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第5版)-名医世纪传媒
  •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第5版)-名医世纪传媒
  •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第5版)-名医世纪传媒
  •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第5版)-名医世纪传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第5版)-名医世纪传媒

正版 全新未拆

45 6.0折 75 全新

仅1件

湖北襄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素珍 著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9

版次5

装帧平装

货号755

上书时间2024-06-15

漫游书海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素珍 著
  •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9
  • 版次 5
  • ISBN 9787534988011
  • 定价 7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0页
  • 字数 399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由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康复科专家撰写,在前4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共20章,系统阐述了眩晕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前庭功能检查技术,详细介绍了梅尼埃病及位置性、中枢性、外伤性、药物性、精神性眩晕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运动病、前庭神经病变、迷路炎及伴眩晕的各种全身性疾病亦有详细介绍.本版新增了近年来眩晕症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一些新成果和新技术,内容先进,图文并茂,反映了国内外对眩晕症研究的新进展,适于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康复科医师阅读参考,亦可供眩晕症患者求医时参阅。

【作者简介】

张素珍,教授。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本科系,毕业后一直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工作,其间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及加拿大学习,重点研究前庭功能及眩晕诊断。在国内较早引进空气冷热试验;首先发表了“人体姿势图及视动功能检查”的研究文章,建立梅尼埃病内淋巴积水的动物模型,研究积水前后位听功能改变;内淋巴K+浓度及Ca2+GATP酶的改变,为梅尼埃病治疗提供了理论根据。1994年获中央保健委员会奖状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二等奖1项,军队教学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三等奖8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2年获北京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突出贡献奖。近30多年来,侧重眩晕症及前庭功能的研究及临床工作。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图书20部。曾任多家杂志编委及定稿员;兼任《中华耳科学杂志》及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顾问。已培养硕士研究生多人,协助带教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吴子明,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诊疗中心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副组长等。在国内率先在临床领域开展椭圆囊(主观垂直视觉)和球囊(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功能检查,较早开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偏头痛型眩晕的诊治与研究。出版译著作《前庭康复》(2003年)并出版光盘《前庭康复操》(2005年)。主编与副主编专著3部。发表文章50余篇。

 


【目录】

第1章眩晕概述(1)

 

一、定义及生理病理学基础(1)

 

二、眩晕的分类(2)

 

三、诊断和定位(4)

 

四、眩晕症治疗原则(6)

 

第2章前庭器的进化、胚胎发育、解剖及超微结构(8)

 

一、前庭器的进化(8)

 

二、前庭器的胚胎发生学(8)

 

三、前庭器的解剖与组织学超微结构(11)

 

四、迷路的供血(14)

 

五、前庭神经传导路径(15)

 

第3章前庭系统的生理功能(19)

 

一、前庭系统生理学研究历史回顾(19)

 

二、人体怎样维持平衡(19)

 

三、半规管的生理功能(20)

 

四、耳石器官的生理(22)

 

五、前庭神经核及其传导束的生理(23)

 

六、前庭中枢部的生理(24)

 

七、前庭附属器的生理(24)

 

八、失重对前庭功能的影响(26)

 

九、前庭系统的频率特性(26)

 

第4章前庭功能检查(33)

 

第一节眼球震颤(33)

 

一、概述(33)

 

二、生理性眼震(34)

 

三、病理自发性眼震(36)

 

四、位置性眼震(39)

 

五、诱发性眼震(41)

 

第二节眼震电图(43)

 

一、眼震电图描记的发展史(43)

 

二、ENG的原理(44)

 

三、常规ENG检查程序及注意事项(44)

 

四、检查项目(45)

 

五、影响ENG质量的因素(50)

 

六、眼震电图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50)

 

七、不同频段的前庭功能检查(50)

 

第三节姿势图(52)

 

一、静态平衡姿势图(52)

 

二、动态平衡姿势图(54)

 

第四节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59)

 

一、颈源性VEMP(60)

 

二、眼源性VEMP(64)

 

第五节诊室或床旁前庭功能检查(66)

 

一、直立倾倒试验(66)

 

二、过指试验(67)

 

三、原地踏步试验(67)

 

