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适灾理论与方法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适灾理论与方法研究

若图片与书名不一致,以书名和定价为准!

17.36 3.1折 56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云燕 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57531

出版时间2015-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29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56元

货号7094422

上书时间2024-06-21

中图网旗舰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西南山地城市空间适灾理论与方法研究
定价:56元
作者:李云燕 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64157531
字数:358000
页码:229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从城市规划领域,站在城市空间的角度研究山地城市防灾减灾的理论与方法文章系统提出了空间适灾的理念,并论证了该理念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一步从城市外部空间环境内部空间以及空间形态三个层面论述空间要素与灾害发生发展以及消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作用机制,并通过西南地区几次灾害发生的实例对模型进行初步校验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与价值 1.2 研究范围的划定 1.2.1 研究范围划定的意义 1.2.2 我国西南地区范围的变化 1.2.3 研究界定的“西南地区”范围 1.3 研究相关基础理论 1.3.1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及其发展 1.3.2 环境承载力理论 1.3.3 安全科学理论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趋势 1.4.1 国外城市空间适灾相关研究与实践 1.4.2 国内城市空间适灾的相关研究 1.4.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评述 1.5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框架 1.5.1 主要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2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环境与灾害 2.1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环境特点 2.1.1 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1.2 西南山地城市空问环境特点 2.2 西南山地城市的主要灾害分析 2.2.1 灾害类型 2.2.2 灾害特征 2.2.3 发展趋势分析 2.3 西南山地城市灾害的空间作用特征 2.4 小结3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适灾理念建构 3.1 城市空间适灾的概念 3.1.1 城市空间适灾的哲学基础 3.1.2 城市空间的适灾特性 3.1.3 城市空间适灾的主动作用 3.1.4 城市空间适灾的基础条件 3.1.5 空间适灾的内涵解释 3.2 城市空间适灾与城市承载力的关系辨析 3.3 山地城市空间适灾研究的思路 3.3.1 城市外部环境适灾分析 3.3.2 城市(内部)空间适灾分析 3.3.3 城市空间适灾形态分析 3.3.4 城市空间适灾的规划干预 3.4 小结4 西南山地城市外部环境适灾研究 4.1 城市空间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解析 4.1.1 外部空间的范围界定 4.1.2 城市外部环境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4.2 外部环境的适灾特性分析 4.3 西南山地城市外部环境的特殊性一 4.4 山地城市外部环境承载力的作用 4.4.1 外部环境的承载力机制 4.4.2 外部环境承载力影响城市的发展规模 4.4.3 外部环境承载力决定城市空间安全 4.5 西南山地城市选址与城市安全 4.5.1 城市选址安全意识 4.5.2 城市选址的生态意识 4.5.3 生态理念下的城市选址思考 4.6 西南山地自然环境条件与城市安全  4.6.1 山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与复杂性 4.6.2 山区道路系统联系的薄弱性: 4.7 西南山地城市外部空间环境适灾特性分析 4.7.1 城市外部空间环境与城市的整体性  4.7.2 城市外部空间环境的可容纳性  4.7.3 城市外部空间环境的生态性  4.8 小结 5 西南山地城市(内部)空间适灾研究 5.1 一般城市空间要素构成及其适灾内涵 5.2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适灾要素提取 5.2.1 提取原则  5.2.2 要素类型划分  5.3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适灾要素系统分析  5.3.1 用地功能布局要素:城市空间适灾的功能系统 5.3.2 道路系统要素:城市空间适灾骨架网络 5.3.3 公共空间要素:城市空间适灾调节系统 5.3.4 建筑环境要素:城市空间适灾实体系统 5.3.5 基础设施要素:城市空间适灾支撑体系 5.3.6 轴线要素:城市空间适灾引导系统 5.4 小结6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形态适灾研究  6.1 城市空间形态理论及其适灾内涵  6.2 影响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关键因素  6.2.1 动力因素分析  6.2.2 阻力因素分析  6.2.3 城市安全因素  6.3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形态适灾机制  6.3.1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形态与适灾效果对比分析  6.3.2 典型山地城市空间形态适灾分析  6.3.3 适应山地复杂地形的“多组团有机分散”城市空问适灾形态 6.3.4 适应山地盆地地形的“紧凑型一生态化”城市空间适灾形态  6.4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形态适灾的特征规律 6.4.1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形态与环境相适应的多组团特征规律 6.4.2 西南山地城市的有机分散与紧凑集中特征规律 6.4.3 西南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引导空间形态发展特征规律 6.4.4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自组织特征规律 6.5 小结7 规划干预与空间适灾优化模式 7.1 基于CAS的空间适灾概念模型 7.1.1 复杂适应性系统(CAS) 7.1.2 概念模型的复杂性分析 7.1.3 模型建构与要素体系分析 7.2 西南山地城市空间适灾的规划干预实证 7.2.1 灾前干预:破坏孕灾环境,防止灾害生成 7.2.2 灾中干预:控制灾源,防止次生灾害危害 7.2.3 灾后干预:空间重构,提升空间适灾能力 7.3 西南山地城市适灾空间理想模式探讨 7.3.1 空间形态适灾的组团化模式 7.3.2 内部空间适灾的集约、紧凑性 7.3.3 外部环境适灾的生态性 7.3.4 其他方面 7.4 小结8 结语 8.1 研究主要结论 8.1.1城市空间适灾的概念 8.1.2 城市空间适灾的特征规律 8.1.3 城市空间适灾的规划引导与调控  8.2 研究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之处参考文献致谢
作者介绍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