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品】信号完整性与PCB设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品】信号完整性与PCB设计

100 九品

仅1件

山西大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雷波 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02S

上书时间2024-02-09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雷波 译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3
  • 版次 1
  • ISBN 9787121309854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8页
  • 字数 37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论述印制电路板设计与信号完整性分析的理论和工程实践的著作。本书从印制电路板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电路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信号完整性的问题,涵盖信号完整性中电磁干扰、串扰、传输线及反射和功率器件去耦等各个方面。

【作者简介】

刘雷波,博士,清华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可重构计算机等研究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11项,翻译出版著作两部。 

 

道格拉斯.布鲁克斯:曾为美国大学教师,后从事PCB领域的工程师。在PCB和EMI领域出版过多部著作。

 


【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基 础 知 识

第1章  电子学概念 2
1.1  电流 2
1.2  电荷 3
1.3  电压 4
1.4  直流电压和电流与交流电压和电流 5
1.5  谐波 6
1.6  交流电压或交流电流的测量 7
1.7  频率、上升/下降时间和周期 8
1.8  频率的度量 9
1.9  复合波形(傅里叶分析) 10
1.10  本章说明 13

第2章  传播时间 15
2.1  传播速度 15
2.2  传播时间 15
2.3  走线的布局与信号传播 16
2.4  电路时序问题 18
2.5  波长 20

第3章  电子元件 22
3.1  三种最基本的元件 22
3.2  电阻 22
3.3  欧姆定律 23
3.4  电容 25
3.5  电荷的存储 28
3.6  电容量计算公式 29
3.7  电容的作用 29
3.8  电感 30
3.9  关于电感的公式 32
3.10  充电和放电电流 34
3.11  谐振 36

第4章  电压和电流的改变与时间常数 37
4.1  电压和电流通过电阻的变化 37
4.2  电压和电流通过电容的变化 37
4.3  电压和电流通过电感的变化 39
4.4  几个有趣的电感电路的动态特性 40
4.5  时间常数 42
4.6  对充放电方程的说明 45

第5章  电阻 46
5.1  基尔霍夫定律 46
5.2  串联电阻 47
5.3  并联电阻 48
5.4  分压器 50
5.5  放大器反馈及增益 51
5.6  功率 52
5.7  等效电路 53
5.8  功率曲线 54
5.9  电源 56
5.10  电导 56

第6章  电抗 58
6.1  容抗 58
6.2  感抗 60
6.3  应用于电抗的欧姆定律 61
6.4  串联LC电路 62
6.5  并联LC电路 64
6.6  谐振 66
6.7  极点和零点 69
6.8  电纳 71

第7章  阻抗和相移 72
7.1  阻抗 72
7.2  频率的影响 75
7.3  另一个RC电路的例子 76
7.4  经典RC滤波器 78
7.5  阻抗的组合方式 78
7.6  谐振和Q值 79
7.7  串联RLC电路 81
7.8  谐振时的串联RLC电路 83
7.9  导纳 84
7.10  本章说明 84

第二部分  信号完整性问题

第8章  信号完整性概述 88

第9章  电磁干扰 92
9.1  背景 92
9.2  磁场及其相互抵消 92
9.3  一些基本事实 93
9.4  信号耦合 94
9.5  回路面积 95
9.6  短截线 99
9.7  共模 100
9.8  20-H准则 102
9.9  桩栅栏(法拉第屏蔽) 102

第10章  反射与传输线 104
10.1  通信模型 104
10.2  传输线 106
10.3  关键长度 107
10.4  反射系数 108
10.5  观察反射 109
10.6  确定走线的阻抗 111
10.7  终端匹配技术 114
10.8  一些设计问题 116
10.9  短截线 119
10.10  Zo的绝对值和相对值 119
10.11  本章说明 120

第11章  传输线仿真 123
11.1  基本的仿真 123
11.2  串联终端匹配 128
11.3  布局问题 129
11.4  走线分支或Y形分支 130

第12章  串扰 132
12.1  前向串扰与后向串扰 132
12.2  估计串扰 135
12.3  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138

第13章  串扰的仿真 140
13.1  基本模型 140
13.2  添加非耦合的区域 142
13.3  长度的影响 143
13.4  带状线 144
13.5  用终端匹配的带状线 146
13.6  更为实际的例子 147
13.7  小结 148

第14章  差分走线及阻抗 149
14.1  背景 149
14.2  设计规则 152
14.3  差分仿真 156
14.4  计算差分阻抗 158

第15章  旁路电容与去耦系统 161
15.1  传统方法 161
15.2  电源系统的阻抗方法 166
15.3  小结 177

第16章  电源系统 178
16.1  电源电压 178
16.2  为什么需要电源层 179
16.3  采用参考层的设计策略 180
16.4  设计规则 181
16.5  分层 183
16.6  结论 184

第17章  有损传输线和眼图 185
17.1  有损传输线 185
17.2  有损传输线模型 187
17.3  眼图 187
17.4  均衡 189
17.5  小结 191

第三部分  附录和术语表

附录A  UltraCAD的方波仿真软件 194
附录B  电感器的工作原理 196
附录C  对数 205
附录D  相移的仿真 209
附录E  复数的运算 212
附录F  传输线仿真软件 218
附录G  回波演示 219
附录H  UltraCAD的免费计算软件 220
附录I  TDR和VNA 223
附录J  走线的直角拐角 228
术语表 23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