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35.9 6.6折 ¥ 54 全新
仅1件
作者韩振远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21219555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4元
货号11723413
上书时间2024-12-15
韩振远,山西临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曾在《□□文学》《天涯》《山西文学》《黄河》等报刊发表作品,著有《家在黄河边》《秦晋之好》《苹果与女人》《回眸远古》《晋商之源》《古之旅》等十余部。曾获郭沫若散文随笔奖、赵树理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001 引言 裴氏盛衰浅论
009 第一章 开氏立姓六百年
011 第一节 后子鍼:奔晋封地的秦公子
021 第二节 敦煌太守:镇守西域勒石纪功
031 第三节 裴茂:从地方走向朝堂
037 第二章 跨入世族豪门
040 第一节 裴潜:位至人臣之极
047 第二节 裴秀:不仅是地图绘制理论之祖
063 第三节 裴楷:士林风雅有玉人
076 第三章 乱世中的流离迁播
081 第一节 裴邃:梁世名将,余人莫及
090 第二节 裴宽:疾风而后知劲草
100 第三节 裴侠:独立使君为世规矩
113 第四章 与隋王朝一起回归
115 第一节 裴政:令行禁止称为神明
125 第二节 裴矩:危乱之中,未亏廉谨之节
150 第三节 裴蕴:忠奸两端的殉葬者
162 第五章 同大唐俱荣衰
165 第一节 裴寂:顺时应势的开国宰相
181 第二节 裴光庭:御碑上的家族荣耀
193 第三节 裴耀卿:开元盛世的漕运能臣
206 第四节 裴度:挽危亡系兴衰的国之栋梁
250 后 记
252 参考文献
引言 裴氏盛衰浅论
河东裴氏自古为三晋名门望族,显著特征是家族官僚化。《裴氏世谱》记载,家族中仅正史立传与载列者有六百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三千余人。其中宰相五十九人、大将军五十九人、中书侍郎十四人、尚书五十五人、侍郎四十四人、常侍十一人、御史十一人、刺史二百一十一人、太守七十七人、进士六十八人(包括状元及第五人)、贤良七人、辟举六十五人、公八十九人、侯三十三人、伯十二人、子十八人、□十三人、谥五十九人、乡贤七人。多次与皇室联姻,出过皇后三人、太子妃四人、王妃二人、驸马二十一人。
一个蜗居山村的平常小姓能如此璀璨夺目,无疑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宋代红杏尚书宋祁、醉翁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于众多大家族中,将裴氏列为第一,感叹:“其材子贤孙不殒其世德,或父子相继居相位,或累数世而屡显,或终唐之世不绝。呜呼,其亦盛矣!”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慕名来裴氏祖居地裴柏村时,想裴氏家世之盛,“登陇而望,十里之内,丘墓相连。其名字官爵可考者,尚百数十人”。赞叹之余,发国家与宗族关系之思考,作《裴村记》以记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裴氏文化研究者甚众,对裴氏兴盛原因得出的结论,用六个字可以概括:世袭、联姻、自强。若认真读过裴氏□□就会发现,这六个字虽不无道理,却没有道出裴氏兴盛的深层原因。
本书中,作者不揣冒昧,以历代选举制度、官制为线索,结合各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选出十多位有代表性的政治人物,希望通过个案,从不同人物的生活背景、成长过程、仕途履历,寻找裴氏的盛衰轨迹。至于在文化、□□、外交等其他方面有贡献的裴氏人物,如哲学家裴,“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骃、裴子野,外交家裴世清,□□家裴启等,只能遗憾留白。
在中国古代社会,衡量一个家族是不是名门望族,一看家族是否富庶;二看家族成员是否占据高位;三看家族是否是“世世有禄秩家也”(《汉书·食货志下》颜师古注引)。依笔者之见,即使三项占尽也难称名门望族,构成名门望族最重要的一点,是最能影响家族成员行为的家族文化。通过几代人努力,前三项都可能实现,唯有家族文化,不单是靠时间积累就能够完成的。
家族文化如同人的气质,又若人的灵魂,玄妙而又现实。对外是名望,令草民士庶仰之弥高。对内是门风,世代相袭,无形支配着每位家族成员的言谈举止。对个人是风度,一言一行,都有其独特之处。只可感受,不可言传。
裴氏家族的文化核心是什么?如果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与古代选举(官)制度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一条忽明忽暗的线,将散落于各朝各地的裴氏家族连缀起来,脉络虽不明晰,却隐约可见。即:以修身为齐家之本,好学、苦学、强学,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
学而优则仕。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实际是引领家族文化的风向标。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到秦、汉的“察举制”,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及以后的“科举制”,万□不离其宗,都是要从读书人(士人)中选拔优秀人才。
裴氏彪炳史册的豪杰俊迈、名将贤相,无论怎样进入仕途,无一不是读书人。如果做个数据分析,会清楚地看到,裴氏家族中的读书人比例大大高于普通家族。读裴氏人物传记,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裴氏人物好像个个都才具不凡,蒙童能读诗书、著诗文者,比比皆是。如裴秀“少好学,有风操,八岁能属文”。裴“博学稽古,自少知名”。“(裴)松之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坟籍,立身简素”。裴邃“十岁能属文,善《左氏春秋》”。裴耀卿“数岁能属文,擢童子举”。裴诹之年少读书过目不忘,“一览便记”。出现这么多神童,不是裴氏的遗传基因特别好,而是裴氏的家族文化起了作用。一出生就在浓郁的家族文化氛围中启蒙熏陶,年龄稍长,怎能不聪颖灵秀异于常人?
