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型装药多模战斗部设计原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成型装药多模战斗部设计原理

若图片与书名不一致,以书名和定价为准!

15.75 4.5折 35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文彬,王晓鸣,李伟兵,吴义锋 著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8108804

出版时间201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72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5元

货号7283166

上书时间2024-06-27

中图网旗舰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成型装药多模战斗部设计原理
定价:35元
作者:李文彬,王晓鸣,李伟兵,吴义锋 著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18108804
字数:255000
页码:172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成型装药多模战斗部设计原理》由李文彬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内容提要
成型装药多模战斗部技术是在现代成型装药破甲弹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破甲技术,其技术的核心是多模毁伤元的形成和转换方法。  《成型装药多模战斗部设计原理》共10章,系统地阐述了多模毁伤元的形成理论,重点讨论了多模毁伤元形成与侵彻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多模毁伤元形成的条件范围和仿真研究方法,内容完整、重点突出。  《成型装药多模战斗部设计原理》图文并茂,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是一本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著作,可供从事该领域科研、试验、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师生参考。
目录
章  成型装药多模战斗部概述1.1  成型装药多模战斗部的概念1.2  多模战斗部的结构与工作模式1.3  多模战斗部国内外研究现状1.4  多模战斗部发展趋势第2章  成型装药多模毁伤元形成理论2.1  定常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力学理论2.2  准定常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力学理论(PER理论)2.3  扩展的PER理论模型2.3.1  药型罩的压垮参数2.3.2  药型罩微元在轴线上的闭合参数2.3.3  射流形成的临界条件2.3.4  射流头部的速度参数2.3.5  微元汇聚后射流在轴线上的运动参数2.3.6  大锥角下Defoumeaux经验方程适用性验证及系数的计算2.3.7  逆向环形起爆条件下锥形罩成型装药形成射流的计算2.4  端面环形起爆球缺型药型罩形成EFP模型2.4.1  EFP形成后稳定飞行速度2.4.2  药型罩的压垮速度2.4.3  微元受到的冲击压力2.4.4  药型罩压垮角2.4.5  药型罩微元有效装药量2.4.6  压垮速度与药型罩法线之间的夹角2.4.7  模型计算实例2.5  弧锥结合罩形成EFP速度的工程算法2.5.1  弧锥结合罩形成EFP速度的工程算法2.5.2  装药长径比影响的修正系数2.6  端面环起爆形成杆式射流影响因素分析2.6.1  提高射流质量2.6.2  减小射流速度梯度第3章  起爆方式对多模毁伤元的影响3.1  不同起爆方式下爆轰波的形成与传播3.1.1  爆轰波C-J理论3.1.2  爆轰波碰撞理论3.2  点起爆和环起爆方式下爆轰压力分析3.2.1  单点起爆3.2.2  环起爆3.2.3  理论与仿真的比较分析3.3  起爆位置对多模毁伤元的影响3.3.1  起爆点高度对多模毁伤元的影响3.3.2  不同起爆位置对毁伤元形成的影响3.4  