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生态学 馆藏无笔迹
  • 农业生态学 馆藏无笔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农业生态学 馆藏无笔迹

2 九品

仅1件

湖北十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志平、王宏燕 著;王宏燕、曹志平 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7-11

春风书斋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曹志平、王宏燕 著;王宏燕、曹志平 编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9
  • 版次 1
  • ISBN 9787122020543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9页
  • 字数 38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生态学重点学科丛书
【内容简介】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重点学科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九章,在已出版的农业生态学教材和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当前农业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概括了农业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基础,详细介绍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评价与调控,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生态安全与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以及农业生态学研究方法等内容。《农业生态学》可作为大专院校生态环境、生物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生态环境领域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工作阅读使用。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属于应用生态学的分支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正以越来越快的脚步干预着自然生态系统的进程,致使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矛盾加剧,外部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胁迫和压力逐渐增大,而农业生态系统对外部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综合问题表现在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化,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能耗过高、农业效率和效益降低,高投入带来的面源污染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利用率低等。这些问题正在影响也将持续影响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农业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和运用农业生态学理论进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和摸索。学习农业生态学课程和了解近年来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向,有利于我们选择今后的研究领域:①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与食物安全研究,我国食物安全形势比较严峻,农业生态系统本身处于极不健康的状态,是农业生态学首要的研究方向;②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探索农业的相应变化以及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③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研究。农业的地域性决定不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不同的,这就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探索区域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④作物土壤系统的养分、水分及有机质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作物育种、耕作制度建立、作物间套轮作体系的建立、通过生物方法改善营养状况都有好处;⑤病虫草鼠害等综合控制生态学研究,减少农药的使用,利用综合方式特别是生物防治是今后的发展方向;⑥农业分子生态学研究,基因工程发展并运用在农业上,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方向;⑦农业生态信息总和分析与评价。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农业生态学的发展1
一、生态学发展的几个阶段1
二、农业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3
三、农业生态学的定义、性质、目标和内容3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5
一、系统及系统特性5
二、生态系统及其特点6
三、农业生态系统6

第三节中国的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学7
一、什么是生态农业7
二、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8
三、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促进了农业生态学的发展10
思考题11
参考文献11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2
第一节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12
一、环境因子的概念及其分类12
二、不同生态因子的作用分析12
三、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9

第二节生物的生态作用21
一、土壤生物的生态作用21
二、森林的生态作用23
三、淡水生物的生态作用24
四、草原、草山生物的生态效应24
五、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25
六、生物因素作用的一般特征26

第三节生物的生态适应性26
一、生态型27
二、生活型28
三、生态位理论及应用29

第四节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31
一、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概念31
二、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功能33
三、农业生产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3
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35
思考题36
参考文献36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38
第一节概述38
一、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38
二、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38
三、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基本类型39
四、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特点39
五、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合理性的标志41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41
一、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种群41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群落49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产业结构53
一、农业生态系统中多种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53
二、农、林、牧、渔、副多业结合的必要性55
三、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时,应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56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57
一、农业生态景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57
二、自然条件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58
三、农业区位和社会经济条件与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59

第五节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61
一、农业生态系统垂直结构的类型61
二、地理环境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64
三、立体结构高产高效的生态学基础——生物种间互补65

第六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67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67
二、食物网68
三、食物链的加环与解列69
四、食物链结构范例73

第七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74
一、时间结构的概念74
二、时间结构的类型74
三、调节农业生态系统时间结构的方式75
思考题77
参考文献77

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78
第一节能量流动遵循的规律78
一、能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78
二、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78
三、能量流动与转化遵循的基本定律79

第二节生态系统中能流的主要路径82
一、生态系统的能流路径82
二、生态效率和生态金字塔84
三、能量生态学上的生态系统类型86
四、生态系统能流分析方法与能流图87
五、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关系的调整方向90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辅助能91
一、辅助能的概念91
二、辅助能的分类92
三、辅助能的作用92
四、农业生态系统辅助能的特征与能量效率97

第四节农业初级生产中的能量流动99
一、地球主要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100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101
三、初级生产中的能量平衡关系102
四、初级生产力测定和潜力估算103
五、初级生产力的制约和改善方向104

