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学(第2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亚学(第2辑)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58.47 6.6折 88 全新

库存9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江静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313248053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1035625

上书时间2024-12-11

A365书库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江静,女,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浙江省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有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文化、五山文学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杭州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等。出版的主要著作5部,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三等奖、优秀论文奖、优秀古籍图书奖等。

目录
专家约稿
  东亚视域下的百济衣冠制度述论
  参与日明外交的被掳人——魏天和龙室道渊
宗教民俗研究
  香港、坪洲岛的天后宫和中元建醮——清代南海的海商、海盗、渔民的妈祖信仰及其历史与传承
  日本玉块与勾玉的文化源流
  从斩蛇传说看东亚三国的大蛇信仰
  赴日元僧明极楚俊与日本公武社会
历史文化研究
  1870年柳原前光使团在华交涉始末
  《使清日记》中的中国形象
  清末黔籍驻日外交人员群像考(之一)——从翻译学生到职官的刘庆汾
  中岛端《支那分割之运命》述评
  近代西方地理学东渐管窥——过武雄及其《新编东亚三国地志》
  清末留日学生与日语教科书的编刊及其影响——以唐宝锷、戢翼犟合著《东语正规》为例
  “面子观”形象的汉日对比研究——以第109小项“讲面子的人”为例
文学艺术研究
  林鹤梁与唐顺i之——林鹤梁对唐顺之的评价
  婚嫁喜歌中的传统童蒙读物初探
  他者观照下的莫言作品日译研究
  韩国茶礼的美学特征
  从“九州万里”到“异域同天”——阿倍仲麻吕与唐代诗人的诗词交往
  《五山文学全集》中所见“瓷”文初探
综述·智库
  中国学界清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日本政策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危机应对体系
书评
  鲁迅研究的翻译转向与语言路径——评陈红新著《日语源语视域下的鲁迅翻译研究》
编后记

内容摘要
东亚视域下的百济衣冠制度述论

宋成有

(北京大学历史系)

念年前,在东北亚史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百济的冠带制度居然是中国文化浸染朝鲜半岛并东传日本列岛的典型事例。若从东亚视城的观察视角观察百济的冠带、衣冠制度的演化过程,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古代中国、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之间的文化传递与互动关系。有鉴于此,本文拟从百济衣冠产生的国际环境、内容与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外影响等问题展开探讨。

一、孕育百济衣冠制度的国际环境:东亚封贡体制及其运行规则

百济衣冠制度的孕育与发展,离不开东亚封贡体制。回溯起来,其由来可谓岁月悠久。在中国,华夏先民开启粟作、稻作农业文明,继而创造陶器、玉器文化,在古代东亚率先踏入开化之境。《易·系辞》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①,是说黄帝、尧、舜采用衣冠礼仪而天下大治。“衣裳”成为告别野蛮,走向文明的标识。随着华夏先民走向文明,东亚封贡体制的酝酿与形成提上日程。

1.夏商周三代古代东亚封贡体制的酝酿

公元前21世纪,大禹创立夏王朝。至第五代夏王相,国力充盈,遂用兵东方,“征黄夷”,于夷、方夷“来宾”②,表示臣服。公元前16世纪,融人华夏民族的东夷殷人灭夏,建立商王朝,开创以青铜器、甲骨文为代表的文明新时代。商王权辐射黄河中上游与江淮流域,“昔有成汤,自彼氏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③。夏商王权接受于夷、方夷的来宾与氏、羌民族的臣服,孕育了东亚封贡体制的萌芽。

公元前1406年,武王克商,奠都镐京宗周。周王自称天子,宣布“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①。周代国土之辽阔、远超夏商。基干“工土干西“的面理,周干为天下诺侯共主,拥有土地的最高支配权,周王对王族、功臣及商干后商分十封候,诸侯再分赐给其臣属大夫、士,形成金字塔式的土地等级制度,形成封贡制度、您服制、礼仪制度,包括冕服制度。公元前1043年,武王爽,发生武座之乱、周公航传成干平新后,筑洛邑成周、伐东夷,“通道于九夷八蛮”④,东北方的渔猎民族息(肃)慎来献弓矢,贺伐东夷①;“越常献雄,倭人贡畅”②。周边民族纷纷前来臣服朝贺,其盛况记作“成周之会”,虽其事确否尚待考证,但周王权凝聚力空前强大,当为不争的事实。

随着周王权与周边民族互动的展开,原本用于内的分封制扩展于外,东亚册封体制的萌芽破土而出。在海东,箕子朝鲜成为第一个不甚标准的成员国。至于日本列岛,还隐身于烟波浩渺的东海之中。参加“成周之会”的“倭人”来自何方,至今并无定论。公元前771年,由候与犬戏、邮人里应外合,灭西周。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开新朝东周。周王权衰微,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角逐天下。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28年后统一中国。

回溯起来看,正是在诸夏兼并战争频繁、诸子百家争鸣不休的春秋战国,形成东亚封贡体制运行规则的初生形态。归纳起来看,主要包括:

(1)明华夷之辩。辨是一种区分,强调华夏民族的文化优势心态与防备意识。因此,《春秋公羊传》曰“内诸夏而外夷狄”④,中心与边缘的区分判然。《孟子》曰“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⑧,主张文明领先的诸夏教化夷狄,以夏变夷。华夏族名的由来,《春秋左传正义》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⑥;或如《尚书注疏》所云“冕服华章日华,大国日夏”②。华夏民族的自尊自傲,源出《周礼》《仪礼》记述的礼仪制度。“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⑧士冠、婚姻、丧祭、朝聘、乡射,均“事之以礼”,强调礼的普适性;“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⑨则道出礼的持续性。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是说建立礼乐制度,实现和谐、和睦、和平,也同样适用于建构华夷秩序。

作为体现华夷之别标尺的衣冠礼仪制度,备受重视。《周礼·春官宗伯》曰“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王之吉服”包括祀吴天上帝、五帝的“大裘冕”,享先王的“衮冕”,享先公的“鷩冕”,祀山川的“毳冕”,祭社稷、五祀的“希冕”,祭群小祀的“玄冕”;兵事用......



精彩内容
江静,女,博士,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文化、五山文学等。《东亚学》是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编辑的学术论文集。其宗旨在于以东亚整体为研究对象,兼具全球视野,从原典出发,倚重文本细读,借助学理性的个案分析对东亚进行综合研究,探究东亚有别于它范围内的某一国或世界其他区域的区别性特征。以东亚整体的眼光观照东亚,既符合历史逻辑又出于现实需求,也是学科发展与科际整合的必然趋势。东亚学不单是既有的东亚比较文学研究、国别研究、交流史研究、国际关系研究等在领域范畴的扩大,更是跨学科交融与发展所孕育的崭新范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