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澜漫忆 湖南省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益阳专区分校 校址设益阳县茈湖口永丰闸干渠末端的注澜湖畔
  • 注澜漫忆 湖南省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益阳专区分校 校址设益阳县茈湖口永丰闸干渠末端的注澜湖畔
  • 注澜漫忆 湖南省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益阳专区分校 校址设益阳县茈湖口永丰闸干渠末端的注澜湖畔
  • 注澜漫忆 湖南省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益阳专区分校 校址设益阳县茈湖口永丰闸干渠末端的注澜湖畔
  • 注澜漫忆 湖南省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益阳专区分校 校址设益阳县茈湖口永丰闸干渠末端的注澜湖畔
  • 注澜漫忆 湖南省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益阳专区分校 校址设益阳县茈湖口永丰闸干渠末端的注澜湖畔
  • 注澜漫忆 湖南省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益阳专区分校 校址设益阳县茈湖口永丰闸干渠末端的注澜湖畔
  • 注澜漫忆 湖南省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益阳专区分校 校址设益阳县茈湖口永丰闸干渠末端的注澜湖畔
  • 注澜漫忆 湖南省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益阳专区分校 校址设益阳县茈湖口永丰闸干渠末端的注澜湖畔
  • 注澜漫忆 湖南省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益阳专区分校 校址设益阳县茈湖口永丰闸干渠末端的注澜湖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注澜漫忆 湖南省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益阳专区分校 校址设益阳县茈湖口永丰闸干渠末端的注澜湖畔

158 八五品

仅1件

湖南益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出版社不详

出版时间不详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货号12箱

上书时间2016-11-29

印象雅社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罕见  钦加清军府銜赏戴花翎特授湖南长沙府益阳县正堂加三级纪录五次恭为   布告   告示   宣统二年  粮食题材  益阳  清军府  銜赏戴花翎   (长52cm宽65cm)
罕见 钦加清军府銜赏戴花翎特授湖南长沙府益阳县正堂加三级纪录五次恭为 布告 告示 宣统二年 粮食题材 益阳 清军府 銜赏戴花翎 (长52cm宽65cm) ¥150000.00
珍品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同班同学  夏在伯  (1893~1960)  益阳桃江武潭镇人  夏在伯签批的益阳县武潭乡中心学校 毕业证书  民国32年   益阳县立第四高初级小学校 同学录(共25个筒子页)  民国29年  校长 夏在伯
珍品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同班同学 夏在伯 (1893~1960) 益阳桃江武潭镇人 夏在伯签批的益阳县武潭乡中心学校 毕业证书 民国32年 益阳县立第四高初级小学校 同学录(共25个筒子页) 民国29年 校长 夏在伯 ¥150000.00
1917年 湖南省立茶叶学校 毕业纪念奖品 铜墨盒 弥足珍贵 茶叶 黑茶
1917年 湖南省立茶叶学校 毕业纪念奖品 铜墨盒 弥足珍贵 茶叶 黑茶 ¥100000.00
塘票  巡抚湖南部院提督理全省塘务府加二级熊  咸丰九年  宁乡  张馥山  九品职衔  湖南委管驻省提塘钤记  孤品珍贵  。功牌  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骆 咸丰九年 宁乡 张馥山 军功九品顶戴。  二件同一人  长沙宁乡  张馥山  咸丰九年  益阳
塘票 巡抚湖南部院提督理全省塘务府加二级熊 咸丰九年 宁乡 张馥山 九品职衔 湖南委管驻省提塘钤记 孤品珍贵 。功牌 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骆 咸丰九年 宁乡 张馥山 军功九品顶戴。 二件同一人 长沙宁乡 张馥山 咸丰九年 益阳 ¥158888.00
湖南民船界抗敌后援会图记   湖南地方抗日武装   抗日 抗战 题材   木雕印鉴  珍品   湖南  民船界   抗敌   后援会   图记     独一无二   今又雪花飞
湖南民船界抗敌后援会图记 湖南地方抗日武装 抗日 抗战 题材 木雕印鉴 珍品 湖南 民船界 抗敌 后援会 图记 独一无二 今又雪花飞 ¥150000.00
卖契   湖南省财政厅   民国二十二年契约   双面木雕地契印板  珍贵(长30cm宽20.2cm厚1.9cm)
卖契 湖南省财政厅 民国二十二年契约 双面木雕地契印板 珍贵(长30cm宽20.2cm厚1.9cm) ¥120000.00
契约  地契   益阳  桃江  河塘  洪桥头  明代嘉靖二十五年  僧印波  卢近礼   两晋以来僧姓出自僧人   香门   佛教 (长45.5cm宽34.5cm).
