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0年庚子事变时期大清国天津塘沽港码头老照片,10.8X7.2厘米
  • 1900年庚子事变时期大清国天津塘沽港码头老照片,10.8X7.2厘米
  • 1900年庚子事变时期大清国天津塘沽港码头老照片,10.8X7.2厘米
  • 1900年庚子事变时期大清国天津塘沽港码头老照片,10.8X7.2厘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1900年庚子事变时期大清国天津塘沽港码头老照片,10.8X7.2厘米

800 七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拍摄者未知

年代清晚期 (1851-1911)

尺寸10.8 × 7.2 cm

类别黑白

货号P24

上书时间2021-08-08

大舍艺术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特价,巨册绝版中国书画图册!!!中国明清古代绘画---(赛克勒)沙可乐藏画研究 Studies In Connoisseurship,文征明,蓝瑛,弘 仁,张大千,石涛,华喦,陈炤,顾沄,程嘉燧,徐祯卿,钱榖等古代绘画大师作品赏析。
特价,巨册绝版中国书画图册!!!中国明清古代绘画---(赛克勒)沙可乐藏画研究 Studies In Connoisseurship,文征明,蓝瑛,弘 仁,张大千,石涛,华喦,陈炤,顾沄,程嘉燧,徐祯卿,钱榖等古代绘画大师作品赏析。 ¥395.00
1901年安德伍德公司《立体镜中的中国》100张立体照片,含原装整盒。詹姆士·利卡尔顿于1900年前后拍摄。展示了庚子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当时的中国风貌,内容涵盖了香港、广州、上海、宁波、苏州、汉口、烟台、天津、北京等风景和民俗照片。包含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运动的纪实照片,还有李鸿章、庆亲王奕劻等人
1901年安德伍德公司《立体镜中的中国》100张立体照片,含原装整盒。詹姆士·利卡尔顿于1900年前后拍摄。展示了庚子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当时的中国风貌,内容涵盖了香港、广州、上海、宁波、苏州、汉口、烟台、天津、北京等风景和民俗照片。包含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运动的纪实照片,还有李鸿章、庆亲王奕劻等人 ¥33000.00
外国摄影师拍摄《中国1912年共和的诞生》湖北汉口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过程影像老照片全记录画册,还有袁世凯复辟,剪辫运动等内容
外国摄影师拍摄《中国1912年共和的诞生》湖北汉口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过程影像老照片全记录画册,还有袁世凯复辟,剪辫运动等内容 ¥498.00
民国自南向北眺望上海外滩建筑全景大幅上色银盐老照片,可见路中的停车场和东侧自由之神雕塑,西侧是汇丰银行大楼,海关大楼, 宝顺洋行(德华银行),汇中饭店,和平饭店南楼北楼,德国总会大楼,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国民党中央银行),横滨正金银行大楼,扬子大楼,怡和洋行大楼,格林邮船,百老汇大厦等。24.8X17.2厘米,泛银
民国自南向北眺望上海外滩建筑全景大幅上色银盐老照片,可见路中的停车场和东侧自由之神雕塑,西侧是汇丰银行大楼,海关大楼, 宝顺洋行(德华银行),汇中饭店,和平饭店南楼北楼,德国总会大楼,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国民党中央银行),横滨正金银行大楼,扬子大楼,怡和洋行大楼,格林邮船,百老汇大厦等。24.8X17.2厘米,泛银 ¥1850.00
清代福建福州小脚女坐像蛋白老照片一张,摄影师阿芳第658号作品,画面中的女子服饰精致,面容姣好,手持折扇显得沉静安稳,是一幅极为经典的清末女性肖像。22.7X18.5
清代福建福州小脚女坐像蛋白老照片一张,摄影师阿芳第658号作品,画面中的女子服饰精致,面容姣好,手持折扇显得沉静安稳,是一幅极为经典的清末女性肖像。22.7X18.5 ¥7900.00
1940年代美国援华空军飞行员血符,战机被日军击落的时候可以得到当地民众救助,七种语言:有中文,韩文,泰文,日文,法文,老挝文等。30.3X23.8厘米。
