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世纪文学经典:朱自清精选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精)世纪文学经典:朱自清精选集

若图片与书名不一致,以书名和定价为准!

11.55 3.3折 35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自清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07496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92页

字数336千字

定价35元

货号8875337

上书时间2024-06-22

中图网旗舰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精)世纪文学经典:朱自清精选集
定价:35元
作者:朱自清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40207496
字数:336
页码:392
版次: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现代文学史上文采与气节并举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朱自清当之无愧。 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简朴平实,平淡自然,简炼委婉含蓄。他的作品描写细致生动,细腻传神,绮丽纤细;善用比喻;善于言情,情感真挚动人,清新隽永;又善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绚丽多彩,情调与音韵和谐。他的散文娴熟高超的技巧和缜密细致的风格,显示了新文学的艺术生命力,被公认为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文学家。 朱自清的诗,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在“五四”新文学中独树一帜。代表作《匆匆》《春》《背影》《荷塘月色》等入选各地中小学教材。 购买此书的读者还喜欢:沈从文精选集 张承志精选集 郁达夫精选集 林海音精选集 鲁迅精选集 刘震云精选集 曹文轩精选集 郭小川精选集 丁玲精选集 铁凝精选集 梁实秋精选集 史铁生精选集 顾城精选集 陈忠实精选集 戴望舒精选集 汪国真精选集 周作人精选集 萧红精选集 白先勇精选集 阿城精选集 巴金精选集 徐志摩精选集 冰心精选集 林徽因精选集 更多关注:世界文学经典:用最宝贵的时间,读最有价值的书 
内容提要
“世纪文学经典”精装书系,华文20世纪名家荟萃,读者和专家共同评选,名作汇聚,学者作序,宜读宜品宜藏。本书精选朱自清的代表作散文《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诗歌《送韩伯画往俄国》《赠A.S.》《血歌》等。朱自清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他的散文华丽却不浮躁,充实而不做作,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和诗意的心怀,造就了优美的意境。朱自清的诗,尽管数量不多,却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韩伯画往俄国》《小舱中的现代》等,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初期新诗中难得的作品。
目录
承担与隐逸散文编踪迹匆匆歌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航船中的文明背影序女人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背影阿河哀韦杰三君飘零白采荷塘月色一封信《梅花》后记怀魏握青君儿女旅行杂记说梦海行杂记你我自序“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扬州的夏日看花我所见的叶圣陶论无话可说给亡妇你我谈抽烟冬天择偶记说扬州南京潭柘寺戒坛寺《忆》跋《山野掇拾》《子恺漫画》代序《白采的诗》《萍因遗稿》跋《子恺画集》跋《粤东之风》序给《一个兵和他的老婆》的作者――李健吾先生《燕知草》序《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叶圣陶的短篇小说《谈美》序论白话――读《南北极》与《小彼得》的感想《子夜》读《心病》《文心》序欧游杂记序威尼斯佛罗伦司罗马滂卑故城瑞士荷兰柏林德瑞司登莱茵河巴黎西行通讯(附录)伦敦杂记自序三家书店文人宅博物院公园加尔东尼市场吃的乞丐圣诞节房东太太诗歌编睡吧,小小的人小鸟光明歌声满月的光羊群新年煤北河沿的路灯小草努力北河沿的夜怅惘沪杭道中秋不足之感纪游送韩伯画往俄国自白依恋冷淡心悸旅路湖上人间转眼自从杂诗三首(附《杂诗三首》序)黑暗沪杭道上的暮挽歌睁眼静星火除夜笑声灯光独自侮辱宴罢仅存的小舱中的现代毁灭细雨香赠A.S.风尘――兼赠F君血歌――为五卅惨剧作给死者我的南方战争――呈W君塑我自己的像朝鲜的夜哭无题玉兰花挽一多先生题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译诗二首(从《再别怕了》译出)我们说的是谁的名字(译诗)创作要目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中国现代学者、散文家、诗人。朱自清一生著述丰厚,尤其以散文见长,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序言