契约 地契 益阳 桃江 河塘 洪桥头 明代嘉靖二十五年 僧印波 卢近礼 两晋以来僧姓出自僧人 香门 佛教 (长45.5cm宽34.5cm). ¥50000.00
契约  地契   益阳  桃江  河塘  洪桥头    清代康熙二年   卢文辉   香门乐器功德牌  香户   佛教  (长49cm宽45.5cm)
契约 地契 益阳 桃江 河塘 洪桥头 清代康熙二年 卢文辉 香门乐器功德牌 香户 佛教 (长49cm宽45.5cm) ¥30000.00
湖南长沙府益阳县正堂   处核牌   益阳县府审案的传票   雍正十二年   为查处、核实的法律文书    地邻牌甲查处+益阳县县民   上诉书   乾隆七年  为上告状纸的法律文书
湖南长沙府益阳县正堂 处核牌 益阳县府审案的传票 雍正十二年 为查处、核实的法律文书 地邻牌甲查处+益阳县县民 上诉书 乾隆七年 为上告状纸的法律文书 ¥600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湖南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益阳专区分校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共大),在中国出现和存在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遵循毛泽东教育思想创办的一类半工半读学校,它最初在江西诞生。
1958年3月,汪东兴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离开了北京中央警卫团下放到江西省,担任副省长兼农垦厅厅长。同年5月,汪东兴回北京参加全国农垦工作会议。会议期间,汪东兴去看望毛主席,向主席汇报说,江西各地办垦殖场,对有组织地集中力量大办农业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有的垦殖场还针对农民文化低、掌握技术有困难的情况,办了技术学校,凡这样做的地方,农业生产形势更好些。
  毛主席听到办农林技术学校,很感兴趣地说:“这个办法好,许许多多的农民不识字,要说的说不清,想写的写不出,不学点文化,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困难。你回去与邵式平省长商量办些学校,让上不起学的农民上学,好不好?”
  毛主席的谈话对汪东兴很有启发。他1958年6月回到江西,与北师大出身、曾留学苏联还担任过延安“陕北公学”教育长的邵式平省长谈起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我党领导人就学过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提出可否考虑在江西办一种农业方面的学校,免费招收适龄农民入学,学校的费用由学员自己劳动创造,省里先给一小部分启动资金,从教育入手,促进江西农业的发展。邵省长听了汪东兴的想法和建议很高兴,当即表态:“你这个想法很好,应该考虑。”他还由此联想到苏联的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说,“我看江西也可以办劳动大学,这对发展我们江西的经济有好处。”于是,省委决定,由汪东兴等人负责带领一些干部到部分垦殖场走访,广泛征求意见。结果垦殖场的职工群众热情很高,大都赞成在全省创办劳动大学。1958年6月9日,中共江西省委、省人委做出了《关于创办江西省劳动大学的决定》,于是,以原江西南昌林校和各地综合垦殖场为基础江西省劳动大学总校和各分校就开始创办了。全省各地公布了招生简章,设立了招生处、招生点。省、专、县分级办学,省办总校,以大专、本科为主;专区(市)属分校办中专,个别专业办大专;县属分校办初技,个别专业办中专。同年8月1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正式成立。设在南昌市郊西山梅岭的共大总校以及井冈山、大茅山、庐山、云山、武功山等地的30所分校同时举行了开学典礼。共大总校及各分校,按照山区和各垦殖场的特点,分别设立农、林、畜牧兽医、工业、会计等若干科系,开办经费由省政府按每个学员100元拨付,其他一切经费全靠学校学员自力更生,以劳动创收解决。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全省共大总校与分校共兴办农场66个、林场40个、畜牧场71个、工厂243个,经营的耕地面积4.275万亩,林地面积14.2万亩,初步建立起了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基地,为解决办学经费打下了基础。之后,学生不断增加,除江西本省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广东、广西等18个省、市、自治区,规模也不断扩大,发展到一所总校108所分校。,有农田3000多公顷,山林24000多公顷。农、林、牧场及农机等工厂350多个,生产粮食18000万公斤,收入经费4亿余元。
1959年8月,庐山会议期间,汪东兴去看望毛主席。谈话中毛主席主动问起,“劳动大学现在办得怎么样?”汪东兴将江西共大开办近一年的情况,作了详细汇报。毛主席听完汇报说:“看来你们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办得很有起色,很有希望,要坚持办下去。”
  这次庐山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也听取了邵式平省长关于创办共大的情况汇报,并题写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校名。1961年周总理又亲临江西共大庐山分校视察,并在南昌接见了总校的师生代表,与他们进行了交谈。朱德委员长1959年夏季参观了“共大成就展览”,欣然为共大井冈山分校的校刊题写了“井冈熔炉”的刊名。后又在 1962年1966年先后两次视察总校和分校,在大茅山分校还进教室与同学们一起听课。1964年他还把自己的亲侄子朱俊书送到江西共大总校学习。国家主席刘少奇在几次讲话中肯定共大是半工半读的一个典型,是一个样板。总书记邓小平在有关讲话中赞扬了共大。王震、肖克、陆定一、杨秀峰等中央领导也曾先后到江西共大总校或分校视察。
