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尔比心理健康思想解析(校园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鲍尔比心理健康思想解析(校园版)

16.5 5.5折 30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燕、陈斌斌 著;俞国良 编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Q34

上书时间2024-06-13

书鼎圣泰图书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燕、陈斌斌 著;俞国良 编
  •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9
  • 版次 1
  • ISBN 9787553637143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2页
  • 字数 20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
【内容简介】

  丛书作者秉承“健康人生,幸福教育”的宗旨,从社会公认的20世纪杰出的100名心理学家中,选择了17位在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式”影响力的心理学大师,分别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思想与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进行了详细介绍与深度解读。其中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弗洛伊德、罗杰斯、马斯洛等大家,也有国内资料几近空白的鲍尔比、沃尔普、路特等心理学家。丛书各册结构与体例基本一致:第一章简述心理学大师的生平;第二章选译每位心理学大师的名篇;第三章对其经典名著进行解读;第四章论述每位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健康思想;第五章案例分析,阐述应用其心理健康思想的相关心理辅导与咨询案例,特别是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中的案例;第六章讨论心理学大师所属心理学流派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的贡献。17位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健康思想与经典论著、经典案例分析,不但是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源泉和实践指南,还是我们每个人自我觉察、自我调适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支柱和精神导师。丛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心理系和教育系专、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特别建议丛书可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学习参考,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和图书馆馆藏的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俞国良,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心理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曾在《Journal of Adolescence》、 《Psychological Reports》、《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International Journal Behavioral Development》、《心理学报》、《教育研究》、《求是》、《新华文摘》、《心理科学》等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在《光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等发表文章一百多篇。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鲍尔比生平
第一节 童年
一、幼年遭受分离
二、初涉精神分析
第二节 早期职业生涯(1928-1937)
一、修道院学校的经历:职业定向的前奏
二、同克莱因学派的决裂
三、对44个未成年小偷及其家庭生活的分析
第三节 活跃的儿童治疗专家(1938-1957)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离失所的儿童
二、塔维斯托克诊所团队
三、《母爱与心理健康》
四、《两岁小孩去医院》
第四节 初具雏形的依恋理论
第五节 事业伙伴玛丽·安斯沃斯
一、甘达项目
二、巴尔的摩计划
第六节 事业伙伴哈里·哈洛
一、哈洛的早期职业生涯:从大鼠到猴子
二、两位学术巨匠的亲密合作
第七节 晚年的学术生活

第二章 心理健康经典名篇选译
一、转诊对象的来源
二、控制组
三、年龄
四、性格类型
五、评述

第三章 心理健康经典名著解读
第一节 写作背景
第二节 心理疾病的起源
第三节 母爱剥夺影响的证据综述
一、证据的分类
二、直接研究
第四节 母爱剥夺效应的证据
一、回溯性研究
二、追踪研究
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孤儿和难民的观察
第五节 暂时的结论
第六节 母爱剥夺的预防

第四章 心理健康思想述评
第一节 依恋行为的本质
一、弗洛伊德学派的次级驱动理论
二、克菜因学派的原始客体吮吸理论
三、鲍尔比关于依恋本质的观点
第二节 安斯沃斯的依恋研究
一、陌生情境实验
二、依恋类型的形成原因及预测性
三、对陌生情境研究的批评
第三节 不同生命周期的依恋行为
一、婴儿期依恋行为的建立
二、童年中期的依恋行为
三、青少年期的依恋行为
四、成年期的依恋行为
第四节 依恋行为的稳定性和代际传递性
一、依恋行为的稳定性
二、依恋行为的代际传递性
第五节 依恋的跨文化研究
第六节 依恋三部曲
一、第一卷《依恋》
二、第二卷《分离》
三、第三卷《丧失》

第五章 心理健康思想运用案例分析
第一节 依恋理论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 基于联合访谈技术的个案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问题分析
三、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结果与思考
五、点评
第三节 童年经历挖掘和建立安全的咨访关系的个案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问题分析
三、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结果与思考
五、点评
第四节 对受虐儿童的干预个案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问题分析
三、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结果与思考
五、点评
第五节 成人亲密依恋关系个案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问题分析
三、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结果与思考
五、点评

第六章 心理学流派概述
第一节 早期精神分析训练
第二节 习性学思想
一、习性学基本思想
二、习性学对鲍尔比的影响
三、习性学视角下的婴儿依恋行为
四、对演化发展心理学的贡献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思想
一、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认知心理学基本思想
二、鲍尔比的内部加工模式
三、鲍尔比的内部加工模式的防卫过程
四、开辟依恋与信息加工关系研究的新局面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