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中国研究·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海外中国研究·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美国历史协会费正清奖获奖作品,被称为“现代东亚历史研究的最佳著作”

51 7.5折 68 全新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林郁沁 著;陈湘静 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48275

出版时间2021-10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纯质纸

页数284页

字数224千字

定价68元

上书时间2022-02-24

武汉邗江古籍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海外中国研究·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一书深入探讨了民国时期一起备受瞩目的复仇案件——施剑翘刺杀军阀孙传芳案,以及这一事件如何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同情,并对当时的法律、文化和社会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以下是对这一案件的详细介绍:

施剑翘复仇案概述
案件背景:1925年,施剑翘的父亲施从滨在战斗中被孙传芳俘虏并遭处决。施剑翘立誓为父报仇,经过多年策划,于1935年在天津居士林成功刺杀孙传芳。
案件结果:施剑翘被捕后,最初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但在社会各界的声援下,尤其是妇女界的呼吁,国民政府最终特赦了她。
公众同情的兴起原因
社会背景:民国时期,社会秩序动荡,军阀割据,民众对旧秩序的不满和对正义的渴望为施剑翘的复仇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文化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报仇观念和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为施剑翘的行为提供了道德上的正当性。
媒体影响: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得施剑翘的案件迅速传播,媒体的报道和娱乐化改编放大了公众的同情情绪。
公众同情的影响
法律层面的影响:施剑翘的复仇行为挑战了当时的法律秩序,但公众的同情使得她最终获得了特赦,反映了法律与情感之间的张力。
社会舆论与道德批判:公众的同情不仅改变了案件的走向,也引发了关于私人复仇、正义与法律之间关系的广泛讨论。
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影响:施剑翘案成为民国时期的一个文化符号,反映了社会对于传统道德、女性角色以及正义的看法,促进了社会对于个人权利和正义的重新思考。
施剑翘复仇案不仅是一起个人复仇事件,更是民国时期社会矛盾、文化冲突和法律变革的缩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