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稀见艺刊!名师大家中国画:烟云舒卷王个簃《朵云》(中国画艺术丛集)郑午昌赵云壑谢稚柳赖少其董其昌张大壮等作品【1983年第5集16开240面】!
  • ●稀见艺刊!名师大家中国画:烟云舒卷王个簃《朵云》(中国画艺术丛集)郑午昌赵云壑谢稚柳赖少其董其昌张大壮等作品【1983年第5集16开240面】!
  • ●稀见艺刊!名师大家中国画:烟云舒卷王个簃《朵云》(中国画艺术丛集)郑午昌赵云壑谢稚柳赖少其董其昌张大壮等作品【1983年第5集16开240面】!
  • ●稀见艺刊!名师大家中国画:烟云舒卷王个簃《朵云》(中国画艺术丛集)郑午昌赵云壑谢稚柳赖少其董其昌张大壮等作品【1983年第5集16开240面】!
  • ●稀见艺刊!名师大家中国画:烟云舒卷王个簃《朵云》(中国画艺术丛集)郑午昌赵云壑谢稚柳赖少其董其昌张大壮等作品【1983年第5集16开240面】!
  • ●稀见艺刊!名师大家中国画:烟云舒卷王个簃《朵云》(中国画艺术丛集)郑午昌赵云壑谢稚柳赖少其董其昌张大壮等作品【1983年第5集16开240面】!
  • ●稀见艺刊!名师大家中国画:烟云舒卷王个簃《朵云》(中国画艺术丛集)郑午昌赵云壑谢稚柳赖少其董其昌张大壮等作品【1983年第5集16开240面】!
  • ●稀见艺刊!名师大家中国画:烟云舒卷王个簃《朵云》(中国画艺术丛集)郑午昌赵云壑谢稚柳赖少其董其昌张大壮等作品【1983年第5集16开240面】!
  • ●稀见艺刊!名师大家中国画:烟云舒卷王个簃《朵云》(中国画艺术丛集)郑午昌赵云壑谢稚柳赖少其董其昌张大壮等作品【1983年第5集16开240面】!
  • ●稀见艺刊!名师大家中国画:烟云舒卷王个簃《朵云》(中国画艺术丛集)郑午昌赵云壑谢稚柳赖少其董其昌张大壮等作品【1983年第5集16开240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稀见艺刊!名师大家中国画:烟云舒卷王个簃《朵云》(中国画艺术丛集)郑午昌赵云壑谢稚柳赖少其董其昌张大壮等作品【1983年第5集16开240面】!

168 九五品

仅1件

重庆渝中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责任人/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

出版单位上海书画社出版社

语言中文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1983

上书时间2018-01-06

渝都书香

七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品相九五品】丛书《朵云》: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发行的中国画艺术丛书《朵云》于1981年7月创刊面世。原为中国艺术画丛集,12期开始改为中国绘画研究的季刊,宗旨为全面地、系统地、多角度地研究中国画论、画史,介绍画家生平和古今中国画佳作及文房四宝、传统印刷史等。读者对象为美术理论工作者、画家、艺术院校师生和美术爱好者。设有画论研究、学术争鸣、边缘探讨、画史研究、画家年谱、画家传记、画坛巡礼、史料钩沉、技法研究、比较研究等栏目。图片系网上下载。【品相据图自定,购买谨慎点击】!
