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大师 王居易 旧藏手稿资料 合售
  • 针灸大师 王居易 旧藏手稿资料 合售
  • 针灸大师 王居易 旧藏手稿资料 合售
  • 针灸大师 王居易 旧藏手稿资料 合售
  • 针灸大师 王居易 旧藏手稿资料 合售
  • 针灸大师 王居易 旧藏手稿资料 合售
  • 针灸大师 王居易 旧藏手稿资料 合售
  • 针灸大师 王居易 旧藏手稿资料 合售
  • 针灸大师 王居易 旧藏手稿资料 合售
  • 针灸大师 王居易 旧藏手稿资料 合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针灸大师 王居易 旧藏手稿资料 合售

4500 八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居易

年代不详

页数1页

货号05-02

上书时间2019-04-04

杰瑜书局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陈锦鸿外文名Chan Kam Hung、Sunny Chan  、Kam Hung Chan、Kam-Hung Chan、Jinhong Chen Sunny Chan Kam-Hung照片53张合售(含7寸2张)均是大嘴鳄鱼当代歌坛杂志社原版5寸老照片,实物拍摄有现货,要了可以直接下单。 抽屉16-2-002 陈锦鸿(英文名:Chan Kam Hung),1967年1月1日出生于香港
陈锦鸿外文名Chan Kam Hung、Sunny Chan  、Kam Hung Chan、Kam-Hung Chan、Jinhong Chen Sunny Chan Kam-Hung照片53张合售(含7寸2张)均是大嘴鳄鱼当代歌坛杂志社原版5寸老照片,实物拍摄有现货,要了可以直接下单。 抽屉16-2-002 陈锦鸿(英文名:Chan Kam Hung),1967年1月1日出生于香港 ¥1300.00
小虎队吴奇隆(霹雳虎)照片共6张合售(含6寸3张 有2张带签名,5寸3张)3本歌词本,照片均是原版老照片,实物拍摄有现货,要了可以直接下单。 抽屉15-2-048
小虎队吴奇隆(霹雳虎)照片共6张合售(含6寸3张 有2张带签名,5寸3张)3本歌词本,照片均是原版老照片,实物拍摄有现货,要了可以直接下单。 抽屉15-2-048 ¥460.00
徐锦江照片11张合售,均是大嘴鳄鱼当代歌坛杂志社原版5寸老照片,实物拍摄有现货,要了可以直接下单。 抽12-1-027
徐锦江照片11张合售,均是大嘴鳄鱼当代歌坛杂志社原版5寸老照片,实物拍摄有现货,要了可以直接下单。 抽12-1-027 ¥300.00
梁朝伟Tony Leung Chiu Wai照片155张合售,照片均是大嘴鳄鱼当代歌坛原版5寸老照片,实物拍摄有现货,要了可以直接下单。 抽13-1-016
梁朝伟Tony Leung Chiu Wai照片155张合售,照片均是大嘴鳄鱼当代歌坛原版5寸老照片,实物拍摄有现货,要了可以直接下单。 抽13-1-016 ¥3100.00
陈锦鸿外文名Chan Kam Hung、Sunny Chan  、Kam Hung Chan、Kam-Hung Chan、Jinhong Chen Sunny Chan Kam-Hung照片81张合售,均是大嘴鳄鱼当代歌坛杂志社原版5寸老照片,实物拍摄有现货,要了可以直接下单。 抽屉16-2-001
陈锦鸿外文名Chan Kam Hung、Sunny Chan  、Kam Hung Chan、Kam-Hung Chan、Jinhong Chen Sunny Chan Kam-Hung照片81张合售,均是大嘴鳄鱼当代歌坛杂志社原版5寸老照片,实物拍摄有现货,要了可以直接下单。 抽屉16-2-001 ¥2000.00