四、星状步迹试验(67)

 

五、摇头试验(68)

 

六、头脉冲试验(68)

 

七、扭颈试验(68)

 

第5章梅尼埃病(71)

 

一、概述(71)

 

二、病因(72)

 

三、发病机制(74)

 

四、组织病理学改变(75)

 

五、临床症状(77)

 

六、体征(78)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81)

 

八、治疗(83)

 

九、研究方向(89)

 

第6章位置性眩晕(94)

 

第一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94)

 

一、病因(94)

 

二、临床特征(95)

 

三、发病机制(96)

 

四、诊断(96)

 

五、治疗(98)

 

六、并发症处理(101)

 

七、疗效评估(101)

 

第二节中枢性位置性眩晕(102)

 

第7章中枢性眩晕(104)

 

一、中枢性眩晕的发病机制(104)

 

二、血管源性眩晕(104)

 

三、颅内肿瘤与眩晕(107)

 

四、炎症及脱髓鞘性疾病所致眩晕(110)

 

五、眩晕性癫(112)

 

六、脑外伤后眩晕或头晕(113)

 

七、中枢性眩晕的治疗(115)

 

八、血管源性孤立性中枢性眩晕(116)

 

第8章外伤性眩晕(122)

 

第一节脑外伤后综合征(122)

 

一、病因(122)

 

二、临床表现(122)

 

三、治疗(123)

 

第二节迷路震荡(123)

 

一、发病机制(123)

 

二、临床表现(123)

 

三、诊断(124)

 

四、治疗(124)

 

第三节外伤性前庭衰竭(124)

 

一、病因(124)

 

二、临床表现(125)

 

三、诊断(125)

 

四、治疗(125)

 

第四节外伤性外淋巴瘘(125)

 

一、病因(126)

 

二、发病机制(126)

 

三、临床表现(127)

 

四、诊断(127)

 

五、治疗(128)

 

第五节爆震性前庭损伤(12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29)

 

二、病理(129)

 

三、临床表现(129)

 

四、诊断(129)

 

五、治疗(130)

 

第六节内耳减压病(130)

 

一、病因(130)

 

二、发病机制(130)

 

三、病理(131)

 

四、临床表现(131)

 

五、诊断(131)

 

六、鉴别诊断(131)

 

七、治疗(132)

 

八、预防(133)

 

第七节迟发性膜迷路积水(13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33)

 

二、临床表现(134)

 

三、诊断(134)

 

四、治疗(134)

 

第八节颈外伤性眩晕(135)

 

一、病因(136)

 

二、发病机制(136)

 

三、临床表现(136)

 

四、治疗(136)

 

第九节挥鞭伤性眩晕(13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37)

 

二、致晕机制(137)

 

三、临床表现(137)

 

四、治疗(138)

 

第9章运动病的概念及研究(140)

 

一、运动病的概念(140)

 

二、运动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40)

 

三、运动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42)

 

四、运动病的预防与治疗(143)

 

五、运动病易感性的研究(145)

 

第10章药物性眩晕(148)

 

一、前庭耳毒性药物的种类(148)

 

二、前庭耳毒性机制(150)

 

三、前庭耳毒性的药动学(152)

 

四、前庭耳毒性的病理(152)

 

五、影响药物性前庭耳中毒的因素(153)

 

六、前庭耳毒性的临床表现(154)

 

七、前庭耳毒性的预防(155)

 

八、前庭耳毒性的治疗(157)

 

第11章前庭神经病变(160)

 

第一节前庭神经炎(160)

 

一、流行病学特点(160)

 

二、病因(160)

 

三、发病机制(161)

 

四、病理(161)

 

五、临床表现(161)

 

六、诊断标准(162)

 

七、鉴别诊断(162)

 

八、治疗(162)

 

九、预后(162)

 

第二节前庭神经系统供血不足(163)

 

一、前庭神经系统的供血(163)

 

二、椎G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164)

 

三、迷路动脉栓塞(165)

 

第三节听神经瘤(166)

 

第四节前庭阵发症(前庭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170)

 

一、临床表现(171)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72)

 

三、诊断(172)

 

四、治疗(174)

 