商品描述
●【王个簃】(1897~1988),原名王能贤,后省去“能”字,易名王贤,字启之。个簃是他的号,后以号行。斋名有“霜荼阁”、“暂闲楼”、“千岁之堂”等。祖籍江苏省海门市。王个簃 (1897-1988),名贤,字启之,江苏省海门市人。16岁到南通求学,笃好诗文、金石、书画。27岁由诸宗元介绍,去上海为吴昌硕西席,兼从吴学书画篆刻,为入室弟子。曾任上海新华艺术大学、东吴大学、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美专教授兼国画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史馆馆员等职。为全国政协三、四、五届委员。他三访日本,1985年访问新加坡,讲学并举行画展,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现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教育家。三星镇人,1897年10月20日出生。自幼笃好诗文、金石、书画。青年时代就读于南通中学,毕业后在城北高等小学教书,常与喜爱美术的同道及母校同事一起做诗、习字、刻印、作画、抚琴。尤喜爱吴昌硕的绘画和篆刻,便携带自刻印谱,求教于南通书画家李苦李,后又托诸贞长携印稿给吴昌硕看,得到赏识,并在每方印拓边上详细地加上评语和赞语。29岁时,他带着书画,抱一古琴,离开南通来到上海,向吴昌硕习艺问道,并在吴家担任了家庭教师,为昌硕孙儿授业。吴昌硕往往喜欢在夜籁人静时,和王个簃交谈,征询当天所画作品的意见。王个簃还陪吴昌硕游历浙江塘栖、杭州等地,师生之间朝夕相处,得益遂多。民国15年(1926年)国画作品《刀鱼》、《瓜菱清暑》曾参加伦敦、柏林举办的中国绘画展览,前者获奖,后者由德国东方博物馆收藏。民国17年8月,和王一亭、张大千、钱瘦铁等人出访日本。民国19年与王一亭、诸闻韵、诸乐三等共同创办上海昌明艺专,历任新华艺专、中华艺术大学、东吴大学、昌明艺专及上海美专教授。1949年前,曾两次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解放后即参加华东美协和上海文史馆工作。1956年参加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工作。画院正式成立时任画院副院长。1957年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后又在北京、太原、广州等地巡回展出。1963年与潘天寿等参加中国书法代表团访问日本。1981年、1986年在上海举行个人诗、书、画、篆刻大型展览。1985年应邀赴日本、新加坡讲学,并举办书画展览。国画创作深得吴昌硕画风之精髓,并吸取了青藤、白阳、八大山人、石涛等明清诸家之长,另创新意。善以篆籀之笔作画,尤精藤木花果。作品笔墨浑厚刚健,潇洒遒劲。工书法,从金文、石鼓奠下根基,行草书更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见精神。晚年放笔直写,书画更臻老境,尤富天趣。老人曾被中国女排蝉联世界冠军的拼搏精神所感动,特为每个成员创作了一幅画和一首诗,表达了一个艺术家与人民、祖国共享欢乐的赤子之情。晚年还将辛勤收藏的数以百计的古代绘画和吴昌硕的书画精品、手稿等捐献国家。南通市建有个簃艺术馆。出版有《王个簃画集》、《吴昌硕·王个簃》、《个簃印集》、《个簃印旨》。著有《王个簃随想录》、《霜茶阁诗集》》、《王个簃书法集》等。曾任上海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王个簃擅以篆籀之笔入画,用笔浑厚刚健,笔势静蕴含蓄,潇洒遒劲,结构严谨,色彩奇丽,气韵流动,可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又笃好诗文、金石。