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北京东城区东四路口北“大市街”牌楼和繁华的东四街道老照片,泛银,背面有著名的哈同照相馆戳记
¥
775
九品
仅1件
拍摄者未知
年代清晚期 (1851-1911)
尺寸14 × 8.6 cm
类别黑白
货号P09
上书时间2019-06-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品如图请自辨。
- 商品描述
-
尺寸为 14X8.6厘米,民国银盐照片一张,泛银
清末民初北京东城区东四路口北“大市街”牌楼和繁华的东四街道老照片,泛银,背面有著名的哈同照相馆戳记
东四石牌楼与西四石牌楼同时修建于明朝年间,皇城一东一西各有四座石牌楼,故以“东四牌楼”、“西四牌楼”简称之;两处均为三间四柱三楼式有戗柱的木牌楼,跨于路口四面的街道上。东四牌楼每座牌楼的正间上各挂一白色石匾,两面镌刻着同样的字,跨南北街的牌楼为“大市街”,而东西牌楼名称则恰与西四牌楼相反,东牌楼为“履仁”、西牌楼为“行义”。
博学多才的大学士刘庸就曾在东四牌楼迤南的驴市(后更名礼士)胡同居住过。东四牌楼迤东路北,有座大慈延福宫,乃明之大刹,香火极盛,相传明崇祯帝继位后,慕名到庙中求签,求了三次都是“下下签”,一怒之下禁止了此处的香火庙会,直至清朝乾隆时该庙才得以重修复开,但香火已不及昔日鼎盛,庙前多估衣摊(卖旧衣服的),故又有估衣街之称。东四牌楼迤西是猪市大街,猪市大街以北便是有名的隆福寺
(后改建东四人民市场),解放前定期举行庙会,引来人流如织,如今寺已不再,但隆福广场周边生意兴隆的风味小吃,还是仍能让人在大快朵颐时,咂摸出点历史的沧桑。民国年间,将东四牌楼改建成主体为混凝土结构的无戗式牌楼,仍为三间四柱三楼式,并将牌楼各间的跨度和立柱高度相应增加,以应付路口日益增大的交通流量,而牌楼原有的柱冠、石匾等部分依旧利用。据《北平旅行指南》重排本(马芷庠著,张恨水审定)记录,东四牌楼曾一度支以木架,宣言拆去,以免伤人且便交通,经张作霖用电话制止,并云“何人主动拆毁,查明即将此人枪毙”,旋将木架移去,历经百年风雨的老牌楼终于逃过一劫,从这个角度讲,还是得感谢张作霖的。新中国建立后,于1951年维修了东四牌楼
1954年12月将其拆除,同时拆除的还有西四、东单、西单等大批牌楼、巡城门建筑,没有进行迁移,
照片就摄自所售实物,品如图请自辨。
0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