1940年代美国援华空军飞行员血符,战机被日军击落的时候可以得到当地民众救助,七种语言:有中文,韩文,泰文,日文,法文,老挝文等。30.3X23.8厘米。 ¥2800.00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中国瓷器目录--349件中国明清青花,釉里红顶级瓷器,尺寸,大小,年代都有说明 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Underglaze Blue & Copper Red Decorated Porcelains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中国瓷器目录--349件中国明清青花,釉里红顶级瓷器,尺寸,大小,年代都有说明 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Underglaze Blue & Copper Red Decorated Porcelains ¥320.00
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在东京湾战舰密苏里号上投降仪式全过程,其中有中国徐永昌将军签署同意书的珍贵影像,1945年原版胶片一盘,已经77年历史了---
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在东京湾战舰密苏里号上投降仪式全过程,其中有中国徐永昌将军签署同意书的珍贵影像,1945年原版胶片一盘,已经77年历史了--- ¥2950.00
1940年代二战期间,中华民国航空委员会颁发的美国援华航空队飞虎队抗日空军血符一张。
1940年代二战期间,中华民国航空委员会颁发的美国援华航空队飞虎队抗日空军血符一张。 ¥3000.00
民国时期上海豫园龙墙龙头雕塑特写老照片一张,11.3X7厘米,泛银。
民国时期上海豫园龙墙龙头雕塑特写老照片一张,11.3X7厘米,泛银。 ¥320.00
民国时期中国古典园林上海豫园大假山老照片,可见挹秀亭等。11.2X6.4厘米,泛银
民国时期中国古典园林上海豫园大假山老照片,可见挹秀亭等。11.2X6.4厘米,泛银 ¥275.00
清代蛋白立体照片-----上海圣约翰教会书院--清代沪上唯一高等教育学校大学,男学生进行童子军乐队演练。美国圣公会在旧中国设立的教会学校,1879年创建于上海。初名圣约翰书院。历届校友中以服务工商、教育、外交、医务界为多,知名者有颜惠庆、邹韬奋、顾维钧、王正廷、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周贻春、刘鸿生、颜福庆、陈行、牛惠霖、牛惠生、荣毅仁等等
清代蛋白立体照片-----上海圣约翰教会书院--清代沪上唯一高等教育学校大学,男学生进行童子军乐队演练。美国圣公会在旧中国设立的教会学校,1879年创建于上海。初名圣约翰书院。历届校友中以服务工商、教育、外交、医务界为多,知名者有颜惠庆、邹韬奋、顾维钧、王正廷、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周贻春、刘鸿生、颜福庆、陈行、牛惠霖、牛惠生、荣毅仁等等 ¥1200.00
清末民初辛亥革命时期北京街头快速行进的清军新军士兵老照片。14.1X8.8厘米,泛银
清末民初辛亥革命时期北京街头快速行进的清军新军士兵老照片。14.1X8.8厘米,泛银 ¥390.00
民国河北省保定易县清西陵泰陵大红门前的麒麟瑞兽雕像老照片,泰陵是雍正的陵寝,8.4X5.9厘米,泛银
民国河北省保定易县清西陵泰陵大红门前的麒麟瑞兽雕像老照片,泰陵是雍正的陵寝,8.4X5.9厘米,泛银 ¥175.00
民国时期抵达上海黄浦江的英国竞技神号HMS Hermes航空母舰老照片。10.9X6.6厘米,泛银
民国时期抵达上海黄浦江的英国竞技神号HMS Hermes航空母舰老照片。10.9X6.6厘米,泛银 ¥375.00
民国北京颐和园西北部宿云檐老照片,原为一座城关,又称贝阙。这座城关就是从西部入园的门户。城楼内供奉关羽、周仓、关羽银铸塑像。 咸丰十年(1860年)为英法联军掠去。光绪年间改供关羽牌位。10.6X6.3厘米,泛银
民国北京颐和园西北部宿云檐老照片,原为一座城关,又称贝阙。这座城关就是从西部入园的门户。城楼内供奉关羽、周仓、关羽银铸塑像。 咸丰十年(1860年)为英法联军掠去。光绪年间改供关羽牌位。10.6X6.3厘米,泛银 ¥150.00
民国天津荣园东南隅李氏延古堂的藏书楼——藏经阁老照片,明万历七年(公元一五七九年)建藏经阁,阁角装有风铃,铃声可远闻数里,乡人因呼为铃铛阁。光绪十八年失火,藏经阁及所储存的大藏经都化为灰烬。著名藏书家李士铭收藏多贮存在藏经阁。10.8X6.5厘米,泛银
民国天津荣园东南隅李氏延古堂的藏书楼——藏经阁老照片,明万历七年(公元一五七九年)建藏经阁,阁角装有风铃,铃声可远闻数里,乡人因呼为铃铛阁。光绪十八年失火,藏经阁及所储存的大藏经都化为灰烬。著名藏书家李士铭收藏多贮存在藏经阁。10.8X6.5厘米,泛银 ¥750.00
民国北京北海九龙壁,有民国穿着靓丽打扮时髦的女学生游览观赏老照片,10.6X6.3厘米,泛银
民国北京北海九龙壁,有民国穿着靓丽打扮时髦的女学生游览观赏老照片,10.6X6.3厘米,泛银 ¥3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品
见实物图自辨。右侧有磨损药膜层脱落
商品描述
清代银盐照片一张,照片自身尺寸为10.8X7.2厘米,粘贴在12.7X10厘米的纸卡上。右侧有磨损药膜层脱落