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日本、新加坡等国颇育盛名。曾于1979、1980、1984年三渡东瀛,赴日本访问,交流艺术,广结坝缘。1985年赴新加坡进行友好访问。王个簃十分关心家乡建设,晚年常在书画作品中写上“海门王个簃”。1984年6月,在阔别40年的,以他87岁高龄,率儿孙回故里省亲,向县政府赠送他的代表书画作品,江苏省海门中学、海门电影院等数十个单位得其真迹。王个簃对祖国的和平统一极为关切。1988年10月,江苏省举办“海峡两岸江苏书画家作品展览”,他抱病写下“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根迹。表达海峡两岸书法家的共同心愿。著作颇多,先后出版《个簃印谱》、《王个簃画集》、《个簃印存》、《需茶阁诗抄》、《个簃题画诗选》以及《王个簃随想录》等。1983年在他86岁高龄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12月18日,因病在沪逝世。他生前的220幅书画、54件藏品、34件遗物,珍藏于南通市个簃艺术馆。大师评论:沙孟海先生称他“游刃从容,不假矫饰,烟云舒卷,莫可方物”。以及“下笔开生面,垂名动万年”。人物评论:王个簃是吴昌硕先生晚年的亲授弟子,深受吴昌硕先生的影响,又形成了自己隽秀、清润的艺术风格。擅长写意花卉,常以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山石、葡萄、石榴、松、柏、水仙等为创作题材。在王个簃的作品中紫藤等藤本植物是他经常绘画的题材。他画的紫藤以大笔画出主干,再通过用画笔的中、侧、偏、顿、挫的变化描画,这样一簇一簇盛开重叠悬垂的紫藤便跃然纸上,曲曲弯弯的藤蔓则一笔呵成,再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盛开的紫藤花。他将紫藤比做明珠,比如“翠盖明珠”“明珠滴露”“紫玉明珠”等都是王个簃先生曾经创作过的作品。王个簃先生擅以篆籀之笔入画,用笔浑厚刚健,笔势静蕴含蓄,潇洒遒劲,他的作品笔墨酣畅,古朴醇厚,画面气势博大,构图严谨,变化多样。王个簃先生精于诗文,喜欢在画面上作题诗,一画既成,诗也差不多同时拟好。常用的印章有“王贤私印”、“个簃”等。●
●【郑午昌】(1894—1952),男,名昶,号弱龛、丝鬓散人,以字行,斋名鹿胎仙馆;浙江嵊县人;曾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出生日期 1894年2月24日 逝世日期 1952年7月15日 职    业 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 毕业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 代表作品 《中国画学全史》《石涛画语录释义》《画余百绝》《中国美术史》郑午昌[1]  (1894年—1952年),名昶,号弱龛,别署且以居士、丝鬓散人,嵊县三合乡(今嵊州三界镇)长桥村人。早年毕业于杭州府学堂,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首创汉文正楷字模。致力画史画理,著作有中国画学全史(书成於一九二九)、中国美术史、石涛画语录释义、中国壁画历史研究、画馀百绝等。组织或参与蜜蜂画社、中国画会、寒之友社等艺术团体,十馀年如一日。后与画友汤定之、张善子、符铁年、谢公展、王师子、谢玉岑(谢逝世后由王启之补)、张大千、陆丹林等,结为九社。著作之馀,兼任上海美专、中国艺专、国立艺专等教授之外,又以鹿胎仙馆名义,招集有志治艺之青年,研究国画,成材者数十人。