洪欣Hung Catherine原名洪欣欣照片140张合售(含6寸1张)均是大嘴鳄鱼当代歌坛杂志社原版5寸老照片,实物拍摄有现货,要了可以直接下单。 抽屉16-1-061
洪欣Hung Catherine原名洪欣欣照片140张合售(含6寸1张)均是大嘴鳄鱼当代歌坛杂志社原版5寸老照片,实物拍摄有现货,要了可以直接下单。 抽屉16-1-061 ¥4200.00
张曼玉Maggie Cheung照片共67张合售,均是大嘴鳄鱼当代歌坛杂志社原版5寸老照片,实物拍摄有现货,要了可以直接下单。 抽屉12-2-045
张曼玉Maggie Cheung照片共67张合售,均是大嘴鳄鱼当代歌坛杂志社原版5寸老照片,实物拍摄有现货,要了可以直接下单。 抽屉12-2-045 ¥2400.00
钟汉良Wallace Chung照片共8张合售,有一张带底片,均是大嘴鳄鱼当代歌坛杂志社原版5寸老照片,实物拍摄有现货,可直接下单。 抽屉15-2-049
钟汉良Wallace Chung照片共8张合售,有一张带底片,均是大嘴鳄鱼当代歌坛杂志社原版5寸老照片,实物拍摄有现货,可直接下单。 抽屉15-2-049 ¥800.00
胡诺言Wu Lok Yin Jack Jack Wu 别名积记、胡仔照片15张合售(含6寸2张),均是当代歌坛期杂志社原版5寸老照片,物拍摄有现货,要了可直接下单。 抽14-2-006 胡诺言,1977年8月23日出生于中国香港,中国香港男演员、歌手、香港无线电视演员。 个性活泼开朗充满阳光气息的Jack,自幼便喜欢音乐;1996年参加Big Echo夏日回响卡拉OK大赛获冠,后签约成为唱片歌手
胡诺言Wu Lok Yin Jack Jack Wu 别名积记、胡仔照片15张合售(含6寸2张),均是当代歌坛期杂志社原版5寸老照片,物拍摄有现货,要了可直接下单。 抽14-2-006 胡诺言,1977年8月23日出生于中国香港,中国香港男演员、歌手、香港无线电视演员。 个性活泼开朗充满阳光气息的Jack,自幼便喜欢音乐;1996年参加Big Echo夏日回响卡拉OK大赛获冠,后签约成为唱片歌手 ¥37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王居易,主任医师、教授,世界知名经络医学家。1937年8月出生于北京,自幼勤于思而敏于行,酷爱国学、历史及哲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首届毕业生。曾历任宣武区中医院院长,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针灸系主任,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教授,《中国针灸》杂志社主编等职务。2009年入选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室建立王居易名医继承工作站。2006年开始任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王老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针灸临床及教学工作,曾先后从师单玉堂、杨甲三、程莘农、王乐亭、贺普仁、于书庄、夏寿人等先辈学习其临床经验,50余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方面颇有建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络理论思想,在国内外经络医学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

