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1903年山东威海卫刘公岛的龙王庙清代戏曲戏楼老照片,戏台后是演员的化妆室。右下角远处可见西摩尔街著名的兆芳(AH FUNG)照相馆屋顶标牌。清道光年间,京剧传入威海卫,并一直活跃在民间,被称为“大戏”,备受青睐。每逢山会、庙会和重大传统节日时,各地方都会举行戏剧演出。13.8X10厘米。
¥
790
八五品
仅1件
拍摄者未知
年代清晚期 (1851-1911)
尺寸13.8 × 10 cm
类别黑白
货号P05
上书时间2022-06-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见实物图自辨。
- 商品描述
-
清代银盐照片一张,尺寸为:13.8X10厘米,左上到右下对角有贯通折痕。高清。
清代1903年山东威海卫刘公岛的龙王庙清代戏曲戏楼老照片,右下角远处可见西摩尔街著名的兆芳(AH FUNG)照相馆屋顶标牌。
目前,除刘公岛的龙王庙和水师学堂两座戏楼保护完好之外,威海境内其他清式戏楼都消失了。刘公岛上戏楼的幸存得益于多年来一直在军事禁区之内,才使后人能看到这些戏楼的原始风貌。
龙王庙戏楼前台宽5.8米,深5.6米,台面几成正方形,规模并不大,却显得很精致。檐下斗拱彩绘,檐上吻兽林立,一人多高的台基上,四支石柱支撑着歇山挑檐顶,柱上雕刻抱柱楹联,顶阁精描细画有神话传说故事、花卉图案等内容。后台建筑则为硬山砖石结构,前檐与戏台顶阁勾连搭接,室内可做演员的化妆室,也可为伴奏乐队使用,通常称为后台。
清道光年间,京剧传入威海卫,并一直活跃在民间,被称为“大戏”,备受青睐。每逢山会、庙会和重大传统节日时,各地方都会举行戏剧演出。后来,威海卫逐步有了戏院,并且成为正规经营的盈利项目,既有本地演出,也从外地请些有名气的演员。此时“帘外班”、戏院同时演出。直到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入威海,社会一度动荡,人民生活极度困难,“帘外班”也随之解体。到解放前夕,戏剧演出几乎停顿,民间的戏楼也就闲置不用了。戏楼由于日久失修,逐渐破败,有的在以后的运动当中作为旧物被毁。
在历史长河中,那些动人心弦、曲尽其妙的戏曲杂剧,曾经是如此喜闻乐见,戏楼这种既独特又具有广泛性的建筑,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成为威海建筑历史中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建筑。
物品照片就摄自所售实物,品如图自辩。
P05
**温馨提示***
--------------------------------------------------------------
小店知识水平有限,对照片影像所呈现\"画面内容\"(如拍摄地点,人物姓名/事迹,建筑和街道名称,器物名称,交通工具名称等)理解和考证仅供您参考。如有需要,可站内联系要求补发更多图片。购买请以您自行判断为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