山水、花卉、仕女,不拘一格,尤工山水,时而松秀,时而苍郁。画柳长条细叶,婀娜多姿,朋辈戏以郑杨柳呼之。馀事诗词,清新可诵。印有山水画集。卒年五十九。1921年后,历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文史编辑,上海美专、杭州国立艺专、新华艺专、苏州美专等校国画系教授。1929年,与张大千、王个簃等发起组织蜜蜂画社,有社员150余人,编印《蜜蜂画报》。后又参与发起组织中国画会。1932年,在上海开办汉文正楷印书局,首创整套汉字正楷活字版,行销国内外,蔡元培誉为“中国文化事业之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与梅兰芳、周信芳等20人组成甲午同庚千龄会,相约发扬民族气节,誓不为日伪效力。1950年,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与人合作绘制巨幅《大西南进军图》、《雪夜进军图》等,歌颂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1952年7月15日去世,享年58岁。郑午昌生平擅画山水,兼画花卉人物,不拘一格,能融诗、书、画于一炉。堪称中国画“三绝”。郑午昌的山水画以浅绛为主,善用墨青、墨赭,时而松秀,时而苍郁,平生受子久,石涛、石溪影响最大,复取法于宋、元诸家,笔墨精到,神韵悠扬。对青绿山水强调逋色明朗滋润,用笔工而不刻。他的泼墨画也是笔酣墨畅。他说:“师古法而立我法,才不为古人所囿”,又自制印章“画不让人应有我”。山水作品屡次参加英、德、日、比、美、俄等国际展览。1939年获得在纽约举行的世界艺术博览会金质奖章。他画柳长条细叶,阿娜多姿,先行干后出枝,柳丝从最上端画起,由上而下,密密层层,前后左右,各尽其态,春夏秋冬,风晴雨雪,无不传神,明辈戏以“郑杨柳”呼之。花卉师法白阳、新罗,并吸收西洋画法,淡墨浅色,风格清新。所写墨竹,白菜、芦苇,笔墨淋漓,生动有致,亦有“郑白菜”之称。人物兼有陈老莲的古拙和任伯年的七趣,形象颇为生动。他的画法随内容而异,变化多端,秀润而含蓄,造型在似与不似之间,纵笔于“有意无间,有法无法”之中,能工能放,细谨时纤毫不爽,粗放处酣畅淋漓,这是他的艺术特色。余事诗词,清新可诵。作画千百幅,俱以诗配画。书宗褚遂良,秀丽俊逸。父亲郑昶,字午昌(1894年2月24日——1952年7月15日),号弱龛,别号双柳外史、丝鬓散人、墨鸳鸯楼主、且以居士、午社词人等。浙江嵊县(剡溪)人。30年代初与母亲朱颜(又名文莺,号鹿胎仙侍、如是楼主,嘉定钱门塘人)结婚,婚后寓居上海及钱门塘两地。1946年建一屋于钱门塘朱氏宅内,造型玲珑别致,为父亲的起居室兼画室,名“惜真别署”。父亲自幼好学,7岁即能写“布帆无恙挂秋风”诗意,成《剡溪秋泛图》,一时惊为神笔。1910年(宣统二年)入杭州府中学求学,与徐志摩、郁达夫同为张相弟子。1915年以优等生毕业于杭州一中)“府中”1913年改名),选送至北京师范大学求学。1922年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旋任美术部主任。与当时著名书画家黄宾虹、黄蔼农、许征白等交往切磋,探讨有得,耗5年精力,于1929年编著出版了35万字的《中国画学全史》,开中国画通史之先河,蔡元培先生赞誉为“中国有画学以来集大成之巨著”。此外还著有《石涛画语录释义》、《中国壁画历史研究》、《画余百绝》、《中国美术史》等书,均是传世之作。1929年父亲与王师子、谢公展、贺天健、陆丹林、孙雪泥等创办《蜜蜂画社》,编印蜜蜂画集、画报及当代名家画海,举行讲座、画展,先后参加者达百余人,风行海内外。