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58.47 6.6折 ¥ 88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江静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313248053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1035625
上书时间2024-12-11
东亚视域下的百济衣冠制度述论
宋成有
(北京大学历史系)
念年前,在东北亚史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百济的冠带制度居然是中国文化浸染朝鲜半岛并东传日本列岛的典型事例。若从东亚视城的观察视角观察百济的冠带、衣冠制度的演化过程,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古代中国、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之间的文化传递与互动关系。有鉴于此,本文拟从百济衣冠产生的国际环境、内容与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外影响等问题展开探讨。
一、孕育百济衣冠制度的国际环境:东亚封贡体制及其运行规则
百济衣冠制度的孕育与发展,离不开东亚封贡体制。回溯起来,其由来可谓岁月悠久。在中国,华夏先民开启粟作、稻作农业文明,继而创造陶器、玉器文化,在古代东亚率先踏入开化之境。《易·系辞》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①,是说黄帝、尧、舜采用衣冠礼仪而天下大治。“衣裳”成为告别野蛮,走向文明的标识。随着华夏先民走向文明,东亚封贡体制的酝酿与形成提上日程。
1.夏商周三代古代东亚封贡体制的酝酿
公元前21世纪,大禹创立夏王朝。至第五代夏王相,国力充盈,遂用兵东方,“征黄夷”,于夷、方夷“来宾”②,表示臣服。公元前16世纪,融人华夏民族的东夷殷人灭夏,建立商王朝,开创以青铜器、甲骨文为代表的文明新时代。商王权辐射黄河中上游与江淮流域,“昔有成汤,自彼氏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③。夏商王权接受于夷、方夷的来宾与氏、羌民族的臣服,孕育了东亚封贡体制的萌芽。
公元前1406年,武王克商,奠都镐京宗周。周王自称天子,宣布“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①。周代国土之辽阔、远超夏商。基干“工土干西“的面理,周干为天下诺侯共主,拥有土地的最高支配权,周王对王族、功臣及商干后商分十封候,诸侯再分赐给其臣属大夫、士,形成金字塔式的土地等级制度,形成封贡制度、您服制、礼仪制度,包括冕服制度。公元前1043年,武王爽,发生武座之乱、周公航传成干平新后,筑洛邑成周、伐东夷,“通道于九夷八蛮”④,东北方的渔猎民族息(肃)慎来献弓矢,贺伐东夷①;“越常献雄,倭人贡畅”②。周边民族纷纷前来臣服朝贺,其盛况记作“成周之会”,虽其事确否尚待考证,但周王权凝聚力空前强大,当为不争的事实。
随着周王权与周边民族互动的展开,原本用于内的分封制扩展于外,东亚册封体制的萌芽破土而出。在海东,箕子朝鲜成为第一个不甚标准的成员国。至于日本列岛,还隐身于烟波浩渺的东海之中。参加“成周之会”的“倭人”来自何方,至今并无定论。公元前771年,由候与犬戏、邮人里应外合,灭西周。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开新朝东周。周王权衰微,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角逐天下。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28年后统一中国。
回溯起来看,正是在诸夏兼并战争频繁、诸子百家争鸣不休的春秋战国,形成东亚封贡体制运行规则的初生形态。归纳起来看,主要包括:
(1)明华夷之辩。辨是一种区分,强调华夏民族的文化优势心态与防备意识。因此,《春秋公羊传》曰“内诸夏而外夷狄”④,中心与边缘的区分判然。《孟子》曰“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⑧,主张文明领先的诸夏教化夷狄,以夏变夷。华夏族名的由来,《春秋左传正义》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⑥;或如《尚书注疏》所云“冕服华章日华,大国日夏”②。华夏民族的自尊自傲,源出《周礼》《仪礼》记述的礼仪制度。“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⑧士冠、婚姻、丧祭、朝聘、乡射,均“事之以礼”,强调礼的普适性;“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⑨则道出礼的持续性。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是说建立礼乐制度,实现和谐、和睦、和平,也同样适用于建构华夷秩序。
作为体现华夷之别标尺的衣冠礼仪制度,备受重视。《周礼·春官宗伯》曰“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王之吉服”包括祀吴天上帝、五帝的“大裘冕”,享先王的“衮冕”,享先公的“鷩冕”,祀山川的“毳冕”,祭社稷、五祀的“希冕”,祭群小祀的“玄冕”;兵事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