王老建立了其独特的经络诊察方法,并提出经络缝隙理论;“五脏育精而主命,经络灌渗而主生”是其主要学术思想;针对针灸医师的诊疗模式提出了症候结构理论;有关刺法提出了“缝节刺法”与特殊部位的“搓针导气法”。他认为针灸医师针刺要本着“刺皮无伤肉,刺筋无伤骨”等古典《内经》针法的要求。王老还创立了独特经络调整手法,如揲、刮、揪、拽、割等。

王老注重教学工作,在海内外广泛传播经络医学理论,其专著《王居易经络医学讲课录》由英、法、德、意四种语言在海外发行,其学术思想在国际针灸界广为传播。2014年出版中文专著《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获得国内针灸从业者的欢迎。其发表的数十篇论文也广泛被传阅。

中国经络医学大师:王居易

文章摘要:近代中医理论较多偏重了脏腑研究,对经络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经络经典理论的解读和研究更少,以致造成了针灸学理论的滞后,极大地影响了针灸学术的发展。笔者在研究《内经》等经典经络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经络医学理论”这一全新概念,本文从经络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经络气化功能及特点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并提出“认祖寻根”是培育、构建经络医学理论的源泉这一重要观点。

经络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由于历史原因,经络医学被边缘化、淡化,医生似乎掌握了一些腧穴的部位、主治、操作就可以从事针灸治疗工作了!如果再获得一些“秘传”“特效穴”“绝招”,再积累一些临床经验就会成为“高明”的针灸家了!这种针灸理论长时间的缺失状态导致了针灸学的理论滞后,极大地影响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数百年来,中医界许多学者移植了一些现代西方医学和近代科学的理论来代替经络医学理论,用以解释针灸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几十年来,笔者曾做过各种研究比较,如在经络实质研究领域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经络电阻、电位、金奉汉小体等研究课题以及经络是淋巴、血管、神经以及一些特殊组织结构(如肥大细胞)的复合体等学术观点,在腧穴结构研究领域有关经络线、生物全息、闸门学说,以及在临床中不断发现的所谓奇穴、新穴等报导,我都认真进行过研究比较和理论思索,不断在找寻针灸理论的本质。最后还是从经典经络理论中解读到了针灸理论的内核、真谛!这就犹如一个迷途的孩子在寻找亲人,虽然找到了一些干爹干妈或者洋爹洋妈,似乎获得了一些父爱母爱,但终因缺少血缘的连结,缺失母乳的哺育过程,因此存在着巨大的历史的文化的差别,没有来自基因的纯真亲情的维系而快乐地分手了!

针灸是在临床实践中创立的治疗技术,在长期大量临床经验积累的同时,借助于当时的文化哲学思想成果,升华为经络理论。随后又经过临床实践的不断补充、修正,最后才创建了经络医学。从而对中医学、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力!追根溯源,我们发现针灸学并非是在实验室和解剖学中获得的,而是产生于我们祖先编撰的《黄帝内经》等经典中记载的经络医学理论中所蕴含的学术思想。笔者对经络理论的这一认识过程大约经过了30年的时光,代价巨大!相信这些亲身经历,很多针灸同道一定也体验过!我们并不排斥现代医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寻找针灸学的理论根基,必须认祖归宗,从传统经典理论中解读经络的本质。以下共分四个题目进行讨论。

1.经络是否有解剖基础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还没有找到经络的解剖学结构,这也是人们否定经络的重要依据。实际上中国古代医学是有解剖学知识的,我们从《内经》《难经》等经典文献中找到的3000年前记录的人体解剖学知识,与近代200多年前确定的解剖学内容大体上一致。如在《内经》《难经》当中提出了内脏的位置、大小、重量、长短、功能(只有脾较现代解剖学重量大,古人把胰脏的重量与脾脏的重量合并计算)均与现代解剖学相符。只有把肝脏定位于人体的左侧,笔者推测古人是从镜面人来定左右的,绝不会把位置搞错。古人对躯体、四肢的组织结构也有明确的皮脉肉筋骨的分类和认识。依据文献记载,古代解剖学知识的获得与古代战争、仇敌、虐俘、酷刑等有重要的关系。如果没有大量的实体观察、测量,古人不可能提供这些详实、清晰的解剖学内容。

2.经络是解剖—生理范畴的概念

经络是古代中国智者观察、研究生命科学的重大发现,是在认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实践过程中的理论总结,是对人类医学的重大贡献。《灵枢·经脉篇》云:“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其中“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十三个字最精辟地概括了经络的功能,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医师特别是针灸医师的理论根基。

《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这两段经文明确指出经络是指人体的体液运行,是实现人体新陈代谢的总体分布规律的完整系统。由此可见,经络决不能被我们误解为单一的解剖学概念,百余年来人们在解读、研究经络时陷于这个误区,给针灸学的发展带来诸多伤害,现在是走出这个误区的时候了。

3.经络的结构、位置与功能

《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脉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只可看见络脉,那么经脉是不是就不能被我们认识了呢?《灵枢·经脉》:“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这里的“肉”是广义的,泛指皮脉肉筋骨等有形组织;切循则指在体表切按、循推;“分肉”泛指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包括皮脉肉筋骨之间的间隙、各种组织膜间的空隙、内脏分叶间的缝隙等,或许还包括组织中的所有间隙。我们过去较多的强调了对经络“外可度量”,而忽视了“切循”。经脉在体表和肌肉之间的缝隙,是可以被医生切循到的。正是这些缝隙连结、沟通人体的表里内外,运行人体气血津液,完成人体的所有脏腑、器官、九窍、组织(皮脉肉筋骨)的营养、代谢、成长、衰退的全部过程。分肉间及分肉的外周是经络的两类主要构成内容,是经络气化的参与者,因此,经络是控制、调节、平衡气血津液营养吸收代谢的重要执行者。

