儒学的制度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在日本,学界围绕着“儒教国教化”等问题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学术争论。其中,以渡边义浩为代表的学者指出,白虎观会议标志着儒教国家的正式形成,它一方面提倡重视刑法,另一方面又在高度宗教性的儒教基础上提倡儒家的道德与政治理念(渡边义浩《论东汉“儒教国教化”的形成》,《文史哲》,2015年)。与日本学者对白虎观会议或《白虎通义》的重视不同,国内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力度皆显不足,研究主要集中在《白虎通》的书名、会议召开时代背景及《白虎通》的性质等方面,且并无太大分歧,尤其是将《白虎通》视为谶纬神学的宗教迷信和服务于封建专制的法典已经成为学界定论。2008年,黄玉顺在《齐鲁学刊》发表了《大汉帝国的正义观念及其现代启示—〈白虎通义〉之“义”的诠释》,认为《白虎通》的直接意图在于确立大汉帝国的制度规范,但其更重大的意义则在于“揭示了这种制度规范所赖以确立起来的正义原则,而此正义原则不仅仅适用于帝国时代,而是董仲舒所说的‘古今之通义’,具有特别重要的现代启示意义”。可惜的是,此类研究少之又少。正如王四达所指出的,要想推进《白虎通》的研究,就必须有视野和方法上的创新(王四达《五十年来中国大陆有关〈白虎通义〉的研究状况述评》,《华侨大学学报》,2001年)。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把《白虎通》之时代背景、宇宙观、社会观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研究,或者如我们上文所指出的,将《白虎通》置于两千多年间儒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国家和社会的双向互动中进行考察,等等。通过这些研究,我们能够为当代的意识形态教育,个人、社会、国家的和谐关系构建提供反面教训或积极启示。我们编纂此套《白虎通文献辑刊》的目的,正是希望为《白虎通》的创新性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白虎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有部分内容已阙佚,然其大体则保存至今。《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白虎通义》六卷;《崇文总目》著录《白虎通德论》十卷,凡十四篇;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亦作十卷。《白虎通》流传不广,元大德九年(1305)张楷得刘世常家藏本后,镂版以行,是为无锡州学刻本,此十卷(凡四十四篇)成为后世《白虎通》的祖本。此后流传诸本,除十卷本外,还有二卷、四卷、六卷等不同的卷帙划分。具体来看,十卷本包括元大德九年无锡州学刻本、清道光间张氏传抄元大德本、徐乃昌影元大德本;二卷本包括元刻本、明翻刻元大德本、明嘉靖傅钥刻本、《两京遗编》本、《汉魏丛书》本、《古今逸史》本等;四卷本则有明天启六年郎壁金校刻本、日本宽文刻本、清卢文弨校订本、孙星华校勘本等。
除此之外,清代以来,还出现了一些《白虎通》的研究性著作。如庄述祖的《白虎通义考》(附于卢文弨校订本后)、孙诒让《白虎通义考》上下两篇、刘师培《白虎通义源流考》等,而最重要的莫过于陈立的《白虎通疏证》,该书“析其滞疑,通其结轖,集专家之成说”,是目前最好的注本。
我们编纂的这套《白虎通文献辑刊》全面收录了七百多年以来《白虎通》的各种版本及相关研究性文献。由于学识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