1931年父亲与张聿光、贺天健、孙雪泥、陆丹林、钱瘦铁、马公愚、张大千、丁先念、王师子、陈定山、李祖韩、谢公展、汪亚尘、王一亭、黄宾虹、吴湖帆、姜丹书、徐悲鸿等组织“中国画会”、编印《国画月刊》、《现代中国画集》,举办书画展览,代办中外美展,征集作品,筹募义勇军慰劳画展等,会员300余人。此外,父亲还参与“寒之友社”等艺术团体,探讨国画艺术。并与画友汤定之、符铁年、谢公展、王师子、谢玉岑(谢逝后由王启之补)、张大千、陆丹林等9人结为“九社”。除先生兼任上海美专、中国艺专、国立艺专等教授外,又以“鹿胎仙馆”名义招集有志治艺的青年,研习国画。学生有潘君诺、娄永芬、蒋孝游、王瑞、丁庆令、陈石濑、张大昕、王康乐、张宇澄、潘季华、黄子曦、陈佩秋、陈征雁、赵丹、谢伯子、房师田等,均为一时俊杰。父亲生平擅画山水,兼画花卉人物,不拘一格,能融诗、书、画于一炉。山水以浅绛为主,善用墨青、墨赭,时而松秀,时而苍郁,平生受子久,石涛、石溪影响最大,复取法于宋、元诸家,笔墨精到,神韵悠扬。对青绿山水强调逋色明朗滋润,用笔工而不刻。他的泼墨画也是笔酣墨畅。他说:“师古法而立我法,才不为古人所囿”,又自制印章“画不让人应有我”。山水作品屡次参加英、德、日、比、美、俄等国际展览。1939年获得在纽约举行的世界艺术博览会金质奖章。他画柳长条细叶,阿娜多姿,先行干后出枝,柳丝从最上端画起,由上而下,密密层层,前后左右,各尽其态,春夏秋冬,风晴雨雪,无不传神,明辈戏以“郑杨柳”呼之。花卉师法白阳、新罗,并吸收西洋画法,淡墨浅色,风格清新。所写墨竹,白菜、芦苇,笔墨淋漓,生动有致,亦有“郑白菜”之称。人物兼有陈老莲的古拙和任伯年的七趣,形象颇为生动。他的画法随内容而异,变化多端,秀润而含蓄,造型在似与不似之间,纵笔于“有意无间,有法无法”之中,能工能放,细谨时纤毫不爽,粗放处酣畅淋漓,这是他的艺术特色。余事诗词,清新可诵。作画千百幅,俱以诗配画。书宗褚遂良,秀丽俊逸。30年代初期,先父首创汉文正楷字模。汉文正楷字模的诞生,结束了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印刷界的垄断地位,是我国出版界的一大改革。蔡元培先生题词“中国文化事业之大贡献”以示祝贺。许多爱国人士联合签名,赞誉正楷活字的创造是“我国印刷工具之新发明,现代文化事业之大革命。”汉文正楷字模一直延用至今。父亲热爱祖国,具有坚贞的民族气节。抗战军兴,蛰居上海“孤岛”,常借诗画寄托感时忧国的无限深情。作诗怀念何香凝、张大千、王式园、钱瘦铁等9位友人,集为《九怀》,盼望友人相聚的光明之日。“艰危历尽一心孤,热泪和缘国事枯,何当绿杨村雪夜,倚炉为补岁寒图。”这是1937年“八一三”以后,怀念在武汉致力于抗日救亡工作的何香凝夫人的一首诗。1939年4月与刘海粟、吴湖帆、俞剑华、李健等书画家、收藏家举办了中国历史书画展览会。门券所得,悉数交与上海医师公会,作为医药救济之用。并撰文《历代书画展览会之意义与作用》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指出:“神州陆沉,黄裔流离,而视为沦陷区域之上海遽有历代画展之举行……意义与作用迥非寻常古名画展……”“一角淞滨,繁华逾昔,幕燕釜鱼,托谁之庇。举目河山,烽烟方炽,效死将士,呻吟于疆场,失家老弱,转侧乎沟壑,以视吾人犹得苟延残喘,雅结古欢者,何啻地狱天堂之别,且彼效死者,固何为乎?失家者,固何罪乎?设身处地,同为覆巢之卵耳!倘能稍移日用酒肉之资,多购入场参观券,使历代名贤精神遗产之余息,因得惠及战士与灾黎以明我托庇于人偷安旦夕之淞滨同胞。”“画展之意义与作用,鄙见所及,不惴多言,甚愿都人士怵心世变,关怀国故,毋以偷安旦而自足,视前线垂死之战士,与难民为无关休戚,毋以欣赏艺术为闲事,视先贤名迹之于国于民为无足重轻,相与共举,相与共勉,幸甚。”文章以激昂的措词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1941年出版工整妍丽的山水12幅画册,题句“乱离何处问乡关,梦逐烽烟日往还,闲福犹堪寻纸上,白云红树写青山。”