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碧丽蒂斯之歌到古希腊恋歌——论李金发对法国象征主义的一次无意识接受作为早期新诗的重要探索者,李金发的翻译活动已进入了学界的研究视野。其中,他对象征主义先驱波德莱尔、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翻译实践,都已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较为深入的探究。然而,李金发虽被称为“东方之鲍特莱”2,更被视作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鼻祖,但他对于波德莱尔、魏尔伦的翻译均是随、不成体系的。李金发系统翻译过的诗集—1纪末法国诗埃尔路伊斯(pierre louj,18701925)托名虚构的古希腊女诗人碧丽蒂斯所作的碧丽蒂斯之歌(le chanon de biliti李金发译作“古希腊恋歌”)—却在学界乏人问津。事实上,皮埃尔路伊斯的这部碧丽蒂斯之歌,在法国文学大名鼎鼎。李金发不但在其出版于1928年的古希腊恋歌中译出了原作146首中的145首2,在数量上超过了他其余所有译诗的和,更为原作的真伪问题与周作人展开过争论。诗人对这部诗集似乎存在着特别的情结,其中包含的原因值得深思。需要强调的是,古希腊恋歌由上海开明书店于1928年5月出版,但古希腊恋歌序文末“二六年七月金发记于上海”3的字句足以说明,李金发对古希腊恋歌的翻译早于出版时间。换言之,他对这本诗集的翻译工作,与写作、集结并出版其早期诗集微雨(1925)、为而歌(1926)、食客与凶年(1927)在时间上存在重合。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