点代环起爆点数的确定3.5  多点同步起爆偏差的确定3.5.1  起爆偏差的设定3.5.2  起爆偏差的影响3.5.3  起爆偏差的确定及试验对比第4章  药型罩对多模毁伤元的影响4.1  弧锥结合罩参数对多模毁伤元的影响4.1.1  弧锥结合罩圆弧曲率半径的影响4.1.2  弧锥结合罩锥角的影响4.1.3  弧锥结合罩壁厚的影响4.1.4  弧锥结合点位置对毁伤元成型的影响4.2  球缺形罩参数对多模毁伤元的影响4.2.1  药型罩圆弧曲率半径对毁伤元特性的影响4.2.2  药型罩壁厚对侵彻体特性的影响4.3  药型罩材料性能的影响4.3.1  药型罩材料的选取4.3.2  不同材料同结构药型罩对多模毁伤元形成的影响4.3.3  不同材料同质量药型罩形成多模毁伤元的影响4.3.4  试验结果第5章  装药结构对多模毁伤元的影响5.1  装药长径比对多模毁伤元成型的影响5.1.1  有效装药高度分析5.1.2  装药长径比对EFP成型的影响5.1.3  装药长径比对杆式射流成型的影响5.1.4  杆式射流成型仿真与试验对比5.2  次口径装药对多模毁伤元成型的影响5.2.1  次口径装药形成侵彻体的形态5.2.2  同口径和次口径装药形成毁伤元对比分析5.3  装药壳体对多模毁伤元成型的影响5.3.1  带壳装药与裸装药的毁伤元形态比较5.3.2  壳体厚度对多模毁伤的影响5.3.3  壳体材料对毁伤元成型的影响5.3.4  壳体厚度与装药口径匹配关系5.4  装药性能对多模毁伤元成型的影Ⅱ向第6章  多模毁伤元的形成条件6.1  多模毁伤元形成的灰关联分析6.1.1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6.1.2  灰关联分析方法的步骤6.1.3  多模毁伤元形成的灰关联分析6.2  EFP、JPC两模毁伤元形成条件范围6.3  JET、JPC两模毁伤元形成和转换6.3.1  JET与JPC两模毁伤元形成的影响规律6.3.2  JET和JPC两模毁伤元形成条件范围第7章  偏心亚半球罩装药结构单点起爆多模毁伤元的形成与转换7.1  单点起爆形成EFP和JPC的机理7.1.1  罩顶点起爆形成EFP7.1.2  装药端面中心起爆形成JPC7.2  偏心亚半球罩多模毁伤元成型理论7.2.1  偏心亚半球罩EFP毁伤元成型理论模型7.2.2  偏心亚半球罩JPC毁伤元成型理论模型7.3  偏心亚半球罩结构参数对多模毁伤元成型的影响7.3.1  药型罩外圆弧曲率半径的影响7.3.2  药型罩壁厚的影响7.3.3  药型罩罩顶高的影响第8章  MEFP的形成与控制方法8.1  MEFP形成机理8.2  隔栅对MEFP成型的影响8.2.1  隔栅结构8.2.2  单元格大小的影响8.2.3  隔栅位置的影响8.3  MEFP飞散角的控制8.3.1  起爆点位置对飞散角的影响8.3.2  隔栅曲率对发散角的影响8.4  MEFP对靶板的侵彻第9章  多模毁伤元侵彻威力9.1  EFP、JPC对装甲钢板的侵彻9.1.1  侵彻过程描述与基本假设9.1.2  侵彻模型9.1.3  α、β的确定9.1.4  装药长径比对EFP侵彻半无限靶的影响9.1.5  着角对EFP侵彻半无限靶的影响9.2  JPC对混凝土介质的侵彻9.2.1  JPC侵彻混凝土靶的过程9.2.2  靶板阻力的确定9.2.3  JPC对混凝土靶的侵彻模型9.2.4  仿真、试验与理论结果对比分析0章  多模战斗部数值仿真方法10.1  多模毁伤元的数值仿真方法概述10.2  模型构建及影响分析10.2.1  多模战斗部网格模型的建立方法10.2.2  网格对多模毁伤元形成的仿真结果的影响10.3  材料模型的选取10.4  算法10.4.1  ALE算法原理10.4.2  基本方程及处理10.5  多模战斗部数值仿真标定10.6  正交设计方法在多模毁伤元仿真中的应用10.6.1  正交设计法概述10.6.2  多模毁伤元仿真的正交设计案例分析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靠前章成型装药多模战斗部概述1.1成型装药多模战斗部的概念1.2多模战斗部的结构与工作模式1.3多模战斗部靠前外研究现状1.4多模战斗部发展趋势第2章成型装药多模毁伤元形成理论2.1定常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力学理论2.2准定常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力学理论(PER理论)2.3扩展的PER理论模型2.3.1药型罩的压垮参数2.3.2药型罩微元在轴线上的闭合参数2.3.3射流形成的临界条