借以激发人民对祖国山河怀念之情。1943年作《菜芋图》,题诗“闲来无事做,写此当长歌,海上居不易,嚼菜已无多,投笔绕床走,四海付干戈。”揭示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和表露了画家心中的无限悲愤。1944年,又与梅兰芳、周信芳、吴湖帆、汪亚尘、范烟桥、杨清磬、丁健行、张旭人、张君谋、汪士沂、陆书臣等20人,结成《甲午同庚千龄会》,相约誓不为日本帝国主义服务。解放战争时期,秘密为解放区印刷厂提供铅字,掩护被国民党反动派追捕的革命学生,资助地下党营救狱中的革命志士。1947年在为其学生王昌、蒋孝游所编撰的《美术年鉴》作的序中指出:“于政治倥偬,军事倥偬,经济崩溃,民生艰困之时,而竟有美术年鉴之编印,闻者无不又惊又喜。”“我国在现世界的地位与体面如何!腐儒何敢妄言。”“近世以还,文化侵略,似比政治、军事、经济的侵略为重,我国感受政治、军事、经济的侵略,已觉体无完肤……”上海解放前夕,回绝了出走海外的劝说,并寄画云杭州,参加杭州迎解放画展。上海解放以后,创建“新国画研究会”,与戈湘岚合作巨幅中国画《大西南进军图》,刊于《人民画报》。还作了《抗美援朝雪夜进军图》、《水利图》等新国画,从事中国画创新的研究。并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文代会,作了《美术家应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为工农服务》的发言。他积极参加筹建上海美协及上海画院的工作,表现了他无限振奋的心情与胸怀。正当他继续把自己的艺术奉献给祖国,歌颂六亿神州在各条战线的新风貌之际,不幸于1952年7月15日患脑溢血逝世。祖国的新建设、新面貌、新气象,他不及以生花之笔一一描绘出来,竟是长才未展身先死,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赵云壑】(1874 -1955),江苏苏州人。字子云,原名龙,改名起;号铁汉、壑山樵子、云壑子、壑道人,晚号壑叟、秃翁、半秃老人、秃尊者、泉梅老人。斋名有:日畊心草堂、十泉十梅之居、云起楼、还读楼。另有春晖草堂、思寒斋、无休庵等。赵子云初学画于任预、顾沄,后师从吴昌硕,尽弃前学,遂成名,为吴昌硕高足。后移居上海,为『海上题襟馆』常任理事,海上书画联合会会员。善绘花卉,山水,兼擅篆刻,亦能草书。书、画、篆刻皆得吴昌硕之神韵而不徒袭其貌,博采徐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法,是以画益豪迈,声誉日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聘为苏州文史馆馆员。褚德彝称:“云壑书画,得吴昌硕之真传”。吴昌硕赞曰:“子云作画,信笔疾书,如素师作草,如公孙大娘舞剑器,一本性情,不加修饰”。主要成就 《壑山樵人印存》 代表作品 《时人名画集》赵子云少时家境清贫,父赵玉峰以撑船为业。母张氏,家本习儒,故受其影响,喜读书,或操笔涂抹书画。初从苏州医生蒋先农学绘花鸟,後师从秦子卿、李农如、任预诸画师。年三十得诗人顾茶邨之介,拜吴昌硕为师,时缶翁年已周甲矣。自受教於缶翁,画、书、印俱孟晋,能得缶翁之神而不徒袭其貌,撷其精粹而出新意。复涉猎徐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法,博采兼收,是以画益豪迈,声誉亦日隆。赵子云至沪上求访王一亭,吴派书画风格深得王一亭赏识。后吴昌硕也移居上海,与王一亭成师友挚交。1910年,上海书画金石组织『海上题襟馆』成立,被推为常任理事。1920年,生生美术公司辑《时人名画集》丛刊,第一、二集为《吴昌硕赵子云合册》,缶翁、褚德彝、顾麟士、何汝穆等并题词称许赵云壑画作。