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与现代中国:民国时期中央大学的学术与政治(1927-1949)
  • 大学与现代中国:民国时期中央大学的学术与政治(1927-1949)
  • 大学与现代中国:民国时期中央大学的学术与政治(1927-194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学与现代中国:民国时期中央大学的学术与政治(1927-1949)

70 8.0折 8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宝麟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

上书时间2024-03-25

京玉斋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蒋宝麟 著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5176920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4页
【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中央大学的学术与政治(1927-1949)》以1927年-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一段完整的校史为考论基础,呈现作为民国时期知识精英的大学师生群体,是如何有意或无意地卷入中国政治的纵横分合的,以及大学空间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国家建构、革命运动、左右党争乃至国民党内派系纷争的历史关联,力图抽丝剥茧地梳理民国时期中央大学与国家社会之间胶着而又复杂的关系网络。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央大学建立初期的教育体制与“后革命”氛围中的校园政治
第一节 打倒“东南学阀”:国民党对东南大学的接收与改组
第二节 撕教育体制的确立:大学区制与大学本部组织结构的调整
第三节 “党化教育”与建校初期的校园政治生态
第四节 止水微澜:免费运动、驱胡运动与校名风波
第五节 大学院和大学区体制下的中央大学校长
第六节 学生政治与学界派系之纠结:张乃燕的下台
小结
第二章 曲折的“中央化”进程:从朱家骅到罗家伦时期的中央大学
第一节 朱家骅的上任及其革新措施
第二节 选校长、等校长、打校长:中央大学校长人选悬案
第三节 中央大学的解散与“整理”
第四节 罗家伦的安校之道
第五节 首都大学迁移与“集体记忆”:罗家伦的“大学城”计划
小结
第三章 中央地方财政格局与大学“再国立化”:抗战前中央大学经费问题考察
第一节 国省财政划分与江苏省教育经费来源的变化
第二节 大学区体制下各级教育经费分配的矛盾
第三节 大学区制废止与各方关于中央大学经费问题的博弈
第四节 中央大学经费的“半国立”困境及其终结
第五节 国家教育文化预算的建立与中大“再国立”
小结
第四章 抗战时期中央大学的内迁与大后方校园生态
第一节 抗战爆发与罗家伦的因应
第二节 中央大学在后方的重建与课程体系
第三节 “战时”与“平时”:抗战时期中央大学的教育体制
第四节 战时中央大学的校园生活与“战时民族主义”
小结
第五章 国家与大学政治文化:抗战时期中央大学的“易长”问题
第一节 “经费”、“纪纲”与罗家伦的离职
第二节 国民党派系政治与“学术自由”的诡论性互动:顾孟余的继任与离任
第三节 从“最高领袖”到“知名学者”:蒋介石、顾毓琇和吴有训
小结
第六章 战后政局变动中的中央大学
第一节 从重庆到南京:中央大学复员经过
第二节 中央大学经济状况及其政治影响
第三节 校长、学校与政局:吴有训辞职风波
第四节 “学术权力”的异音:中央大学“解聘教授”事件
第五节 战后学潮:内战背景与校园政治
小结
第七章 走向南京大学:1949年中央大学的“应变”与抉择
第一节 中央大学的“应变”准备:迁或留?
第二节 “从没有校长到不要校长”:校务维持委员会与“应变”
第三节 “应变”期间的校园生活与政治氛围
小结
第八章 中央大学的国共组织及其政治活动
第一节 抗战前中央大学的国民党组织的演变
第二节 战时国民党中央大学直属区党部及其活动
第三节 战时中央大学的三青团组织及其活动
第四节 战时中共组织活动的限制
第五节 战后学校国民党党团组织形态演变与中大党团组织
第六节 战后中央大学的国共斗争
小结
第九章 南北新旧之分合:中央大学学术文化的侧面
第一节 “后学衡”与“后国学”:中央大学的“旧学”形象
第二节 “史学南派”:中央大学史学的变与不变
第三节 理念、权势与学术隔阂
小结
第十章 国家与中央大学“实科”之发展
第一节 国家教育政策与中央大学的实科设置
第二节 国防、经济建设与工程学系的兴办
第三节 “建教合作”的不同模式及其实效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