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渔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

若图片与书名不一致,以书名和定价为准!

20.46 3.1折 66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国平 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68490

出版时间2017-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39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66元

货号7570311

上书时间2024-06-24

中图网旗舰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渔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
定价:66元
作者:熊国平 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64168490
字数:389000
页码:239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渔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规划理论与实践丛书》研究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湖泊渔文化、江河渔文化、海洋渔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成果,对国内外渔文化生态相关保护实践进行剖析与对比研究,以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研究案例,系统梳理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划定文化核心区、文化传播区、文化影响区和文化传播路线,确定渔文化的展示、传承、传播的重点区域和文化空间,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方式与保护措施,指出渔文化合理利用方式,探索渔文化生态保护区限制性开发措施,保护水乡、渔村和船塘。  《渔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规划理论与实践丛书》可供从事城乡规划、文化遗产保护等人员使用,亦可供相关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目录
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1.2.1 渔文化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1.2.2 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的重要意义2 研究框架2.1 概念解析2.1.1 渔文化2.1.2 海洋渔文化2.1.3 湖泊渔文化2.1.4 江河渔文化2.1.5 渔文化生态保护区2.1.6 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2 研究对象2.3 理论基础2.3.1 渔文化生态学理论2.3.2 渔文化遗产学理论2.3.3 渔文化景观学理论2.3.4 渔文化地理学理论2.4 总体思路2.4.1 研究思路2.4.2 保护原则2.4.3 研究目标2.4.4 主要任务2.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2.5.1 研究方法2.5.2 技术路线3 国内外研究进展3.1 国外渔文化研究进展3.1.1 渔业生产文化3.1.2 渔家生活文化3.1.3 渔村营建文化3.2 国内渔文化研究进展3.2.1 渔业生产文化3.2.2 渔家生活文化3.3.3 渔村营建文化4 国内外渔文化保护相关案例借鉴4.1 湖泊渔文化4.1.1 鄱阳湖4.1.2 洞庭湖4.1.3 太湖4.1.4 巢湖4.1.5 邵伯湖4.1.6 北美五大湖4.1.7 贝加尔湖4.2 江河渔文化4.2.1 长江4.2.2 黄河4.2.3 珠江4.2.4 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4.3 海洋渔文化4.3.1 东海4.3.2 渤海4.3.3 南海4.3.4 黄海4.4 案例与借鉴启示4.4.1 案例总结与评析4.4.2 案例借鉴与启示5 文化生态资源与文化生态分析5.1 地理与历史文化5.1.1 地理环境5.1.2 历史沿革5.1.3 渔民渔业情况5.2 遗产现状分析5.2.1 非物质文化遗产5.2.2 物质文化遗产5.3 特点与价值评估5.3.1 文化生态特点5.3.2 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现状概括5.3.3 价值评估6 保护对象与保护内容6.1 县(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是重要保护项目6.1.1 渔家生活文化6.1.2 渔业生产文化6.1.3 治水文化6.2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主要保护对象6.2.1 渔家生活文化6.2.2 渔业生产文化6.2.3 治水文化6.3 文化生态空间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6.3.1 水域6.3.2 风景区6.3.3 建构筑物6.3.4 水乡、渔村与船塘7 保护范围与重点区域7.1 建立评价体系7.1.1 基本因子分析7.1.2 评价指标体系7.1.3 评价模型7.2 确定保护格局7.2.1 聚类分析7.2.2 保护格局确定8 重点保护区域8.1 洪泽湖渔文化保护范围8.1.1 洪泽湖大堤连接的四镇(街道)是洪泽湖渔文化核心区8.1.2 洪泽区区域是洪泽湖渔文化传播区8.1.3 洪泽湖及周边县域是洪泽湖渔文化影响区8.2 保护区内保护格局8.2.1 核心区8.2.2 文化线路8.2.3 文化节点8.3 重点项目8.3.1 十个展示基地8.3.2 十二个传习所8.3.3 三十八个重点项目9 保护方式与保护措施9.1 保护方式9.1.1 抢救性保护9.1.2 群体性保护9.1.3 生产性保护9.1.4 整体性保护9.2 保护措施9.2.1 保存9.2.2 传承9.2.3 传播10 合理利用10.1 与文化产业相结合10.1.1 生产性保护利用10.1.2 渔文化创意产业10.2 文化旅游相结合10.2.1 文化旅游主题10.2.2 文化旅游路线10.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区10.2.4 渔文化体验园10.3 节庆活动相结合10.3.1 与传统节庆相结合10.3.2 与现代节庆相结合11 文化生态保护与环境整治11.1 生态环境保护11.2 生态空间环境整治11.2.1 绿化美化11.2.2 水乡、渔村和船塘整治11.3 标识系统规划11.3.1 标识系统设置11.3.2 小品设置12 结论与讨论12.1 主要研究结论12.2 不足与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熊国平,男,1973年出生于湖北赤壁市,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199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建筑学系城市规划专业,2001年、2005年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8年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执教,2011年任昆明规划局副局长(挂职),2012年美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访学学者,主持90余项规划设计项目,获国家及部省奖10余项,中标10余项,负责项目获建设部一等奖,国家银奖1项,获山东省优一等奖1项,河北省优一等奖1项,河北省优三等奖1项,江苏省三等奖4项,参与项目获建设部一等奖,国家铜奖1项,江苏省二等奖2项,在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市奖论文9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1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参与1项,主持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主持件雇和城乡建设都科枝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项目1项,主持厅局级科研基金5项,参与2项,出版专著《当代中国城市形态演变》,出版译著《塑造城市――历史、理论、城市设计》,作为编委参与《城市规划资料集》第4分册《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编写工作。主要专业方向为城市规划与设计。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