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陪都工商史!英人立德乐掠夺江北煤矿纪要《重庆工商史料》聚兴诚外国贸易部【1982年重庆工商版32开230页】!
¥
96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中国民主建国会重庆市委员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 合编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2-11
版次1
印刷时间1982-11
印次1
印数4千册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30页
上书时间2020-11-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 【文化成】(1878—1950),江北县人。1905年组成“江合煤矿公司”,奔走上书要求被英国立德乐“华英煤铁矿务公司”侵夺的煤矿铁路权,迫使英商撤走。清朝末年,文任四川咨议局议员,与清廷抗争,支持保路运动。1927年参与组织“川北民生铁路公司”修建四川最早的川北铁路。与人合办蜀江、大昌铁厂,历任江北县银行董事长、大中银行董事、天府煤矿董事等职。川军混战,文发起“四川民众弭兵后援会”赴京请愿。抗战任渝参议会副议长。。【品相据图自定,购买谨慎点击】。
- 商品描述
-
●【聚兴诚银行】在四川成立后,即筹划在上海设立分行,用高薪聘请苏州人周荣峰负责筹办。周在上海银钱业很有影响,与江浙帮关系密切。上海分行(又称申行)于民国8年12月9日正式成立,即由周任经理。最初行址在河南路426号。民国28年在江西路九江路转角自建办公大楼,民国29年底落成后即迁新址营业。主营业务。聚兴诚银行的业务经营以汇兑为中心,存放业务亦与汇兑相结合。该行汇兑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善做套汇。当时重庆的汇率是以重庆、上海间的汇率为基准。该行常以重庆至上海沿途各埠的汇率进行比较,以确定直汇上海抑转汇上海,何者有利,从中赚取汇差。而申行在沟通上海和内地业务联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成为长江下游全行资金调动的枢纽。民国35年申行存款额高达36亿元法币,几乎占整个聚兴诚银行存款总额的2/5,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以支持内地各行。解放后,聚兴诚银行于1951年11月1日参加公私合营,从而结束了这家长达34年之久的杨氏家族银行。●
●【立德乐——驾船首航川江】立德乐,出生于1838年,英国曼彻斯特人。1883年2月,立德乐携妻乘轮船到达汉口,因上行轮航未通,改乘木船,经过40天的艰苦航行,终于抵达重庆。沿江暗礁险滩,水漩流急之处甚多,他请人绞滩,自己也赤脚涉水,与纤夫一起拉纤。所到之处,特别是难关险境,他都一一仔细观察、测量并做好记录,而后将所见所闻所做,写出《经过扬子江三峡游记》《峨眉山》《远东》等书,为鼓动英商到四川重庆大造舆论,在西方引起轰动,立德乐也受到热捧,被称誉为“西部中国的英国开路先锋”。《泰晤士报》说:“假使立德乐成功,则7OOO万人口的贸易就送到门上来了。”立德乐的家乡曼彻斯特商会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支持立德乐的行动。英国驻京代办欧格纳更公开鼓励立德乐说:“对待像中国人这样的人,提抽象的问题是没有用的,你只管把船造好,然后开来提出要求,保管没有问题。”立德乐在英国打造适宜于川江航运的特制浅水轮船,自己驾驶,第一次闯进险象环生、礁石众多的川江。1884年,立德乐购置了马力大、吃水浅、操纵方便的“彝陵”号轮船,载运客货,在宜昌至汉口航线上行驶,以取得行船经验,为进人三峡,航行川江作准备。1887年,立德乐筹集巨资,建立了川江轮船公司,在英国特制马力更大的“固陵”号轮船,受英国驻华公使的支持,欲再次开航川江,后因沿岸官民强烈反对,此次未能成行。●
●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实施后的1898年2月,立德乐夫妇卖掉家产,又建造了适航川江的“利川”号轮船,他自任船长、大副,从上海启航,先开到宜昌,在沿江官府保护下,并派炮船、救生船和兵丁、水手护送,直闯川江。据宜昌、巫山、云阳等地方志书记载:“利川”轮在沿江遇到不少风险和阻挠,行经万县剪刀峡时,忽触暗礁,船底被穿洞如桶,经尽力抢修,才幸免于难。在滩险水急江段,则雇请船工拖拉,有时雇用的纤夫多达300余人。当地的船工为保护自己谋生的利益,向航道抛掷稻草捆、树枝等杂物,绞住舵叶,使“利川”轮僵卧难行。有的船工还在深夜用火箭袭击,火球如蝗,飞落船上。在云阳县境,“利川”轮被民众船户围困。“利川”轮依仗着自己船体坚固,马力强大,撞沉渔船两只,致6人溺水死亡,激起众愤。船工们在上游邀集数干人,执篙持桨,欲与“利川”轮决一死斗,地方官府派出兵丁方得驱散,“利川”轮才得以继续上行。1898年年3月9日早晨,“利川”轮驶抵重庆朝天门港口,受到盛大欢迎。重庆地方政府组织众多船只,列队江中,披红挂彩迎候。在渝英、美、日等国领事,邀请中外百余名人士,分乘数条木船前往迎接。闻讯赶来看热闹的群众达万人之多。当“利川”轮靠拢码头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掌声热烈。立德乐携妻子与船员一行人等,整装登岸,向迎接“利川”轮的各界人士频频挥手致谢。从此,立德乐的“利川”轮在川江上驰骋往返,书写着他传奇人生中最为精彩的篇章。●