天津地区最早形成的海港是唐代刘家台。

天津地区最早形成的海港是唐代的刘家台(今军粮城),位于永济渠、滹沱河和潞河三水汇流入海处,是当时向幽燕转运粮饷的必经之路,称为“三会海口”。江南漕运来的军粮,都要在此装仓转运。唐代诗人杜甫曾有诗句云:“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吴门转粟帛,泛海凌蓬莱。”唐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发兵征辽时,大批军粮曾贮于此,军粮城也由此得名。三会海口具有泊船、装卸、仓储、中转等功能,每年转运量50万石以上。

宋朝隔界河(相当今大清河及海河一线)与辽对峙百余年,频仍的战争使三会海口失去了南北转运的功能。北宋庆历八年(1048),黄河北迁夺界河入海,海岸线逐渐东移,军粮城作为海港的历史也随之结束。

直沽是金元明清时期转运漕粮为主的内河港。

直沽(三岔口至今大直沽)一带是金元明清时期转运漕粮为主的内河港。700多年间,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一直是全国最大的消费中心,上自皇帝,下至百姓以及戍守军卒的衣食住行用,尤其是粮、盐等都要从全国各地征集筹运。

当时,位于潞水(相当今北运河)、御河(相当今南运河)及海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一带便成了金朝以及后来元、明、清王朝的交通要冲和畿辅重地,直沽逐步取代三会海口,此为天津港区重心第一次迁徙。

元代的直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漕运兴盛时期。到明成祖朱棣迁都燕京之后,由于京城和北部边防军饷需要量增多,南粮北运更加频繁,使直沽的漕粮运输又有了新的发展。嘉靖七年(1528)修复通惠河,京杭大运河全线疏通,明王朝正式罢海运改里河运输,并成立了专门运粮部队——运军。每年在直沽转运漕粮400万石左右。明代直沽港区的发展促进了天津城区的形成。直沽港区作为中国北方传统内河港口,其战略地位和交通枢纽作用一直延续到近代。

塘沽兴建码头使天津内河港区逐渐向深水域延展。

紫竹林原为一村落,位于天津城东南马家口海河西岸,对岸的大直沽是清代大型漕船、商船停泊之地,也是各类船舶从海上进入三岔口港区的必经之路,这里沟渠纵横,河宽水深,具有修筑码头、仓库,发展港口的优越条件。

咸丰十年(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等国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各国纷纷沿河设立租界,并修建石块和木桩结构的简易码头。其中英租界内有码头5处,总长1090英尺,法租界内有码头一处,长90英尺。这是外国在天津最早修筑的码头,俗称“紫竹林租界码头”。与此同时,各国还纷纷在海河入海的塘沽兴建码头,使天津内河港区逐渐向深水域延展。

日本为加紧侵略掠夺 最早规划修筑塘沽新港。

随着紫竹林码头和塘沽码头的扩建,各国进出港口的船舶、吨位和贸易值迅速增多,1902年到港船829艘,计82.4万船吨,进出口贸易值89478464海关两。

另据海关报告,自1900至1931年天津外贸总值平均占全国贸易总额10%以上,港口贸易数值和进出口轮船吨位一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由转口贸易为主逐渐转为直接贸易,成为全国第二大港。

物品照片就摄自所售实物,品如图自辩

**温馨提示***
--------------------------------------------------------------
小店知识水平有限,对照片影像所呈现"画面内容"(如拍摄地点,人物姓名/事迹,建筑和街道名称,器物名称,交通工具名称等)理解和考证仅供您参考。如有需要,可站内联系要求补发更多图片。购买请以您自行判断为准。

P2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见实物图自辨。右侧有磨损药膜层脱落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