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信札1通1页带封(保真)
  • 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信札1通1页带封(保真)
  • 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信札1通1页带封(保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信札1通1页带封(保真)

560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孔维克

年代建国后 (1949至今)

页数1页

尺寸26 × 19 cm

货号2079

上书时间2017-08-21

四友斋书画社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以照片为准
商品描述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画院院长,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山东省政协常委,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委,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孔维克生于山东省汶上县(汶上县在春秋时称为“中都国”。鲁定公九年,孔子曾在此地做中都宰),祖上是六十三代衍圣公孔贞干之弟孔贞宁。
1956年的孔维克其整个成长时期正值对孔子“大不敬”的特殊年月,其家庭受到迫害,作为医生的父亲流亡东北,但他却仍然得到母亲的支持,得以专心学习。即使失学在家,也未曾放弃绘画这一爱好,这不能不归于家庭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其母亲身上庄严而又骄傲地延续着。
孔维克是孔子后裔中唯一活跃在现代中国画坛,成就卓著的人物画家。此话不虚。
自1987年调山东美协,历任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席、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199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授予中国画坛百杰画家称号。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画院院长,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山东省政协常委,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委,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 
任免信息编辑
2016年12月,免去孔维克的山东画院院长职务。[2] 
2012年5月18日当选为民革山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7年6月,在民革山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孔维克当选为民革山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 
艺术成就编辑

孔维克(5张)
孔维克擅长中国画,除绘画外,还涉猎书法领域,几十年来临池不掇,在楷书、篆隶、甲骨、汉简等书体方面均用工深研,其书作获得行家的广泛好评;他注重独立的艺术思考,常常写一些随笔札记及美术评论文章,散见于诸报章期刊。2002年出版的艺术文集《砚耕堂随笔》获山东省第二届刘勰文艺评论奖;他无论工作再繁忙,也坚持长期画生活速写,这些来自生活的鲜活感觉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厚的艺术营养。
先后在北京、深圳、日本、新加坡、台湾、美国、韩国、奥地利、法国、德国等举办作品联展,在北京、曲阜、济南、澳大利亚、新西兰举办个人画展。 出版有《孔维克画集》《孔维克画辑》《孔维克扇面集》《孔维克古典人物画集》《孔维克书法集》《孔维克作品评论集》《孔维克艺术文集》等画集和文集15种。
参与策划或具体实施了山东所有的重大美术展事、学术研讨及公益美术活动。山东美术近20年来的发展和繁荣均与其具体的工作分不开。同时他还主编了《山东美术通讯》和大量画集、画册,策划并组织了历年来的山东美术创作培训等教学活动。
艺术风格编辑
作为孔裔后代,孔维克以其深蕴文化内涵和浓缩艺术张力的作品,从具体的感情中演绎出客观的图像,确切地表述了灵魂中对儒家风范永存的信仰;或者还有对他早年求学求知的艰难路途的追溯和不可或缺的纪念。作品在笔墨上求“古”,在组合及观念上求“新”。
孔维克“图解”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孔子教习儒生必修的功课,也是孔子思想中具有“实践”意义的部分。孔维克认为“六艺”是孔子生涯中最令其舒畅和最能表达其精神所在的华彩乐章。所以,孔维克的作品基本是以六种情致去构思画面的。笔墨上采用了文人画中小品的情趣和结构,形象是以具体的孔子来演示六艺的形态。《六艺图》的六幅团扇形画面,虽然不是孔维克的代表作,但“人物简古灵妙,亦庄亦谐;景物清奇舒逸,疏密有致·”也不失一种雅趣。尤其形式上的古旧色调,再加上同画幅大小一般的文字相增益,委实充满了隽秀、典雅,充分展示了孔维克学养上的灵气,以及建立在良好的艺术感觉和审美情趣中的个人风格。
儒家思想在悠长而散漫的中国文化史的进程中,其基石与支柱的力量,常常是在潜移默化中分散和注入到每一类人文事物中的。今天我们理解的当是一种教习与传统的影响。但相对于孔维克,则又增加了另外一种因素,这便是绝对无法取代和作伪的血脉,也是他绘画中不可或缺的意识。我们注意到自1993起,孔维克便不间断地创作孔子题材的作品,同时,作品中的“使命感”也愈益凸显和强烈。
孔维克采用大全景的布局,包容下长天大野、古道巨岩、老树飞鸟、旅人行车,使人看到了二千年前的巨岩巍巍、大野荡荡、古道漫漫、长天茫茫;看到了苍凉与悲壮;看到了乱世中哲人独思治国济世、匡正伦常的坚毅抱负和宏壮的历史使命感。展卷细续,又可发现这幅作品笔到神到,每个细节都可见其功力与才华。孔维克是个灵活并善于融会贯通的人,这也是儒家的“大道”之理。他将油画表现大题材、大环境的长处,移用到工笔画的造型和处理中,也就有了“意匠经营、九朽一罢,多层晕染,整体铺陈,垂线平涂、装饰风味”等特色。具体到实处,譬如构图,他选取开阔的大全景,在四分之一处横裁天地的地平线扩展视野,平添了视觉张力;在局部上,虬枝横斜、岩石错落、土路曲折,其苍凉和悲壮也触目惊心。
画路技法
孔维克画路较宽,从人物本身及其画面配景看,中国画的三大科——人物、山水、花鸟诸方面他都下了相当深的功夫;从画面技巧看无论工笔手法还是写意技法,他均能驾驭自如;从题材看,无论是古典题材还是现代题材,抑或农村或城市题材,也无论是大型题材还是抒情小品,他都找到合适的语言去表现;他既能画大画如《白英点泉》(10米×3米)《孔子与弟子72贤图》(2.5米×5.4米)《公车上书》(2米×2米),也能画盈尺册页、扇面,还出版过扇面画集。
孔维克在著文的同时,也在另一形式上再一次发挥了他对“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舍身成仁的报国赤忱”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公车上书》,它虽然不是直接述及先祖的画作,但其精神和情感却与儒家情操并无二致,仍旧表述了他对“成教化、助人伦”儒家艺术观的崇尚与实践。这幅作品是孔维克的另一代表作,有人将这幅作品与《孔子周游列国图》并论为:同样充满着儒家思想的大智大勇的阳刚之气,只不过情感基调已从激昂蹈厉转变为勃郁沉雄。事实上《公车上书》是他对儒家风范,特别是孔子舍身取义之说的一种直抒胸臆。 孔维克在艺术思想上追求将东方博大的人文关怀、包容的天人合一、诗化的古典情结,与现代的审美意识,文化趋向、生存理念相契合。他在画面的形式构成、笔墨的审美嬗变、线条的表现技巧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研究和多方面的探索,其一系列的作品诠释着他在这几方面的深层次思考。其作品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获得画家和艺评家们广泛关注和佳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以照片为准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