经络是分肉的缝隙,但这缝隙的边缘(外围)必由各种皮脉肉筋骨的外膜(焦)围成,在膜的深部还有皮脉肉筋骨的组织,由于分肉的缝隙有宽窄、浅深、大小(文献中用溪、沟、池、海等字形容),亦用井、荥、输、经、合或出、溜、注、行、入来形容肘膝以下主要腧穴的经络气血运行特点。

4.经络的气化和特点

解读经络,我们过去较多的只关注到经络的走向以及经络连结脏腑、肢节的结构,说到气化,我们也多认为是脏腑的气化。实际上经络气化是经络理论体系中更为重要的内容。经络的气化是指在经络系统中各种物质能量的转化,从而实现人体的生长、发育、生存过程,主要是指阴阳的转化,由于阴中复有阴阳,阳中亦复有阴阳,故气化的层次不可穷尽,一切生理病理过程都是气化过程,在人体气化过程出现障碍的时候,在其经络中一定会出现异常。自然环境的变动,先天后天环境的差异,社会环境的变动,人的精神环境的变动都需要经络的参与、控制、调节,使人体经络气血平衡才能使人进行正常的进行生理活动。以下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讨论。

4.1经络(六经)承接、化解、六气(六淫)的变化和伤害

自然环境的变化古人归纳为六气。六经外接六气, 内调脏腑, 对人体发挥着“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 超过了六经的调节与平衡能力, 人体不能适应, 就要发生疾病, 轻则经脉病, 重则累及相应的脏腑发病。由此可知, 六经必须时常与六气相应, 使人体与自然界保持协调统一。所谓化解是指经络通过对气血的控制、调节,在一定限度内六气的变化可以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此时虽有经络异常出现,但人体并无明显不适。运用经络调整可以起到“未病先治”的积极作用。

4.1.1太阴经(含手太阴肺, 足太阴脾)为阴分之表, 专主在里之出, 有利水化湿, 行气调气的功能。太阴经对外接纳湿气的影响, 对内控制水湿的代谢。这一过程的完成不仅需要脾气运化, 还要靠肺气的调节。因此凡见诸湿肿满、气机失畅, 调之太阴皆可取效。例如, 临床遇到喘咳胸满, 足附肿胀的病症, 本人选用手足太阴的尺泽、阴陵泉, 以行气化湿,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1.2少阴经(含手少阴心, 足少阴肾)为阴分之中, 专主阴分之出入转枢, 有泻火清心, 疏通阴络的功能。少阴经对外承接热气的影响, 对内透发络脉闭阻。因此凡见热邪内闭、疮席火毒或心络脑络郁滞, 可调手足少阴经。临床上笔者常用通里、照海治疗少阴络脉郁滞的失语症。

4.1.3厥阴经(含手厥阴心包, 足厥阴肝)为阴分之里, 专主在里之入, 有育阴安神, 养血调经的功能。厥阴经对外承受风气的作用, 对内有疏风、熄风的功能。凡见风邪客络、风动伤阴诸证, 可选厥阴经治疗。临床上本人常用内关、蠢沟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用大陵、行间治疗阴血郁滞的失眠症, 常能获效。

4.1.4太阳经(含手太阳小肠, 足太阳膀胱)为三阳之表, 专主宣发、行阳, 有温阳解表, 升阳散寒的功能。大阳经对外抵御寒邪入客, 对内行阳化气。凡见寒邪袭表, 阳微气化失常的病证, 皆可取太阳经治之。临床上本人常用京骨、束骨治疗项背强痛, 回顾不能, 包括一部分颈椎病患者, 亦可取效。

4.1.5阳明经(含手阳明大肠, 足阳明胃)为三阳之里, 专主在里之阳, 有腐化水各、传导糟粕, 维养胃气,温煦肌肤的功能。阳明经对外承受燥气的影响, 对内调节燥与湿的平衡, 凡见腐化失常, 传导失度, 肌肤枯萎皆可取之阳明经。临床上常用手三里、足三里治疗慢性消化不良, 慢性结肠炎等顽症, 常能获效。