裴氏的特别之处还在于,除尚学、知学、好学之外,又能勤学、苦学、强学。“推诚为应物之先,强学为立身之本”是每位裴氏族人的人生格言。唐高宗时的宰相裴炎“每遇休假,诸生多出游,炎独不废业”。唐穆宗时的宰相裴休少时“昼讲经籍,夜课诗赋”。史家对唐肃宗时的宰相裴遵庆之子裴向的评价,道出了裴氏家族文化的精粹,“以学行自饬,谨守其门风”。有优良的家族文化熏陶,裴氏族人天生就是读书人,身处这样的家族,勤学、苦学、强学是一种自觉,根本不需要督促。
中国古代社会中,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牛角挂书之类的苦读掌故,每个读书人都耳熟能详。裴氏的过人之处在于代代强学,世世不辍,形成了良好的门风,积淀出深厚的家族文化。
在官本位社会中,古人读书不是要做学问、搞研究,更不是弄“奇技淫巧”,唯一目的是入仕做官。选举(官)制度是读书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门径,裴氏由崛起到鼎盛的发展轨迹,与选举制度的进步基本同步,春秋战国实行“世卿世禄制”,进入仕途全靠世袭,裴氏无一人入仕做官。中国古代真正的选举制度始于秦汉,“察举制”实行,裴氏崛起;魏晋“九品中正制”滥觞,裴氏兴盛;隋唐“科举制”发轫,裴氏鼎盛。三种不同的选举制度,对于家族文化气氛浓厚的裴氏并无本质区别,只有形式的不同,选举制度越进步,豪门气象越兴盛。
裴氏作为名门世族的鼎盛期在唐代。有唐一朝二百八十九年,裴氏不仅出现了数以百计的进士、举人、秀才,而且全国可知的一百四十位状元中,裴氏竟占去五位,分别是:裴俅、裴思谦、裴延鲁、裴格、裴说。如此逆天的比例,说明裴氏的家族文化确有过人之处。
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唐代,裴氏共出过十七位宰相。初唐至盛唐,裴氏八位宰相入仕,六人靠门荫,二人凭科考。中唐至晚唐,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裴氏九位宰相的入仕途径正好反过来,二人靠门荫,七人凭科考。从这样的□化轨迹可以看出,凭借优良家族文化孕育的深厚学养,裴氏族人可以轻松应对任何形式的选举制度。
一旦入仕,官制就是决定士人前程的重要典章制度。历代官制不同,都遵循一条基本原则,即通过奖优罚劣,由低往高,阶阶晋升。隋唐时期,官员进阶主要由吏部“考课”,“考课”内容用四个字可以概括:德、慎、公、勤。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对于家风优良、家学深厚的裴氏族人来说,通过“考课”进阶好像并不难。如,隋代裴蕴“考绩连最”,政绩连续几次在全国州级官员中名列第一。唐代裴耀卿连仕四州刺史,每至一地,都能获得好评,唐玄宗称其“真良臣也”。隋唐裴氏人物中的高官显宦,大都是从文吏、县丞之类的底层官职做起,靠才能政绩,通过优良的考课成绩获得帝王欣赏,才一步步走向高位。
需要指出的是,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裴氏族人中,多人担任过吏部尚书这一重要职务,多人多次参与过官制改革。魏晋时期,裴秀主持恢复“五等之制”;裴楷参与“九品中正制”的完善。南北朝时期,裴政参与过北周的六卿(六官)之制改革;盛唐时期,裴行俭在官制改革中,设长名榜、铨注等法,其子裴光庭施“循资格”选官。官制事关每位官员的前程,挑动着每位官员的神经,一个家族能有这么多人参与官制改革,不是巧合,也不是偶然,按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是“与其‘家教上下相奉’”。
裴氏族人由门荫世袭进入仕途,主要在魏晋时期。裴潜、裴秀、裴楷、裴,“冠冕蝉联”,多人做到中书令,造就了裴氏的第一次兴盛。风头甚至超过著名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王氏的王羲之仕宦一生,不过是个右将军。对于裴氏来说,这样的官职根本算不了什么,裴秀、裴都在很年轻时就做过。从这种现象看,裴氏这一时期的辉煌确实与门荫世袭关系极大。但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间近四百年,朝代更替频繁,杀伐不断,每次王朝更迭,都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随晋皇室“衣冠南渡”的王氏、谢氏在王朝更迭中消失了。裴氏家族同样倒下过,一旦遇到合适环境,又能迅速拔地而起,而且比以前更茁壮。
本书以历代选举制度、官制为线索,结合各朝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状况,在众多的裴氏人物中,选出十六位有代表性的政治人物如裴茂、裴秀、裴潜、裴宽、裴寂、裴度等,通过他们的生平事迹,从不同人物的生活背景、成长过程、仕途履历、成就贡献等众多方面,寻找裴氏一族的盛衰轨迹,揭示顺时应势,明理识人以葆家族活力的规律;发掘出裴氏家族的文化要义,即以修身为齐家之本,好学、勤学、苦学、强学,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