第12章迷路炎(177)

 

第一节局限性迷路炎(迷路周围炎或迷路瘘管)(177)

 

第二节浆液性迷路炎(178)

 

第三节化脓性迷路炎(179)

 

第四节骨化性迷路炎(180)

 

第五节病毒性迷路炎(180)

 

第13章伴眩晕的各种全身性疾病和综合征(182)

 

第一节伴眩晕的全身性疾病(182)

 

一、脑血管性眩晕(182)

 

二、脑肿瘤性眩晕(183)

 

三、颅脑感染疾病性眩晕(183)

 

四、流行性眩晕(184)

 

五、颈源性眩晕(184)

 

六、眼源性眩晕(185)

 

七、心血管疾病性眩晕(186)

 

八、内分泌疾病致眩晕(186)

 

九、血液病致眩晕(186)

 

十、高原病(187)

 

十一、神经官能性眩晕(187)

 

十二、肾衰竭与眩晕(187)

 

十三、颅颈结合部畸形所致眩晕(187)

 

第二节伴眩晕的综合征(189)

 

一、Dandy综合征(189)

 

二、Cogan综合征(190)

 

三、Firedreich共济失调综合征(190)

 

四、Lermoyez综合征(191)

 

五、Gower综合征(191)

 

六、过度换气综合征(192)

 

七、Alport综合征(192)

 

八、Paget综合征(193)

 

九、Hennebert综合征(193)

 

十、RamsayHunt综合征(194)

 

十一、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94)

 

十二、前半规管裂综合征(197)

 

第14章精神性眩晕(200)

 

第一节概述(200)

 

一、发病概况(200)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200)

 

三、临床症状(201)

 

四、诊断(201)

 

五、治疗(202)

 

第二节与精神性眩晕有关的几种病症(202)

 

一、过度换气(202)

 

二、焦虑症(202)

 

三、恐慌症(202)

 

四、病态恐惧焦虑症(203)

 

五、抑郁症(203)

 

第三节精神心理性眩晕的发展(203)

 

一、对精神心理性眩晕认识的历史沿革(203)

 

二、慢性主观性眩晕(CSD)(204)

 

三、PPPD(204)

 

四、精神心理性眩晕的诊断和评估建议(204)

 

第15章偏头痛与眩晕(206)

 

第一节偏头痛(20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06)

 

二、临床类型(207)

 

三、诊断(208)

 

四、治疗(209)

 

第二节前庭型偏头痛(210)

 

一、前庭型偏头痛的命名与流行病学(210)

 

二、前庭型偏头痛的发病机制(211)

 

三、前庭型偏头痛的临床诊治(212)

 

第三节复发性前庭病(214)

 

第16章儿童眩晕(217)

 

一、流行病学(217)

 

二、儿童眩晕的临床症状和表现(217)

 

三、儿童眩晕的临床检查(218)

 

四、儿童眩晕的诊断原则和常见疾病(219)

 

五、儿童眩晕的治疗原则(220)

 

六、结语和展望(221)

 

第17章中医学对眩晕症的辨证施治(222)

 

第一节概述(222)

 

第二节辨证与治疗(222)

 

一、风火上扰型(223)

 

二、肝阳上亢型(223)

 

三、脉涩血亏型(224)

 

四、肝肾阴虚型(225)

 

五、气血两虚型(226)

 

六、瘀血内阻型(226)

 

第18章颈性眩晕(22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28)

 

二、临床表现(231)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231)

 

四、康复治疗(233)

 

第19章眩晕的外科治疗(240)

 

一、内淋巴囊的外科手术(240)

 

二、前庭神经切断术(243)

 

三、迷路切除术(246)

 

四、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外科治疗(248)

 

五、微血管减压术(252)

 

六、其他眩晕的外科治疗(253)

 

第20章前庭康复(254)

 

一、前庭中枢系统传递模式的特性(254)

 

二、前庭康复的原理(255)

 

三、前庭康复治疗技术和目标(258)

 

四、前庭代偿的评价(258)

 

五、前庭康复患者选择标准(259)

 

六、前庭康复常用技术(260)

 

七、前庭康复的临床应用(26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