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屋”与“人”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屋”与“人”

若图片与书名不一致,以书名和定价为准!

14.7 4.9折 30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玉环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89579

出版时间2014-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92页

定价30元

货号6563814

上书时间2022-11-27

中图网旗舰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屋”与“人”
定价:30元
作者:邓玉环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100089579
字数:
页码:292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屋”具有喻示人类生存状况的功能,它不仅仅只是人类生活基本的领域和生存需要,也和人的精神、心理、艺术审美追求,与社会制度、观念、习俗以及人类历史相关联,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当代文学的话语系统也呈现出亘古未有的丰富与多元,《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屋”与“人”》以当代文学中的“屋”与“人”的内在关系为考察对象,从关于“屋”的物质、两性、城市和精神四重文学话语入手,分析论述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人类生存的空间——“屋”与生活于其中的“人”的关系的历时性话语表达,以及当代人现实生存状况和精神追求在这两者关系中是如何被深刻揭示的。  在特殊的时代体制背景下,房子曾经作为身份/权力具体“意指代表”的符码,深刻影响到人的命运、精神状态和行为趋向。梳理关于“屋”的文学物质话语在当代文学史上的消失与复苏的过程,旨在分析在不同历史阶段,特定时代的经济、文化与意识形态对文学物质话语表达的影响。而“屋”的性别话语部分,则是分析两性对于“屋”/“家”的空间想象以及身份建构。“屋”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是物质文明发展显著的外在标志,房屋建筑结构形式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变迁发生文化共振,城市建筑/屋折射出人们在城市这个巨大而又烦杂的生存空间内的特殊生存景观,以及特有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的房子、关于“屋”与“人”深层关系和意义的哲学思考、关于人如何才能“安居”的追问等等精神性话语,在“屋”的文学话语系统中所占的比例相对有限,《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屋”与“人”》对问题出现的历史与现实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21世纪以来的当代文学创作中,仍然存在“屋”与“人”内在关系可开拓的创作空间和新的文学话语生长点。
目录
序论  “屋”与“人”的多重文学话语一“屋”与“人”关系的历史溯源与文学话语二关于“屋”的意象的文化分析三当代文学中关于“屋”与“人”的多重文学话语章  日常生活与“屋”的物质话语节  物质话语日常生活的双重价值取向第二节  屋:人类生存状况的隐喻功能第三节  有限生存空间对人性的损伤第四节  物质话语在当代文学中的复苏第二章  性别视角下的空间想象与身份建构节  性别差异.屋.家第二节  女性的命运怪圈:禁锢或逃离第三节  营建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第四节  室内经验:女性本体生命的体味第五节  “家”:两性共建的乌托邦第三章  “屋”与城市文化和城市人的生存景观节  “屋”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第二节  房屋建筑结构形式与日常生活的共时性文化变迁第三节  城市话语中“屋”的意象碎片第四节  消费时代的城市住宅与人的异化危机第四章  谁能诗意地栖居?节  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的“房子”第二节  “屋”的存在哲学意蕴第三节  思考“安居”的精神性话语并非结语  新的文学话语生长点参考书目后记
作者介绍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