承担与隐逸李玲一生平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县,6岁随家迁居扬州。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被北京大学哲学系录取,同年奉父母之命与武钟谦结婚。大学期间,朱自清学习极其勤奋刻苦,同时还积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1918年,他加入邓中夏发起的“平民教育讲演团”,为实现“教育之普及与平等”尽一份力量,多次到北京街头演讲。朱自清外表沉默朴实,内心却充满激情。“五四”运动中,他热血沸腾,参加了5月4日当天的集会游行,过后,又跟数千名北大同学一起,为要求释放在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时被军阀政府拘捕的许德珩、杨振声、潘菽、江绍原等32位同学而奔走呼号。他用笔参加新文化建设,在大量的诗作中表达了对光明的憧憬、对新生活的期待。1919年他加入“新潮”文学社团,用诗歌来感应时代的脉搏。1920年夏,朱自清修完了大学课程,通过毕业考试,提早南归。他先后在浙江、江苏各地的中学任教。这时,“五四”思潮仍在他心头荡漾。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思潮,他特别服膺刚刚传入的共产主义思想。诗歌《送韩伯画往俄国》中,他用象征的笔法描绘出十月革命之后俄国“红云”在“树梢”“不住地燃烧,不住地流动”的光明景象。在诗歌《赠A.S.》中,他歌颂“要建红色的天国在地上”的共产党人。1921年1月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在北京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艺术。朱自清也是文学研究会重要成员。他时常在报刊上发表激情洋溢的诗作,同时也愤慨地写作社会批评散文,用人道态度关心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他还用清丽的文笔写作游记散文,抒写自己的心怀。这一时期,朱自清与俞平伯、叶圣陶、刘延陵、夏丏尊、丰子恺、朱光潜等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浙江省立**师范教书期间,他还热情支持冯雪峰、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的湖畔诗社。由于深感社会黑暗,再加上家庭生活方面因经济问题得不到父亲的理解,朱自清常常陷入彷徨、空虚的情绪中。为了抵抗虚无,他主张“刹那主义”,说“我**要使生活底各个过程都有它独立之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他说:“从此我不再仰眼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1924年“五卅”惨案发生,英帝国主义疯狂屠杀中国工人,这深深激起了朱自清的民族义愤。他写下《血歌》《给死者》等音调急促、情感激越的诗篇,控诉帝国主义的暴行。1925年朱自清被清华大学国文系聘为教授。1926年3月18日,朱自清怀着满腔爱国热忱随清华学校队伍前去游行请愿,却在枪林弹雨中目睹了段祺瑞执政府枪杀学生的无耻行径。他愤怒执笔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以死里逃生的亲身经历揭露事实真相。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件爆发,朱自清目睹黑暗政治,陷入精神痛苦中,决定远离政治,专心从事国学研究。他主张贯通新旧文学、融汇中外文化。1928年武钟谦病逝,朱自清陷入亡妻的哀痛中。1931至1932年间朱自清赴欧洲进修、游历,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其间,经朋友撮合,他和陈竹隐结识并成婚。1935年朱自清应赵家璧之约选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该书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发行。这时期,日寇侵占东北、进逼华北,朱自清为民族民运忧心忡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朱自清鼓励学生投笔从戎,为国效劳。不久他随校南迁到长沙临时大学,任中国文学系主任。随着抗战形势日趋严峻,1938年朱自清与冯友兰、闻一多等迁徙到昆明蒙自,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这一时期,他在大量诗文中表达自己的民族义愤,展示自己的爱国情操。抗战期间,生活困苦,靠微薄的薪金和不时的典当养家,但朱自清爱国情怀不变,学术热情不变。他在诗歌评论中热情倡导文艺为抗战服务,提倡多写抗战诗和爱国诗,鼓励诗人做“时代的鼓手”。贫困的生活和过于勤奋的工作,损害了他的健康,他的胃病日益严重。1945年8月14日抗战胜利,朱自清欣喜若狂。但内战的形势却越来越严重。1946年西南联大奉命解散,北大、清华、南开各校复校。朱自清正准备回到北平之际,李公朴、闻一多等民主人士却在昆明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杀。朱自清目睹这一血腥罪行,决定放弃中间道路,“站到平民的立场上来说话”,为民主和自由而斗争。1946年10月朱自清返回北平,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这一时期他写了大量杂文,批判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肯定农民“吃大户”的行为,提倡知识分子要置身于人民中间,去掉自己身上的“酸气味”。他在文学批评中,关注并且肯定解放区的赵树理小说创作。朱自清步闻一多之后,逐渐由学者转变成了民主斗士。1947年开始,他参加了一系列罢教、抗议等政治活动,多次签名抗议国民党政府镇压民主运动的暴行。他被国民党特务列入黑名单,但毫无畏惧,毫不妥协。1948年6月,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这时他因贫病和操劳,胃病越来越严重。