1965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了《中央转发毛泽东同志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信和江西关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办学情况报告》,将毛主席三年多以前写给江西共大的信向全党全国公开,并要求“各级领导部门认真学习研究”。信的内容为:“同志们,你们的事业,我是完全赞成的。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不要国家一分钱,小学、中学、大学都有,分散在全省各个山头,少数在平地。这样的学校确是很好的。在校的青年居多,也有一部分中年干部。我希望不但在江西有这样的学校,各省也应有这样的学校。各省应派有能力有见识的负责同志到江西来考察,吸取经验,回去试办。初时学生宜少,逐渐增多,至江西这样有五万人之多。再则,党、政、民(工、青、妇)机关,也要办学校,半工半学。不过同江西这类的半工半学不同。江西的工,是农业、林业、牧业这一类的工,学是农、林、牧这一类的学。而党、政、民机关的工,则是党、政、民机关的工,学是文化科学、时事、马列主义理论这样一些的学。所以两者是不同的。中央机关已办的两个学校,一个是中央警卫团的,办了六七年了,战士、干部们从初识文字进小学,然后进中学,然后进大学,一九六0年,他们已进大学部门了。他们很高兴,写了一封信给我,这封信,可以印给你们看一看。另一个,是去年(一九六0年)办起的,是中南海党的各种机关办的,同样是半工半读。工是机关的工,无非是机要人员,生活服务人员,招待人员,医务人员,保卫人员,及其他人员。警卫团是军队,他们有警卫职务,即是站岗放哨,这是他们的工。他们还有严格的军事训练。这些,与文职机关的学校,是不同的。一九六一年八月,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三周年纪念,主持者要我写几个字。这是一件大事,因此为他们写了如上的一些话。”
中央领导人的支持、肯定和赞扬,特别是毛主席信的公开,推动全国各省纷纷仿效江西,兴起了一个不小的创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浪朝。陕西、内蒙、黑龙江、广东、湖北、湖南等省(区)都相继办起了共大。湖南共大于1965年10月开办。省人民政府发出的“湘发[65]221号文件”决定以长沙县螺丝塘农林垦殖场为基础,创办“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同时建立省属国营螺丝塘农林垦殖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实行以校办场,以场养校,半工半读。原螺丝塘农垦场的人员编成四个农技班,称“中专班”。同时面向社会主要是长沙市又招了一些初高中毕业生办大专班。好几个专区(市)如株洲、益阳也办了自己的共大,称专区(市)共大,后又称省分校,学生来自城镇,为一些因家庭出身等原因未能升学的城镇初高中毕业生,个别为高小毕业生。株洲市共大校址设北区清水塘大华园艺场,益阳专区共大校址设益阳县茈湖口永丰闸干渠末端的注澜湖畔。然而,各省创办的共大与江西共大相比却程度不同地有些走样,有的甚至完全走样。例如湖南的益阳专区共大就完全走了样。江西共大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完整的教学计划,有大批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教师,开设了许多专业课程,学生真正地半工半续,又劳动又接受专业技术教育培训,劳动与学习因时合理安排,农忙时劳动实践多些,农闲时学习专业理论课程多些。总校与各分校培养的学生是要毕业并分配的,大部分哪来哪去,即“社来社去”,也有个别留校任教或分配到地方农林部门与供销社工作。而湖南益阳专区共大却不是这样。没有明确的办学方向与目标,没有任何教学计划,除派了几个管理干部和从地区农科所抽调了几个农技师外,没配一个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课教师,没开设一门专业理论课程,学生没上过一天课,只工不读,除了劳动,没接受过任何专业技术培训。招学生时就没想过让学生毕业,实质上办成了一个安置农场。江西共大面向农村招收学生,主要招收青年农民入学,向农村输送经培训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是真正办学。而湖南益阳专区共大却面向城市,全部招收城市未能升学的高初中及高小毕业生,把开办共大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合流,使其嬗变为了城市知青下乡的一种安置形式。湖南益阳专区共大开办不到一年,就逢上文革爆发,学校旋即随同整个社会陷入动乱,上下都茫然失措,不知共大何去何从。后“军宣队”、“贫宣队”先后进驻学校,人为制造“阶级斗争”,大揪“阶级敌人”与“反革命分子”,挑动学生互批互斗,乱整所谓出身不好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高压甚至迫害,致许多学生被吊被打,逼得个别学生不堪忍受而自残自杀。湖南益阳专区共大建校几年,大部分时间陷于文革混乱状态,不仅没能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掌握有用技能,还给几百学子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身心创伤。
