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集韵-清代或民国大字、小字精写本(保真是写本)、白纸红格本-有清代著名书法家王垿的章二枚、疑似王垿的稿本-山东莱阳人
¥
40000
一品
仅1件
作者不详
出版人不详
年代清代 (1645-1911)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钞写本
装帧其他
尺寸28 × 20.9 cm
册数1册
货号199-24
上书时间2020-11-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一品
-
此书无页码。用中国账薄印制社稿纸。此册有铅字印页码,由43页开始。无47-49号,60号页码。书衣后装,书名自拟。前2页和最后一页有修补。最后页书口处小残,伤3-4个字。 此书可提供复印件出售。
- 商品描述
-
王垿(1857-1933),书法家。字爵生、觉生,号杏村、杏坊,晚号昌阳寄叟。山东莱阳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授检讨,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因他在1894年大考翰詹时得第二名,一年后转左春坊左赞善,以后又升为右春坊中允、翰林院侍讲学士。1900年7月,八国联军进逼通州,其护驾西行。至西安,遂升国子监祭酒,1901年冬慈禧返京,清廷赏护行人员,王垿被赏戴花翎。1903年授河南学政,督学河南兼授翰林院学士,后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1907年又署法部右侍郎兼实录馆副总裁,为光绪写《实录》。辛亥革命后,1912年王垿欲回莱阳,因天津兵变,路途受阻,又闻莱阳也哗变,遂至青岛定居,因思念故里,遂将居所称为“寄庐”。
王垿
曾祖王宁远,太学生。祖父王作求,邑庠生。父亲王兰升乡谥为"文孝"。三代以公贵,获赠光禄大夫。曾祖妣盖氏、祖妣柳氏、吕氏,妣贺氏、于氏均赠一品夫人。王垿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知识的熏陶。其父王兰升为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其兄王塾为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科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后授检讨,任广西桂林知府。在胶东王氏家族有"一门三翰林,父子九登科"的赞誉,备受书香门第羡慕,在民间传颂至今。王垿有扎实的书法功底,少年曾得父授,勤习隶、行、楷书。在京又拜同乡光绪二年状元曹鸿勋为师,入室学习书法。王垿是清末创新派之一,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汉隶及魏、晋、唐之名碑、帖融会贯通,终于形成雅俗共赏、形体长方的正行书,亦称"垿体"。
王垿,村乡党称其为"二翰林"以区别于兄,族堂号为"敦睦堂",目前蚬子湾有四大支系,与垿不是同一支系。垿系庶出,母不详,兰升侍姬,怀孕后为主母遣,后垿生,及长,垿始归宗,受教于家塾,后成名,居住于莱阳城里大寺街,时大寺街皆乡仕宦,族有孀妇某氏为伯所卖,夜去莱城告诉垿,垿即令人捕,孀妇伯即去关东,终生不敢返乡矣。
折叠编辑本段无奈的政治家
辛亥革命爆发后,由于社会较为动荡,天津、青岛这些外国人的租界便成为逊清遗老们躲避战乱、颐养天年的好去处。末代皇帝溥仪后来去了天津,王垿也早早来到了青岛。除了王垿之外,军机大臣吴郁生、恭亲王溥伟、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校长刘廷琛、变法失败的康有为等也都先后定居青岛。与那些逊清遗老不同的是,定居青岛后的王垿从不过问政事,甚至顶住压力拒绝了袁世凯的邀请,作为一名富有远见卓是的政治人物,王垿的内心是矛盾的,既有对清朝灭亡的惋惜与无奈,也隐约预见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终将不可避免地到来,因此,他整日纵情于山水、寓乐于书法。这体现出一个整治家的智慧与无奈。
折叠编辑本段庚子年欲直谏
庚子拳匪难作,辅臣昏眇,亲贵称太后旨(当时迎合慈溪太后的愚痴),猖狂扇乱。袁、许诸公以直谏被戮(吏部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冤死,见百度词条),公发愤忧悲,复抗疏极论其事。疏成,为某公所抑,(阻拦)。且语公曰:"东市朝衣,吾已哭数日,诚不忍见吾子再撄奇祸(我不忍心看见你再遭受祸害),大难方殷(盛),尚望韬敛锋锷,(韬光养晦,收敛锋芒)为邦国自惜"。公感其语诚,置未上,而意殊郁郁。
若王公耿直之为得行,为吾邑又添一左懋第哉?国恩养士,抗疏震廷,蔡东藩评曰:许侍郎、袁京卿二人,名臣也,以忠谏而致祸,同罹惨刑。丹心未泯,碧血长埋。谁为为之,以至于此!王公系忠臣文士,国家存亡之秋,不必捐躯,况汉士以为岳武穆之对敌哉?
折叠编辑本段杰出的书法家
"有匾皆书垿,无腔不学谭。"这是上世纪初京城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垿"当然是指王垿,"谭"便是京剧大师谭鑫培。王垿不仅是官居二品的朝中大员、"山东京官领袖",更是名动朝野的书法家。王垿的书法,和谭鑫培的唱腔一样,当时非常流行,受人追捧。京城的银号、钱庄、酒楼、茶馆、绸缎布店、洋广杂货,所挂的牌匾、对联多出自王垿之手,众商家对王垿的字可谓趋之若鹜:北京西单天源酱园有四幅条屏"天高地厚千年业,源远流长万载基,酱佐盐梅调鼎鼐,园临长安胜蓬莱"就是王垿写的,可惜被毁;老北京的绸缎庄瑞蚨祥、天津绸缎庄谦祥益的匾牌,也都出自王垿笔下。定居青岛后,求书者更多,所书匾额远胜于在京为官之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岛城商家有求书匾额者,王垿无不欣然应之,故青岛商号之牌匾多出自他的手笔。王垿在崂山的刻石众多,其中"明霞洞"和天后宫"有求必应"两块匾额尚存。
53.5个筒子页。 内有一张上海第一浸会堂勉励会关于周钦的讲课邀请单。另有多张带字的纸条。 此书可提供复印件出售。
— 没有更多了 —
此书无页码。用中国账薄印制社稿纸。此册有铅字印页码,由43页开始。无47-49号,60号页码。书衣后装,书名自拟。前2页和最后一页有修补。最后页书口处小残,伤3-4个字。 此书可提供复印件出售。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