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61.96 7.0折 ¥ 88 全新
库存43件
作者吕庙军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73200211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1273577
上书时间2024-12-17
在先秦儒家思想文化以及西周早期历史研究中,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是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现代学者对“文、武、周公”的研究多采用传世文献与青铜器铭文相结合的方法,但由于传世文献、青铜器铭文有关文王、武王、周公的历史记载仍存在文献不足征的缺陷,故导致西周初期很多历史问题迄今没有定论,从而形成长期历史悬案。
一、研究缘起
2008年7月,清华大学收藏了一批战国竹简,约2500多枚,通称清华简,其时代下限属于战国中期偏晚,内容多为经史类古籍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在已经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伍)中收入了多篇诗、书类文献,其中既有与传世文献相近的诗书记载,又有未见于传世文献的珍贵的逸书、逸诗。这些逸籍文献多涉及与文王、武王、周公、成王有关的重要史事。由于清华简新材料的不断面世,使得重新探讨西周历史文化以及文、武、周公重要历史事迹适逢难得契机。基于此,我们的研究课题“清华简与文武周公史事研究”也就应运而生。
关于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的研究,长期以来尚无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问世。历史上对文、武、周公的研究虽然不乏单篇论作,但要么是对文王的研究,要么是对武王的研究,要么是对周公的研究,真正将文、武、周公串联起来,进行贯通式的研究,学术界尚未得见。实际上,“文、武、周公”并称属于儒家道统中一个重要环节,这不仅涉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源流问题,而且与西周初期历史紧密相关。简言之,“文、武、周公”研究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经学问题。
“文、武、周公”并称首见于唐代文学大家韩愈的“道统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原道》,《韩昌黎全集》卷十一)韩愈所倡儒家道统本为与佛、老相区别,以强调儒家仁义道德的思想核心。如此,文、武、周公就成为儒家先王之道之传的一个重要链条。其实,“文、武、周公”并称的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孔子首开其端,阐发“尧舜禹”,并常先以“尧舜”“舜禹”连称。《论语·尧问》记载:“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这或许是“尧、舜、禹”并称的端绪吧。
在不少传世文献和青铜器铭文中常有“文武”并称之例,后来亦将周公列入其中。如在《尚书·周书》中周公诰誓多言“文武”,以“前人受命”代指“文武受命”;《洛诰》引成王言“扬文武烈”“文武勤教”“文武受民”,史官亦记载“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尚书·顾命》“文武大训”;《尚书·文侯之命》亦曰:“丕显文武,克慎明德。”
《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也记载了文武受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二后即文武。《诗经·大雅·江汉》也有文王、武王受命之记载,“文武受命,召公惟翰”,《诗经·鲁颂·閟宫》则载“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
《论语·子张》篇子贡两言“文武之道”,《子罕》记载孔子困于匡而感叹:“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礼记》记载孔子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孔子闲居》孔子亦言:“文武之德。”《礼记·中庸》曰:“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由此,“文、武、周公”并称初见端倪。
《孟子·告子上》载公都子说:“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孟子·公孙丑上》载公孙丑说:“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孟子连言禹、汤、文、武、周公:“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