4.1.6少阳经(含手少阳三焦, 足少阳胆)为阳分之半表半里, 专主筋骨, 募原之间, 有清泄、疏解的作用。少阳经对外承接火气的影响, 对内平复肝胆相火之升越, 调理少阳之郁结。凡见火热之邪上逆, 少阳失于疏泄之头痛, 目眩, 胸胁胀满, 便秘等诸种郁结之证, 均可取少阳经治疗。临床上笔者常用外关、足临泣清泄少阳风热, 用支沟、阳陵泉疏解少阳郁症, 每每奏效。

4.2调节脏腑及相关器官失衡所产生的多种病候或疾病。

脏腑(包括眼、耳、鼻、舌、口、二阴等九窍及其他功能结构相对独立的器官)由于先天缺陷或后天失养或自然、社会等因素引起的或虚或实状态,并在此基础上累及或传变相关脏腑,出现的诸多病症,都会在经络上反应出来,并能通过调整经络的方法,使其缓解或恢复正常。在《素问》灵兰秘典论、六节藏象、五脏生成、五脏别论等篇章中有集中的论述。

4.2.1 心与小肠

《素问·灵兰秘典》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主血脉,对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具有主导作用。手少阴经为本藏的主管经脉,并通过本经分别与手太阳经、小肠,足少阴经、肾直接联系,在病理上,还分别与手厥阴经、手太阴经、足太阴经等有某些特定的联系途径。

如:心气虚常选用神门、少海调之;心火炽盛或浮火上越常选用少府、少海或加手太阳经的少泽治之;心阳不足者可选用神门、太溪、复溜调之。

小肠承接经过胃初步消化的营养物,进一步分解转化为更精微的物质供人体吸收,功能上与心密切相关,大多以手少阴心经为主调理经络。

4.2.2 肝与胆

《素问·灵兰秘典》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意为肝具有解毒、疏导、调度气血平衡的重要作用。有藏血、主筋的功能。足厥阴经为本藏的主管经脉,并通过本经分别与足少阳经、胆,手厥阴经、心包直接联系,在病理上,还分别与足少阴经、足太阴经、冲脉、任脉等有某些特定的联系途径。

如:肝阴不足,常选用曲泉、太冲、曲泽治之;肝气郁结或郁热选用足少阳经的支沟、阳陵泉疏解,或取外关、足临泣治之。

胆在六腑中是一个特殊的腑,《素问·五脏别论》谓之奇恒之府,与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并列,皆为地气之所生,藏而不泻。有关本腑的功能理论,还有待进一步解读研究。

4.2.3脾与胃

《素问·灵兰秘典》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意为脾胃配合,是人体一切营养的总来源。另外,脾还有統血主一身肌肉的功能。足太阴经为本藏的主管经脉,并通过本经分别与足阳明经、胃,手太阴经、肺直接联系,在病理上,还分别与足少阴经、足厥阴经、任脉等有某些特定的联系途径。

如:脾虚选用太白、阴陵泉调之;脾湿常用阴陵泉、尺泽调之;脾胃不适选用手足三里治之;脾虚寒证取太白、太溪、建里、气海治之等。

胃病在实证、热证时常用曲池、足三里、中脘、内庭治之;在虚证、寒证时则选取太白、大都、隐白、天枢等腧穴治之。

4.2.4肺与大肠

《素问·灵兰秘典》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意为肺辅助心对人体各种节律和调节有重要的主宰作用,主一身之气。手太阴经为本藏的主管经脉,并通过本经分别与手阳明经、大肠(含食管),足太阴经、脾直接联系,在病理上,还分别与手少阴经、手厥阴经、任脉等有某些特定的联系途径。

如:肺气虚常取尺泽、太渊补之;肺热常取尺泽、鱼际清之或曲池、列缺清之;肺脾两虚者,常取太渊、太白治之。

大肠除了特指消化道远端(包括除盲肠、结肠、直肠外,还包括食管段——此点另有专文讨论)。大肠的病症大多与手太阴经有关联。同样手阳明经亦可调理手太阴经及肺的许多病症。