文革结束,高考恢复后的1978年,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过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国情与政治意识形态环境逐渐变化,经济与教育逐渐转轨,共大的改制与消失成了历史必然。这类在中国农业大国时代建立的单纯面向农村为农村培养输送人才的学校显然已经不符合迅速发展的工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要求,它的历史使命已然完成。恢复高考后,耽搁了十几年的大学教育步入正轨,大学成为农民子弟农转非、鲤鱼跃龙门的跳板。共大无论有多么深厚的基础和辉煌往事,再也无法对广大农村学生产生吸引力。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作为一种半工半读的办学形式到上世纪80年代后无可奈何地终结。1980年11月,经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改名为江西农业大学,各个分校根据各地具体情况也相继更名,或取消或归并到其他学校了,仅婺源的鄣公山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仍保存原名,面向农村办学,招收农民子女,延续下来,如今实际成了一所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其他各省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也全都先后或归并或撤消了。湖南省共大、湖南株洲市共大、湖南益阳专区共大均早在1968年底就辙消了。省共大的学生分散分配至相关部门单位,株洲共大的学生下放大通湖农场,1975年收回并安排工作。益阳专区共大的学生被下放到全区各县农村插队落户,后陆续有一小部分被招工、招生,大部分最后作为因病或“遗留问题”回城。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现今虽然在中国消失了,但人们对它的记忆、思考与评说并未消失。特别是江西共大,存在长达22年,已嵌入江西人的集体记忆,它体现的不畏困难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办学思想、半工半读的办学形式、为农民服务为农村培养输送人才的办学目标等,至今还为不少江西人所怀念,所称道。曾在共大学习过的现年66岁的江西农业大学老教授柳志慎说“江西共大非常了不起,是贫苦孩子的学校。它招收农村孩子上学,普及了农村教育,为国家减少了大批资金投入,教学生科学种田,培养出的人能文能武,功不可没。”柳教授还说“江西共大不能和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比,两类学校办学体制与性质不同,培养方式也不一样,各有各的特点,彼此不可替代,彼此不应否定。共大的出现离不开当时的国情和历史环境,对共大的评价应该放到当时的历史阶段去看。”
说起共大,人们或许还会想起一部以共大办学为题材的著名电影《决裂》。上世纪70年代这部电影曾风靡全国,很多人是通过这部电影认识了共大。影片由那个时代的“当红明星”,有着“满身劳动人民气质”的著名影星郭振清和靠《战火中的青春》一举成名的王苏娅分别担任男女一号主角,那个“在课堂上不讲江西水牛,只讲非洲斑马和马尾巴功能”的教务主任由葛存壮饰演。他那段关于“马尾巴功能”的经典表演广为流传。这部电影前半部分很好地反映了共大的办学方法和精神,但后半部分内容涉及“斗走资派”,被抹上了非常浓厚的政治斗争色彩,取的片名“决裂”也火药味十足。粉碎四人帮后,这部影片被定为阴谋电影遭批判,现在巳鲜有人再提及它,但稍上年纪的人对它的记忆仍存。
江西共大在国际上也曾产生过影响,从1963年起曾被外交部列为供外参观的点。从1968年至1980年,有86个国家和地区的549批外国朋友共7496人到江西共大访问考察。其中,美国学者苏珊在江西共大逗留的时间最长。1980年10月30日他在江西共大南城分校考察时,在座谈会上恳切地称赞说:“共大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认为共大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富有创造性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世界上不少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对中国江西半工半读的经验比较欣赏,觉得很有参考价值。我参加过两次国际教育会议都亲耳听到了关于这一方面的讨论。”此后,他与另一位澳大利亚学者柯莱威利合作,投人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共大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撰写了专著出版,流传于世界。
2008年,江西共大创办50周年,网络上出现了不少对共大怀念和讨论的声音。全国各省的共大近年也举行了一些零星的纪念活动。原湖南共大益阳专区分校的一群老同学2009年办起了自己的网络群体博客园地《湖野之声》,2010年还准备举办庆典,纪念益阳共大建校45周年。
面对今天的教育现状,人们可能会感到有些沉重。大学教育产业化、盲目扩招、专业设置不适应社会需要、教学质量下降、学费飙升、贫困家庭孩子交不起学费、毕业生就业难等新问题,让有的人不禁又想起了曾寄托国人“让上不起学的农民上学”朴素情感的共大。有学者撰文称共大是中国教育的乌托邦,说它体现了 “教育的公平” 。教育公平是历代中国人的梦想。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巳空前提速的今天,实现教育公平不只涉及农村,城市也应如是。教育的天平怎样才能不倾斜? 共大的半工半读、注重实践、免费入学等办学思想与办学形式,是否对今天的各类高等与中等职业技术院校仍具启示意义?我觉得当今的教育界人士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者与主事者应该思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