件2.3.4射流头部的速度参数2.3.5微元汇聚后射流在轴线上的运动参数2.3.6大锥角下Defoumeaux经验方程适用性验证及系数的计算2.3.7逆向环形起爆条件下锥形罩成型装药形成射流的计算2.4端面环形起爆球缺型药型罩形成EFP模型2.4.1EFP形成后稳定飞行速度2.4.2药型罩的压垮速度2.4.3微元受到的冲击压力2.4.4药型罩压垮角2.4.5药型罩微元有效装药量2.4.6压垮速度与药型罩法线之间的夹角2.4.7模型计算实例2.5弧锥结合罩形成EFP速度的工程算法2.5.1弧锥结合罩形成EFP速度的工程算法2.5.2装药长径比影响的修正系数2.6端面环起爆形成杆式射流影响因素分析2.6.1提高射流质量2.6.2减小射流速度梯度第3章起爆方式对多模毁伤元的影响3.1不同起爆方式下爆轰波的形成与传播3.1.1爆轰波C-J理论3.1.2爆轰波碰撞理论3.2点起爆和环起爆方式下爆轰压力分析3.2.1单点起爆3.2.2环起爆3.2.3理论与仿真的比较分析3.3起爆位置对多模毁伤元的影响3.3.1起爆点高度对多模毁伤元的影响3.3.2不同起爆位置对毁伤元形成的影响3.4点代环起爆点数的确定3.5多点同步起爆偏差的确定3.5.1起爆偏差的设定3.5.2起爆偏差的影响3.5.3起爆偏差的确定及试验对比第4章药型罩对多模毁伤元的影响4.1弧锥结合罩参数对多模毁伤元的影响4.1.1弧锥结合罩圆弧曲率半径的影响4.1.2弧锥结合罩锥角的影响4.1.3弧锥结合罩壁厚的影响4.1.4弧锥结合点位置对毁伤元成型的影响4.2球缺形罩参数对多模毁伤元的影响4.2.1药型罩圆弧曲率半径对毁伤元特性的影响4.2.2药型罩壁厚对侵彻体特性的影响4.3药型罩材料性能的影响4.3.1药型罩材料的选取4.3.2不同材料同结构药型罩对多模毁伤元形成的影响4.3.3不同材料同质量药型罩形成多模毁伤元的影响4.3.4试验结果第5章装药结构对多模毁伤元的影响5.1装药长径比对多模毁伤元成型的影响5.1.1有效装药高度分析5.1.2装药长径比对EFP成型的影响5.1.3装药长径比对杆式射流成型的影响5.1.4杆式射流成型仿真与试验对比5.2次口径装药对多模毁伤元成型的影响5.2.1次口径装药形成侵彻体的形态5.2.2同口径和次口径装药形成毁伤元对比分析5.3装药壳体对多模毁伤元成型的影响5.3.1带壳装药与裸装药的毁伤元形态比较5.3.2壳体厚度对多模毁伤的影响5.3.3壳体材料对毁伤元成型的影响5.3.4壳体厚度与装药口径匹配关系5.4装药性能对多模毁伤元成型的影Ⅱ向第6章多模毁伤元的形成条件6.1多模毁伤元形成的灰关联分析6.1.1灰色系统理论概述6.1.2灰关联分析方法的步骤6.1.3多模毁伤元形成的灰关联分析6.2EFP、JPC两模毁伤元形成条件范围6.3JET、JPC两模毁伤元形成和转换6.3.1JET与JPC两模毁伤元形成的影响规律6.3.2JET和JPC两模毁伤元形成条件范围第7章偏心亚半球罩装药结构单点起爆多模毁伤元的形成与转换7.1单点起爆形成EFP和JPC的机理7.1.1罩顶点起爆形成EFP7.1.2装药端面中心起爆形成JPC7.2偏心亚半球罩多模毁伤元成型理论7.2.1偏心亚半球罩EFP毁伤元成型理论模型7.2.2偏心亚半球罩JPC毁伤元成型理论模型7.3偏心亚半球罩结构参数对多模毁伤元成型的影响7.3.1药型罩外圆弧曲率半径的影响7.3.2药型罩壁厚的影响7.3.3药型罩罩顶高的影响第8章MEFP的形成与控制方法8.1MEFP形成机理8.2隔栅对MEFP成型的影响8.2.1隔栅结构8.2.2单元格大小的影响8.2.3隔栅位置的影响8.3MEFP飞散角的控制8.3.1起爆点位置对飞散角的影响8.3.2隔栅曲率对发散角的影响8.4MEFP对靶板的侵彻第9章多模毁伤元侵彻威力9.1EFP、JPC对装甲钢板的侵彻9.1.1侵彻过程描述与基本假设9.1.2侵彻模型9.1.3α、β的确定9.1.4装药长径比对EFP侵彻半无限靶的影响9.1.5着角对EFP侵彻半无限靶的影响9.2JPC对混凝土介质的侵彻9.2.1JPC侵彻混凝土靶的过程9.2.2靶板阻力的确定9.2.3JPC对混凝土靶的侵彻模型9.2.4仿真、试验与理论结果对比分析靠前0章多模战斗部数值仿真方法10.1多模毁伤元的数值仿真方法概述10.2模型构建及影响分析10.2.1多模战斗部网格模型的建立方法10.2.2网格对多模毁伤元形成的仿真结果的影响10.3材料模型的选取10.4算法10.4.1ALE算法原理10.4.2基本方程及处理10.5多模战斗部数值仿真标定10.6正交设计方法在多模毁伤元仿真中的应用10.6.1正交设计法概述10.6.2多模毁伤元仿真的正交设计案例分析参考文献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