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胃病逝于北平,终年51岁。临终前他对妻儿留下遗言说:“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的美国面粉。”朱自清逝世后葬于北平万安公墓。追悼会上,李广田说他具有“*完整的人格”,“既像一个良师,又像一个知友,既像一个父亲,又像一个兄长”。1949年8月,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一生著述丰厚,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共27种,约200万字。朱自清1919年加入《新潮》诗社,创作新诗《睡吧,小小的人》,开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早期他主要以诗人闻名,1922年与文学研究会其他七人合作出版诗集《雪朝》,1923年出版诗文合集《踪迹》,重要诗歌作品有《毁灭》等。1923年开始主要以散文创作为主。除《踪迹》外,先后出版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多部散文集。《背影》《荷塘月色》《儿女》《给亡妇》《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均为中国现代散文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成就了朱自清中国现代优秀散文家的文学史地位。生平史料主要参看陈孝全著《朱自清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参看吴周文、张王飞、林道立著《朱自清散文艺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朱自清既擅长写伦理内的情感,也关怀社会的公平正义,还擅长状写风景游记。而这几类作品的风格又有明显的差异。写伦理情感一类的,沉郁朴素。关怀社会公平一类的,慷慨激愤。风景游记,则清丽细腻。它们共同展示出朱自清人格情感的多样性、丰富性。二善感朱自清是一个感性十分敏锐又能潜心沉思的人。首先,朱自清对自我生命境遇感受敏锐,经常在各种不期然的境遇中受到心灵伤害。散文《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中,他写自己在电车上因为喜爱而“两次三番地看那白种的孩子”,没想到的是:那小西洋人本坐在我的对面;走近我时,突然将脸尽力地伸过来了,两只蓝眼睛大大地睁着,那好看的睫毛已看不见了;两颊的红也已褪了不少了。和平,秀美的脸一变而为粗俗,凶恶的脸了!他的眼睛里有话:“咄!黄种人,黄种的支那人,你——你看吧!你配看我!”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皇失措;我的心空虚了,四面的压迫很严重,使我呼吸不能自由。……我这时有了迫切的国家之感!我做着黄种的中国人,而现在还是白种人的世界……(《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这里可以看出朱自清是一个敏感自尊的人,但又不是那种能以气势在现实情境中取胜的所谓“勇者”。敏感、自尊、不设防而又带点儿孱弱的心理气质决定了他必然很容易受到各种心灵伤害,从而陷入感伤低徊中。散文《憎》中他说:“我生平怕看见干笑,听见敷衍的话;更怕冰搁着的脸和冷淡的言词,看了,听了,心里便会发抖。至于惨酷的佯笑,强烈的揶揄,那简直要我全身都痉挛般掣动了。”对于敏感的心来说,现实中的“利剑”,可能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也可能来自公共社会因素;可能来自日常生活,也可能来自时代的政治因素。新诗《羊群》中,朱自清描述了月夜一群羊被咬杀的情景。那“美丽和聪明”的羊群可以看作是作家自我人格的化身,而狼群则是作家感受到的外部敌意力量。诗人人格高洁的一面和不堪敌意的人生感受都在这里充分体现。对朱自清而言,不仅现实中有各种不期然的伤害性因素,而且时光流逝这样的感受也很容易让心境陷入低徊。三承担以善感的心直面人生的残酷,朱自清尽管时常感到情绪低徊,但平正的理性推动他去承担这人生的沉重。这种承担在散文创作中向两方面展开,向外是承担起社会良心的责任,向内则是通过建构伦理关系整合自我人格。名篇《背影》中记取的是父亲“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的深情关爱,记取的是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桔子的朴素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善感的心因为父亲朴素的爱而备受感动。尽管文中也提到父亲后来人生不顺,“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在艺术体验中,作家选择了父子情深的感人细节、舍弃了对“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的详细铺写,并且用老境颓唐来体谅父亲,为“但*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感到欣慰,并不去想父子如果相见的话倒也未必就能和谐相处的问题。这样,通过感恩、克己的艺术体验,作家便超越了现实中父子关系的复杂性,而在心理上建构起了自己与父亲的和谐关系,从而使得自己在父子这一人伦关系中获得精神安宁。朱自清对夫妻深情的抒写,建立于对日常生活价值的认同上,建立于对传统“男主外,女主内”家庭生活方式的认可上。状写亡妻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如何任劳任怨、相夫爱子的种种琐碎事迹,自责自己对妻子体谅关怀不够,作家对传统夫妻关系的认同并没有走向对夫权的认可、对女性生命的践踏,而融入了“关心”“同情”这样的情感内涵,融入了男性的自省。