1922年,朵云轩印行赵云壑书画专集《云壑子余墨》,缶翁题署。曾熙题词云:『子云先生缶叟弟子,其为书画,置之缶叟固不能辨。至其写山水,为篆为草 ,为花为石,则又於缶叟离景以摄神。长史之书,再传鲁公;石田山水,衡山并辔。为子云先生贺,并为缶叟贺也。』顾麟士略谓:『所写山水、花果,风行—时,名闻海外,其画从篆隶法中得来,既富师资,又高见地,宜其名贵也。』1925年11月,海上书画联合会成立,以研究发扬中国书画艺术为宗旨,多次举办会员作品展览。会员有于右任、王一亭、赵云壑、吴昌硕、周炼霞、张大千、刘海粟、钱化佛、陶冷月、谢公展、黄宾虹等。查烟谷任会长。数十年无间歇,先生晨起必临池。楷书学颜柳,行书学米芾、王铎,草学怀素、枝山,隶学《张迁碑》而参以郑簠,篆学《石鼓》兼及泰山、琅琊二刻石,均苍劲沉郁,饶有古趣。印出缶翁,能自变化,不规规於形似,结字时以《三公山碑》体势入之,随手雕镌,不假修饰而古朴浑厚,人莫能及。辑有《壑山樵人印存》,然传拓不多,世所罕觏。1940年,其弟子黄昌中先生得印存四册,为其五十一岁至六十岁所作,凡八十六方。1980年,上海书画出版社所出《现代篆刻选辑(二)》,录赵氏刻印三十余方,即选自此册。云壑自序云:『余少好作书画,尤喜作篆隶,及长而治印。印之为事,追秦也,摹汉也,亦日与古为徒云尔。余不规规於秦若汉,而取篆隶之法行之,不自知其挥洒为雕馊也。夫秦汉之印,余玩习之矣,苍莽浑古,爽直洒脱,疏密相间,气势兼到,无一毫做作气,诚哉弗可及。已後之治印者,承奉以为师,舍是非肆则俗。 而余乃不此之图,非薄秦汉也。以—意追秦而终不是秦,—意摹汉而终不是汉,孰若行以篆隶之法,随体诘屈,即朱文亦以肥润出之,不为瘦劲;间有边署,并与弄翰不殊,盖适成为余之印也。虽然,印诚余之印矣,而所谓苍莽浑古,爽直洒脱,无一毫做作气者,仍与之息息相通,罔或敢背道而驰焉。则谓之非秦非汉也可,谓之亦秦亦汉也无不可,余固无容心也云壑治艺之道,贵在取神,重在得法,而不斤斤於形貌,故能淹博今古,自成体势。1932年,吴昌硕去世四年后,赵云壑迁回苏州,辟园造景,遍植琪花美树。其园内有梅树十本,所居宅院附近有井十口,自榜其为“十泉十梅之居”,后毁于战火。组织云社,与同道共研艺事,笔耕不辍。时与萧退合等优游园下,或听评弹,以乐天年。五十年代始,聘为苏州文史馆馆员。1955年1月4日,逝于苏州。子渔村、女元贞,并能画。弟子甚多,若郑曼陀、谢之光、黄昌中等,皆其著者。赵云壑与吴昌硕。传吴昌硕之衣钵者,首推赵云壑。盖因性情、审美与缶师极为投契,日人以“缶庐第二”誉之。下笔辄以篆隶大草笔意出之,饶金石苍茫之趣。好写生,重个性抒发,花卉浑厚苍劲,亦具秀逸之质。山水取法元人,晚年研习石溪、石涛,花卉用色亦参以墨法,独具古艳明快之致。吴昌硕成为海上画坛领袖,赵云壑功不可没。赵云壑携吴氏信件求访王一亭,深蒙王一亭厚爱。打通各笺扇庄、裱画店,使得朵云轩、九华堂、锦云堂、锦润堂、天宝堂等画店代为收件。约半年,赵云壑回苏州,告吴昌硕以海上成就,促使吴昌硕决意定居海上。 王一亭于上海商界与艺界大力推介吴派艺术,吴昌硕终成“海上画派“领袖。吴、赵两人画风相近,固难分辨。吴昌硕浸淫篆籀之法,以大篆结体与笔势作画。赵氏以石鼓圆劲浑厚之笔通于行书及画法中,喜以长锋羊毫,运臂力走笔,其笔锋遒劲而浑厚,圆转而苍润,画境臻于精善。赵云壑于吴派花卉之外也旁及山水。其山水早年师法黄公望,中年后参以曹知白、吴镇之法。吴昌硕去世后,赵氏已年过五十,更研习石溪、石涛笔意,其花卉用墨用色,具石涛气韵,画风始异于吴氏。所作行书、石鼓虽类似吴氏,其隶书、大草则取法不同,面目迥异。且吴氏楷书学钟繇,赵氏楷书源自颜、柳。●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擅长书法及古书画的鉴定。