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善本】《說郛 》八种,极稀见
¥
3000
七品
仅1件
作者【明】陶宗儀編 【明末清初】陶珽 續編
出版人周南李際期 宛委山堂
年代清代 (1645-1911)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24.6 × 16.3 × 1 cm
册数1册
上书时间2016-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七品
- 商品描述
-
書名 漢雜事秘辛 作者 【漢】無名氏 撰
書名 大業雜記 作者 【宋】劉義慶 撰
書名 大業拾遺記 作者 【唐】顔師古 撰
書名 元氏掖庭記 作者 【明】陶宗儀 撰
書名 焚椒錄 作者 【遼】王 鼎 撰
書名 開河記 作者 【唐】闕 名 撰
書名 迷樓記 作者 【唐】闕 名 撰
書名 海山記 作者 【唐】闕 名 撰
卷況 八种八卷全/总一百二十卷
載體 一冊 版類 刻本 裝帧 筒子页 線裝
刻板 清順治三年
刻家 周南李際期 宛委山堂
叢編 說郛 【明】陶宗儀編 【明末清初】陶珽 續編
行款 九行二十字 白口 左右雙邊 單細魚尾
版心 篇名+頁碼 序跋 **
開本 24.6*16.3 半框 19.5*14 頁數 83
紙張 竹紙
著錄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 第1927頁 叢部•叢書部•彙編叢書 第22項
館藏 國家圖書館 普通古籍
品相 無牌記 存目錄 無蟲蛀 較前印 新裝 有斷板 無漫漶
【版本】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叢部•叢書部•彙編叢書著錄。明鈕氏世學樓抄本一部;明抄本一部;清順治三年李際期宛委山堂刻本两種;清順治三年李際期宛委山堂“說郛續”刻本一種。
流行版本 目前通行的《說郛》有二種本子:一是張宗祥先生根據原北平圖書館藏約隆慶、萬曆間抄本、傅氏雙鑒樓藏明抄本三種(弘農楊氏本、弘治十八年抄本、吳寬叢書堂抄本)、涵芬樓藏明抄殘存九十一卷本和里安玉海樓藏明抄本十八冊校理成書,於民國十六年(1927)由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出版,即通常所謂涵芬樓一百卷本,也是現今學者據以考證、研究的主要本子;二是清順治問陶珽重編的一百二十卷本,即通常所稱的宛委山堂本。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將上述二種及《說郛續》,還有張宗祥先生用休寧汪季青所抄明抄本二十五冊校涵芬樓本的校記十余萬字,合以出版,稱為《說郛三種》,真可謂集《說郛》之大成了。該書出版說明中說:“至此《說郛》三種所收內容,合而觀之,已多於《中國叢書綜錄》著錄,雖尚未敢稱為全璧,以目前而論,庶幾近之。”
明代藏書家鈕石溪家世學樓藏抄本《說郛》100卷,為世所重,現藏北京圖書館。 明代藏書家毛晉家汲古閣亦藏抄本《說郛》,後歸皖人馬玉堂(笏齋)。同治間為黃岩王詠霓(字子裳,號六潭)購得,民國間王舟瑤又購藏于黃岩九峰圖書館,建國初,項士元先生徵集收藏于台州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今臨海市博物館),現為臨海市博物館的善本書之一。
說郛 元末明初的學者陶宗儀所編纂,多選錄漢魏至宋元的各種筆記彙集而成。書名取揚子語“天地萬物郭也,五經眾說郛也”,《說郛》意思就是五經眾說。共100卷,條目數萬,彙集秦漢至宋元名家作品,包括諸子百家、各種筆記、詩話、文論;內容包羅萬象,有經史傳記、百氏雜書、考古博物、山川風土、蟲魚草木、詩詞評論、古文奇字、奇聞怪事、問蔔星象等。為歷代私家編集大型叢書中較重要的一種。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楊維楨為之作序,說:“學者得是書,開所聞擴所見者多矣。”
陶宗儀 (1321~1407),字九成,號南村,浙江台州黃岩人。父陶煜,字明元,號逍嶴山人。相傳他家是東晉陶淵明的後裔。果真如此的話,那陶宗儀不慕榮利,清貧執教,唯以著書為樂事,還真有先祖陶潛之遺風。他一生著書10餘部數百卷。這部《說郛》,被收進了《四庫全書》,除此之外,《四庫全書》還收錄了他的《南村詩集》、《國風尊經》、《四書備遺》、《古唐類苑》、《草莽私乘》、《遊志續編》、《古刻叢鈔》、《元代掖庭記》、《金丹密語》、《滄浪棹歌》、《淳化帖考》等著述。台州的文人學者,若論其著作被《四庫全書》著錄的數量,實在無出其右者。
校正版本
陶宗儀編成《說郛》不久病卒,抄本被松江文士數家收藏。七十年後,官居湖廣副使、六十五歲的郁文博罷官歸松江,在龔某家借《說郛》細閱,覺得“是書搜集萬事萬物,備載無遺,有益後人。”但又發覺抄錄者馬虎了草,字多訛缺,於是每日端坐“萬卷樓”,逐一校勘,費時近十年,重新編成100卷。 明末清初,雲南姚安人陶珽又對《說郛》加以增補,編成120卷。陶珽自署黃岩,是宗儀的遠孫。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