4.2.5肾与膀胱

《素问·灵兰秘典》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意为肾有激发超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在生命的进行中,能产生奇异的维护保卫人体的作用,人体的免疫、特异功能都与肾有关。

肾藏精主骨生髓,与人的寿命都有重要影响。足少阴经为本藏的主管经脉,并通过本经分别与足太阳经、膀胱,手少阴经、心直接联系,在病理上,还分别与足太阴经、足厥阴经、督脉、冲脉等有某些特定的联系途径。

如:肾虚常选用阴谷、太溪、复溜调之;肾为寒湿瘀阻常用肾俞、次髎、委中等穴治之。

膀胱在六腑中亦属于一个特殊的腑,《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此处要注意经文中的“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这几个字,说明膀胱经对人体津液、体液的运行和代谢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膀胱借助肾阳、命门之火与三焦腑共同对人体的津液布化、排出发挥决定性的调节作用。

4.2.6心包与三焦

《素问·灵兰秘典》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心包亦称膻中,此处强调了心包的位置。意为心包是附属于心的一个脏,它执行心的一些功能,对人的情志舒缓、紧张有重要影响。手厥阴经为本藏的主管经脉,并通过本经分别与手少阳经、三焦,足厥阴经、肝有直接联系,在病理上,还分别与手少阴经、手太阴经、阴维脉等有某些特定的联系途径。

如:心包郁热,常用曲泽、大陵、劳宫治之;手足厥阴经郁、瘀时常用大陵、行间治之。

三焦腑也是一个更为特殊的大腑,历代文献对其都有研究论述,争辩不已。《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意为三焦是人体最广泛的体液流通网络通道系统。(我们将用专文讨论心包、三焦的理论,在此从略)。

小结:在本节中讨论了脏腑经络不可分割的关系,从中已经显示出阴阳六经、手足十二经、奇经八脉对脏腑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重要价值。特别是表里经、同名经、生克经的理论意义,在此简略讨论如下:

1、表里经凡表里经连接的脏和腑,体内位置上都有明显的临近性:肝和胆皆在右胁下;心与小肠皆在横膈上下;脾胃均在腹部;肾与膀胱皆在腰部、盆腔中;肺与大肠在胸部,部分大肠在腹部(关于大肠的称谓和位置另文讨论);心包与三焦主全身气血的运行和布化,功能上不能分离。

表里经所联系的脏与腑大多在营血供应、代谢排出方面具有共用或并行的结构。因此,在诊断治疗上,表里经理论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针灸临床上选经配穴理论中“阴病取阳、阳病取阴、阴阳经并取”的治则就是据此建立的。

2、同名经指手足同名两条经脉,如手太阴与足太阴,手阳明与足阳明等。同名经是根据阴阳理论结合脏腑的生理、病理总结归纳出来的。同名经概括了手足两经连接延续的特点,从而显示出所归属的两脏或两腑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上的密切关系。针灸临床中,大量的同名经配穴组合就是据此理论建立的。

3、相生相克经根据脏腑五行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经络依其所属脏腑也能产生“有益”或“制约”的治疗作用,五输穴及其选经配穴就是据此理论建立的。后世建立的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等也与此有关,只是后者突出了时间对脏腑、对疾病、对治疗的决定性作用,这里不做讨论。