第五节农业次级生产中的能量流动106
一、次级生产量的定义106
二、农业次级生产概况106
三、次级生产的能量平衡106
四、农业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的主要作用107
五、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效率108
六、次级生产力的制约和改善方向109
思考题110
参考文献111

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12
第一节生态系统物流的一般特点112
一、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112
二、物质循环的基本类型113
三、物质循环的特征115
四、生态系统内能流与物流的关系117
五、物质循环的调节117
六、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117

第二节水循环118
一、全球的水分循环118
二、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120
三、人类对水循环的干扰121
四、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122
五、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分管理122

第三节碳循环123
一、自然界的碳循环123
二、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125
三、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干扰及全球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126

第四节氮循环129
一、全球的氮循环129
二、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平衡与转化131
三、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干扰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34

第五节磷循环134
一、磷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形态135
二、自然界中的磷循环135
三、全球磷循环存在的问题137
四、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磷循环138

第六节钾循环140
一、地球圈层和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钾循环140
二、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钾循环特点与管理142

第七节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144
一、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144
二、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型144
三、农业生态系统物流模型的建立146
四、实例分析:黄土旱塬麦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分析146
五、土壤有机质与农田养分循环152
六、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调节153
思考题155
参考文献155

第六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评价与调控157
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评价158
一、能量流的评价158
二、物质循环的评价159
三、信息调控的评价160
四、价值流的评价161
五、功能评价的困境161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164
一、中国农业生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164
二、经济合作组织的农业环境指标体系框架166
三、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167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原理168
一、自然调控机制169
二、人工调控机制170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模式172
一、丘陵山区立体开发利用模式173
二、小流域综合开发模式173
三、边缘效应型模式173
四、城郊商品生产生态农业模式174
五、庭院生态农业模式174
六、山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174
七、农林复合系统模式175
八、农畜结合和农田用地、养地相结合模式175
九、生态系统食物链模式175
十、生物质能多层次再生利用和农村多能互补系统模式176

第五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技术176
一、选择调控技术的基本原则176
二、调控技术特征177
三、调控技术体系构成177
思考题179
参考文献179

第七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181
第一节农业资源的分类与特性181
一、农业资源的分类181
二、农业资源的特性183

第二节农业资源的概况185
一、我国农业资源概况185
二、我国农业社会资源概况189

第三节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评价191
一、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原则191
二、最大持续产量原理192
三、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理193
四、农业资源利用的信息化原理193
五、农业资源的评价195

第四节非点源污染现状与控制197
一、非点源污染的分类197
二、非点源污染状况198
三、非点源污染的控制策略198
四、非点源污染治理的难点207

第五节农业固体废物的管理与资源化利用208
一、固体废物的概念和分类208
二、农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209
三、农业固体废物的管理策略209
四、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212
参考题212
参考文献213

第八章生态安全与农业生态系统健康214
第一节生态安全214
一、生态安全的概念214
二、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215
三、我国生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216
四、我国生态安全问题的发展对策217
五、生态安全研究的发展趋势219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健康220
一、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220
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内涵220
三、影响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胁迫因子221
四、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222

第三节土壤健康222
一、土壤健康概念的提出222
二、土壤生态健康的含义223
三、土壤生态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224
四、土壤健康的预警系统225

第四节生物安全226
一、生物安全的概念与范围226
二、生物安全的现状227
三、国际上生物安全的管理现状228
四、国际上广义生物安全的发展趋势229
五、我国生物安全的战略重点230

第五节粮食安全230
一、粮食安全的内涵230
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231
三、中国未来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234

第六节食品安全239
一、食品安全的概念239
二、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240
三、食品安全的诱发因素241
四、安全食品及其发展现状243
思考题246
参考文献246

第九章农业生态学研究方法248
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调查方法248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248
二、调查的主要方法248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查报告251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分析与评价251
一、能量流动的系统分析与诊断251
二、物质循环的系统分析与诊断253
三、农业资源状况及环境辨识与诊断255
四、农业环境质量评价256
五、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259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设计265
一、设计的原则和依据265
二、设计内容265
三、方法步骤266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研究模型267
一、投入产出分析267
二、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资源的经济管理模型270
三、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方法275
四、AEZ分析的基本方法276
五、举例分析278
思考题279
参考文献27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