这样,朱自清在散文中对传统夫妻深情的体味、沉湎,就可以说是从一个侧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朱自清在父子、夫妻、朋友关系的叙写中,通过对父亲、妻子、朋友的深切理解和深情怀想,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自省,在心理体验上滤去了人伦关系中不和谐的因素,重新建构起父子、夫妻、朋友关系中的亲密纽带。通过艺术思维对生活世界的重新体验,父亲、妻子、朋友在朱自清和读者的感觉世界里都变得分外亲切,人伦关系也变得格外温暖。这一份亲切、温暖,慰藉了倍感生之残酷的朱自清的心。同时,以克己、感恩作为建构这一人伦温暖的前提,朱自清也展示出勇于承担的仁者襟怀,从而在创作中实现了自我道德的升华,完成了自我人格的确认。在艺术世界中重建温馨的人伦关系,实际上是朱自清这类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知识分子安置自我灵魂的一种重要方式。四隐逸以责任自担的方式重建亲密的人伦关系,这既给朱自清带来心安的感觉,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不堪重负的心理压力。对生之残酷的敏锐感受,对伦理责任的自觉承担,使得朱自清在独处的时候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逃开这一切,去寻找精神上的隐逸之所。他或隐于对自然美的感受中,或隐于对女性美的感性想象中,或者就干脆寓女性想象于自然感受中,从而缓解心理的压力。散文《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歌声》,诗歌《细雨》等便是这方面的名篇。朱自清细腻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意的心怀,共同造就了这类作品中的优美意境。对荷叶荷花、月光树影的出色描写中,作家放开了平时的理性枷锁,尽情地去享受感觉的盛宴。一个个比喻纷至沓来,荷香月色的世界变成了一个轻灵的女性化的世界,既纯洁又感性。它满足了作家暂时摆脱现实牵扯的愿望,又在艺术的世界中满足了作家对女性感性美的欲求。“好用女性意象”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余光中选集·语文及翻译论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描摹自然风物,使得自然风物在宁静中透出勃勃生机,也泄漏出作家对女性的“意恋”乃至于“意淫”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余光中选集·语文及翻译论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情结。这里,自然风物的美与作家因内心舒解和欲念满足所产生的安宁感相契合,达到了物与神游的境界。“从心理上来说,外部的寂静和内部的安宁达到了和谐,也就是‘恰到好处’,而这就使散文构成了诗化的意境。”孙绍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荷塘月色〉解读》,《名作欣赏》2003年第8期。运用女性意象,在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中分为贴切得体与牵强庸俗两种情况。当作家能够以艺术的态度节制自己的欲望时,其女性意象往往就运用得贴切得体,如用“亭亭的舞女的裙”写荷叶的挺拔灵动,就非常形象生动。当作家任由欲望在感觉世界中泛滥,就可能流于浅薄。在《温州的踪迹·绿》中,写梅雨潭的水,“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嫩的皮肤”。这里充分表达了作家对女性的欲望,却没有在景物的描写中创作出美的意境。欲望压倒了审美,比喻便难免失之于牵强庸俗。欲望压倒审美的弊病还体现在《荷塘月色》中对梁元帝《采莲赋》的引用上。《采莲赋》偏于香艳浅俗,远没有朱自清描写荷塘的文字那么优美雅致、清灵蕴蓄,“朱自清直接援引此类华丽文字,当然意味着对‘采莲’习俗的肯定,对这种‘顺遂’人的爱欲而非敌视、阻碍之的‘六朝文化’的神往。不过,想归想,这个‘我’到底不会以幻想代替现实,只是感慨‘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作品结尾将这一点已揭示得非常清楚:当他经历了江南‘采莲’风俗和《西洲曲》中‘太虚幻境’的神游,其欲念早已化解,骚动早已抚平,不宁早已消除。用作品的话来说,是‘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高远东:《〈荷塘月色〉一个精神分析的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1期。自然与女性的感性之美,慰藉着作家心灵,成为朱自清的精神隐逸之乡。精神隐逸的需求,联系着感觉能力的解放,点化了朱自清笔下的许多自然风物,成就了其写景散文细腻柔美、感性丰富的风格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朱自清的心境趋于平衡,对自然的态度渐趋于冷静,《欧游杂记》各篇对欧洲城市的介绍,以及《你我》集中对南京、潭柘寺、戒坛寺的描写,都变得平实。敏锐善感的心理特质,使得朱自清经常产生生命不堪重负的感觉,不免陷入低徊的情绪中。但是平正的理性又不许他陷入颓唐。于是,朱自清便从现实批判和伦理承担两方面来直面人生的沉重。现实批判,展示了朱自清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感。在伦理关系重建中建构父子、夫妻、朋友的亲密关系,一日三省自己的过失,朱自清又在转换儒家文化合理内核中寻找到心灵安置之所,也实现了自我道德人格的升华。但以自我克制来重建伦理关系,朱自清有时不免又产生另一种不堪重负的心理压力,因而时常隐逸到自然之美和女性想象中舒展自己的心灵。朱自清的创作展示了一类知识分子复杂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