初与张珩(张葱玉)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出生地 江苏常州 出生日期 1910年 逝世日期 1997年6月1日 职    业 书画大师、书画鉴定大家 主要成就 “北张南谢”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中国近现代杰出的书画与学术大师 代表作品 《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谢稚柳,江苏武进人。少年时从师学习古诗文辞。曾任中央大学教授。在书画鉴定上,初与张珩(张葱玉)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张是中国书画鉴定集大成者但英年早逝。后,谢稚柳、徐邦达和启功三人齐名,时人多以“艺术鉴定”目谢,以“学术鉴定”目启,以“技术鉴定”目徐。然鉴定之事非一偏可得全也。谢先生生平或得大千居士颇多也。谢稚柳(1910-1997),江苏常州人。早岁从钱振学画,十九岁时倾心于陈老莲画风,后又直溯宋元,1930年起追摹陈洪绶绘画。1943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42年与张大千赴敦煌研究石窟艺术,写成《敦煌艺术叙录》、《敦煌石窟集》等书。四十年代曾在成都、重庆、昆明、西安、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被聘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后历任上海文联秘书长,上海文管会副主席,上海博物馆顾问,当选中国画研究院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长于中国书画史及书画的鉴别。1962年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中国书画鉴定组,赴京、津、沈等地阅书画万馀。1983年任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次年开始全国性的书画鉴定工作。兼擅花鸟、山水画。《竹篱图》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莲塘(脊鸟)鹆》、《茶花山鹊》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草原牧歌》等藏于中国美术馆。1962年于北京举办个展,1981年后多次与陈佩秋联合举办书画展。出版作品有《谢稚柳画集》数种;编辑有《唐五代宋元名迹》和《燕文贵、范宽合集》与《董源、巨然合集》及《梁楷全集》,著有《敦煌石室记》和《敦煌艺术叙录》与《水墨画》、《鉴馀杂稿》;诗词集有《鱼饮诗稿》和《甲丁诗词》等。张大千于1964年的题诗评价谢稚柳作品《槲树啼猿》:别来岁岁滋烟尘,画里啼猿怨未申。天下英雄君与操,三分割据又何人。,左以直抹示盘曲,右以横点示傲岸,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相九五品】丛书《朵云》: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发行的中国画艺术丛书《朵云》于1981年7月创刊面世。原为中国艺术画丛集,12期开始改为中国绘画研究的季刊,宗旨为全面地、系统地、多角度地研究中国画论、画史,介绍画家生平和古今中国画佳作及文房四宝、传统印刷史等。读者对象为美术理论工作者、画家、艺术院校师生和美术爱好者。设有画论研究、学术争鸣、边缘探讨、画史研究、画家年谱、画家传记、画坛巡礼、史料钩沉、技法研究、比较研究等栏目。图片系网上下载。【品相据图自定,购买谨慎点击】!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