4.3疏解控制七情

人之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本是正常的情志变化。七情在正常范围内是“神明”对社会自然环境中各种刺激的自然反应。是保护人体“神明”功能的重要途径。因此,人应当喜则喜,当怒则怒,当忧则忧,当思则思,当悲则悲,当恐则恐,使神明维持在正常水平之中,过度的情志刺激(未加控制)或抑制(过度控制)都会伤及神明进而伤害相关脏腑。如:喜(笑)——适则心缓而宁静,过则心散而神伤;怒(恼)——适则肝利而疏,过则肝郁而结,或肝气上逆;忧(思)——适则脾运畅而养五脏,过则脾滞而结;悲(哭)——适则肺气畅达,气机通,过则肺气伤,气息不足,少气无力;恐(惊)——适则肾气聚集、警惕、机敏,过则肾气散,神乱,惊恐不宁。《素问灵兰秘典》曰:“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说明七情之害,不仅是情志病发生的原因,也是诸脏腑病包括现代疾病如免疫力低下、过敏、血液病、肝胆病、心脑病、肿瘤等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通过调控、疏解相关经络,可以有效的改善缓解情志病症。如:通过调整经络,可以治疗过度的喜则气缓(临床表现为懒言、少动、无力等);怒则气上(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昏、暴躁等);忧(思)则气结(临床表现为抑郁、孤独等);悲则气消(临床表现为气短、少气、溲频等);恐则气下(临床表现为二便失控、心神不宁等);惊则气乱(临床表现为心中不安、躁动烦乱)。临床上,根据所伤脏腑和经脉分别选取相关背俞、腹募及合、原等腧穴治之。情志病的治疗为临床针灸治疗的研究留下了很大的研究空间,今后应该以此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发挥针灸应有的治疗功效。

4.4五脏所藏之五志,五志不畅,郁而化火,为湿为痰,为饮为毒。调整经络可化解清除五志之偏,治疗由此引发的多种顽症怪病。

五志分为神、魂、魄、意、志,五者之中心神为首,为君主之官,此五者与七情密切相关,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潜意识、性格,分别与五脏相通、相连、相生、相克。五志与五脏之间的关系如下:神——心之所藏,神之所居。可识事物、析利害、辨真伪、调气血,伤则神识不明;魂——肝之所藏,辨正邪,清邪毒,调血脉,伤则暴怒不安。魄——肺之所藏,气之所宗,调气机,和气血,调一身之气,伤则不耐久,失恒持。意——脾之所藏,积知识,守记忆,伤则意散茫然;志——肾之所藏,作强之官,掌应变,激发力,抗暴力,伤则不明不用。五志伤则郁、火、痰湿、水毒皆可内生外客,百病皆至!

七情和五志是造成现代许多多发病的重要原因,其中五志比七情对人体的伤害更深更重。五志异常,多与人的遗传、性格、生活环境有关,诸多精神病、情志病以及诸多脏腑病、代谢病及各种不明原因疾病如:微量元素缺少、过多,脂肪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血液病、神经元病、过敏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缺失,癌症、白发、脱发,除了先天性(遗传)外,大多属于情志所致。与五志伤害关系密切。根据临床症候和经络诊察,可分别选择相关经络、腧穴治疗,对缓解疾病症候有一定的效果,是今后针灸学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故《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结束语

近代中医理论较多的偏重了脏腑研究,对经络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经络经典理论的解读和研究更少,以致造成了针灸学理论滞后的结果。

笔者认为如果将脏腑比作一个国家的煤矿、钢厂、油田、机器制造厂、农牧场,经络则是国家的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要道,经络的气化则起着对生产运输进行物流调度、规划控制等重要作用。脏腑缺少了经络的调节就成了孤单的器官。经络的气化缺少了脏腑功能,则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脏腑——经络系统协调一致,才能维持生命的存在,并按照生长、盛壮、衰老的规律完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已经证实了中医对生命现象的这种独特认识,并将继续证明下去。因此,笔者把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总结概括为两句话——五脏育精而主命,经络灌渗而主生。只有脏腑和经络相互依存才能维系生命的存在,并能顺利完成整个生命过程。

经络是全部中医学术体系的纲领性理论,在《内经》中占70%以上的篇幅。不系统学习理解并运用它很难真正传承中医学术。对经络的认识和研究,仅仅是开始,要正确理解并掌握经络理论的奥秘,必须探寻经络的本源含义,在经典中医理论中找寻古人对经络气化功能及其解剖结构的认识过程。因此笔者认为“认祖寻根”是培育、构建经络医学理论的源泉和坚实基础。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认祖寻根”绝不是狭隘的,不是拒绝“交友”和“寻师”,一切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先进理论和治疗方法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藉以提高经络医学的理论与临床水平。我深信,随着对经络理论及经络结构的深入研究,其结果必将对针灸学理论的发展和整个中医理论的发展乃至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