●1900年,立德乐在重庆又组建了岷江轮船公司,打造适合川江航行的新轮船,由他领航,溯江上行,直达省城成都,开辟新的市场。立德乐是一个冒险家,他敢于第一个驾驶轮船,穿过三峡,航行川江,来到重庆;他在重庆办起了第一家洋行、第一家外资企业,带来了西方的商业文明,引进了新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打破了重庆长期以来闭关自守的自然经济格局,启动了重庆、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商业贸易迈向世界的步伐,宣告了川江轮船航行新时代的开始,从而助推了重庆近代化进程。立德乐打通了险峻的川江航道,西南内陆重镇重庆的开埠,引起了西方列强的震撼和冲动,列强沿江纷至沓来,开洋行,办工厂。除立德乐外,还有英商的隆茂、太古、白理;法商的聚福、利昌、吉利、安利;德商的瑞记、德昌、宝丰;美商的德士古、美孚;日商的新利、福记、若林等达50余家,其中设行建厂在重庆市南岸区的就有20余家(处)。至今,沿南岸区弹子石至铜元局南滨路一线保留着10多家,有些洋行原址,历经百年风雨,还保存得较为完好,有的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妥善管理,有的已加修饰,对外开放。●
●——在渝创办实业。立德乐是第一个在重庆租赁土地,构筑洋行,并以重庆为基地,把触角伸向西南内陆各地的外国商人。立德乐来到重庆后,住在他早年购置的渝中区下陕西街房屋,开办起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立德乐洋行”。这家洋行,也是重庆历史上第一家外商洋行,经营猪鬃、山货土产和舶来洋货等进出口贸易。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山货土产资源丰足,尤其是猪鬃的产量多,质量高,光泽好,行销国内外市场,深得用户青睐。重庆位居川东门户,得长江、嘉陵江两大河流航运之便,是通向外地的口岸,自然成为了四川山货土产品的集散基地。当时欧美各国化工科技日益发展,生产出大量的尼龙、塑料制品。在日常用品方面,塑料虽能取代猪鬃制成毛刷使用,但其毛丝坚硬,容易卷曲,不耐高温,用途有限。而猪鬃润滑光泽,柔挺适度,梳理匀称,耐高温,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是制造化工涂料刷和军用武器刷等的最佳选料,备受欧美市场欢迎。立德乐紧紧抓住机遇,做起以洗制、外销猪鬃为主的经营业务。不久,立德乐的猪鬃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他感到陕西街地方狭小,房屋不足,不利于发展,便四处选址,看中了地势优越、航运便利的南岸区龙门浩地区。当时清廷规定,外国人不得在中国购买、租赁土地。他便雇用中国买办卢序东,以卢的名义,将龙门浩地区的普善巷、新码头、马鞍山、瓦厂湾一带(俗称“九湾十八堡”)连亘数里的土地以“永租”的方式使用。在这片土地上,立德乐请来专家测量、规划、设计,绘制建设图纸,投入巨资,大兴土木,修建起停船码头、货栈、仓库、工厂以及办事用房和员工住宅。他还为自己修建了一栋砖木结构、中西合璧、上下3层,颇为精致的花园别墅,旁辟花园,广植花木,设立假山鱼池、花台盆景、步梯曲径,大门为石质重檐牌楼式仿古建筑,上镶洋行标志。在租地建筑周围,建有院墙,墙壁涂抹红色,俨然豪门贵族的“朱门府第”,显赫耀眼。此处建筑物在1950年9月发生火灾,部分房屋烧毁。幸存房屋现交由重庆市公安局出租车管理办公室使用。立德乐洋行在龙门浩落户后,首先建立起了猪鬃厂,以低价收购猪鬃,经过清洗加工,销往国外,进行进出口贸易。立德乐从天津、上海请来熟练工人,带领、教会在当地雇用的工人如何生产操作,猪鬃厂由开始只有十几人的小厂,很快发展到1OO余人,产量也由每月的两三干斤,发展到后来的一万余斤。立德乐的猪鬃厂在当时算是大厂了,几乎垄断了重庆地区的猪鬃经营,利润颇丰。●
— 没有更多了 —
● 【文化成】(1878—1950),江北县人。1905年组成“江合煤矿公司”,奔走上书要求被英国立德乐“华英煤铁矿务公司”侵夺的煤矿铁路权,迫使英商撤走。清朝末年,文任四川咨议局议员,与清廷抗争,支持保路运动。1927年参与组织“川北民生铁路公司”修建四川最早的川北铁路。与人合办蜀江、大昌铁厂,历任江北县银行董事长、大中银行董事、天府煤矿董事等职。川军混战,文发起“四川民众弭兵后援会”赴京请愿。抗战任渝参议会副议长。。【品相据图自定,购买谨慎点击】。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